APP下载

当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研究

2023-11-08本怡婷

声屏世界 2023年15期
关键词:音乐作品受众音乐

□ 本怡婷

贡布里希曾在《艺术的故事》一书中提到:“整个艺术发展史不是技术熟练程度的历史,而是观念和要求的变化史。”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艺术审美的观念也在不断改变,而音乐作为艺术的一种表现形式,已形成庞大的受众群体。网络音乐自诞生之日起一直都备受关注,现如今,随着网络技术的不断发展,网络音乐的传播路径大大拓展,也呈现出显著的传播特征。

网络音乐的溯源

网络音乐作为“数字科技+音乐”的产物,20世纪末在国内出现,直到现在已经发展成为了一个庞大的行业体系。2006年,文化部颁布了《关于网络音乐发展和管理的若干意见》,首次明确了网络音乐的定义,即网络音乐就是通过互联网、移动通信网等各种有线和无线方式传播的音乐产品,其主要特点就是形成了数字化的音乐作品制作、传播和消费模式。通俗地说,只要是通过网络进行传播的音乐就可以被称为网络音乐。

21世纪初,我国发展加速,全国人民都在为祖国的建设忙碌着。每天面对着种种压力和困扰,大众内心深处渴望释放情绪,而网络音乐的出现犹如及时雨,不仅给音乐文化的传播开辟了新的路径,也让许许多多为生活而忙碌奔波的人们有了舒缓心灵的空间。网络音乐之所以流行主要有以下原因:一是当时大多数的网络音乐创作者都没有经过专业的训练,他们所创作出的音乐作品大多没有任何的修饰,也没有参杂明确的商业目标,仅仅是创作者基于自身的生活和感情经历进行创作。因作品都来源于生活,所以也更贴近人民大众的生活,更为人民大众所喜爱。二是起初的互联网领域管理较松散,再加上其传播速度快的特点,给网络流行音乐营造了良好的生存环境。这一时期,MP3的出现在当时被认为是网络生存和娱乐方式的极大变革,它方便携带,不受任何时间和地点的约束。音乐资源丰富且不受版权的约束,使得“下载”与“删除”全在一念之间。“免费的娱乐”总好过“花钱的唱片”,一时之间网络音乐全面进入了大众的生活。

当代网络音乐文化的传播特征

随着传播媒介的发展受众需求的改变,网络音乐在新媒体环境下的传播方式也在发生着翻天覆地的变化。接下来,文章将分别从传播者、传播媒介、受众的角度来分析当代网络音乐文化的传播特征。

传播者群体的逐步扩大。在传播媒介的发展还未出现多元化趋势时,网络音乐的传播者一般指的都是音乐作品的单一创作者,但随着新媒体时代的到来,传播媒介的渠道越来越多,传播者已经不再局限于某一个人,而是逐渐成长为一个群体,这类群体中的人来自不同领域,有着不同的年龄阶层,并对音乐作品进行二次传播,他们都属于网络音乐的传播者。

例如,在2021年6月抖音爆火歌曲《风吹一夏》,因其欢快、节奏感强的旋律,再加上歌词散发出夏天甜甜恋爱的感觉,瞬间吸引了大批网民的喜爱。这首歌刚上线就在抖音平台的热歌top榜上挂了两个星期,有18万达人使用,播放量更是高达3.7亿次。更有舞蹈创作爱好者根据歌词自制舞蹈,甚至不少明星也开始创作该音乐的舞蹈视频,掀起了一阵跳舞热潮。

传播媒介的多元化趋势。传播媒介是网络音乐传播的重要因素,而随着近几年新媒体的不断发展,网络音乐的传播途径也在逐渐多元化。近几年爆火的网络音乐大多出自抖音平台,因抖音平台自身所具备的“短”“快”以及“算法推送”的特点,加快了网络音乐传播的速度。同时,在音乐相关平台中的传播效果也不容小觑,例如网易云、QQ音乐中都设置有音乐排行榜,像网易云中的“飙升榜”“新歌榜”“热歌榜”“原创榜”等;其次是近几年已经开始为传播优秀网络音乐而积极探索,例如平台和电视台联合制作的大型互动类音乐综艺节目《为歌而赞》,包括中央电视台也对很多网络歌曲进行了改编,如《踏山河》《错位时空》在央媒的公益广告等环节中多次播出,这也证明了网络音乐正逐渐走向主流。

受众的“负反馈”传播效果。新媒体平台的出现使得用户间的互动性更强,现如今的受众已经不再局限于被动接受,而是倾向于积极加入到作品的讨论中,甚至是参与到作品的创作当中。这其中的一系列行为都是受众作用到网络音乐上的“负反馈”效果,使得网络音乐能够获得更持续的传播。

例如2021年底在网络上走红的音乐《漠河舞厅》,起初大家只是被音乐的旋律所吸引,其中的歌词和旋律仿佛把听众带入进了上世纪80年代的舞厅。通过网上用户不断的讨论和转发,甚至是再创作,使得《漠河舞厅》的热度一直持续高涨,当有网民扒出了歌曲背后的动人故事后,该歌更是被推上了热搜榜首,让更多的受众开始关注这首音乐。由此可见,有时受众的“负反馈”传播可能比音乐创作者本身的宣传更有效果。

当代网络音乐文化的传播路径

近几年,网络技术和网络平台快速发展,为网络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输出渠道和传播形式。现如今网络中的音乐作品大多鱼龙混杂,传播形式也多种多样。文章将分析现代网络音乐的传播路径,来确保优秀音乐作品的输出,为未来网络音乐的传播路径提供更加丰富的经验。

网络平台:打破传统模式,形式丰富多元。一、“碎片化”传播模式。近几年短视频行业的兴起,为网络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更广阔的空间,现如今网络音乐的传播形式多种多样,但在短视频背景下的网络音乐在传播上也显示出碎片化特征。在短视频上热火的网络音乐大多是以视频背景音乐的形式所呈现的,许多受众可能一开始听到的只是一首音乐中的部分,如果喜欢,才有可能去听整首音乐。许多音乐的碎片化部分大多是音乐的副歌部分,也被称为音乐的“高潮”或是“精华”。让受众直接通过欣赏整首音乐的精华部分,来判断是否愿意听整首音乐,也不失为一种更高效的传播形式。

二、“云”模式。受疫情影响,“云”模式逐步盛行,“云剧场”“云演出”等线上演绎也应运而生,而线上演唱会模式也备受大家追捧。虽说线上演出隔着屏幕,缺少声临其境的现场感,但是它可以不受时间和空间的局限,为音乐作品的传播也提供了一种新形式。例如2022年5月,歌星周杰伦几年前的两场线下演唱会就重新搬到了线上,吸引了许多关注,总观看量将近一亿人次,创造了线上演唱会观看人数的新纪录。期间,随着经典曲目的依次上演,熟悉的旋律让许多歌迷开始追忆青春。同年9月,刘德华在抖音直播开唱,直播超过1.5小时,在线观看最终人次达到了3.5亿。疫情之下,即有挑战也有机遇,新形式应运而生,为网络音乐的输出提供了更多的可能。

台网联动:台网协作,探寻更优输出。现如今,网络上爆火的音乐不论是内容还是风格都多种多样,作品品质也是层次不齐。习近平总书记曾在中国文联十一大上讲过:“要把提高质量作为文艺作品的生命线,不断提升作品的精神能量、文化内涵、艺术价值。”所以创作好的音乐作品并将其推广,成为了相关电视台和平台需共同努力的目标。

如在2022年由浙江卫视与抖音联合出品的跨屏互动音乐综艺《为歌而赞》,一经播出就引起了许多圈内人士的关注。节目《为歌而赞》主要是以“抖音热歌VS新歌”的形式进行,让现场100位来自不同领域和不同年龄层的成员进行现场评价和打分,最后节目会将每期获胜的音乐进行推广。这种举措在一定程度上丰富了网络音乐的传播形式,同时也向观众推广了许多的优秀音乐作品。

线下活动:音乐节推动网络音乐传递。随着近几年网络音乐热度的持续高涨,各类网络音乐的音乐制作者也开始创办起了小型的线下“演唱会”,也就是我们现在所说的音乐节。虽说线上平台为网络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更多的便利,但归根结底还是受众们的体验感更加重要。即使经历了严峻的疫情考验,却依旧没有减少大众对于线下音乐会的追崇。例如在2020年7月举办的疫情以来的首场线下音乐节,门票线上一经开售半小时内就快速售尽,据统计大约有数万人参与抢票。

2022年7月,由网易云举办的首个露营音乐节在重庆的武隆仙女山举行,虽然在当时遇到了阵雨的侵袭,但当天的音乐节仍然精彩纷呈,到场的几组音乐人纷纷为乐迷们献上了自己的代表作。除了音乐节本身之外,现场还准备了多种多样的活动以及摊位美食,线下活动不仅拉近了网络音乐与受众间的距离,也增加了受众黏性,为网络音乐的传播提供了更加扎实的基础。

当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中的问题与建议

当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中的问题。一、同质化严重,易引发抄袭问题。当代网络音乐的生产呈现出快餐式模式,从一夜爆火到销声匿迹可能只需要一周的时间,这期间难免会出现因同质化严重而出现抄袭的问题,例如在2021年下半年热火的网络歌曲《星辰大海》《错位时空》《踏山河》《四季予你》等,单从歌名中的“星辰”“大海”“时空”“山河”“四季”就可以看出选取的都是较为宏大、空泛的景物,在这一时间段热火的网络音乐的曲调也都大同小异,受众很快就会审美疲劳。

例如李袁杰的《离人愁》,这首歌一经发布就获得了多达20亿次的播放量,并且还吸引了大批明星进行翻唱,而后就有人爆出这首歌的前奏、旋律以及副歌部分分别抄袭了四首歌曲,李袁杰也因此被网民们调侃为“李裁缝”。虽然李袁杰本人对于这些质疑并不在乎,但在某音乐节目上被导师询问基本乐理知识时,他竟然回答不上来,这就不得不让大家质疑他作为音乐人是否有能力进行创作。

二、作品缺乏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优秀的艺术作品不应该仅仅是为了引起受众的情感共鸣,其是否具备深层次的文化内涵也是一个核心问题。如果一首音乐作品带给受众的只是短暂的狂欢,狂欢过后大脑一片空白,那么这部作品它就不具备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当代网络音乐传播就存在这样的趋势,不能因为冠以“网络”之词,就只重视娱乐功能而忽视文化内涵。现如今的网络音乐火得快,“凉”得也快,虽然有网友认为网络流行音乐可以赶超华语音乐,但可曾考虑过这些网络热门音乐中有许多是根据华语音乐改编后才登上网络热门歌曲的,其本质依然是那些曾没有被商业裹挟坚持初心创作的华语歌手所创作出的经典歌曲。

对当代网络音乐文化传播路径的建议。一、音乐“把关人”履行好职责。当前许多新媒体产业为网络音乐搭建起了很好的平台,为网络音乐的传播也做出了许多重大的贡献,使得网络音乐的发展已经进入了稳步向前的阶段。发展至今,网络音乐在传播的过程中也出现了许多问题,例如低俗化、版权、抄袭等问题层出不穷,音乐相关平台也应该肩负起“把关人”的责任,有效过滤掉对社会造成负面效果的网络音乐作品,对于侵权、抄袭等行为绝不姑息,并采取有效的管理措施,把网络音乐“把关人”制度落到实处。

二、垂直定位:满足分众化需求。随着经济和技术的不断发展,传播模式从传统的大众传播向分众化传播演变。现代的众多艺术作品都已经呈现出了明显的分众化趋势,当然网络音乐文化也不例外。例如,不同的人有着不同的音乐类型偏好,有的人喜欢以抒发感情为导向的音乐,会更偏向于听抒情类情歌;有的人喜欢通过快节奏的鼓点来获得一种快感,会更喜欢听说唱乐。这种具有明确垂直导向的音乐分类,有助于满足不同受众的情感需求。从目前来看,垂直类网络音乐作品的细分有着较大的市场和开发前景,但这需要制作团队更精准地定位受众,同时需要培养更高的音乐专业素养能力。

三、深耕作品文化内涵。黑格尔曾经说过:“艺术的价值就在于借助于外在物质形式显示一种内在的生气、感情、灵魂、风格和精神,这就是我们所说的艺术作品的意蕴。”现如今的网络音乐作品好似工厂批量生产的商品,仅仅停留于消费价值,而缺失了其应具备的深层文化价值。

现代网络音乐作为艺术领域的一种表现形式,其本身就具有一定的文化属性和消费价值,但决定作品是否具备深层次文化内涵则取决于作品创作者本身。作为一名合格的音乐人,自身就应具备很强的音乐素养,而现代很多网络音乐创作者实际上没有接受过很好的音乐教育,导致所创作出的作品呈现出低俗化的趋势,缺乏深层文化内涵。而现代受众对于网络音乐作品又是有一定要求的,虽然会对“一夜爆火”的网络音乐产生兴趣,但是兴趣却不会持续太久,这就要求音乐创作者提高自身的音乐素养,创作出更高品质的音乐作品,从本质上提高网络音乐作品的深层文化内涵。

结语

网络音乐文化已经渗透到现代人的日常生活之中,而网络音乐的传播也在有意或无意地影响着人们的艺术审美观。网络音乐能够获得良好的传播,离不开数字技术的发展,但归根结底有赖于人们的艺术审美。本文以网络上的典型音乐事件为例,着重分析研究了网络音乐文化的传播路径和传播特征,以此希望为网络音乐文化未来的传播提供一些可行之策。

猜你喜欢

音乐作品受众音乐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赵季平音乐作品选集
用创新表达“连接”受众
雷晓伟音乐作品选登
音乐
用心感动受众
媒体叙事需要受众认同
电视节目如何做才能更好地吸引受众
辨其体、感其韵、品其意——基于“曲式”的音乐作品阅读
音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