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城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优化研究
——从配置满意度角度

2023-11-07

关键词:体育设施合肥市资源配置

陈 华

(安徽建筑大学 体育教学部,安徽 合肥 230601)

公共体育设施对满足人民群众体育需求和推动全民健身事业发展具有重要意义。目前,中国全民健身战略面临居民体育需求急剧增加和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资源供给不足的矛盾。居民满意度调查是研究城市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科学性及有效性的重要方法。目前,相关研究主要集中在城市体育设施[1-2]和服务质量[3-4]方面。为统筹建设全民健身场地设施,进一步发展安徽省全民健身事业,安徽省人民政府结合本省实际制定了《安徽省全民健身实施计划(2021-2025年)》和《安徽省全民健身设施补短板五年行动计划(2021-2025年)》,对安徽省构建更高水平的全民健身公共服务体系作出部署。基于此,下文从提升合肥市居民满意度角度出发,利用多种方法对合肥市的公共体育设施资源进行研究,为市民从事体育活动提供理论依据。

一、研究对象与方法

为研究安徽省城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的基本情况,对合肥市现辖4个区、4个县及1个县级市进行调研。

(一)研究对象

以合肥市蜀山区、瑶海区、庐阳区和包河区4个市辖区、下辖县城肥东县、肥西县、长丰县和庐江县以及巢湖市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为研究对象。

(二)研究方法

选取文献资料法、访谈法、问卷调查法和数理统计法对安徽省城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现状进行调查。

1.文献资料法

到安徽省体育局和合肥市体育局相关处室查阅政策文件,同时利用中国知网查阅相关文献,选定初始测量满意度指标。

2.访谈法

对安徽省体育局、合肥市体育局和体育设施拥有单位进行书面或电话访谈。全面了解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配置的基本情况和存在问题。

3.问卷调查法

以李克特5级量表法对配置满意度进行问卷调查,用数值1~5表示调查者的认同程度。其中,1表示不赞同,5表示很赞同。问卷内容包括公共体育设施的规模、布局、结构、安全和使用5个维度,共23个指标。满分为5分,平均分>4分为上等,≥2~4分为中等,<2分为低等。采用重测信度法进行信度检测,第一次调查结束后过半个月进行第二次调查,得出r=0.92,表明问卷具有良好的信度。将23个指标设计成初始的具体问项,由专家对问卷内容和结构的合理性进行讨论。并将其分为4个等级,如等级在合理之下则表示问卷无效。共发放2 487份调查问卷,回收2 214份,有效问卷2 017份,占比为91.1%。

4.数理统计法

采用SPSS21.0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并运用主成分分析法对统计结果进行处理。

二、结果与分析

通过主成分分析法和正交旋转法对有效数据进行统计分析,得到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满意度公共因子及指标分类。

(一)主成分分析法

主成分分析法旨在利用降维的思路把多指标转化为少数几个综合指标。

1.主成分分析法的适应性分析

在进行适应性分析时,需要先对数据进行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度检验,以判断调研数据是否适合进行因子分析。KMO检验统计量主要是用于比较变量之间的偏相关系数以及简单相关系数的指标,KMO的值越接近1,就意味着变量间的相关性越强[5]。一般认为,当KMO值>0.8时就适合作因子分析。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的居民满意度调研数据的KMO值为0.816,可以进行因子分析(表1)。一般而言,是否通过Bartlett球形度检验的标准就是看近似卡方值是否较大,且对应P值是否小于显著性水平α[5]。从表1可以看出,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的居民满意度调研数据的近似卡方值为1 072.423,数值较大。当显著性水平α=0.05,且对应P<0.05时,即认为通过了Bartlett球形度检验。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的居民满意度调研数据的P值为0.000,这说明各指标之间是有关联的,适合作因子分析。

表1 KMO检验和Bartlett的球形度检验

2.主成分分析结果

特征值指每道题在某一因子上载荷值的平方和,代表该因子的方差。在主成分分析法中,相关矩阵中每道题的总方差都是1,23个指标的总方差为23。因子分析就是通过降维将众多指标分为几个大类,用尽量少的因子来解释所有题目的方差。如果某因子的初始特征值<1,就说明该因子只能解释1个指标的方差,甚至无法完全解释该指标信息,此时该因子就不予抽取。表2是整体方差接受表,是所有指标的整体解释变异属及转轴前后的数据。表中所有因子均用数字表示。贡献率表示该公共因子反映原指标的信息量,而累计贡献率表示相应数个公共因子累计反映原指标的信息量。在23个指标中,保留特征值>1的指标因子。前5个指标的累计贡献率为60.105%,高于60.000%。转轴法用于指导个体朝更优方向进行局部搜索,能提高收敛速度,实现更高求解精度[6]。在因子分析的基础上进行转轴,得到的累计贡献率也为60.105%。这说明提取信息在整体上损失较多,导致提取特征不明显,即5个因子无法反映大多数指标因子的内容。

表2 整体方差接受结果

(二)正交旋转法确定公共因子

正交旋转法是一种因子分析技术,其目的是在主成分分析的基础上,通过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正交旋转,得到更加可解释和简洁的因子结构。

1.确定正交旋转因子载荷矩阵

在主成分分析法中,由于各载荷因子中缺乏典型的代表性变量,因此无法对各因子进行解释,就需要利用正交旋转法对因子载荷矩阵进行旋转。正交旋转法指提取出来的公共因子之间各不相关,而每个因子与其所包含的变量之间又高度相关,通过正交旋转使每个因子上的具有最高载荷的变量数最小,并利用变量与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进行统计分析。利用正交旋转法对各因子进行最大旋转,旋转后因子载荷矩阵结构简化,即重新分配每个因子所解释方差的比例,使每个变量仅在一个公因子上有较大的载荷,在其他公因子上的载荷较小,也就是使因子载荷矩阵每行或者每列元素的平方值向0与1两极分化,≥0.5的载荷系数被认为水平较高,更容易对公因子进行解释。影响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居民满意度因素的公共因子呈梯队式呈现(表3)。

2.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满意度因子及指标分类

对于城市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与居民体育生活空间的关系,石振国等将空间设施的18个二级影响指标归为地理环境、维护管理、使用服务和布局政策4个公因子,且全部正向影响居民满意度[7]。各指标在因子上的载荷值以>0.5为标准,降维处理后将各个指标归到不同因子中,最终形成满意度评价结果。参照石振国等[7]的处理方法,得到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居民满意度的5个公共因子及指标分类。由表3可以看出,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居民满意度的23个指标呈梯队式排列,分为5个公共因子。其中,场地(馆)设施总数量、场地(馆)设施种类、场地(馆)设施总面积和场地(馆)设施人均面积这4个指标在第一个公共因子的载荷数都比较高,均>0.6,将其命名为“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规模”。“练习—居住地”距离、场地(馆)可达性、场地(馆)设施分布点和场地(馆)设施多样化程度这4个指标在第二个公共因子的载荷数较高,将其命名为“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布局”。体育中心场(馆),篮、排、足、网、乒及羽场地,多功能运动场(馆),全民健身路径,社区体育活动室,游泳池、健身房,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专用健身路径这7个指标在第三个公共因子的载荷较高,将其命名为“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结构”。场地(馆)设施安全管理、质量、维护维修和安全标识这4个指标在第四个公共因子的载荷数较高,将其命名为“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安全”。场地(馆)设施收费与否、场地(馆)设施开放程度、场地(馆)设施利用率和场地(馆)设施使用综合感受及满意程度这4个指标在第五个公共因子的载荷数较高,将其命名为“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使用”。

三、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满意度影响因素分析

城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是推进全民健身战略的必备条件之一。影响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满意度的5个公共因子为规模、布局、结构、安全和使用。为了解其具体影响情况,该研究对得到的数据进行统计分析(表4)。

表4 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满意度影响因素基本情况(n=2017)

(一)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规模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场地(馆)设施总面积得分为3.92分,场地(馆)设施总数量得分为3.86分,场地(馆)设施人均面积得分为3.81分,场地(馆)设施种类得分为3.65分,整体平均分为3.81分,低于4分,这说明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规模的整体满意度一般,还需进一步扩大规模。其中,场地(馆)设施总面积的得分最高,说明居民对其感知最为直观。场地(馆)设施种类得分最低,说明其与居民需求有很大差距。在访谈过程中得知,这些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主要分布在城区中的居住小区和城市广场中,多数行政村也建有全民健身设施,提供日常室外健身器材。但公益性的全民健身场馆和场地较为匮乏,特别是独立的体育设施亟待建设完善。

(二)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场地(馆)可达性得分为3.94分,场地(馆)设施分布点得分为3.81分,“练习-居住地”距离得分为3.62分,场地(馆)设施多样化程度得分为3.37分,整体平均分为3.69分,低于4分,这说明合肥市居民对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布局的整体印象一般。其中,场地(馆)可达性得分最高,说明体育设施与交通便利程度有关,因为可达性表征了人或物以某种交通方式到达目的地的难易程度,同时也表征了不同性质地物之间相互影响的潜能[8]。场地(馆)设施多样化程度得分最低,说明现有设施难以满足居民的基本需要。另外,部分老旧小区及其周边健身设施缺乏,附近居民更乐意到城市道路两侧和健身广场等处进行健身锻炼。当前,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不足、陈旧且功能单一,亟需推进全民健身场地(馆)设施建设,同时实行免费开放。

(三)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结构的影响

由表4可知,全民健身路径得分为4.19分,多功能运动场(馆)得分为4.06分,社区体育活动室得分为3.98分,篮、排、足、网、乒及羽场地得分为3.93分,体育中心场(馆)得分为3.79分,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专用健身路径得分为3.61分,游泳池和健身房得分为3.57分,整体平均分为3.88分,低于4分,这说明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结构不合理。全民健身路径和多功能运动场(馆)的平均分都超过4分,说明这两种设施能够给居民健身提供便利。由于老年人、残疾人和儿童专用健身路径是为专人设置的,游泳池和健身房收取门票,使用人较少,因此分值都比较低。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类型不齐全,群众体育项目类型较少。受用地空间和资金等因素限制,不同区域和不同地段配置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不同,如空间和资金都充足就配置了篮球、足球和羽毛球等项目,反之则仅配备单一的室外健身器材。另外,通过访谈得知,政府机关周边、市区繁华区域和新建小区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较齐全,居民满意度较高。

(四)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安全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场地(馆)设施质量得分为4.02分,场地(馆)设施安全管理得分为3.96分,场地(馆)设施维护维修得分为3.88分,场地(馆)设施安全标识得分为3.64分,整体平均分为3.88分,低于4分,这说明合肥市居民对体育设施的安全性不完全放心。体育场地(馆)设施质量包含材质档次、服务水平、安全质量和环境氛围,直接关系居民的身心安全及健身体验,得分较高说明居民对此比较满意。而安全标识比较少和表达不清楚是居民不满意的主要原因。在访谈过程中得知,部分使用频率较高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损坏程度较高,但只偶尔有人管理维修或者干脆无人管理维修,究其原因可能一方面是健身器材拆除或迁移无人报告;另一方面是健身器材平时无人维护,被损坏亦无人报修。体育场地(馆)设施质量直接关系到社区居民在健身过程中的身心安全及健身体验,亟需构建体育场地(馆)设施的质量控制体系,如明确相关领导职责和工作程序以及编制质量管理制度等。同时,将体育场地(馆)设施建设纳入各级政府考核体系。

(五)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使用的影响

由表4可知,场地(馆)设施开放程度得分为3.94分,场地(馆)设施利用率得分为3.85分,场地(馆)设施使用综合感受及满意程度得分为3.51分,场地(馆)设施收费与否得分为3.42分,整体平均分为3.68分,低于4分,这说明合肥市公共体育设施没有为居民提供使用便利。场地(馆)设施开放程度的得分最高,表明场地(馆)设施开放程度对居民满意度的影响最大。由于居民最不能接受场地(馆)设施收费,因此满意度最低。可见,合肥市需进一步优化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配置,加强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探讨社区周边学校体育场地(馆)开放方案,以满足公共体育设施的服务需求。

四、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优化策略

开展全民运动需要完善的公共体育设施资源作为支撑。合肥市应从供给和需求两个方面加强公共体育设施建设,通过保障机制来提高居民的满意度。

(一)优化资源配置,为全民健身提供优质服务

合肥市需要加大公共体育设施的供给总量,优化资源配置。政府应建立多元主体协同供给机制,鼓励社会资本积极参与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同时,利用市内公园、绿地、广场和水系等均衡建设优化空间布局。鼓励企事业单位共建联动共享机制,提高体育设施的利用率。充分综合考虑体育事业可持续绿色发展和创新发展模式改革的前瞻性,建立合肥市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近期、中期与远期规划目标。以居民需求为导向,进一步提高公共体育设施供给的精准性和经济性。

(二)举办多种活动,为全民健身提供有力条件

公共体育设施资源为开展全民健身提供了便利条件。体育主管部门、组织或个人应加强宣传工作,提高市民参与程度。同时,可利用各种公共体育设施广泛开展群众性健身体育活动,以满足居民的多元化体育需求。以居民需求为导向,重视学校、社区和企业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建设,建立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配置的高效益模式。积极推广适合合肥市居民需求的体育健身活动,促进居民进一步掌握健身技能,整体提升居民的体质。

(三)制定多种措施,为全民健身提供全面保障

建立并完善由政府主导、社会协同、全民参与和法治保障的全民健身工作机制。将公共体育资源建设成果纳入政府目标绩效管理考核和文明城市测评体系中。完善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管理制度,细化管理细则。明确建设方、管理方和使用方3者的责任和权利范围,加强协调组织力度,更好实现对全民健身公共体育设施资源的管理维护。通过微信小程序和App等开展智慧体育平台建设工作,逐步建立功能齐全的智慧化管理平台。

综上可知,合肥市居民对公共体育设施的整体满意度一般。合肥市应完善保障机制,使体育设施资源供给与居民需求有效对接,满足居民的体育需求。但由于调查范围只限于合肥市,未能涵盖安徽省其它地区,因此研究结果辐射范围有限。下一步应从全省角度进行调研,以期为安徽省全民健身运动的开展提供借鉴。

猜你喜欢

体育设施合肥市资源配置
醒狮
送你一盆小多肉
合肥市朝霞小学
我国制造业资源配置概述
把资源配置到贫困人口最需要的地方
商水县城关乡居民体育设施满意度调查研究
住宅小区体育设施规划与建设研究
刑事侦查资源配置原则及其影响因素初探
辽宁:卫生资源配置出新标准
中原经济区农村体育设施专项资金的审计思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