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型活动的媒介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分析
——以COP15媒介传播为例

2023-11-07赵振涛

昆明理工大学学报·社科版 2023年5期
关键词:关注度吸引力影响力

昌 蕾,赵振涛

(昆明理工大学 艺术与传媒学院,云南 昆明 650500)

随着全球范围内大型活动的增多,如国际会议、体育赛事和文化盛典等,大型活动已经成为人们交流沟通以及彼此了解合作的重要平台。大型活动特别是国际性大型活动会邀请来自不同国家、地区和组织的专家、学者和政要等,旨在促进国际交流、增进相互了解和推动全球议题的解决。它的举办规模通常较大、议题或活动形式广泛、参与活动人数众多。

在国家形象塑造中,起决定性作用的主体,首先是一个国家政府机构与政党组织的形象,其次是国家的公众与社会形象,然后是国家的历史与文化形象[1]。因此,大型活动的影响逐年扩大,不但活动本身具有独特的意义,同时也代表着承办国家或城市的形象。一个走向国际化的大都市,不仅要具备国际化的城市经济服务功能、国际化的城市社会发展水平,还要具备国际化的城市软实力、传播力和较高的美誉度。而通过全球性、国际性大型赛事、会展的“大事件”来提速基础设施、产业升级和综合服务功能,则成为共同的选择[2]。承办国、城市能够通过大型活动的举办展示其经济和文化水平,提升地位和声望,提高居民的幸福感。随着我国国际地位的提升,国家间、地区间、省际间和组织之间的交流日趋频繁,大型活动会涉及文化、经济、学术、体育等的交流,其传播主题、定位、传播策略等决定着大型活动能否达到较好的传播效果。因而,大型活动媒介传播效果研究在传播学领域具有重要的学术和实践意义。

联合国《生物多样性公约》缔约方大会十五次会议(简称COP15)第一阶段会议于2021年10月11—15日在中国昆明召开。它为各国政府和利益相关方提供了一个重要的对话和合作机会,从而加强生物多样性的国际合作。会议形成了主要成果“昆明宣言”,以扭转当前生物多样性丧失趋势并确保最迟在2030年使生物多样性走上恢复之路,进而全面实现“人与自然和谐共生”的2050年愿景[3]。围绕COP15,不同层级部门、多家媒体以多样创新的宣传方式,全面准确解读习近平主席重要讲话,积极引导舆论热点,奏响了COP15宣传的强音。在大会召开前,COP15系列宣传短视频、纪录片、户外广告等就在各大媒体平台中投放,大会开幕式还播映了《“象”往云南》短片[4]。会议期间,与会者每日可通过“COP15新闻中心”App、网站、微信小程序等线上方式获取会议日程、查看通知等[5]。COP15的全媒体传播,不但向世界展示了中国生物多样性保护的硕果,也展现了云南昆明的独特魅力。

本研究试图以问卷调查的方式,研究COP15第一阶段活动的媒介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从而帮助政府和相关机构评估其宣传效果,了解系列媒介传播对目标受众的影响程度以及哪些因素会对传播效果产生积极影响,为优化传播策略提供依据、为政府和决策者提供数据支持和参考。此外,对COP15第一阶段会议传播效果和影响因素的研究将促进大型活动媒介传播效果学术研究的深入探索,为未来类似的国际会议和大型活动媒介传播策略提供借鉴和参考。

一、研究设计

“效果”是活动影响力的最终检验,它能够衡量活动影响力的广度和深度,判定活动的影响水平和客观结果[6]。一方面,本研究采用定量研究方法,通过在大型活动——COP15国际会议举办地实施问卷调查,评估系列媒介传播对大型活动参与者和受众的影响,从而揭示其传播策略、目标受众特征、媒介传播渠道等因素对传播效果的影响,为大型活动策划和宣传决策提供科学依据。另一方面,选择运用多种统计分析方法能够帮助研究者从不同的角度对数据进行深入分析,通过数据揭示传播效果和影响因素之间的关系,从而解读其背后的传播特征。

(一)数据收集

研究聚焦于COP15的媒介传播活动,采用配额抽样、选择问卷调查作为主要的数据收集方法,获取被访者对COP15传播效果和影响因素的观点。问卷题项的设计基于相关文献和研究目的,主要包括两个部分:个人背景信息,如年龄、性别、教育水平等;与传播效果和影响因素相关的题项,包括但不限于“是什么使您关注COP15的召开”“您通过哪些渠道了解过COP15”“您印象最深刻的COP15宣传内容”等题项,以及“对COP15媒介传播的感受”的量表。

为保证研究的准确性,本研究调查对象的获取基于我国整体人口性别比例状况进行配额抽样,男性51%、女性49%[7]。数据的收集方式采用在线问卷和纸质问卷两种形式。本研究于2022年12月通过问卷星向调查对象发放在线问卷,并设置适当的截止日期;纸质问卷则同步在昆明市的商业场所进行发放。线下共发放140份线下问卷,全部有效回收;线上回收问卷300份,其中有效问卷260份;线下线上合计回收有效问卷共400份。

(二)研究方法

本研究使用SPSS26.0S对问卷调查收集到的数据进行分析。首先,通过描述性统计分析,对样本特征及COP15的宣传效果进行描述。其次,采用因子分析方法,确定媒介传播效果的维度。随后,通过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研究COP15传播效果各维度之间的关系和影响程度。最后,利用非参数检验进行网络平台对COP15大会形象宣传进行影响因素分析。

二、COP15媒介传播的描述性分析

根据收集到的问卷数据,首先进行了样本的描述性统计分析,并根据结果对受众感知的COP15活动的媒介传播内容及媒介效果进行分析。

(一)调查对象特征

从性别分布来看,调查对象中男女性分别为50.2%和49.8%,符合本研究的配额抽样设计。年龄方面,18~29岁的群体超过70%,30~59岁的人群占22.5%。在职业分布中,学生群体占比较高(57.8%),其次是教师(8.3%)、公务员(10%)、公司职员(11.3%)和自由职业者(9.5%)。受教育程度方面,本科学历占71.5%,而初中及初中以下、高中及中专、大专、硕士及以上的人群占比较低。从居住地分布来看,居住地为昆明地区的人数占74.5%,非昆明地区的人数占25.5%。

(二)COP15媒介传播内容及渠道描述

1.受众关注COP15的原因主要源于个人兴趣、他人及媒介传播的影响。调查对象关注COP15及其相关活动的原因多种多样。其中,30.8%的调查对象是出于兴趣爱好,28.2%的是受他人影响,25%的是受媒介传播,尤其是视频传播和广告宣传的影响,8%的是受名人传播效应的影响。这表明媒介宣传在吸引人们关注COP15方面起到了积极的作用。这一数据可为今后类似的大型活动传播提供有益启示:了解目标受众的兴趣爱好,并将其与大型活动的主题或内容相结合,注重活动主题内容的引导和激发,从而有效吸引受众的关注。

2.受众偏好的COP15媒介宣传所展示的元素。对于COP15媒介宣传片中展现的系列主题形象元素,调查对象偏好的排序依次为昆明城市形象(27.5%)、云南特色旅游地(20.75%)、植物(19.75%)、民族风情(9.25%)、美食(11.25%)和动物(11.5%)。这说明昆明城市形象和云南旅游元素在活动的宣传中更能引起调查对象的兴趣,通过主题形象的传播元素对COP15活动的主题、举办地有了更深入、全面的了解。今后,大型活动的形象传播策略可借鉴这一传播策略:将大型活动主题与活动所在地的特色相结合,并作为传播策略的核心元素。活动的传播内容可结合地域特色,尤其举办地的城市形象。就昆明而言,则是突出其城市形象和云南的旅游资源,通过展示美丽的风景、丰富的文化遗产和独特的民族风情,结合活动主题以吸引受众的关注和兴趣。

3.网络是被访者了解COP15信息的主要渠道。调查对象了解COP15的媒介渠道主要包括报纸、广播、电视、网络、街道广告牌和公交广告。在这些渠道中,77.8%的人通过网络了解COP15,是最主要的信息来源,其次是电视(64.7%)、广播(46.3%)、纸媒(44.1%)、街道广告牌(50.9%)和公交广告(53.4%)。这与当代人更多地使用数字媒体平台来获取信息的趋势是一致的,符合新媒体时代人们的信息获取习惯。数字化技术及互联网的迅速发展和普及,使得网络成为了信息传播的重要平台。通过网络,人们可以更加便捷和高效地获取各种类型的信息,大型活动信息也不例外。目前,移动端和可视化是Z世代媒介消费的主要趋势[8]。对于COP15这样的大型活动,由于人们的需求,以及疫情背景下的信息传播需要,其信息传播在数字媒体平台上的投放效果最好。此外,电视媒介和户外媒体对大型活动的传播效果仍旧不容忽视。数字电视的开机画面可对会议进行形象宣传,新闻、专栏等可对大型活动进行即时深度的报道。主办城市的户外媒体能够与城市环境融为一体,尤其在活动主会场所融合地域特色、活动主题进行创意化的信息传播,能增强受众对活动主题的了解,并通过与工作生活环境的关联性,引发受众的关注与参与。

4.短视频平台是受众接触COP15信息传播的主要网络平台。受众了解COP15信息的主要网络平台为短视频平台(27%)、微信(26.25%)、新闻平台(24.27%)和微博(22.48%)。由此可知,短视频平台、微信、新闻平台和微博在COP15受众中的覆盖都较为广泛,四者皆是目前非常流行并且被广泛使用的网络平台,它们各自在不同的领域和功能上都有着一定的用户基础和影响力。因此,调查对象通过四类平台了解COP15信息的比例大致相同。另一方面,因为四类网络平台的覆盖面都十分广泛,而受众的偏好多元化,调查对象在选择获取COP15信息的网络平台时会受个人偏好、使用便利性、信息可靠性等因素的影响,因此,出现了使用比例相近的结果。未来的大型活动的组织者和宣传者可以采用整合网络平台齐发力的宣传策略:首先,结合短视频平台、微信、新闻平台、微博等各类网络平台,以覆盖更广泛的受众群体。其次,针对不同的平台和受众群体,根据其特点和使用习惯进行个性化的内容创作。在短视频平台上可以制作有吸引力的短视频,通过微信提供更详细的活动信息,借助新闻平台发布权威报道,利用微博进行互动对话。再次,还需注重利用不同网络平台协同推广,形成互补并增强传播效果。例如,短视频平台上制作发布的信息片段,也可以通过微信公众号、视频号或微博等进行分享和推广。

(三)COP15媒介传播信息态度量表的描述性统计分析

针对调查对象感知到的COP15相关信息传播的评价,本研究专门设计了12个题项的量表,以了解受众对媒介所传播信息的态度评价。描述性统计分析可以了解量表数据分布的情况,包括偏度、峰度和正态性。其中,偏度反映了数据分布的对称性。一般来说偏度值在-1到1之间可以认为数据接近对称分布。峰度反映了数据分布的尖峭程度。通常样本中某变量的偏度统计量绝对值在3以内、峰度统计量绝对值在10以内,就可以认为此变量近似地服从正态分布。

从表1的描述性统计结果可知,量表中各题项的偏度统计量绝对值最大的为 0.555,峰度统计量绝对值最大的为1.195。因此,本调查量表的数据基本服从正态分布,可以进行相关性分析、回归分析等。

表1 COP15媒介传播调查量表的描述性统计

三、COP15媒介传播效果的维度分析

仅进行描述性统计分析并不足以深入了解传播效果的内在结构和变量之间的关系。因此,本文根据问卷中的量表进行了因子分析,目的在于从一组变量里抽取潜在的少量因子,这些因子浓缩了原始变量的信息,同时损失的信息最少[9],能够通过提取因子发现传播效果中潜在的因素或维度、探索变量之间的关联关系,从而揭示COP15大会信息传播对受众的影响方式。

(一)信效度分析

在进行因子分析之前,进行信度和效度分析可以帮助评估问卷的质量和可靠性,确保测量工具能够准确地衡量研究中的概念。

通过信度检验,我们可以评估测量工具在不同情境下的稳定性。本研究使用Cronbach’s alpha系数来评估量表各题项间的一致性。通过SPSS26.0对量表的12个题项进行可靠性统计,其Cronbach Alpha系数值为0.866,数值接近1,说明数据较为理想,可以进一步开展分析。

效度分析能够评估测量工具是否能准确测量所要研究的概念或属性。本文首先对量表进行了KMO检验和Bartlett球形检验。KMO检验用于检验变量间相关性和偏相关性,检验中若KMO统计量的值接近1,说明变量间的相关性强,适合进行因子分析。Bartlett球形检验可判断相关阵是否是单位阵,是单位阵则说明变量间彼此独立,不需要提取公因子。本研究首先使用 SPSS26.0进行Bartlett球形检验和KMO检验(见表2)。

表2 COP15媒介传播调查量表的KMO 和巴特利特检验

量表12个题项的Bartlett球形检验χ2值为1 664.296(自由度66,sig=0.000),代表题项反映的信息具有一定重叠,具备因子分析的必要性。另外,量表的KMO值为0.876,适合进行因子分析。

(二)主成分抽取

本研究采用主成分分析法,利用降维的思想把一组具有一定相关性的指标转化为一组彼此之间没有相关性的变量,即将主成分提取出来。通过对量表进行抽取,抽出了三个主要的公共因子,累计解释方差为 60.313%,符合解释量在 60% 以上的标准。为进一步明确公因子的结构,了解典型代表变量,发觉因子作用,本文采用最大方差法进行指标的正交旋转。

由表3可得:第一公因子主要与“COP15的媒介宣传很好地展现了云南形象”“我参加了COP15相关的线上活动”“我参加了COP15相关的线下活动”“我知道COP15的大会主题”“我主动关注COP15的相关新闻报道”等题项相关,体现了媒介宣传对受众认知及行为方面的影响力。因此,本文将第一公因子命名为“影响力”因子;第二公因子主要与“我关注到COP15大会的举办”“COP15使我关注到人与自然和谐发展”“COP15的召开对我的日常生活有影响”“COP15改变了我生活城市的面貌”等题项相关,体现了受众对大会、人与自然、大会对生活影响的关注。因此,本文将第二公因子命名为“关注度”因子;第三公因子主要与“COP15形象宣传片的创意很吸引人”“我喜欢COP15的系列户外宣传”“我喜欢COP15的系列视频宣传”等题项相关,体现了COP15系列形象宣传的吸引力和受众喜好程度。因此,本文将第三公因子命名为“吸引力”因子。

表3 旋转后的成分矩阵a

通过主成分抽取,本文确定了影响力、关注度和吸引力这三个传播效果潜在维度。这有助于理解COP15媒介信息及系列形象宣传对受众不同层面的影响,并从整体上把握传播效果。

(三)因子间的关系分析

所谓相关,就是指一个变量的变化在多大程度上与另一个变量的变化有关[10]183。相关性分析可以量化变量间的关系强度和方向,确定三个公因子之间是否存在关联,并进一步理解它们之间的相互作用。根据本研究的相关性系数分析显示(见表4),吸引力因子与关注度因子之间的相关系数为 0.817,数值接近1;其显著性为 0.000,小于0.05,说明认知效果与情感效果之间显著正相关。同理,吸引力因子与影响力因子之间、关注度因子与影响力因子之间同样显著正相关。

表4 相关性分析

这说明,COP15媒介宣传的“影响力”“关注度”和“吸引力”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从中可以推断:

1.COP15媒介宣传的吸引力、关注度和影响力是相互关联的。当媒介信息传播在吸引受众、引起关注和产生影响方面取得积极效果时,这些因素很可能是相互促进的。

2.COP15媒介宣传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对传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影响。当媒介信息具有吸引力并引发受众关注时,其影响力可能会增强。因此,精心设计和传播的大型活动的媒介信息、系列形象广告宣传,并再在宣传中采用吸引受众的元素和策略,能够引起参与者的兴趣和关注,进而影响他们的态度和行为。

3.传播内容的吸引力、关注度和影响力共同贡献于媒介传播效果。因此,大型活动传播效果的实现需要综合考虑这些因素的作用,并寻求在这些方面的平衡和优化。

不过需要注意的是,相关性并不代表因果关系。尽管从研究结果来看,三因子之间存在显著的正相关关系,但我们不能直接推断COP15媒介传播及形象宣传创意的吸引力导致了更高的关注度和影响力。其他因素,如传播内容、受众特征和环境因素等都可能对这些关系产生影响。

(四)回归分析

为了更好地探究影响力、吸引力、关注度这三种效应之间的相互影响,本研究将“影响力”作为因变量,“吸引力”和“关注度”作为自变量在SPSS26.0中构建多元回归模型(见表5)。

表5 回归模型摘要

回归分析结果表明:整个模型具有很好的拟合优度。根据R值为0.895,可以看出自变量(传播内容的吸引力和关注度)能够解释因变量(传播的影响力)约80.2%的方差。调整后的R方值为0.801,这意味着自变量对因变量的解释能力在控制其他变量的情况下保持稳定,自变量对因变量的影响是显著的。通过观察标准化系数(见表6),我们发现“吸引力”对于传播影响力的影响程度较高,标准化系数为0.414。这表明传播内容的创意吸引力对于提升媒介传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作用。“关注度”对传播影响力的作用也是显著的,标准化系数为0.525。这意味着受众的关注度同样对于增强传播的影响力具有重要贡献。两个自变量的显著性值为0.000,这进一步支持了它们对因变量的影响。

表6 系数a

综合以上结果,可以得出以下结论:COP15媒介传播的吸引力和关注度对传播的影响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当传播内容具有吸引力和引发受众的关注时,它们很可能会增强传播的影响力。因此,在设计和传播大型活动主题时,应注重提高传播内容的吸引力和关注度,以增强传播效果的影响力。

四、网络媒介传播平台对COP15大会宣传的影响分析

(一)影响因素分析

大型活动因其特殊的意义而备受关注,然而,大型活动或因特定的时间、空间及其他因素的限制,并不能让所有受众都进行现场参与。新媒体的广泛应用为进一步拓展大型活动的传播力,增强受众参与感提供了条件[10]77-79。之前的描述性分析显示,网络是受众了解COP15信息的主要渠道。为探究受众获取信息的网络平台是否是影响COP15传播效果的因素,揭示社交媒体和新媒体对大型活动形象传播效果的独特贡献、为跨平台传播策略提供指导,本研究针对影响传播效果的媒介因素进行分析,试图了解通过不同网络平台接收信息,是否会产生传播效果吸引力、影响力、关注度的差异?本研究将网络平台分为微博、微信、新闻平台、短视频平台,并通过曼—惠特尼U检验分析大型活动的传播效果的差异是否与受众接触的网络媒介平台有关?

根据曼—惠特尼U检验的结果(见表7),对于是否使用微博获取信息,吸引力差异的P值为0.008,小于0.05。这说明是否通过“微博”这一网络平台获知COP15信息会使传播的吸引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表7 独立样本曼—惠特尼 U 检验摘要

对于是否使用短视频平台获取信息,吸引力差异的P值小于0.05。这说明通过短视频平台了解COP15信息与不通过该类平台获取信息相比,在传播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然而,在传播的吸引力方面存在显著差异,即通过短视频平台获取COP15信息的受众对所感知的传播吸引力更高。

对于是否使用新闻平台获取信息,传播影响力、关注度差异的P值均小于0.05。这说明通过新闻网站平台了解COP15信息与不通过新闻网站平台相比,在传播的影响力和关注度方面存在显著差异。

对于是否使用微信获取信息,传播吸引力、关注度、影响力差异的P值均小于0.05。这说明使用微信获取COP15信息与不使用微信相比,在传播的吸引力、关注度和影响力方面都存在显著差异,并且通过微信获取信息能够增强媒介传播的吸引力、关注度和影响力。

根据以上分析结果,我们有理由认为:用户接收信息所使用的的网络平台是COP15媒介传播效果的重要影响因素之一。人们使用的网路平台不同,COP15传播效果的吸引力、关注度和影响力也就不同。

(二)影响因素的作用机理分析

1.通过微信获取信息会增强媒介传播的吸引力、关注度和影响力。多样化的内容形式(文字、图片、音频、视频等)、个性化推荐、依托于社交网络的传播链式效应能够让大型活动传播效果的吸引力、关注度和影响力均得到扩大。作为中国最受欢迎的社交媒体之一,微信对大型活动的形象宣传具有重要作用。微信公众号、订阅号、视频号、朋友圈加上其新闻推送可对大型活动的形象宣传、新闻信息等进行更加立体化、即时化、生动化与精准化的传播。今后,在进行大型活动的宣传中,应重点关注微信这一社交媒体平台的传播效果,合理利用微信的社交属性,借助公众号、订阅号、朋友圈及视频号进行分享、转发和互动,并针对微信用户的特点和喜好进行精准的传播定位和内容设计,有效提升大型活动主题及形象的影响力。

2.新闻网站信息传播影响力较强,能引发受众的高度关注度。信源的可信度、网络平台本身的特性是影响用户决策、影响大型活动传播效果影响力的重要方面。网络新闻主要来源于门户网站和传统媒体的网站[11],新闻网站作为权威的、内容丰富且兼具深度的信息来源平台,在大型活动的形象宣传中具有重要价值。其权威性和内容深度使得通过新闻网站获取COP15信息与不通过新闻网站相比,在信息的吸引力方面并没有显著差异。然而,这种信息获取方式却对受众的态度或决策产生了较大的影响,进而使得其对信息的关注度和影响力产生显著差异。因此,针对大型活动形象的媒介宣传,应充分利用新闻网站的特性,结合其权威性和内容深度性,通过深度的形象或主题宣传解读,促成受众的积极态度甚至参与行为。

3.短视频及微博平台信息传播颇具吸引力。媒介信息的趣味性、表现形式能够极大地影响大型活动传播效果的吸引力。诉诸感官、短小精悍、内容丰富、具有传播性和互动性的信息往往能够广泛吸引用户的目光。近年来,迅猛发展的短视频平台凭借其较强的趣味性和可视性、丰富的表现形式、多元化的使用场景引领了新媒体时代的潮流[12],吸引了大量受众的注意力。通过在短视频平台上进行COP15大会形象的传播,能够更好地引发受众的兴趣和好奇心。对于今后的大型活动,其形象宣传应该重视短视频平台的影响力和效果。

新媒体时代,网络平台的互动性、接触的便捷性、用户基数与活跃度、UGC内容数量能够快速吸引用户关注大型活动的相关信息,然而这些特性对用户决策的影响却不大。微博作为流行社交媒体平台的代表,在原创性、互动性和传播的便捷性上表现突出,可以快速传播COP15相关的内容和信息,用户也能够生成更多的相关内容,扩大大型活动会议信息的传播范围。然而,虽然能够引发大量用户关注大会信息,但通过微博了解大会信息并不会带来给大型活动会议带来更多的关注度和影响力。这意味着微博对用户的决策影响不大,无论是否通过微博获取信息,传播活动对用户的关注度和传播的影响力并没有明显差异。这提示我们,在选择微博这一网络传播平台时,除了考虑吸引力外,还需要综合其他因素,如目标受众的特点、内容和互动性等,以提高传播的影响力。

五、结论

本文通过分析COP15媒介传播效果及影响因素的问卷调查数据,得出如下结论:

1.受众获取COP15信息会受多重因素的影响,互联网是主要的信息渠道。调查对象对COP15的关注主要源于个人兴趣、他人及媒介传播的影响。可见,大型活动在媒介传播中需根据受众关注的兴趣点来选择传播内容,并重视媒介传播和人际传播的影响力。此外,从传播媒介来看,互联网是调查对象获取COP15信息的主要渠道。新媒体时代,大型活动信息经由网络传播,可打破时空限制,快速、全方位地传播信息,且能借由社区、短视频等产生较强的互动性;电视等传统媒体以及户外媒体均起到了吸引受众注意的目标,但在引发受众进一步关注、让受众产生参与行为方面表现欠佳。

2.COP15媒介信息的吸引力、关注度和影响力相互关联。通过对量表进行因子分析,本研究确定了影响力、关注度和吸引力这三个COP15传播效果的潜在维度。基于进一步的相关性分析和回归分析,本研究发现COP15媒介信息的吸引力、关注度和影响力是相互关联的,三者共同贡献于传播效果。当COP15媒介信息在吸引受众、引起关注和产生影响方面取得积极效果时,这些因素很可能是相互促进的,尤其是吸引力和关注度对传播的影响力具有显著的正向影响。

3.相比较其它网络平台,微信具有较好的传播吸引力、关注度和影响力。从不同网络平台对COP15活动宣传的影响来看,使用的网络平台不同,会议活动信息传播的吸引力、关注度和影响力会不同:微信由于其用户基数大、社交属性强,并集合视频、图文、互动等受众喜爱的传播形式,是较具吸引力、关注度和影响力的大型活动信息传播平台;微博、短视频平台对用户的吸引力较强,但无论是否通过微博和短视频平台获取信息,媒介对用户引发的关注度和产生的影响力并没有明显的差异;新闻网站作为权威的代表,成为大型活动宣传工作中的主力军,但在社交新媒体时代,其在传播的吸引力方面略显乏力。

猜你喜欢

关注度吸引力影响力
吸引力1
吸引力2
天才影响力
跟踪导练(三)4
雄安新区媒体关注度
全国两会媒体关注度
黄艳:最深远的影响力
暴力老妈
“王者”泛海发布会聚焦百万关注度
3.15消协三十年十大影响力事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