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克农与乔冠华:朝鲜停战谈判的幕后功臣

2023-11-07梅兴无

文史春秋 2023年10期
关键词:乔冠华开城李克农

● 梅兴无

1953 年7 月27 日,《朝鲜停战协定》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至此,抗美援朝战争宣告结束,中国人民志愿军取得彪炳史册的伟大胜利。这个胜利既来自硝烟弥漫的战场,也来自唇枪舌剑的谈判桌。历时2 年19 天的停战谈判,其交锋烈度丝毫不亚于战场。历史不会忘记在谈判桌前的中朝谈判英杰,不会忘记谈判幕后做指挥、出谋划策的李克农和乔冠华。

“李克农去坐镇开城”

1950 年6 月25 日,朝鲜内战爆发。以美国为首的“联合国军”入侵朝鲜。中国人民志愿军为保家卫国,援朝抗美,于1950 年10月入朝,与朝鲜人民军并肩作战,至1951 年6 月中旬,把“联合国军”从鸭绿江边打回到“三八线”附近。

在武力取胜无望的情况下,1951 年5 月底,美国国务卿艾奇逊委托曾任美国驻苏联外交使团临时代办的乔治·凯南,向苏联常驻联合国代表马立克转达美国愿意通过谈判实现朝鲜战争停战的意图。6 月23 日,马立克发表声明,建议朝鲜交战双方谈判停火与休战。6 月25 日,《人民日报》发表社论,表示中国人民完全支持马立克的建议。6 月30日,“联合国军”总司令李奇微发表广播声明,表示愿意举行停战谈判。7 月1 日,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和中国人民志愿军司令员彭德怀通过广播复文,同意举行停战谈判,并建议“三八线”以南的开城为谈判地点。

在配备谈判班子人选时,毛泽东、周恩来首先考虑的人选是李克农,他是外交部常务副部长兼中央军委情报部部长,熟悉美军情报,且有丰富的谈判经验,决定由他到朝鲜主持谈判,同时派乔冠华当他的助力。乔冠华是外交部外交政策委员会副主任,委员会主任则由周恩来兼任。

毛泽东亲自召见李克农、乔冠华。他开门见山地对李克农说:“我点了你的将,要你李克农去坐镇开城,外交部组成一个班子,乔冠华也去,军队也要有人参加。”李克农正犯哮喘病,平日靠药物控制病情,他怕耽误大事,把自己的病情如实向毛泽东作了汇报。毛泽东经过反复权衡,最后仍决定派李克农前往开城。

7 月4 日,周恩来为李克农、乔冠华送行,并殷殷嘱咐:“行于所当行,止于所不可不止。”强调在谈判中,做到该争的据理力争,该让或不能不让的,看准时机决策。

7 月5 日,李克农、乔冠华一行乘坐火车抵达辽宁安东(今丹东),然后乘吉普车进入朝鲜境内。7 月6 日早晨,在中国驻朝鲜大使倪志亮和政务参赞柴成文的陪同下,李克农、乔冠华到朝鲜人民军指挥所拜会金日成,进行磋商。这次谈判朝中方面代表共5 名,朝鲜方面由人民军总参谋长南日大将为首席代表,人民军副总参谋长兼侦察局局长李相朝、第一军团参谋长张平山出任谈判代表;中国谈判代表由中国人民志愿军副司令员邓华(后由边章五、丁国钰接替)、中国人民志愿军参谋长解方(后由柴成文接替)出任。朝中代表团由李克农率往开城。

中方代表团合影(前排左二为李克农,前排右一为乔冠华,前排左一为解方,前排右三为边章五)

7 月8 日上午9 时,停战谈判双方在开城西北的来凤庄举行联络官会议。会后,朝中方获悉美方谈判代表团将乘直升机来开城,便在市内找到一个可降落直升机的地方,摆上红色“T”字布标,再摆上两个英文字母“WC”(欢迎)。可如何不失身份又能及时、礼貌地通知对方,乔冠华建议,由中国记者写一篇现场通讯在媒体上发布,就等于通知了对方,此招果然奏效。

7 月10 日上午9 时许,美军谈判代表团在朝中方安全军官的引导下,进入来凤庄,持续两年多的朝鲜停战谈判由此拉开序幕。

幕后的“李队长”“乔指导员”

经中朝最高领导人商定,中方是此次谈判的主人,对外以朝鲜人民军为主,朝中谈判代表团的最高负责人是李克农,乔冠华协助。内部分为三条线:第一线为以南日大将为首席代表的5 名谈判代表;第二线为李克农、乔冠华领导的前方指挥部(以下简称“前指”);第三线是最高决策层,由中苏朝三方商定,毛泽东为最高指挥者,周恩来具体指导。

李克农、乔冠华的身份保密,其团队称作“学习队”,李克农称“李队长”,乔冠华称“乔指导员”。前指,设在距离谈判会场仅百米左右的一个小房子里,谈判桌上一旦出现状况,联络官柴成文便及时来向“李队长”“乔指导员”报告。

前指每天召开例会,由李克农主持,先由一线谈判人员汇报当天的谈判情况,再由翻译、秘书整理成简报;重点研究谈判中带全局性的新问题,讨论形成应对策略。李克农每天带病工作,常常一边开会,一边大把地吃药。

为一线谈判人员准备发言稿是前指的一项重要工作。发言稿分两类:一类是长篇发言,系统驳斥对方的观点;另一类是短兵相接时使用的临时发言稿。发言稿大都由乔冠华主持起草,重要文稿则亲力亲为,边思考,边口述,由中文、英语、朝鲜语和负责外交的4位秘书记录。乔冠华语言精练,秘书总能听一句记录一句,口述完毕,4 位秘书现场分工整理,形成中、英、朝文讲稿文本;对重要议题,还要准备不同对策的三至四篇发言稿。乔冠华对每一句话都反复推敲,然后分发给谈判代表传阅,送李克农审签,再通过与北京联络的专用电台“克农台”上报毛泽东、周恩来以及金日成、彭德怀。

远在北京的毛泽东收到“克农台”发来的电报大都是次日凌晨,他即刻与周恩来商议,明确同意或提出修改意见,通常在一个小时左右便可回电“克农台”。李克农看到国内指示,与乔冠华商议后,再确定新一天的谈判方案。有时来往文电一天多达十几份,电报内容十分丰富,大到谈判方针、外交策略,小到行文措辞、标点符号,都有明确意见。

谈判桌背后的较量

在朝中谈判代表团第一次预备会上,李克农明确指出:“我们是为和平而来的,要把这个主张打出去,使它产生一种力量,也就是政策的威力。我们不要在会场上纠缠于枝节问题,主要是坚持三条原则:一、在互相协议的基础上,双方同时下令停止一切敌对军事行动。二、确定‘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双方武装部队同时撤离‘三八线’10 公里,同时立即进行交换战俘的商谈。三、尽可能短的时间内撤退一切外国军队。”

李克农特别提醒:“刚从厮杀的战场来到谈判桌前, 所谓‘仇人相见分外眼红’,我不担心同志们会在谈判中丧失立场,担心的倒是多数同志年轻气盛,经不起人家的挑逗而冲动。所以,在一线谈判的同志一定要做到沉着、冷静。”“在谈判桌上有些话宁肯晚说一天,也不要抢先一分钟。”

7 月10 日,双方举行第一次正式谈判,经过半个月的唇枪舌剑,于7 月26 日达成谈判5项议程。

谈判进行到1 个月9 天时,中方军事警察、排长姚应祥带队巡逻行至中立区内,突遭南韩军队袭击不幸牺牲。朝中方向对方提出强烈抗议,中国代表团为姚应祥设灵堂悼念。

在谈判中,美方态度蛮横地否定朝中方提出的“三八线”为界划非军事区的主张,称“三八线”只反映双方陆军力量的对比,没有反映美海空军的优势,荒唐地提出“海空军优势必须在地面上得到补偿”,要求朝中向后退出1.2 万平方公里。乔冠华谋划应对之策,回敬对方:“我们承认你们的海空优势。但你们不要忘了,我们一军对三军就把你们从鸭绿江边赶到‘三八线’,如果是三军对三军,早把你们赶下大海了,还谈什么?”美方代表理屈词穷,竟拍桌子叫嚷:“那就让炸弹、大炮和机关枪去辩论吧!”谈判陷入僵局。

从8 月中旬到10 月下旬,美军连续发动夏、秋季局部攻势,中国人民志愿军给予有力回击。美军企图从战场上得到谈判桌上得不到的东西,结果没占到半点便宜,10 月25日,被迫回到谈判桌上,谈判地点由开城移至开城以南的板门店。

军事分界线是双方谈判的一个重点,这个问题不解决,下一步谈判便旷日持久地拖延下去。李克农召集乔冠华、邓华、解方一起研究,分析对比“三八线”一带实际接触线的得失,中国人民志愿军在西段“三八线”以南地区,人口多,物产丰富,且占有古都开城,较之东段“三八线”以北地区,美军占不到什么便宜。在征得朝鲜方面同意后,李克农向中央发报,建议调整原先以“三八线”为军事分界线的设想,以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中央很快批准这一建议。

在谈判复会后,朝中方建议以双方实际接触线为军事分界线。对方也作了相应的让步,不再坚持“海空优势补偿”论,但要求朝中让出开城,理由是开城距汉城(今首尔)不远,威胁汉城的安全,所以必须把开城交给他们。朝中方坚决予以拒绝,“说辞”由乔冠华给出:“汉城离开城不远,威胁开城的安全,贵方是否必须把汉城交给我们?”对方无言以对,只好接受朝中方的协议。

“真正的对手”

1951 年11 月27 日,双方达成关于军事分界线的协议。朝中方大多数人乐观地认为,最主要的问题已得到解决,可望在年内达成停战协议。

乔冠华在代表团会议上阐述了不同的看法:最近范佛里特(美第八集团军司令)总部军法处处长汉莱的声明是个信号,他竟诬蔑我方杀害战俘。李奇微虽支持汉莱的声明,但不敢让汉莱同记者见面。奇怪的是美国总统杜鲁门竟于汉莱声明的第二天,声称“中国军队杀害在朝鲜的美军俘虏,是一百多年来最野蛮的行为”。一个大国的总统,居然支持连国防部都否认的一个集团军军法处长的声明,这不是一般情况,似乎道出了美国决策集团有可能要在这个问题上做什么文章,提醒同志们研究这个问题。

事态的发展证实了乔冠华的分析。美韩谈判代表抓住所谓“战俘问题”大做文章,给停战谈判设置重大阻碍。谈判再次处于僵持状态。在12 月28 日的谈判中,美国首席谈判代表乔埃中将一言不发,时而双手托腮,时而用右手玩弄着两支铅笔,时而又从口袋里掏出香烟来点燃,冲着天花板吐着烟圈。中朝代表也一言不发,南日将军叼着他的烟斗,眼睛直直地盯着乔埃。邓华、解方和张平山几个人不抽烟,全都笔挺地坐着。会场氛围寂静而沉重,这是一场意志力、忍耐力、克制力的精神之战。

坐在参谋席上的柴成文悄然走出会场,来到前指小帐篷,将会场状况向李克农作汇报,请示应对举措。李克农从笔记本上撕下一张纸,唰唰唰写了三个字:坐下去。

柴成文迅速回到谈判现场,把字条交给解方。解方看后把字条依次传给其他朝中方同志。看完小纸条,大家心领神会,安如泰山。

当这种“静坐”僵持到132 分钟时,美方乔埃中将终于开口说话:“我建议今天休会,明天上午10 点继续开会。”那天的谈判成为世界谈判史上的奇观。

当天谈判结束后,李克农对第二天的谈判进行部署,准备再来一个出其不意的计策,让美方自乱阵脚。

第二天的谈判由朝中首席代表南日大将宣布会议开始,双方代表刚落座,一言未发,南日大将又马上宣布休会,全程用时仅25秒。美方连声“NO、NO”,一副惊讶莫名之状。他们意识到,他们对手的身后有高人存在,策划、指挥着一切,此人才是他们“真正的对手”。

拖是谈判中的技巧,快也是一种谈判技巧。李克农出神入化地运用拖和快两种方法,弄得美方也自愧弗如,在后面的谈判中,美方再也不敢拖延时间。

“临阵不换将”携手出奇招

随着1951 年冬季的来临,李克农的健康状况越来越差,哮喘越来越严重。一次开会中,李克农突然一阵眩晕,乔冠华眼疾手快一把扶住,医生及时赶来施救,得以脱险。毛泽东、周恩来得知李克农强支病体主持谈判的情况后,决定由外交部副部长伍修权赴朝接替他的工作,让他回国休养治疗。

11 月,伍修权赶到开城,准备跟李克农交接,李克农闭目沉思片刻,一字一顿地回答:“临阵不换将。”他表示:“感谢主席、总理的关心,我现在身体是不太好,但我熟悉谈判的所有情况,也摸透了各方面的规律,如果中途换人,一切又得从头做起,对整个工作不利。建议在我尚能支持的情况下,不马上换人。”

伍修权在开城观察了一个月,见李克农病情有所好转,便向中央报告,获批后回京。

1952 年,朝鲜停战谈判一度中断,4 月,“联合国军”再次临阵换将,由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接替李奇微。双方继续就战俘问题进行谈判,朝中方坚持双方所有的战俘应全部迅速释放与遣返。在战俘人数上,“联合国军”远多于朝中军队,美方便在战俘问题上大做文章,坚持“一对一”交换。

10 月8 日,继任的美方首席谈判代表哈里逊中将抛出“自愿遣返战俘”方案,朝中首席代表南日大将指出:“新方案换汤不换药,不予接受。”哈里逊接着宣布“无限期休会”,且不等朝中方反应即起身朝帐篷外走。

1953 年1 月,艾森豪威尔正式就任美国总统,他力主早日结束朝鲜战争。2 月初,毛泽东、周恩来根据这一形势变化,分析美国有可能会再次回到板门店谈判,便电告李克农、乔冠华,要他们考虑“是否可以再给他(指美国)一个台阶下,是否由我方主动提出复会”的问题,并点名由乔冠华研究,提出建议。

乔冠华经过缜密分析研究,于2 月19 日复电毛泽东、周恩来,陈述自己的看法:

根据最近情况,大体可以肯定,美国在战场上耍不出什么花样来。解除台湾中立化,只是自欺欺人的拙劣把戏,封锁搞不起来,两栖登陆困难更大。艾森豪威尔欲借以吓人,殊不知人未吓倒反吓倒自己……

(一)联大对我拒绝印度提案尚未处理,但鉴于美国解除台湾中立化的行动,激怒了很多中间国家,多少抵销了我拒绝印案产生的不利影响。联大复会很可能对此案不了了之,拖到下届再说。

1953 年7 月28 日,彭德怀(左一)在李克农(右二)、乔冠华(右一)的陪同下在停战协定上签字

(二)美国搁起板门店转到联合国,本想借以压我们,联大压不成,战场又无多少办法,本可自回板门店,但鉴于美国在联大尚未死心,对战场亦未完全绝望,因此虽有少数国家不反对再回板门店试试,美国今天是不会愿意的。

(三)如果我正式在板门店通知对方无条件复会,美国态度将是拒绝的居多……如果我以金(日成)、彭(德怀)致函形式,对方可能认为我性急,有些示弱,反易引起对方幻想。

结论是一动不如一静,让现状拖下去,拖到美国愿意妥协并由他来采取行动为止。

毛泽东、周恩来采纳乔冠华的意见。3 天后即2 月22 日,在板门店的美方安全军官通知中方人员到会议帐篷去接一封“重要的信件”,那是“联合国军”总司令克拉克致金日成和彭德怀的信函,提议双方就先行交换病伤战俘进行谈判。

3 月30 日,中国政府发表《关于朝鲜停战谈判问题的声明》,建议在停战后立即遣返一切坚持遣返的战俘,将其余的战俘转交中立国,并进行解释,以保证他们的遣返问题得到公正解决。这份声明表明,朝中方已不再坚持“全部遣返”,而改为“解释遣返”,相当于一种“动员遣返”。

4 月26 日,中断了6 个月18 天的停战谈判在板门店重启。6 月8 日,双方终于就战俘问题达成协议。周恩来深夜打电话给李克农,慰问代表团全体成员。

“送签”建议促成停战协定签字生效

1953 年7 月27 日,朝鲜停战谈判终于要签字。签字的前一天,李克农满面凝重,通知立即开会,提出在朝中军队打击和美方安抚下都不支持签订停战协议的李承晚集团可能会在签字时做出引战的挑衅行动,需要大家注意。因为李承晚有前科,早在一个月前就制造了扣留战俘事件,破坏停战协定的签字。

李克农分析:拒绝李承晚集团人员进入板门店中立区有一定可行性,但不可能完全限制记者进入会场,这里面有空子可钻。他就此提出应对办法:双方司令员不亲自到现场签字,由双方首席代表签字后立即生效,然后向各自司令官送签互换文本。

李克农的“送签”建议,立即得到中央领导的同意。令人意外的是,美方也爽快接受这一提议,看来他们也持同样的担忧。

7 月27 日上午10 时,不寻常的签字仪式在板门店举行。南日大将、哈里逊中将分别在停战协定上签字。按照双方商定,停战协定生效。

当天下午1 时,美国陆军上将克拉克在汶山的帐篷里签字,他在回忆录中写道:“我是美国历史上第一个在没有取得胜利的停战协定上签字的司令官。”

当晚10 时,朝鲜人民军最高司令官金日成元帅于平壤首相府签字。

7 月27 日下午,彭德怀来到开城来凤庄。7 月28 日上午9 点30 分,在李克农、乔冠华等人的陪同下,彭德怀在《关于朝鲜军事停战的协定》和《关于停战的协定的临时补充协议》上签字。签完字,彭德怀留下一句名言:“西方侵略者几百年来只要在东方一个海岸上架起几尊大炮就可霸占一个国家的时代是一去不复返了!”文

猜你喜欢

乔冠华开城李克农
小小冠华,抱负不凡
急智
开城工业园
李克农三戏侦缉队长
中共“特工王”与夫人的一世情缘
中共“特工王”李克农与夫人赵瑛的情缘
十五的月亮十六不圆——乔冠华最后的日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