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2023-11-07方洁

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3年26期
关键词:专创双创课程体系

方洁

(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湖北武汉 430074)

0 引言

2014 年,“大众创业、万众创新”的概念首次被提出,掀起了双创的热潮。此后几年中,国务院相继印发了《关于深化高等学校创新创业教育改革的实施意见》《关于推动创新创业高质量发展,打造“双创”升级版的意见》等文件,对高校深化创新创业教育改革提出了明确要求[1]。其中,重点强调指出“各高校要根据人才培养定位和创新创业教育目标要求,促进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有机融合,调整专业课程设置,挖掘和充实各类专业课程的创新创业教育资源,在传授专业知识过程中加强创新创业教育。”[2]

新工科背景下,越来越多的应用型高等院校更加注重校企共建的产学研教学模式的研究和建设,对于培养创新、创造、创业人才有着实实在在的促进作用。虽然校企合作的发展趋向成熟,但大部分应用型高校培养出来的学生缺乏创新思维和创业意识,还存在就业观念陈旧的现象,这也凸显了专业教育与双创教育的脱节问题。因此,应用型高校应该不断探索适合本校学生的创新创业人才培养体系。

1 应用型高校创新创业教育存在的问题

当前,我国应用型高校在人才培养上不断深化改革创新,坚持开放办学,在师资力量、实验室建设、人才培养质量上取得了较大的进步,但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仍存在诸多不足,也面临着脱离于专业教育的现实困境。

1)创新创业教育课程体系不完善

国家倡导双创教育以来,大多数高校陆续开设创新创业类课程,但并未建立创新创业教育的课程体系。很多高校将就业课程和创业课程合并开设大学生就业创业指导课,把创新创业教育主要放在第二课堂或互联网+、挑战杯等创新创业类赛事中。这类活动一般周期较短,且活动受益面有限,不能达到全员参与、全程培养的目的,因此双创教育的成效不佳。

2)创新创业教育师资力量薄弱

一些高校的双创课程由辅导员承担,他们大多具备运营管理类的专业背景,但缺乏相应的专业知识和创新创业的实战经验。也有高校聘请企业专家担任校外创新创业导师,但是专家短期内不熟悉高校的教育规律,传授的效果不理想。此外,在创新创业教育方面,大多数高校未出台相应的激励政策,导致教师的指导积极性不高。

3)创新创业教育实践不足

很多高校的创新创业教育多以理论教学为主,且与专业教学脱节,一些创新创业类活动也是由学校团委负责组织。创新创业实践教育在专业教育教学活动中更多的是一种补充,没有引起足够重视,更没有将创新创业教育与专业教育有机高效地融合起来[3]。

2 应用型高校计算机专业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专创融合”核心内涵是“专业教育与创新创业教育各取所长、相得益彰,实现人才培养目标,达到最佳融合育人效果”[4]。作为一所应用技术型高校,武汉工程大学邮电与信息工程学院在人才培养方面侧重专业教育,但缺乏对学生创新思维的启发和创业能力的培养。应用技术型大学的创业教育并不一定需要全员培养与实现,但创新思维一定要在育人过程中进行全员培育[5]。因此,要结合专业特色设计和开展创新创业教育教学改革,走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道路,提升创新创业教育的质量。下面以计算机专业为例,开展专创融合人才培养体系的研究。

2.1 以培养创新人才为中心,探索专创融合的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的双创实践教学平台

1)构建“分层递进”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

根据学生创新创业素养的培养规律,计算机专业在培养方案的修订中,遵循构建“创新初识—专创融合—创业实践”的课程体系的原则,将创新创业意识和技能的培养贯穿人才培养的全过程。在通识教育课程中设置创新创业类课程,激发学生创新意识,树立正确的职业规划思想;在专业基础课程中设置专业技能类课程,结合双创类比赛,培养学生创新创业基本素质;在专业课程中设置专创融合的特色课程,结合综合性实验,培养学生科研创新能力;在实践教学环节,以创新创业项目或企业真实项目为载体,开展创业实践,培养学生创新创业的综合能力,如图1所示。

图1 “分层递进”的专创融合课程体系

2)打造“多元化”的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

构建以校内专业实训室为创新创业实践基地,以大学生创业基地为创业就业拓展基地,以双创项目和学科竞赛为依托的“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教学平台,将专业知识和创新思维向实践成果转化。此外,依托校企合作资源,搭建校外实训实践基地,为学生的项目实战及孵化成果提供平台。计算机专业除与多所企业共建了实践教学基地外,还通过富士康卓越工程师班、华为认证精英工程师班等多种订单班的形式,让学生接触企业真实项目,在项目开发中启发创新思维,萌生创业思想。

3)设计具有专业特色的第二课堂

高校人才培养过程中,第二课堂是第一课堂的延伸和有益补充。例如,在课外活动、社会实践类活动中,将专业知识与创新创业思维相结合,由专业教师带领学生开展活动,能够通过实践的方式对第一课堂学习到的理论知识进行进一步的验证。同时,建立健全“第二课堂成绩单”评价体系,鼓励学生大胆创新,激发专业潜能,培养创客品质。学校通过PU 口袋设置多种第二课堂活动,例如邮电大讲堂、创新创业讲座、创新创业实践活动等,利用多种途径鼓励学生参与创新创业类知识获取和实践演练。

2.2 以产教融合为抓手,提升校内师资力量,引进企业导师,建设专创融合的师资队伍

1)挖掘潜能,加强对应用型高校校内现有师资力量的提升

应用型高校校内现有师资以青年教师为主,很多教师工作经历较为单一,毕业便进入高校工作,缺乏一线研发设计的经验。以产教融合为抓手,通过选派专业教师参加创新创业专项教育培训、各类行业趋势及前沿技术培训,前往企业挂职锻炼等方式,不断提升高校教师的专业技能和创新创业的思维。此外,鼓励教师申报双创类科研项目,并以导师制的形式带领学生进行创业实践,积累创新创业经验。近年来,计算机专业从华为、烽火等科技企业引进工程师数名,带动原有师资进行科研创新,培养自有的“双师型”双创教师队伍。

2)拓宽渠道,探索产教融合的协同培养模式

从合作企业遴选创业导师,为项目的实践和成果转化提供教学资源和真实场景。此外,高校和企业之间可以加强教学研讨,成立跨院、跨校、跨地区的“虚拟教研室”,实现专业导师和企业导师优势互补,专创融合,培养学生的综合实践能力。例如,在一些专业课程中,开展课程综合改革,采取“校内导师主讲+企业导师辅讲”的教学方法,将课程的作业以项目的形式进行提交。计算机专业的课程多以产品形式呈现最终的学习成果,从项目的需求分析到市场分析、商业模式及营销策略等过程,企业导师全程参与并指导,学生在完成作品的同时接受创新创业教育。

2.3 以赛促教、以赛促学、以赛促创,建立专创融合的人才培养长效激励机制

1)以赛促教,提高专业教学水平

作为专业教师,自身知识的更新速度必须紧跟专业技术的发展速度。以竞赛为平台传递新知识、新信息,具有实时更新的特性。例如,在编程语言类课程、数据结构、算法等课程中加入蓝桥杯软件设计大赛真题,采取课赛结合的方式提升学生的程序设计及算法分析的能力。以竞赛项目驱动的创新创业教育,要求指导教师的能力不断增强,将专业理论知识应用于实践,体现了教学相长、师生共进的良性发展。

2)以赛促学,调动学生学习主动性

学生们通过竞赛模拟的工作情境,对学习目标会有更清晰的认识,对专业学习会更有兴趣。学校鼓励学生参加多项专业类和双创类赛事,同时由专业教师指导学生积极申报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并在每年双评工作中,对学生的成果进行成绩认定。通过竞赛,用理论知识指导技能实践,收获成就感,使学习变被动为主动。同时,推广多样化的校内考核评价制度,使用精神奖励、物质奖励、学分认定等方式,提高学生创新创业的主动性和积极性。

3)以赛促创,孵化更多创业项目

学生通过竞赛获得职业能力,毕业就能上岗,实现校企无缝对接。此外,大力扶持学生将优秀的项目和科研成果进行产业转化,并依托校企合作单位将学生的创意和项目化科研成果投入产业进行创业实战。

2.4 设置多元动态评价指标,建立评价保障机制,健全专创融合考核评价体系,推动双创教育可持续发展

1)设置多元动态评价指标

专创融合课程体系所涵盖的课程种类繁多,不同的课程目标、内容和教学形式都不同,从课程设计、教学内容、教学水平和教学效果多个维度设置评价指标。课程设计中考察专创融合比例、实践实训比例的设置,是否符合双创人才培养的目标定位;教学内容中考察专业技能和创新思维的培养,是否符合市场对人才培养的需求;教学水平中考察专业教师教学科研水平、教学形式和教学态度,是否满足专创融合的业务需求;教学效果中考查学生专创融合课程学习效果、双创项目和比赛的参与度、创新创业成果的转化情况,检验双创教育是否有效实施。

2)健全评价保障机制

创新创业教育的目的在于培养学生双创意识和能力,它是一个长期的发展过程,需要在教育过程中形成激励机制,保障双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在培养方案中,设置专业相关的双创学分要求,以及奖学金评定、各种评优中的加分奖励制度;在年度考核中,设置教师专创融合指导要求,在职称评定中,设定专创融合指导最低要求和优先条件。通过评价保障策略,调动教育双方参与专创融合教育的热情和动力,保障教育模式的实施。

3 专创融合的培养成效

1)学生的专业学习兴趣不断提高,职业认同感逐渐增强

伴随着专创融合培养体系的实施,计算机专业学生的学习兴趣不断提高。在专业教育中融入创新创业教育,从激发创新意识到培养双创基本素质,从科研创新到创业孵化,学生的职业认同感和职业成就感逐渐增强。学习过程中以项目为导向,采用小组协作的方式完成项目成果,提高了学生的团队合作精神和社交能力,为今后的就业和创业打下了基础。

2)学生的创新思维不断增强,学科竞赛取得较好的成绩

在专创融合的培养过程中,采取课赛结合的方式,在授课过程中加入竞赛真题进行演练,并在实践性课程或实训环节,将往届的比赛中较好的创意融入其中,让每位同学都能体会创新思维带来的乐趣。此外,学科竞赛也取得了不错的成绩。近几年,计算机专业学生在挑战杯、互联网+、大学生物理实验创新设计竞赛等多项双创类赛事取得省级以上奖项多项,并获批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国家级2项,省级7项,进一步体现了双创教育的培养效果,见表1。

表1 大学生创新创业训练项目一览表

3)学生的创新创业能力初现,孵化创业成果

在合作企业的支持下,学院还多次举办“创新创业训练营”活动,学生反映良好,并将项目进一步孵化。通过创新思维的培养,企业真实项目的实战,部分学生具备了基本的创新创业能力,并在四年级孵化出创新创业的成果。17 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的张同学于2021年创建创业团队,经营管理一家校内咖啡馆及创业工作室“叠翠吧”。18级计算机科学与技术专业许同学与创业团队一起成立品牌设计公司。这些创业经历让在校大学生看到了创业道路上的挑战与机遇,也为毕业大学生们呈现了一条不同职业选择的方式,将推动学校创新创业工作再上新台阶。

4 结论

此次研究以专创融合为指导思想,构建创新创业教育专业课程体系,打造多元化创新创业实践平台,健全保障评价体系,从而保证双创教育的可持续发展,为创新创业人才培养指明了方向。在应用型高校人才培养的过程中,要不断思考专创融合课程体系不完善、师资队伍薄弱、双创实践平台有限等问题的解决方案,将创新创业教育贯穿专业教育的全过程,让学生在掌握专业技能的同时增强创新意识,强化职业素养,全面提升双创综合素质。

猜你喜欢

专创双创课程体系
高职院校专创融合课程与实践体系建设研究
工程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问题与“专创”融合式教育的实践探索
高淳区以侨联双创基地 助推“双创”孵化成长、孕育未来
“双创”浪潮方兴未艾
大学生“双创”进行时
以创新课程体系引领学生发展
民法课程体系的改进和完善思路*——以中国政法大学的民法课程体系为例
加强青少年中医传统文化教育的必要性及其课程体系构建
论普通高校国防教育课程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