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1—2020年医院尿标本细菌分布及细菌耐药性分析
2023-11-07刘文淼殷国民
刘文淼,王 亮,殷国民
尿路感染(UTI)是临床常见的感染性疾病之一。UTI出现的原因较多,当患者免疫力低下时,一些正常菌群如大肠埃希菌等致病菌会引起UTI;另一个重要的危险因素是介入性操作,放置导尿管或导尿管放置时间过长,都易引起UTI[1]。本文对我院2011—2020年10年间医院患者尿标本细菌分布及耐药性进行分析,可为本地区UTI患者的经验性治疗提供参考。
1 资料与方法
1.1 一般资料:对临床表现尿频、尿急、尿痛、发热及腰痛等症状,怀疑泌尿系统感染的患者留取尿标本,收集2011—2020年宁夏医科大学总医院尿培养细菌,剔除同一患者的重复菌株,进行菌种鉴定及药敏试验。
1.2 试验方法:采用VITEK MS 质谱鉴定系统进行菌种鉴定,采用VITEK 2-Compact微生物自动化仪器法、E-test法或纸片扩散法进行抗菌药物敏感性试验。
1.3 统计学方法:参照2020版CLSI (美国临床实验室标准化协会)[2]判读药敏结果,药敏结果分为敏感(S)、中介(I)、耐药(R)3种情况,文中仅列出S和R结果。采用WHONET5.6软件进行药敏结果统计分析,实验数据用SPSS 23.0统计软件进行统计学处理,耐药率的比较采用χ2检验,以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 结果
2.1 年龄分布:10年共获临床分离菌8 263株,菌株在各个年龄段患者的分布为年龄<28 d 36株,占比0.4%;1个月~5岁295株,占比3.6%;6~12岁103株,占比1.2%;13~17岁49株,占比0.6%;18~44岁1 313株,占比15.9%;45~59岁2 023株,占比24.5%;年龄>60岁4 441株,占比53.8%。
2.2 性别分布:男性患者尿标本分离菌2 418株,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菌5 845株。男性患者尿标本排在前5位的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754株(31.2%)、屎肠球菌323株(13.4%)、粪肠球菌219株(9.1%)、肺炎克雷伯菌186株(7.7%)、铜绿假单胞菌124株(5.1%),女性患者尿标本排在前5位的分离菌为大肠埃希菌3249株(55.6%)、屎肠球菌770株(13.2%)、肺炎克雷伯菌397株(6.8%)、粪肠球菌233株(4.0%)、奇异变形杆菌90株(1.5%)。
2.3 革兰阳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2.3.1 屎肠球菌:男性与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屎肠球菌对青霉素G、氨苄西林和环丙沙星的耐药率均在93%以上,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菌对青霉素、红霉素、环丙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120 μg)、呋喃妥因的耐药率高于男性患者,但对氨苄西林的耐药性低于男性患者,男性患者尿标本分离菌未检出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耐药株,女性患者尿标本分离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均较低,2016—2020年屎肠球菌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耐药性低于2011—2015年,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
表1 屎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2.3.2 粪肠球菌:男性尿标本分离粪肠球菌对青霉素的耐药率高于女性,对氨苄西林、环丙沙星、高浓度庆大霉素的耐药率女性高于男性;男性和女性分离菌对红霉素的耐药率在70%以上,对四环素的耐药率在81%以上,男性和女性均未检出万古霉素耐药株,2016—2020年粪肠球菌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2011—2015年,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粪肠球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2.4 革兰阴性菌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
2.4.1 大肠埃希菌:尿标本分离大肠埃希菌,其中男性患者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的耐药率低于女性,对其他受试抗生素的耐药率高于女性,氨苄西林的耐药率男性患者在92%以上,女性患者在85%以上,男性和女性患者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阿米卡星和呋喃妥因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男性和女性患者对亚胺培南的耐药率均较低,2016—2020年大肠埃希菌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2011—2015年,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大肠埃希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2.4.2 肺炎克雷伯菌:尿标本分离肺炎克雷伯菌,对头孢类抗生素的耐药性顺序为一代头孢>二代头孢>三代头孢>四代头孢,男性患者对所有受试抗生素的耐药率均高于女性(P<0.05),男性和女性患者对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具有较强的抗菌活性。2016—2020年肺炎克雷伯菌分离株对抗生素的耐药率低于2011—2015年,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4。
表4 肺炎克雷伯菌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和敏感率(%)
3 讨论
本研究结果显示,尿标本8 263株分离菌中,女性患者尿标本细菌检出量是男性患者的2.4倍,这是因为女性特殊的生理结构使其更易被病原菌入侵。男性患者检出屎肠球菌、粪肠球菌、肺炎克雷伯菌的比例均高于女性,且男性患者居前5位的细菌和女性患者居前5位的细菌与全国数据一致[3]。18岁以上成人随着年龄的增长,尿路感染的发病率增加,60岁以上老人检出率最高,这可能与老年人抵抗力下降、排尿不畅等因素有关,这与陶肖燕等[4]报道一致。
屎肠球菌对青霉素和氨苄西林的耐药率在94%以上,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在50%以上,粪肠球菌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率明显低于屎肠球菌(P<0.05),该结果与全国数据一致[3]。喹诺酮类作为UTI常用药物,屎肠球菌对其耐药率在93%以上,而粪肠球菌耐药率在40%左右,故在抗菌药物使用之前,必须进行病原菌的准确鉴定。尿标本分离肠球菌对利奈唑胺和万古霉素的耐药率仍处于较低水平,故可作为重症患者的首选药物。
大肠埃希菌为检出量第一位的病原菌,女性患者检出率(55.6%)高于男性患者(31.2%),与我国尿标本病原菌分布相符[5-8]。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对哌拉西林/三唑巴坦、亚胺培南和阿米卡星的耐药率较低,因此,前两种药物可作为以上两种细菌上尿路感染的经验用药。阿米卡星属于氨基糖苷类抗菌药物,具有肾毒性,临床治疗UTI时应谨慎选择[9]。大肠埃希菌常见于非复杂性UTI和首次发生的UTI,细菌黏附使输尿管蠕动减弱并扩张,是该菌逆行感染的重要原因[10]。大肠埃希菌对呋喃妥因的耐药率较低,呋喃妥因作为UTI的经典用药,血药浓度低,但在尿液中浓度很高,故多用于治疗下尿路感染,而不用于治疗上尿路感染[11]。
UTI感染病原菌较复杂,以肠杆菌和肠球菌为主,男性患者细菌耐药性大多较女性高,所以临床治疗更应重视病原学检查,根据药敏结果选择合适的抗菌药物。2016—2020年尿标本分离株对常见抗生素的耐药性低于2011—2015年,但其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说明本地区近年来抗菌药物合理使用初见成效,应继续加强抗菌药物监管,有效控制耐药菌的产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