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克思主义信仰特性分析
2023-11-07杜雪娇
■杜雪娇
党的二十大报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兴党兴国的根本指导思想。”中国共产党在不同历史时期之所以能把握发展方向,确立发展目标,制定正确的路线方针政策,关键在于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树立对马克思主义的信仰,必须全面、深刻了解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特点。
一、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性、阶级性和人民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最突出、最本质的特点是政治性。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性来源于它的阶级性。
马克思主义的阶级性表现在两个方面。首先就其内容而言,它是无产阶级求解放的学说。它的主要内容就是指出资本主义必然灭亡,社会主义必然胜利,就是主张无产阶级夺取国家政权,成为国家的主人。这样的理论,其阶级性是显而易见的。
马克思主义理论的阶级性和政治性,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阶级性和政治性。所以一个信仰马克思主义的人,实际上就等于宣布了自己的政治立场。对于一名年轻的共产党员来说,认识这一点很重要。马克思主义虽然是科学信仰,是理性信仰,是人文信仰,但是它首先是一个政治信仰。如果我们不突出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政治性,仅仅把马克思主义当作一种科学的理性的人文精神来信仰,那就偏离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就不是一个清醒的合格的马克思主义信仰者。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阶级性与人民性是统一的。马克思主义认为,无产阶级只有解放全人类才能最后解放无产阶级自己。它的阶级利益同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是一致的。中国共产党人没有属于自己的私利,“以人民为中心”是我们党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是衡量我们党一切工作的最高标准。
二、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革命性、先进性和进步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革命性不但表现在推翻旧世界的坚定立场上,而且表现在革命成功之后仍然向革命的深度和广度进军,尤其是勇于开展自我革命。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这种特点源于唯物辩证法,革命性是唯物辩证法的灵魂。
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高举新时代改革开放旗帜,解决了许多长期想解决而没有解决的难题,办成了许多过去想办而没有办成的大事,推动党和国家事业发生历史性变革。所有这些成绩的取得,都是革命精神的胜利。要想把改革开放这场伟大革命继续推向前进,就必须按照习近平总书记的要求,永远保持革命精神和革命斗志,做一个新时代的革命者。
革命性同先进性具有内在联系,唯有革命才能创造先进,推动先进,保持先进。失去革命性就会退步,就会落后,就会失去先进性。
为了保持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先进性,保持我们党的先进性,除了以革命精神坚持改革开放外,还要以壮士断腕的勇气积极推进自我革命。勇于自我革命是中国共产党最鲜明的品格和最大的政治优势。只有勇于自我革命,不断增强党自我净化、自我完善、自我革新、自我提高的能力,才能永远保持党的先进性。
从历史的维度来看,先进性也必然包含一定的进步性。在同一个时代,不同国家不同民族的发展状况,虽然由于价值观的不同,有时候差别巨大,不具有可比性。但是从历史的眼光来看,具体到某些内容,又确实有进步与落后之分。
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革命性,这个革命代表了人类历史的发展方向,就此而言,我们坚持革命就是坚持进步,就是保持共产党人的先进性,同时也是对自己信仰的坚信不疑。
三、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实践性和开放性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在于它是一个完整的科学的理论体系。马克思主义的三大组成部分:马克思主义哲学、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和科学社会主义,每一个部分都闪耀着科学的光辉,都是科学研究的结晶。
马克思主义哲学包括辩证唯物论和历史唯物论。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的哲学方法论。它的两大基本命题——事物是运动的,事物是互相联系的,是人类哲学思维的重要成果,也是对客观世界存在状态的高度哲学概括。经过马克思改造后的辩证法,是革命的“利器”,它的本质就是批判的,革命的。这种“批判的、革命的”精神,正是科学精神的集中表现。是科学精神的本质和精髓。离开批判的革命的精神,科学就不能发展。
以《资本论》为代表的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是充满科学精神的研究成果。其基本概念是科学的,是理性思维的产物。由此决定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基本命题是科学的。
科学社会主义之所以称为“科学”,是因为它得到了历史唯物论的正确指导。用恩格斯的话说,历史唯物论是马克思最重要的科学发现之一,也是他对人类最重要的贡献。正是由于有它的指导,社会主义理论才从空想变成科学。人们才真正在科学的意义上相信,资本主义必然要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共产主义的最终实现是历史的必然。
所有这些都说明,马克思主义信仰具有科学性。这种价值性与科学性的统一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重要特点,使马克思主义信仰与一切宗教信仰彻底划清了界限。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科学性不但在于它信仰的是科学结论,而且更重要的在于它信仰实践。它相信实践是检验真理的唯一标准。它相信可以通过实践不断开辟认识真理的道路。因此马克思主义真理不是僵化的、不变的、固步自封的,它是运动的前进的,不断在人民群众的实践中吸收新的经验、新的营养,不断地发展完善,不断地逼近客观真理。这是马克思主义的又一个特点——开放性。这个特点决定了,今天的马克思主义,较之昨天的马克思主义以及前天的马克思主义,必然是更为丰富、更为发展、更为完善的。对于马克思主义来说,永远不存在“今不如昔”的问题,因为马克思主义是随着革命实践的深入而与时俱进的,是引领时代向前发展的,是有光明前途的。
习近平总书记在纪念马克思诞辰200 周年大会上指出,马克思主义是科学的理论,创造性地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规律;马克思主义是人民的理论,第一次创立了人民实现自身解放的思想体系;马克思主义是实践的理论,指引着人民改造世界的行动;马克思主义是不断发展的开放的理论,始终站在时代前沿。这是对马克思主义的精准概括,同时也揭示了马克思主义信仰的本质特点。
四、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性和理智性
与实践性密切相关的是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性。它是崇尚实践的,是有行动力的。它从人们的现实生活出发,以具体问题为导向,从一点一滴做起,脚踏实地地解决人类社会面临的实际问题。
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现实性决定了它同时也是一种理性的信仰。马克思主义信仰者不幻想依靠某种“神力”的帮助来实现自己的政治诉求,而是相信依靠自己的努力能够达到目的。他们不热衷于通过非理性的狂热的“修炼”来获得某种“超人”的力量,而是坚持过正常人的生活,通过社会实践使自己的各方面能力得到健康和谐的发展。他们也没有因为信仰而丧失自尊心。没有人格卑微地拜倒在信仰对象面前,以至于完全丧失自信,迷失自我。
所有这些都说明马克思主义是一种健全的理智的思想,与虚妄的偏执的庸俗的宗教迷信有本质的区别。它是人类有史以来最崇高的最科学的最现实的信仰。
五、马克思主义信仰的人道性和正义性
从抽象的意义上说,人道性和正义性都具有相对独立的意义,同时二者的关系又具有一致性,凡是合乎人道的肯定就是正义的,凡是正义的也肯定是合乎人道的。那么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否合乎人道合乎正义呢?
人道性的基本意义应该包括对人的生命、人的发展、人的尊严的承认和肯定。从这一点来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合乎人道的,也是合乎正义的。马克思、恩格斯之所以提出他们的学说,之所以主张消灭资本主义,建立共产主义,是因为他们看到了资本主义的罪恶,看到了在资本的压榨下劳动的异化和人的本质的异化。在资本主义社会,工人为了谋生不得不屈从资本的摆布,从严格的意义上说,他们已经失去了做人的尊严。他们的个性,他们的爱好,他们的志趣和精神得不到自由发展。所以马克思认为这是一种反人道的制度,必然走向灭亡。而他所构想的并经过科学论证的共产主义社会则不存在任何形式的剥削和压迫。在共产主义社会,全部生产资料归社会所有,生产力将高度发展,劳动生产率将空前提高,实行各尽所能、按需分配的原则,充分满足人们对物质生活和文化生活的需要。人类将获得自由和全面的发展。它是人类历史上最崇高的理想。它不仅代表了无产阶级的利益,而且代表了全人类的长远利益和共同利益;它不仅标志着无产阶级的最后解放,而且标志着全人类的彻底解放。
不仅如此,共产主义也是一种最合乎正义的社会。它的基本价值观是实现人类的平等。可以说,平等是人类自古以来始终追求的最高社会目标。从人道的角度来说,平等的观念是正义的,是应该肯定的,是健康的合理的,合乎人的本质的。
从价值观上来看,资本主义崇尚个人主义,社会主义崇尚集体主义。如果否定集体主义的价值,任由个人主义无节制地“膨胀”,那么最后必然使社会崩溃。马克思说:“人的本质并不是各个个人所固有的抽象物。就其现实性来说,人的本质乃是社会关系的总和。”由此可知,“社会性”是人的真正本质。合乎社会性的行为才是符合人道的。而集体主义更能体现人的社会性,所以集体主义更具有人道性。只有共产主义才是人类的精神家园。
总而言之,马克思主义信仰是最合乎人道主义的信仰,是最具有正义性的信仰。我们必须树立对马克思主义信仰的由衷自信,这是共产党人最重要的也是最高的自信。