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体育锻炼对承德市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影响及身体自尊的中介作用

2023-11-07王浩伟胥子健张家铭李晓敏

当代体育科技 2023年29期
关键词:体格承德市置信区间

王浩伟 胥子健 张家铭 李晓敏

(承德医学院 河北承德 067000)

党的二十大报告明确提出,将“保障人民健康”作为基础出发点,从而全面矢志不渝地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其中,国民心理健康愈来愈受到国家高度重视,《健康中国行动(2019—2023年)》十五大重点行动之一就是心理健康促进行动,心理健康不仅会影响人们体魄的健康,甚至会影响到他们的全面发展[1-2]。我国正处于急速发展的特殊时期,现代人们生活在节奏快、压力高的社会环境中,难免会产生各种社会焦虑情绪[2]。而社会性体格焦虑是社会焦虑的特定亚型[3],指个体在面对他人对自身的体格进行观察或评价时所产生的一种焦虑情绪[4]。研究发现,青年群体普遍存在高社会性体格焦虑,其中以女性更为突出[5],这种焦虑情绪对其自尊、自我效能、主观幸福感[6-7]等方面产生了较为严重的负面影响,甚至有部分大学生产生了逃避体育运动的想法或行为[5]。因此,关注大学生群体的社会性体格焦虑问题,并探讨如何帮助其缓解焦虑情绪、促进健康人格发展是很有必要的。

体育锻炼可以对个体的体适能提高、心理健康促进等起到显著作用[8]。体育锻炼泛指以身体运动为手段或内容,以促进个体身心健康发展为主要目的,具有一定强度、频率和持续时间的体育活动[9]。调查显示,大学生体质健康水平逐年下降,缺乏体育锻炼意识[10],学校所举办的各项运动活动,仍有大部分学生不愿意参与其中,深究原因,可能是由于运动能力较差或对自身体型有自卑情绪、害怕与人比较,从而产生逃避心理,而后者可能与社会性体格焦虑这一心理变量密切相关。

身体自尊包含在自尊概念中,是指个体对自身各方面进行评价后产生的满意或不满意感[11]。已有研究表明,身体自尊与体育锻炼密切相关,体育锻炼对身体自尊产生积极的调节作用[12],通常运动强度在中等时,对身体自尊的促进效果最为明显[10]。另外,身体自尊同样被证实和社会性体格焦虑有密切关系[13-15],身体自尊可作为中介变量,对社会性体格焦虑产生影响[16]。

综上所述,该文旨在验证并探讨以下假设。假设一:承德市大学生体育锻炼、社会性体格焦虑与身体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假设二:体育锻炼可以直接预测社会性体格焦虑。假设三:身体自尊在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社会性体格焦虑之间起中介作用。假设模型如图1所以。

图1 假设模型图

1 研究对象与方法

1.1 研究对象

该研究采用方便取样法,被试取自承德市6所高校的在校大学生。通过问卷星软件共发放问卷2 800份。其中,本科院校3所(1 099人)、专科院校3所(1 526人),经筛检后(答题用时、测谎题等)剔除无效问卷175份,得到有效问卷2 625份,问卷有效率为93.75%,其中男生758人(28.9%)、女生1867人(71.1%)。

1.2 研究方法

1.2.1 问卷调查法

(1)《体育活动等级量表》(Physical Activity Rating Scale,PARS-3)

采用由我国学者梁德清等人[17]修订的中文版《体育活动等级量表》,该量表条目分别用来测量体育锻炼强度、时间与频率,分为1~5共5个等级。最终得分=强度×时间×频率,该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0.88。

(2)《社会性体格焦虑量表》(Social Physique Anxiety Scale,SPAC)

采用由徐霞[18]于2003年编制的社会性体格焦虑量表,共有15个条目,采用Likert五级计分,从“完全不符合我”到“完全符合我”分别记为1~5分(其中包含6道反向计分题),共分为对他人消极评价的担心、对社会比较的不安和对体格自我表现的不舒适感3个维度,该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为 0.78。

(3)《身体自尊量表》(Physical Self-Perception Profile,PSPP)

采用徐霞[11]于2001年编制的身体自尊量表(PSPP),该量表采用4级评分,分值为1~4分,包括身体自我价值感、运动技能、身体状况、身体吸引力和身体素质5个维度。该研究中该量表的Cronbach's a系数约为0.85。

1.2.2 数理统计法

应用SPSS 27.0统计软件对数据进行独立样本t检验与Pearson相关分析,并采用Hayes等人[6]编制的Process宏程序的模型4进行中介效应分析,并通过Bootstrap重复5 000次样本校正,计算中介效应的95%置信区间,其结果不包括0,表示其路径效应显著。

2 研究结果

2.1 共同方法偏差检验

该研究采用 Harman 单因子检验法对所有题项进行探索性因子分析,数据表明,特征根大于1的因子有11个,第一个因子解释变异率为24.13%,低于40%的临界值标准,说明该研究所得不存在共同方法偏差。

2.2 承德市大学生体育锻炼、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身体自尊的性别差异

根据表1结果可知,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在性别上存在极显著性差异(t=14.17,P<0.001;t=5.21,P<0.001),且得分均为女生低于男生;然而在社会性体格焦虑上不存在性别差异。

表1 承德市大学生体育锻炼、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身体自尊的性别差异检验

2.3 承德市大学生体育锻炼、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身体自尊的相关分析

根据表2结果可知,体育锻炼与社会性体格焦虑呈显著负相关(r=-0.03,P<0.05),与身体自尊呈显著正相关(r=0.13,P<0.01);社会性体格焦虑与身体自尊呈显著正相关(r=0.36,P<0.01)。

表2 承德市大学生体育锻炼、社会性体格焦虑和身体自尊的描述性统计及相关分析

2.4 承德市大学生体育锻炼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关系:身体自尊的中介模型检验

结果如表3所示,在纳入中介变量后,体育锻炼可以显著负向预测社会性体格焦虑(B=-0.03,95%的置信区间为[-0.05,-0.02],P<0.001),身体自尊可以显著正向预测社会性体格焦虑(B=0.31,95%的置信区间为[0.28,0.34],P<0.001)。此外,体育锻炼还可以显著负向预测身体自尊(B=-0.06,95%的置信区间为[0.04,0.08],P<0.001)。由此可知,身体自尊是体育锻炼影响承德市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的中介变量,在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

表3 身体自尊中介作用的回归分析

根据表4结果可知,该研究的直接路径(体育锻炼→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效应值为-0.03,其95%置信区间为[-0.05,-0.18],不包含0,表明该路径效应显著,即体育锻炼可直接影响承德市大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该研究的间接路径(体育锻炼→身体自尊→社会性体格焦虑)的效应值为0.02,其95%置信区间为[0.01,0.03],不包含0,表明该路径也是显著的。由此证明,体育锻炼可以直接影响社会性体格焦虑;身体自尊作为体育锻炼与社会性体格焦虑的中介变量,中介作用显著,在二者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37.72%,并得到图2。

表4 直接效应及中介效应检验

图2 身体自尊中介作用模型图

3 讨论

3.1 承德市大学生体育锻炼与身体自尊的性别差异

研究结果表明,承德市大学生在体育锻炼上的得分存在显著性差异,男生高于女生,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一致[12,19]。男生相较于女生而言,活动量更大,更倾向于运动量大、竞技性强等活动,更适合在学校环境中进行运动。而女生更偏好于室内环境,如健身操、瑜伽、呼啦圈等在集体生活中通常会受到限制的运动,所以二者的体育锻炼量存在差异。

与此同时,男生的身体自尊得分也显著高于女生。大学生所处的年龄阶段是生理与心理发展的关键时期,随着年龄的增长,越来越多的大学生向往恋爱或想吸引异性的注意。因此,大学生群体会更关注自己的体型胖瘦、是否匀称,其中以女生更为明显,更容易对自身体型产生不自信的观点,这也与当今社会对女性外貌身材要求更高有关系[20]。

3.2 承德市大学生体育锻炼、社会性体格焦虑与身体自尊的关系

该研究结果显示,承德市大学生体育锻炼、社会性体格焦虑与身体自尊之间存在显著相关性(验证了假设一)。具体表现为,体育锻炼与社会性体格焦虑呈显著负相关,与身体自尊呈显著正相关。结果表明,大学生体育锻炼量越大,社会性体格焦虑程度就越低,身体自尊程度越高。在个体心理健康水平的测量中,体育锻炼是一个重要因素。体育锻炼不仅可以强身健体,还可以改善身体健康并提高幸福感,有规律的体育锻炼可以缓冲个体内部的压力水平,提高自我价值感,提高抗挫能力、意志品质等[19]。

社会性体格焦虑与身体自尊呈显著正相关,这与前人研究结果不尽相同[20]。可能原因是当今社会下的媒体环境推崇“以瘦为美”“白幼瘦”“少年感”等单一审美标准,多数大学生存在“容貌焦虑”“身材焦虑”等对自身外貌、体型等产生不满意、不自信等负面情绪的问题[21]。具体表现为“越瘦越要减肥”,在自身符合大众审美的前提下却对自身要求更高,正是所谓“越努力越焦虑”,希望自身尽可能完美,身体自尊水平提升的同时,也导致了社会性体格焦虑水平的提升。这也证明了培养大学生健康心态与人格的重要性。

3.3 身体自尊的中介作用

研究结果表明,一方面,体育锻炼可直接影响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验证假设二),说明大学生可以通过增加体育锻炼量来降低自身的社会性体格焦虑;另一方面,体育锻炼还可以通过身体自尊间接影响大学生的社会性体格焦虑,身体自尊在二者之间起中介作用(验证假设三),具体表现为,体育锻炼可以负向预测身体自尊,身体自尊可正向预测社会性体格焦虑。该结果可以用社会比较理论和自我呈现理论解释。社会比较理论认为,人的基本驱动力来源于将自身和他人进行比较后得到的自我评估[22];而自我呈现理论则认为,个体会有意识或无意识地通过改善自身的行为表现,以加强别人对自身的印象[23]。这说明当大学生身体自尊水平降低时,个体会受到自我呈现的驱动而参加体育锻炼,通过增加体育锻炼量来保持良好的体格,提高自身评价,从而改善他人对自己的印象,由此来对其社会性体格焦虑水平产生影响。因此,大学生群体的全面、健康发展,可以从鼓励其积极参与体育活动等锻炼入手,提升其自尊水平,从而缓解其焦虑情绪的产生或增强。

4 研究意义及展望

该研究以承德市大学生群体为被试对象,大学生群体是社会发展的中坚力量,亦是建设国家的后备军,其社会心态的健康发展显得尤为重要。该研究通过对三者关系的解读,促进大学生群体正确认识自己的身体,衔接生理与心理两方面,形成对自我的正确认知,提升其心理健康水平,促进健康人格的发展。此外,该研究也有不足之处,未来研究可以考虑拓宽被试地域、年龄范围,或进行纵向比较研究,或进一步研究降低焦虑水平、提升自尊水平的干预机制[24],以期为有关部门提出更加详实、合理的改善建议。

5 结语

体育锻炼不仅与承德市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呈负相关关系,可以显著负向预测大学生社会性体格焦虑问题,还可以通过身体自尊的中介作用对社会性体格焦虑产生影响。

猜你喜欢

体格承德市置信区间
定数截尾场合三参数pareto分布参数的最优置信区间
p-范分布中参数的置信区间
中国人民银行承德市中心支行
承德市
多个偏正态总体共同位置参数的Bootstrap置信区间
承德市
早期综合干预对小于胎龄儿生长发育、体格发育和智能发育等影响观察
小体格,大能量!鑫中渔用9年玩转超浓缩菌种
以健康体格筑精神长城
列车定位中置信区间的确定方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