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高校后勤社会化提升及标准化管理探究

2023-11-07

大众标准化 2023年19期
关键词: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陈 婷

(常州大学,江苏 常州 213164)

做好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促使工作活动呈现标准化、社会化状态,可以有效改变以往高校封闭式管理模式所产生的消极影响,发挥高校后勤工作原有的职能,便于学校控制、管理。同时,又能为高校发展提供其所需的新型服务、经营、产业、融资的运营机制。

1 高校后勤社会化、标准化管理的必要性

1.1 降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繁琐性

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趋于社会化、标准化发展状态后,可以有效降低后勤工作的繁琐性,提高整体工作效率,使工作人员可以拥有更多时间,更好地投入至提升个人的学习活动中,在完成基础工作的同时,增强学校管理质量。

1.2 利于加速高校后勤管理改革进程

在部分高校中,所获得的年收益无法满足校园建设贷款利息的还款需求。因此,极易影响教师福利待遇和常规教研经费。出现此情况,将容易挫伤教师工作积极性,且不利于高校本身的发展。基于此背景下,学校坚持推进后勤社会化、标准化管理的改革进程,有利于加速高校后勤管理的整体改革进程。例如,与一些实力较为雄厚的企业进行合作,由企业方面出资,负责为学校的基础设施建设提供支持,并由企业着手进行经营管理。在多年以后,当企业收回成本并且获得一定收益时,便可将产权归还于学校。通过构建此模式,可有效解决部分高校建设资金较为匮乏的问题,切实满足当代高校的实际发展需求。

1.3 利于强化后勤管理社会化改革

在高校后勤管理改革过程中,部分高校逐步从封闭转变为开放的发展状态,而促使高校后勤管理呈现社会化、标准化管理状态,有效强化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改革工作成效。在高校内部,大部分营业场所均可转变为承包经营,以更加优质的社会服务为高校成员提供支持。且在校园内部,随着商业场所的持续增多,经济活动的持续增长,关于经营和管理问题,也将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趋于社会化发展提供更为有力的支持。基于此,在高校内部,针对后勤的社会化、标准化管理具有实质性价值,是当代高校在追求发展过程中需要坚持达成的一项新措施。

2 高校后勤管理现存问题

2.1 后勤管理和实体存在不明朗关系

通过对高校进行综合观察,可明显发现,大部分高校均是由国家出资进行创办,可以被视为一种公益性组织。在高校范围内,宿舍、食堂以及教学楼均属于高校所有。而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标准化改革进程,仍旧处于初级摸索阶段。在大部分高校中,均是将资产租赁给社会中的某些企业和个人,以此形式为校内成员提供服务。同时,也有部分高校的后勤部门并不完全具备独立法人资格,因此,存在着后勤管理处与实体同步管理的情况。在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中,高校后勤管理与实体双方均执行管理工作。以此为背景,将会使其经营职能呈现交叉状态,出现经营职责不明确的问题。且基于部分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并未完全呈现企业市场化发展形势,基于此,难以结合当代企业制度执行规范化的管理工作。总的来讲,高校后勤管理和实体间的关系不是十分明朗,监督管理体制也存在滞后问题,因此,将会进一步提高高校后勤监管难度,产生过多的财务漏洞,风险呈现持续加大的状态。

2.2 高校后勤管理观念较为陈旧

在高校展开后勤管理工作的过程中,秉承何种管理观念,将直接影响最终的管理成效。其中,管理观念陈旧,管理活动不到位,是干预高校后勤管理有效性的重要因素。在大部分高校当中,后勤管理人员依旧秉承着一些旧的管理观念、旧的管理思想实施管理活动,处于自我封闭状态。和第二产业进行比较,在管理水平和管理质量、服务质量方面都缺乏较强的竞争力。基于此,高校后勤实体极易被挤出高校后勤市场。同时,基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改革问题不是十分明确,在部分高校中,依旧采用自主垄断经营的方式执行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基于此,很难保证将更多有效优质的资源渗透至高校后勤管理活动当中,对高等院校教育工作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各类阻碍性影响。总的来说,现阶段只有少数高校在针对后勤管理工作进行改革时获得了显著的成效,而大部分高校依旧处于进行转变、持续优化的状态,在制度、体制方面存在的不合理问题,始终未能从根本角度出发得以解决。因此,后勤管理不到位的问题还是十分普遍的。

2.3 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较低

在部分高校当中,后勤服务社会化程度较低,和《中共中央关于教育体制改革的决定》的精神还存在着一定差距。尽管大部分高校都成立了完善的后勤部门,但是在从财务和人事角度方面进行观察时发现,其中蕴含的社会化特征还不是十分明显。在经营时,无法贴合社会化发展特征,容易产生权责不明、互相推诿、员工结构缺乏合理性、经营经验匮乏等多种多样的问题,致使其与理想状态仍旧存在着一定的差距。基于此,难以为高校后勤管理工作提供有效的服务支持,这类问题是当前时期势必要引起关注,并采用有效方式予以解决的。

3 高校后勤社会化提升及标准化管理的策略

3.1 做好高校后勤财务管理工作

在高校教育事业逐步呈现良好发展趋势的过程中,后勤部门所展开的经济活动也将呈现持续扩大的状态,各类依托现代信息技术所生成的新方法也被更多高校所应用,尤其是在大部分高校中,均引入贷款机制,此举将会进一步提升高校后勤的财务风险。基于此,在高校当中应当坚持做好后勤财务管理工作,加强控制,以确保最终的工作成效可以达到理想状态。首先,应当制定严谨、科学的内部控制制度,目的在于提高后勤财务核心工作的质量。在高校当中,后勤内部控制将确保高校稳定展开经营活动,确保资产呈现安全、完整的状态,在出现问题时,也能予以及时、有效的干预,保证会计资料的合法性、真实性和完整性。其次,应用会计电算化,目的在于控制高校后勤内部工作细节。在高校后勤部门中,涉及到的下属单位较多,所产生的数据也较为繁杂,基于此,应当坚持引入会计电算化,辅助财会人员减轻工作负担,避免因为繁杂的数据计算和复核工作而认为工作活动过于困难。通过将更多的精力放在财务监督控制工作当中,以确保所展开的工作活动可以得到合理的监督与控制。高校后勤行业的跨度较大,分布情况较为松散,基于此,合理使用网络化技术执行管理工作,能够更为有效的保证内部财务管理活动达到控制、监督。在实际展开工作活动时,利于规避各类违法行为的出现、发生。基于此,电算化系统管理手段的合理使用将发挥出极大价值。再次,应当坚持明确学校后勤社会化、标准化的财务职责。对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而言,其核心目标便是促使后勤管理工作能够趋于标准化,真正走向社会,不再承载高校后勤服务的基本职能。基于此,高校后勤部门应当与高校的规范呈现分割状态,成立后勤经济实体。处于机制建设方面,则应当将拨款使用制度转化为服务收费制度,具体经济模式按照企业进行建设。最后,构建起完善的财务通报制度,目的在于强化财务部门和后勤经济实体间的关联性,加强二者的互动。从高校财务部门的角度出发,建立通报制度,能够向后勤经济实体传达一些关于上级职能部门的社会化改革政策,精准捕捉学校方面的相关决策,收集全校成员对后勤实体实际经营情况的反馈信息。

3.2 搭建高校后勤保障服务体系

根据当前时期高校的基本发展需求,高校方面应当从后勤服务实体自身的发展角度出发,立足高校实际情况,构建起以服务为核心的后勤保障体系,以此为基础,为促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良性发展做出辅助。首先,高校后勤管理人员应当坚持革新其管理观念,目的在于提高管理水平、服务水平。后勤管理人员需要做好师生的服务工作,切实提升管理意识、提高服务质量,通过做好监督工作,使实体和学校间的衔接工作更具合理性、高效性。在此方面,可以积极收集学校师生针对后勤服务工作所提出的建议和意见。例如,宿舍管理工作是否保持合理、有序的状态,食堂的饭菜价位是否能够接受,对于上述问题个人有着怎样的想法和建议。通过自行参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使高校范围内成员均可享受良好的后勤保障、后勤服务,使后勤管理工作呈现社会化、标准化的状态,进一步满足高校自身发展需求。其次,选择贴合高等教育发展需求的管理形式实施管理工作,目的在于助力高校后勤管理工作获得更好的发展。通过进行综合研究,可以明显发现,高校后勤管理的社会化、标准化改革,存在着多种多样的模式。一是主体分离模式,将基础设施的建设、管理问题交给后勤实体,并由后勤实体主要负责完成学校的各类服务项目、经营管理活动。学校方面做好基础设施的投资工作,大型设备的引入及管理工作,剩余工作活动则由后勤实体全权负责。二是采用高校和社会联合完成后勤管理工作的模式。三是横向联合的模式,具体是指,多所高校联合起来,构建后勤服务实体,提供后勤服务。四是经营实体模式,学校将整个后勤服务都交给独立经济实体予以完成。总的来讲,不同的模式有着不同的特点,其所产生的应用效果也各不相同。基于此,高校方面便可以结合实际情况,选择相应的管理模式,以便能进一步保证高校后勤工作的有效性。最后,加强高校后勤队伍的建设工作,目的在于提升高校整体经营水平。做好后勤保障队伍的建设工作,为高校后勤的可持续发展带来实质性帮助,使此工作活动趋于专业化形式得以发展。高校后勤保障的专业化,主要是指人才队伍呈现高素质水平状态,能够提供优质的服务。大部分高校的后勤队伍均是由管理人员和临时工所组成。出现上述情况,主要是因为管理人员待遇较低,或者是市场上缺少专业型的管理人员、经营人才。基于此,应当采用有效措施,为工作人员提供多方面的保障,调动管理人才、经营人才参与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积极性。通过吸引高素质水平的管理人才和服务型人才,进一步提高高校后勤建设工作的效率,提高管理工作的整体质量。

3.3 加速后勤改革为教育提供服务

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社会化改革,其主要宗旨是服务好校内成员,包含校内成员的生活起居、学习教育等多方面内容。基于此,高校后勤管理工作在追求标准化、社会化改革的过程中,应当重点关注以下方面问题:首先,需要做好食堂服务管理工作,目的在于从生活的层面出发,提高校内成员的生活质量。高校应当重点关注食堂的管理问题,以改革后勤工作的形式,呈现完全化管理状态,有效降低后勤部门的管理压力。在此方面,主要可以积极引入企业经营模式,以部分全额承包、微利承包以及全额承包的形式,循序渐进地完成食堂管理工作。在经过实践后,可充分说明,此措施的有序实施,既利于节约水电,提高食堂餐食的质量,又能改善改进服务态度,促使学校、食堂以及全校师生,均可保持共赢的局面。其次,做好校园物业管理工作,目的在于创建良好的教育环境,有效提高校园形象。在部分高校中,主要以聘请校工的形式实施管理工作,一方面,难以提高高校管理水平,另一方面,则容易增加高校行政成本。基于此实际问题,便应当加速高校后勤的社会化改革进程,具体可以采用引入社会组织的形式负责实施管理工作,以外包的形式,以便能进一步保证管理工作的有效性。最后,关于教学设备的采购问题需要加强重视,目的在于把握采购工作方向,提高校园内硬件设施的质量。通过构建起社会化模式实施校园后勤管理工作,需要相关管理人员在每学年初便做好采购设备目录,在目录中明确标出设备的型号、规格等相关信息,并且交由相关部门进行审核后,以投标、竞标的形式,选派相应的企业完成采购活动,保障采购工作的合理性、有效性。

4 结束语

综上所述,高校内勤管理工作的标准化、社会化改革,是一项极具系统性的建设工程,涉及到高校后勤工作的多方面内容。基于此,应当持续探究切实有效的改革策略,使管理工作整体趋于标准化、社会化的发展趋势,以确保进一步提高高校后勤管理工作的成效。

猜你喜欢

高校后勤后勤社会化
牵手校外,坚持少先队社会化
高校后勤管理内部关系研究
后勤服务
行政权社会化之生成动因阐释
“强力后勤”入职记
关于构建战区联合作战后勤聚合保障体系的思考
后勤服务
高校学生体育组织社会化及路径分析
公共文化服务亟须推进社会化
浅析高校后勤装备的新进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