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在坚持 “两个结合” 中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2023-11-07尹怡雪王洪杰

通化师范学院学报 2023年9期
关键词:两个结合中国化中华

尹怡雪,王洪杰

马克思主义是我们立党立国的根本指导思想,是我们党的灵魂和旗帜。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指出: “只有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坚持运用辩证唯物主义和历史唯物主义,才能正确回答时代和实践提出的重大问题,才能始终保持马克思主义的蓬勃生机和旺盛活力。”[1]历史和实践充分表明,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必由之路。

一、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一)马克思主义改变中国,中国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

十月革命一声炮响,给中国送来了马克思列宁主义。在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伟大觉醒中,在马克思列宁主义同中国工人运动的紧密结合中,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这是开天辟地的大事变,深刻改变了近代以来中华民族发展的方向和进程,深刻改变了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前途和命运,也深刻改变了世界发展的趋势和格局。[2]

在马克思主义启蒙思想的影响下,中国工人阶级发展了原有的阶级意识,第一次确立了阶级斗争的思想。随着五四运动的发展,工人阶级走上了政治舞台,全国各地陆续出现了工人运动和农民反封建斗争。从开展工人运动到开展工会运动,许多的进步青年在马克思主义旗帜的指引下走上了革命道路,寻求着救国救民的新道路,为中国革命积累了巨大的能量。这一伟大的历史进程,不仅为人类社会的发展与进步提供了一条光辉灿烂的途径,而且使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社会发生深刻变化的实践中,绽放出最为璀璨的真理之光。

(二)中国共产党坚持解放思想和实事求是,把握基本国情

第一,中国共产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以事实为依据不断在探索真理的路上前行。持续推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对马克思主义理论的丰富与发展,是对我国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重大历史贡献。深刻认识中国经济社会发展的历史特点和对世界的影响,深刻把握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伟大斗争、建设伟大工程、推进伟大事业、实现伟大梦想,发展党和国家事业[3],在广泛的、划时代的历史成就和深远历史变革基础上,成功谱写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新篇章。

第二,要全面了解中国国情及其阶段性演变和转变。我们需要认识到,我国虽然仍处于社会主义初级阶段,但是我们已经进入了一个拥有更加深厚的物质基础的阶段,拥有更加完善的制度的新发展阶段,我们会更加充满活力,不断向前迈进,朝着社会主义的全面现代化迈进。

第三,与基本国情紧密结合起来,理论创造才会更加真实,理论成果才会更加有效。习近平总书记指出, “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不是从天上掉下来的。”[4]它植根于中华文化沃土、反映中国人民意愿、适应时代发展进步要求,是在改革开放40 多年的伟大实践中得来的,是在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70 多年的持续探索中得来的,是在我们党领导人民进行伟大斗争的实践中得来的,是在对中华文明五千多年的传承发展中得来的。现如今,中国仍然是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已经成为社会的主要矛盾,努力解决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问题是解决这一矛盾的重要步骤。[5]

(三)在探索中不断推进理论创新、实践创新

实践证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不断推进的历史过程。我们不断深化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解,不断指导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创新。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特别是改革开放和党的十八大以后,我们在推动和发展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上不断探索,不仅体现在理论上,还表现在实践中。中国共产党在革命、建设和改革各个历史时期对理论、实际和文化三者关系认识不断探索,为提出 “两个结合” 奠定了重要基础。我们要坚持以实践为基础的理论创新,尊重现实的规律,在实践中勇敢地探索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并将其发展,在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中起到更重要的作用。

二、坚持和发展马克思主义,必须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一)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基础

首先,党的百年历史充分表明,我们党是马克思主义的成功实践者,也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忠实继承者和弘扬者。在推动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的历史进程中,我们必须把坚持马克思主义和发展马克思主义统一起来,结合新的实践不断作出新的理论创造,从而更好地把中华民族的精神追求和历史经验寓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成果中。

其次,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一定要遵循马克思主义,坚持中华文化立场。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推动马克思主义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既使马克思主义深耕于中国大地,又让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马克思主义的指导下展现出持久生命力。[6]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是有着鲜明中国特色、中国风格、中国气派的文化。之所以如此,是因为它深深植根于博大精深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沃土,深深植根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实践,体现出鲜明的中华文化立场。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是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的必然要求,也是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在世界文化激荡中站稳脚跟、具有重要影响力的根本要求。坚守中华文化立场,首先必须坚定文化自信。没有坚定的文化自信,不可能真正坚守中华文化立场。我们要把坚定文化自信、坚守中华文化立场体现在建设社会主义文化强国的方方面面,让世界知道中华民族的文化精神、文化追求、文化担当。

(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提供了丰富素材

首先,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是一个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并且不断进步、不断发展的过程。把马克思主义思想精髓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精华贯通起来、同人民群众日用而不觉的共同价值观念融通起来,赋予了科学理论鲜明的中国特色,夯实了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的历史基础和群众基础。

其次,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事业中起着重大作用,继承与发展这些文化,有利于促进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传播与发展,丰富我国的治理理念,增强我国的文化自信与文化追求。

最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具有深刻的内在逻辑,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可以实现有机结合。在实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过程中,我们要加强对传统文化的科学理解,为优良的传统文化注入新的时代意蕴和现代化的表现形式,既要客观地看待传统文化,又要看到其对社会发展的巨大促进作用。

(三)马克思主义理论促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和发展

在新时代,我们要聚焦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这一重大课题,努力开拓学术研究的新格局,拿出具有原创性、时代性、系统性的研究成果,更加充分地展现中华文明的辉煌成就,深入发掘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富有永恒魅力、具有当代价值的思想精华,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和创新性发展,更好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

我们要大力推进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创新与发展,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当代的发展过程中焕发出新的生机与力量。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把弘扬和继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作为治理和振兴民族事业的重要内容,相关的指导思想是将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则融入中华优秀的传统文化之中,为进一步推动这一论述提供了思想前提和重要指引,深刻凸显了其与中国人民、中国共产党和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重要联系,唤醒民族自信。

三、在 “两个结合” 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

“两个结合” 的提出,是中国共产党立足百年华诞的重大时刻和 “两个一百年” 历史交汇的关键节点,是中国共产党不断推动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科学总结,是以史为鉴、开创未来,对继续发展当代中国马克思主义、21 世纪马克思主义的明确宣示。

(一) “两个结合” 紧密联系、相互促进

第一, “两个结合” 是马克思主义中国化这个统一整体的不同层面和不同要求,它们之间相互依赖、互为依存、密不可分、不可偏废。与中国的具体实际相结合是指理论和实践的相互影响,而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是指思想和文化的内在整合。 “两个结合” 是一个有机统一的整体,不能割裂,二者共同以实践为根基、由实践来检验,并辩证统一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全过程、全领域、各方面,推动着马克思主义在中国的运用、创新和发展。

第二,在指导中国社会发展方面, “与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 主张用马克思主义来指导中国的实践,并通过实践来充实和发展马克思主义,而 “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 则主张马克思主义的创新发展需要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汲取营养并获得中国话语和中国形式,强调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必须坚持马克思主义理论的指导地位,从马克思主义理论中获得世界观和方法论的指导。

第三, “两个结合” 是从实际出发,并得到了实际的检验。伟大时代孕育伟大思想,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 “两个结合” 的最新成果。习近平总书记以高度的历史自觉和历史自信,准确把握历史发展规律,深刻认识新形势下的世情国情党情,提出了一系列原创性的治国理政的重大战略思想观点,开辟出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的新境界,为新时代谱写新篇章指明路向。

100 多年来,在革命、建设、改革的各个历史时期,我们党都在团结带领人民,不断地进行着不懈努力,在中华民族发展史、世界社会主义发展史以及人类社会发展史上,都创造出了惊人的奇迹,彻底改变了中华民族的历史进程,在世界社会主义历史发展中,写下了光辉灿烂的一页。在新的时代、新的征程中,要不断地回应新的问题,因为问题是时代的声音,也是理论创新的出发点和动力。我们要用全球视野回答 “世界之问” ,以中国智慧、中国方案,分析世界发展和变化的走向,为解决全球大变局中的一系列重要问题作出贡献。我们要用 “人民之问” 来回应群众的呼声,用实际行动来处理群众最关注的、最切合实际的问题,以脚踏实地的方式来推动共同富裕。我们要回答 “时代之问” ,始终处于历史发展的最高点,始终处于人类发展的最前沿,不断进行更多的理论创新,引导着我们前进的方向。

要实现 “两个结合” ,推动理论创新,必须坚定对历史、对文化的自信,坚持古为今用、推陈出新,挖掘和运用中华文化的宝贵财富,夯实理论创新的基础,在实践中不断创新,不断创造出具有中国智慧和中国精神的理论,让我们的理论具有中国特色,让中华文化焕发出勃勃生机,对人类文明的发展和进步作出积极的贡献。因此,我们必须坚持 “两个结合” ,紧紧跟随着马克思主义的脚步,理解和把握这个时代,对这个时代和实践所带来的重大问题作出反应,把思想、方法和新鲜经验转变成理论话语,并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历史经验、人文精神和民族智慧中挖掘出丰富的历史经验,在理论上继续进行创新。

(二)坚持 “两个结合” ,不断推进中国式现代化

“两个结合” 既是对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理论升华,又是对社会主义现代化新道路的理论指引;既能全面反映中国的实际,确立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在全球文化发展中的位置,又能坚定地建立起文化自信,推动社会主义文化事业的蓬勃发展,从而为推进中国式的现代化进程指明方向。

新时代,我们需要牢牢把握 “两个结合” ,遵循并有效利用落实这个结合的观点、视角和方法,更有效地转化为具体实践。一是坚持人民至上,始终站在人民立场上为人民服务,提供好的社会科学理论;二是坚持自信自立,靠自己打好工作基础,努力实现自立自强;三是坚持守正创新,以顺应时代发展;四是以问题为导向,提倡一切理论和实践;五是坚持系统观念,把问题放在历史和现实、中国和世界、现在和未来的背景下考虑和理解,使所有问题的解决都能产生质的联系;六是坚持胸怀天下,从世界大局出发,考虑到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前所未有的世界战略大局。中国要把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和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与胸怀世界、立足世界格局的人类社会建设总体战略有机结合起来。

在社会主义现代化的新征程上,我们要不断地跟上时代步伐,要持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把马克思主义的基本原理与中国具体实际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使马克思主义始终保持其对中国发展的指导性,始终保持其旺盛的生命力。在新的征程上,必须始终坚持 “两个结合” ,用马克思主义的观点、方法去认识和把握,用马克思主义的最新进展进行指导,谱写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辉煌篇章,在新的历史条件下继续向前迈进。

猜你喜欢

两个结合中国化中华
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新的飞跃
再论推进藏传佛教中国化的三个维度①
马克思主义的中国化
关于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若干问题
新时期重谈坚持思想政治工作的“两个结合”
基于“两个结合”的“思想道德修养与法律基础”课程实践教学改革探索
Satiric Art in Gulliver’s Travels
An Analysis of "The Open Boat" from the Perspective of Naturalism
On the Images of Araby and Their Symbolic Meaning
A Study of the Feminism in Mary Shelly`s Frankenstein