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基于脑-肠轴理论艾灸联合耳穴压豆干预1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护理体会

2023-11-06平,华,

中西医结合护理 2023年9期
关键词:肠轴压豆耳穴

张 平, 刘 华, 杨 星

(江苏省扬州市中医院 脑外科, 江苏 扬州, 225012)

脑卒中又称中风,多发于中老年人群,主要以突然昏仆、不省人事、半身不遂、口眼㖞斜、言语不利等为主要临床表现的病证[1]。脑卒中患者由于病情需要,一般需要长期卧床休息或轮椅活动等,其治疗包括溶栓、抗凝、脱水消肿、营养神经,这些因素往往会导致各种并发症的发生,如便秘、肺部感染等。研究[2]发现,长时间便秘的患者往往会伴有不良情绪的发生,如焦虑等;且这种不良的情绪又会加重便秘症状,严重影响着患者生活质量。因此及时解决患者便秘问题成为护理工作的重点。本文回顾1 例脑卒中后便秘患者的临床资料,总结基于脑-肠轴理论实施艾灸及耳穴压豆治疗的效果和护理经验,现报告如下。

1 临床资料

患者男性,因“突发左侧肢体乏力5小时”由急诊收治入院;入院后查颅脑CT:右侧丘脑-基底节区脑出血,破入邻近脑室、脑内多发缺血腔梗灶。患者神清、精神萎、面色晦暗、口眼外㖞斜、体态匀称;头痛头昏;疼痛数字评分(NRS)为3分,双侧瞳孔等大等圆,直径约3 mm,对光反应灵敏;格拉斯哥昏迷评分(GSC)为15分:其中睁眼反应 4分、言语反应5分、运动反应6分。左侧肢体肌力3级,小便可自控、色黄,大便4~5 d/次、褐色、质硬,腹部胀满不适、气频、紧张、焦虑等不良情绪。患者汉密尔顿焦虑量表(HAMA)为11分[3]。患者便秘评分10分,评估内容见表1[4]。患者夜寐尚可,舌红,苔少,脉细弦。中医诊断:中风,证属阴虚风动;西医诊断:左侧基底节脑出血破入脑室。

表1 便秘主要症状评分标准

遵医嘱给予心电监护监测生命体征情况,氧气3 L/min吸入,治疗以甘露醇脱水消肿、营养神经、补液为主。经护理干预后,患者便秘症状改善。

2 护理

2.1 耳穴压豆

耳穴压豆是指将王不留行籽贴于相应的穴位上,通过经络传导的作用,以达到疏通经络、运行气血、调理脏腑的目的。从患者入院第二天开始给予患者进行耳穴压豆,取穴主穴:①神门:神门穴在三角窝的后1/3 上部,是调节大脑皮层兴奋与抑制的要穴,可调节大脑皮层功能,为益气安神的要穴;②心:心主神明,心藏神,心穴在耳甲腔正中凹陷处,具有醒脑开窍,安神作用。③脑干:在轮屏切迹处,具有养血益阴,益脑安神的作用。配穴:①便秘点:在三角窝下缘,对耳轮下脚中段的上缘坐骨神经穴的上方;其作用主要是通肠润便的作用。②大肠:在耳轮脚与对耳轮下角之间,具有传导糟粕的作用。采取单耳进行操作,左右更换,隔日1 次,连续治疗2 周。实施操作前给予患者定穴,王不留行籽贴压前用75%酒精棉签清洁而部皮肤,贴压以患者局部出现酸胀感觉为宜;每日按压3~4次,每次按压1~2 min。

2.2 艾灸

艾灸是指利用点燃艾的温、热力和芳香的药气刺激肌肤腧穴,通过经络传导,以激发人体脏腑经络的功能,调和阴阳,温通经络,行气活血,促进周身气血流畅,逐邪外出,腧穴透达,则人之生命活动正常,从而达到防病、治病的目的[6]。选取主穴:①百会穴位于巅顶,具有调神健脑的作用;②印堂穴属督脉,灸之可起到调神的作用;③合谷穴属手阳明大肠经的经原穴,可调和气血、舒筋通络而止痛、调理肠腑;④内关穴为手厥阴心包经的络穴,具有宁心安神、理气和胃降逆之效;⑤足三里为足阳明胃经合穴,通过刺激可达到和胃健脾的作用。⑥上巨虚为大肠的下合穴,有调和肠胃、通经活络之效;⑦刺激足三里及上巨虚可调节肠道菌群,增加肠道内有益菌的数量,减少有害菌的产生[7],肠道菌群发生改变后,可通过脑-肠轴直接影响5-羟色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等神经递质的分布、代谢,从而影响大脑功能,改善患者精神萎靡、焦虑甚至抑郁的症状[8]。艾灸1 次/d,连续治疗14 d;实施艾灸治疗时,给予局部穴位先温和灸,再回旋灸,最后雀啄灸,每个穴位灸10~15 min或以局部皮肤出现红晕为宜。

2.3 健康宣教

嘱患者多进食新鲜水果、蔬菜等富含膳食纤维且营养丰富的食物,忌油炸、辛辣刺激之品;养成定时排便的好习惯,如:上厕所时不玩手机或看报纸;腹部顺时针按摩,保持心情舒畅等。

2.4 干预效果评价

干预效果评价内容:①通便情况:记录干预后每日的排便情况和排便次数。有效:排便次数为2次或目测单次排便量>100 g;显效:排便次数为1 次、目测排便量在50~100 g;无效:目测排便量<50 g 或无排便情况。②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参照《中药新药临床研究指导原则》采用尼莫地平法计算,疗效指数=(治疗前积分-治疗后积分)/治疗前积分×100.00%,分为痊愈、显效、有效、无效,共4级。临床痊愈:主要症状、体征消失或基本消失,疗效指数≥95%;显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改善,70%≤疗效指数<95%;有效:主要症状、体征明显好转,30%≤疗效指数<70%;无效:主要症状,体征无明显改善,甚或加重,疗效指数<30%。

经护理干预后,患者每日排便1 次,目测排便量在50~100 g;便秘评分为3分,HAMA评分为2分。患者排便频率、便秘评分、焦虑量表评分下降,见表2。参照中医证候疗效评定标准,患者便秘症状显著改善。

表2 便秘主要症状评分干预前后对比

3 讨论

《灵枢·经脉》记载:“足阳明之脉,起于鼻交頞中,旁纳太阳之脉……循发际,至额颅”;《伤寒论》记载:“阳明病多汗,津液出,胃中燥,大便必硬,硬则谵语”;《灵枢·经脉》记载:“足阳明之脉,是动则病洒洒振寒……闻木声则惕然而惊,心欲动……甚则欲上高而歌,弃衣而走”;以上内容皆说明了胃肠道功能失调均会导致情绪的异常。脾胃功能失调,导致气血生化乏源,脾主升、胃主降功能异常,清气不升、浊气不降,水液代谢功能失调产生水饮,痰湿,淤血等代谢产物;进而蒙蔽清窍,影响脑的正常功能[9-10]大肠为传导之官,以通降下行为顺,浊气不降而冲逆上犯,上扰神明,造成大脑功能异常。《素问·灵兰秘典论》中记载:“心者,君主之官也,神明出焉。”指出心主神明,具有主宰五脏六腑、形体官窍的一切生理活动和精神意识思维活动的功能[11]。大脑与胃肠道之间不仅在经络传导还是在功能上互相影响,密不可分。

现代医学认为脑与肠道之间相互影响,相互关联;主要途径包括神经、内分泌、免疫,此处的“脑”指中枢神经系统,“肠”指肠道内的一系列环境,包括肠道微生物、细胞因子、神经丛、肠道黏膜等这种互相影响,相互关联的关系被称之为脑-肠轴。脑-肠轴涉及自主神经系(ANS)、中枢神经内分泌系统(CNS)、肠神经系统(ENS)、下丘脑-垂体-肾上腺轴(HPA)等[12]。人体胃肠道反应通过ANS 传递到大脑CNS,接收各种信息并进行整合后通过植物-神经-内分泌轴作用于外周器官,以反馈调节的方式作用于胃肠道的各个靶点从而引起胃肠效应。这样的双向调节确保了胃肠道的动态平衡,使机体处于较稳定的状态,使“脑”与“肠”相互依存、相互为用,共为有机整体[13]。

脑卒中又称中风,其基本病机总属于阴阳失调,气血逆乱。脑卒中急性期的患者常常有便秘等胃肠功能紊乱的症状,“大肠为传导之官,以通降为顺”,若胃肠不通,脾胃所化生“浊气”不降反升则上犯神志,从而影响大脑功能。本例治疗过程中,主要以脑-肠轴理论为基础,选穴上以益气安神、调节肠腑为主,符合了中医的“整体观念,天人合一”的思想。常规护理方案往往关注患者便秘问题,而忽略调节情志大脑功能;即所谓“头痛医头,脚痛医脚”。本案例中从调节大脑功能来改善患者胃肠功能,即基于脑-肠轴理论指导实施艾灸及耳穴压豆治疗,为临床护理该类患者提供了新思路、新方法。

患者知情同意:所有个体参与者或其监护人均签署知情同意书。

利益冲突声明:作者声明本文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肠轴压豆耳穴
艾灸与耳穴治疗假性近视
老年失眠多苦闷,耳穴压豆来帮忙
肠道微生物与抑郁症的关系研究进展
胃肠激素在记忆调节中的作用研究进展
三步止泻法推拿调节脾虚乳兔脑—肠轴的HE实验研究
学生考试焦虑与肠胃不适身心研究
中医治疗失眠有良方:中药联合耳穴压豆
腹部按摩配合耳穴压豆防治老年骨折术后便秘
耳穴贴压配合灌肠治疗慢性盆腔炎
改良百会压灸配合耳穴压豆治疗虚寒型颈性眩晕30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