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初中化学教学设计*
——以“质量守恒定律”为例

2023-11-06陈婧韵方华基

化学教与学 2023年17期
关键词:教、学、评教与学目标

陈婧韵 方华基

(杭州师范大学经亨颐教育学院 浙江 杭州 311121)

“评价”已经成为课堂教学的大势所趋,但在日常教学中,为了推进教学进度与简化评价,许多教师仍将练习、作业、考试等结果性评价作为评价的主要方式。机械做题会局限学生的思维,导致学生对化学的学习逐渐失去兴趣;单一的评价方式只能让教师简单地判断学生知识掌握情况,而无法动态地了解学生能力、情感态度的发展水平。

2022 年版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指出要在化学教学中实施“教、学、评”一体化,具体表现为加强过程性评价,关注学生在化学学习活动中的表现,基于证据诊断学生核心素养的发展水平,实现“教、学、评”一体化[1]。将评价融入到课堂中,运用多种评价方式对教师的教和学生的学进行即时评价,以评导学,有效提高学生的自我评价、自我反思能力,激励学生在课堂中探索化学奥秘,提升学生的核心素养;教师可以利用评价的结果改进教学,提高课堂成效,真正实现以评促教,发挥评价的育人功能。

一、“教、学、评”一体化内涵

教学评一体化是指在学校课程实施过程中,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教与学效果的评三个重要因素,通过科学的方法融合为一个整体,合力实现课程目标的一种教学模式[2]。

在实际的课堂教学过程中,“学”是教学评一体化的核心,学生学习知识,以及在学习过程中培养科学思维、科学探究与实践能力、科学态度与责任等,“教”是为了指导“学”,传递知识,培养能力,“评”是让学生学会自我反思,以促进更好地教学。

“评”是教学评一体化的关键,课前先进行评价设计,可以指明教与学的方向;课中进行评价任务,教师基于学生学习过程中一定的证据能及时地获得反馈,调整教学活动,从而提高教与学的效率;课后从评价的结果获取教师教学效果和学生对知识掌握和能力发展程度的信息。从“评”的结果可以判断教师教的内容、教的方式、教学组织形式等是否有效,教师的教是否与学生的学具有一致性、是否产生促进功能。“评”的结果也可以反映出学生的主体地位是否得以体现,学生学习是处于低阶还是高阶,学生积极性是否明显,学习成效是否达成。为了达到将“评”贯穿于课堂的目的,主要依据学生的课堂表现情况,常采用量表的形式进行测评。

需要指出的是,在课堂教学中“目标”是教学评一体化的灵魂,教师的教、学生的学以及对学习的评价应该具有目标的一致性[3],证明教学是否有效的证据在于最初制定的目标是否达成,学生学习结果的质量如何。

教、学、评和目标四者间呈交互性关系,如下图1所示。在教学过程中,共同的目标指导教、学、评,通过学生学习活动的表现对教与学进行各种形式的评价[4],基于一定的证据判断目标是否达成、学生的核心素养是否提高。

图1 教、学、评、目标关系图

二、“教、学、评”案的要素与结构

为了实现教、学、评指向统一的目标,笔者尝试编制了“教、学、评”案(以下简称“评学案”)。评学案的起点是设置分级的学习目标,一个课时由多块内容组成,每块内容都有对应的大目标,大目标下是由多个小目标组成的,且小目标间有递进性,最终目的是实现大目标。学习目标要围绕课标、教材、学情、核心素养四个方面制定,要求可测、可评、清晰具体[5]。

评学案以分步完成大目标为原则,分阶段进行教学,教师的行为与活动主导学生的行为与活动,但必须确保学生的主体地位。常用评价任务的方式有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反思性评价、总结性评价等。

表现性评价是按照一定标准在真实或接近真实的情境中对学生完成任务的过程和表现进行的观察和判断[6]。反思性评价指学习者依据一定标准,对自我的学习过程和结果进行反思的过程。总结性评价是指在某一教学阶段结束后,对学生的知识、能力、素养等情况进行评价,本文特指对一堂课的评价。

过程性评价、表现性评价、反思性评价是观察与收集学生学习活动情况再反馈教与学;总结性评价是针对教学内容与目标所进行作业诊断,以反映学生学习掌握程度的评价。

评学案将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和对教学的评相结合,并在一个版面上呈现。首先需要明确学习目标,后进行教学活动设计。左侧是教师教学过程,专为教师提供的笔记区、教学决策区,用于记录具体教学流程或活动、设计意图、课堂反思等。右侧是学生学习活动单,同时也是学生的学习单,为实现各个学习目标,设置了相应不同形式的学习任务和问题。最后为该教学阶段的评价栏,针对不同的教学活动,设计了不同的评价方式,动态地判断目标达成情况和学生能力发展情况。具体见表1。

表1 “教、学、评”案

三、基于“教、学、评”一体化的教学案例

本节选自人教版九年级化学第5 单元第1 节“质量守恒定律”。

1.学习目标及评价任务的制定

《义务教育化学课程标准(2022年版)》对“化学反应的定量关系与质量守恒定律”的教学提出了两点要求:①认识化学反应中的各物质间存在定量关系,化学反应遵守质量守恒定律;②理解质量守恒定律的微观本质。

教材从拉瓦锡的定量实验引入“化学反应前后物质质量是否变化”的疑问,在密闭条件下进行了磷燃烧和铁与硫酸铜反应两个实验,得到质量守恒定律结论,又通过非密闭条件下盐酸与碳酸钠反应和镁条燃烧两个探究,发现质量不守恒,当学生的思想发生冲突矛盾时,从微观角度切入探析化学反应的实质,给出最终结论。九年级是学生的思维方式从形象思维到抽象思维转变的关键期,他们习惯了从宏观、质性方面认识化学反应,缺少从微观、定量角度研究问题的意识,通过本节课的学习,能引导学生从微观、定量的角度认识化学反应。

笔者综合课标建议、教材分布、学生学情和认知过程设计了3 个大目标和6 个小目标,且为完成学习目标,需要制定相应的评价任务来判断学生的达成情况。如下表2 为学习目标和相应的评价任务和评价方式。

表2 学习目标及评价任务

表3

2.教学流程

以学习目标为主线,依据学生的认知序进行教学,并将评价贯穿于其中,具体流程如图2所示。

图2 教学流程

3.教学设计

为完成本节课的三大目标,并使“教、学、评”案各个部分更加清晰,笔者将其分为三个阶段完成,并制定了各阶段的评价任务。其中学习目标(Learning Aim)用LA 缩写表示,学习任务(Learning Task)用LT缩写表示。

四、“教、学、评”一体化理念下的教学设计反思

在本节课的教授中,教师首先要了解学生对于化学反应前后质量变化的前概念,通过“铁生锈”和“蜡烛燃烧”两个特殊的化学反应现象,引出错误的认识。从两种物质的化学反应方程式入手,让学生对总质量前后变化产生疑惑,为后面概念的转变做准备。再从科学史入手,在波义耳、罗蒙诺索夫和拉瓦锡的不同实验和结论中,得到“密闭条件下进行实验”的启发。阶段二意在让学生运用储备的知识,体验科学探究的全过程,并对自己的实验方案和操作过程进行表现性评价。阶段三引导学生从微观角度解释铁生锈和蜡烛燃烧质量守恒的本质原因,首尾呼应,并总结特点。最后,布置了课后作业,进行总结性评价。

在设计“教、学、评”一体化教学设计时,应注意以下几点:(1)每个教学阶段,针对“学”设计“教”,并有相应的评价任务,体现局部一体化;最后的总结性评价判断学习目标的达成与否,体现整体一体化;(2)教师的教、学生的学、师生的评在一堂课中共同存在,相辅相成;(3)师生的活动都要指向具体的学习目标,为实现目标而教学。

猜你喜欢

教、学、评教与学目标
楷书的教与学
教与学
让“预习单”成为撬动教与学的支点
高中化学“教、学、评 ”一致性研究
高中数学“教、学、评”一致性研究的总体路径与思考
探寻构建“教、学、评”和谐有效的语文课堂
从“教、学、评”三个步骤出发浅谈如何搞好小学高年级数学教学
我们的目标
奇异值分解的教与学
新目标七年级(下)Unit 4练习(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