城市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的共融构建
2023-11-06金学艳
◎金学艳
在当代社会转型过程中,城镇化具有极其重要的影响,它以动态地域空间的形式不断推进,旧的城市空间秩序被工业化生产打破,除了单纯的城市扩张之外,城市生活方式、城市环境与人们的思维方式都在悄然变化,城市的生态环境也面临着严重危机。在此背景下,制定新的产业政策,加强城市公共基础设施建设成为首要问题。城市景观作为公共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设计时突出和展现地域文化特色有助于保护传统文化的多样性及历史延续性,改变“千城一面”的城市景象,通过特色化景观让人与空间、自然之间建立起和谐共生的内在联系,既能增强社会群体对地域文化的认知、认同与归属感,又能提升城市形象,加速推动招商引资,促进城市经济发展,创造和谐的城市生态环境。
■城市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之间的关系
就城市的空间结构而言,城市包括内部结构和外部形式两部分,内部结构主要包括城市的地理环境、社会结构、历史文化等,外部形式则是城市景观借以传达的物质手段及组成方式。虽然城市景观具有自身的结构形式和审美特征,但是城市的内部结构尤其是文化决定和制约着其外部形式。城市景观是人类主观能动地利用与改造自然和人造环境的结果,正如恩格斯所言:动物仅仅利用外部自然界,单纯地通过自身的存在在自然界中引起变化,而人则通过他所做出的改变来使自然界为自己的目的服务,来支配自然界。人类拥有语言、思想,以及改造社会的工具及技术手段,城市中的社会群体以文化为依托,以科学技术为手段,通过建设景观环境改善生存环境,获得优质服务。因此,城市景观要想推动城市形象建立,就要合理配置社会公共资源,体现地方文化的内涵;而文化要想实现传承发展,城市景观及规划是其具体的载体之一。只有丰富地域文化内涵,对地域文化中的设计元素进行提取与创新,促进地域文化与城市景观相互适应,才能推动地域文化与景观设计实现可持续发展。
■城市景观设计与地域文化共融构建的意义
“和而不同”价值观的体现
全球化通过媒介冲击着任何有形与无形的界域,使地域文化封闭自适的局面被打破,形成了多元文化融合互补的社会形态。而随着城镇化速度的加快,大规模城市建设带动了以景观雕塑为代表的公共艺术创作热潮,许多城市景观在题材和内容上相互模仿,雷同度较高,形式语言单一。虽然媒介的发展打破了交流的界限,但是这对城市建设来说并不意味着趋同,每个城市除了具有能反映时代发展趋势的共性之外,还要利用独特的地域文化形成个性化特征。城市景观是公共文化服务体系建设的组成部分,同时也是实现公共文化服务的重要方式;它是城市个性的体现,是一个地域的文化缩影。如果城市景观不再将地域文化、历史形态、民风民俗作为设计主题,而是肆意模仿,那么城市将处于被动状态,其特色和优势也将被遮蔽或消解。《国语·郑语》记载了西周末年史伯“和实生物,同则不继”的思想,意为不同事物在平衡与差异、矛盾与统一之中向前发展。城市景观设计不能脱离自然环境和人文环境,应以地域性与公众参与性为基础,以“和而不同”的理念为依据,积极面对文化之间的共生共存,促进整体和谐发展,同时保持与建立文化个性,以特有的艺术语言和感染力营造公共空间的美感,体现城市独特的风格和精神面貌,并成为城市历史文脉的积淀和文化传承的载体。
唤起城市群体的“文化自觉”
美国俄勒冈州尤金市的公共艺术规划目标明确指出,建立一个持久的公共艺术藏品库,以此激励社区居民,提升城市的宜居性,吸引游客并成为社区自豪感的重要源泉。城市景观对外可以塑造城市形象,协助城市文化建设,提升城市竞争力;对内可以帮助城市居民认识城市文化,了解城市的发展历程、特色以及发展趋势,增强文化自觉。生活在城市内的社会群体受地域因素影响会形成与自然环境相适应的生存模式,建立有组织的综合系统,拥有自己的宗教信仰、文化艺术、经济结构等,并以群体模式和向心结构为特质。对于社会群体而言,城市除了是生存空间,能提供生活便利外,也是一种情感的归宿,精神的寄托。地域文化对城市居民的文化心理结构产生了深远的影响,他们对承载并记录着城市历史变迁与风俗习惯的城市景观在情感上表现出自然的、无意识的倾向。广州越秀公园的五羊雕像承载了广州的城市文化与历史记忆;兰州市黄河南岸的雕塑黄河母亲像则反映了甘肃悠久的历史文化。这些景观雕塑不仅是城市的标志,更是华夏文明传承延续的载体。它们在城市建筑群中潜移默化地影响着社会群体的思想意识,能够提升人们对地域文化的关注度,有助于他们认识传统文化,理解传统文化,增强对地域文化的认同,进而构筑文化自觉与文化自信;也有助于激发他们对地域文化的自豪感、自信心和创造力,促进当地文化的发展和传播。
助力旅游产业发展
城市在漫长的发展过程中形成了丰富多彩、独具特色的文化。城市文化资源构成复杂,有独立、庞大的文化生态系统,而现代旅游产业消费目标明确,可复制性强;因此,城市文化资源可以以其消费性价值为依托,与文化旅游产业融合发展,这样既能推动地域文化实现多样化、系统化发展,又有助于搭建多维化、一体化的文化旅游综合体。文化资源是旅游产业提高竞争力的要素之一,很多旅游景点的景观设计都以地方文化为依托,通过对传统文化的继承和弘扬增加城市景观的魅力,这种方式可以获得良好的社会效益,有效推动当地旅游产业发展。号称“西蜀第一街”的成都市锦里古街位于成都市中心,以明清时期的民居建筑风格为主,展现了川西深厚的文化底蕴和独具特色的民风民俗。据统计,锦里古街2021年接待游客达870万人次。美国有线电视新闻曾盘点全球21个独具特色的城市街区,其中,成都锦里古街位于推荐首位。锦里古街不仅是城市景观,更是当地文化旅游产业的重要支柱。将特有的文化风俗、异域风情及生产生活方式以城市景观的形式展现出来,可以使游客观察、体验、认知地方文化及民族与族群文化形态,有助于扩大保护与宣传当地传统文化的队列,提高地区经济效益和地域文化的社会影响力,带动旅游产业盈利,为城市景观的规划和建设提供物质保障。
■城市景观设计原则
尊重自然生态环境
随着城镇化进程的加速,城市基础设施建设使城市硬化面积增多,绿地面积减少。尤其是为了追求经济增长,大规模的工业生产带来了大气污染、水土流失等问题,使环境质量恶化,人与自然关系严重失衡。
城市景观设计被定义为由视觉形式及其位置组成的场所,因此设计时需要考虑景观与其所处位置及空间在文化、结构、功能上的同源性。城市中的生命个体需要通过自然的景观与空间满足自身生理及心理方面的需求,因此,寻求与自然之间的平衡是城市景观设计的重要准则。中国古代注重人与自然之间的联系,在园林景观设计中强调“天人合一”“审时度势”,注重对地理环境和山水地貌的整体性、系统性分析,体现了自然生态价值优于人为价值的思想;西方启蒙思想也认为城市的发展理应遵循生态系统的循环再生、协调共生、持续自生原则。在传统风水观念中,城市景观获得“生气”的唯一途径是符合自然之形。自然环境是城市景观塑造的基础和前提,自然环境的特性既决定了城市景观的特性,也决定了景观的内在构造。“当人们意识到自然景观的破坏会对城市发展形成阻碍后,很多的城市景观设计都建立在对自然环境价值的重新认识与认可的基础上,对自然环境、景观设计、城市规划的多目标、多价值取向进行系统的规划,实现生态自然与城市景观的融合发展,从而保护城市内现存的自然山体、水体、风景、园林,维护生态系统的平衡。”虽然注重自然生态的景观设计不胜枚举,但是在具体设计时不能直接挪用,生搬硬套,而是要根据具体地理环境及原有旧址的实际情况,对经典文化元素进行提取与再设计,让其与新的城市建筑和谐共生。
把握文化识别性
近年来,城市建设与规划在文化交流与融合的背景下发生了空前变化,国际化城市美化理念影响了中国城市景观的设计。一些城市景观盲目求新、求异,文化识别性不足,大众认可度降低。实际上,生活在特定范围内的生命个体在共同的生产方式、习俗信仰、审美价值取向的影响下,形成并强化着对地域人文特征的认知,而这种认知已然进入城市群体的心理结构层面,它们对能够表达本地风土人情、历史文化和感官认知的景观设计表现出自然、深切、无意识的倾向,甚至形成独具内涵的“文化情结”。从地域文化发生学角度进行审视,城市景观设计是一种融合了物质经验与精神经验的复杂人文行为,其结果和目的是促使人类赖以生存的城市成为特色鲜明的有机体。因此,城市景观必须具备特定的文化识别性。这种文化识别性就是利用城市景观的结构造型、色彩形式、技术材质等可视化元素将城市的地域文化转化为景观的文化特征,同时让城市中的个体能够在参与、互动的过程中感受、领悟景观所蕴含、传递的文化概念。具有传统历史价值和民族地域特色的城市景观在保持民族传统与地域特征的同时满足了民众的物质需求和文化生活需求,成为地方文化建设的特色。人类创造的城市建筑物、街道、社区等城市景观都是文化的物质载体。文化的自生性也通过景观表达出来,增强了景观稳定性。持续而悠久的文化背景下所形成的城市景观必然具有连续性、一贯性和稳定性。
体现时代特色
当前,开放与交流已经成为普遍现象,各个国家、民族的自给自足状态被打破,物质生产之间形成了相互依赖、相互往来的关系。地域文化的片面性和局限性日益模糊,很多国家、民族的文化已然成为世界的文化。城市景观设计是文化的载体,面对文化艺术生存与发展的新背景,城市景观设计是立足于地域文化固守最初状态,还是顺应潮流、追求时尚,已成为当前景观设计的热点话题。文化的全球化并不是使各地区的文化艺术同质化,也不是让景观设计在传统文化与时尚潮流之间选择一个立足点;地域文化在城市景观设计中的传承也不是简单的复制和照搬,而是以地域文化为依托,实现与其他文化的交流与融合,挖掘新时代、新风尚之下的“本土性”,具体表现为对现代设计思潮、设计理念的体现,对新材料及科学技术的运用以及对新造型形式的探索。城市景观是城市建筑及其外部空间的复杂有机体,是当前社会群体生活、工作的空间环境,因此,城市景观应当遵循以人为本的基本原则,除了造型形式的美观与特色化以外,社会群体的主观体验与感受也应成为其设计的主要依据。在多元文化背景下,社会群体的审美趣味紧随时代发展步伐而变化。总之,城市景观设计需立足于自然环境,体现时代特色,如此才能满足当前社会群体的审美需求。
综上所述,城市景观是特定地域中自然、生物、文化等要素相互协调的进化过程,它的本质是协调文化、生物、物理要素在进化过程中的相互关系。在进行城市景观设计时,除了要进行空间结构的组织、各类符号化的处理等外部形态设计之外,还要反映地区的历史文脉,把与城市及与城市群体有关的文化、历史、生活等相关因素通过隐喻、象征等手法融会于景观形象之中,赋予其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涵,并使其与城市群体产生深层次的情感交流。总之,挖掘地域文化的文化价值和经济价值,开发具有地方特色的城市景观,打造优质文旅项目,对于延续历史文脉,坚定文化自信,建设文化强国,打造文化旅游城市具有重要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