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李长龙艺术之路

2023-11-06文化产业杂志张雅蓉

文化产业 2023年30期
关键词:长龙物象笔墨

《文化产业》杂志 张雅蓉

李长龙

李长龙,1953年生于北京,汉族,国家一级美术师,现为中国民主建国会会员、中国传媒大学书画艺术指导教授、北京市老舍研究会书画院执行院长、美国世界艺术家协会中国区协会名誉主席、中国书画艺术协会理事、北京市西城区美术家协会理事。

1976年起,李长龙先后拜溥心畲弟子金道五及山水画家董谦如先生为师,学习传统山水画,历经数年打下了坚实的绘画基础,其间临摹了诸多宋、元、明、清的山水名画,这为其之后的创作提供了丰富的艺术养分。20世纪80年代,李长龙拜著名书画大师董寿平为师,亲聆大师教诲。20世纪90年代,李长龙到北京画院进修,进修期间受到了李起、王文芳、杨延文等画家的影响。

自20世纪80年代起,其作品便广为国际友人收藏。作品多次入选北京美术家协会优秀作品年度展览;作品《松峰图》被北京画院研修生作品年鉴收录;作品《长城秋色》参加政协统战部系统迎奥运书画展并获奖;2019年随中国人民对外友好协会书画家代表团访问日本并参加第30回东京国际美术大展,获日本前首相村山富市签发的获奖证书。

李长龙荣获《文化产业》2023年第30期封面人物。

《雪霁寻幽图》

画家唐志契认为学画山水当“法自然”。他在《绘事微言》中写道:“画不但法古,当法自然。凡遇高山流水,茂林修竹,无非图画。”这就是说,画家要观察自然万物,感悟自然法则,在观览自然物象的同时,以心揣摩,用自己的眼睛摄取山水之美,并通过笔墨的流转变换使其跃然纸上,成一家风骨。李长龙深知“画山水者,需要遍历广观,然后方知著笔去处”。20世纪90年代起,李长龙开始游历名山大川,观摩自然,感悟自然,秀美壮丽的自然风光为其创作提供了源源不断的灵感,他以笔墨取天地之生气,创作出了众多佳作。

经过笔墨的不断锤炼和对生活的深入认知,李长龙的作品形成了古拙厚重、空灵淡雅的画风。其山水画情趣怡然,有诗意,有韵律,充满生机,画作结构严整有序,笔墨质朴厚重,层次分明而又浑然一体,显示出其深厚的笔力与精湛的技艺。除了对山水风光进行实地感知之外,李长龙还不断潜心于画外功夫的磨炼,在继承传统的基础上,以执着的心态不懈追求中国山水画。

《黄山松云》

《壑岚泉清》

《文化产业》:您多次强调“法自然”在山水画创作中的重要性,可以展开讲讲吗?

李长龙:中国画尚意,而意生于画面之中,因此画面中的物象必须生动。但是这里所说的生动并非客观再现和真实写照,而是暗藏于山水之间的人与自然的共鸣。共鸣从何而来?正是画家走进自然,感受自然,投入自然的怀抱之中,与自然沟通所得。如果没有游览山水奇观的过程,画家将很难精研山水物象的特征,感知万物万灵,更不用提形成“胸中丘壑”,展现自然的精神气韵了。只有“喜游佳山水间”,观景造意,才能洗去浮华,剖析物象的本质,将山水物象与精神意蕴相融合,把山水画提升到“尚意”的境界。

《文化产业》:您的墨竹图风格十分独特,可以分享一下您的创作心得吗?

李长龙:在中国传统文化中,竹子很早就被赋予了深厚的文化内涵,其挺拔洒脱、高风亮节、坚韧质直、清秀俊逸等审美特质寄托着文人的精神追求,因此我也十分爱竹。寿平竹朴拙厚重,我年轻时第一眼看到,内心就十分触动,于是产生了追求这种风格的强烈愿望。20世纪80年代,我有幸拜于董寿平门下,经常能看他画竹,这对于我来说是种莫大的享受。他那种放开的大写意风格使我受益匪浅。当时,摄影不像现在这样方便,我只能将寿平竹技法记在心里,拍了大量的照片留存。习字的人都知道,提按转折在书法中至关重要。寿平竹的每一笔,竹枝、竹干、竹叶,都有书法中的提按技法在内。寿平竹讲究的是气势,画者化身于竹,用笔挥洒自如,信手拈来,寥寥几笔,就能将竹叶组合得十分到位,让人感觉处处有法,却又是一种前人未曾有过的变化。寿平竹一看就是董寿平所作,别人学得再像,也能看出差别,因为现在的人已经很难达到他的学养水平和笔墨功力。我研习了多年的寿平竹,直到现在也未敢有变化。作为董寿平的入室弟子,我想做的,就是好好传承董寿平的画风。

《云涌松峰图》

《秋壑泉鸣图》

猜你喜欢

长龙物象笔墨
刘长龙教授
物象再造系列
物象几何——新艺美固整木展厅
勇闯长龙阵
笔墨童年
记叙文构思之“物象法”
孟长龙美术作品
武术文化中“物象与兴象”的博弈
“长龙”巧算
为练笔墨才写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