CT增强扫描与MRI在诊断原发性肝癌患者中的准确性分析
2023-11-06陈小婷黄忞肖丹王一凡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医院仓山院区福建福州350007
陈小婷 黄忞 肖丹 王一凡 中国人民解放军联勤保障部队第九〇〇医院仓山院区 (福建 福州 350007)
内容提要:目的:在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中,分析CT增强扫描和MRI的准确率。方法: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130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并以病理学检查作为“金标准”,均予以患者CT增强扫描、MRI增强扫描,统计最终结果并展开分析。结果:130例疑似发生原发性肝癌疾病患者,经过实施病理学临床检查后,确诊其病症性质为阳性120例,阴性10例。予以其CT增强扫描检查后确诊原发性肝癌阳性118例,阴性12例,但仅有110例原发性肝癌患者,阳性检出率为90.77%;开展MRI扫描确诊原发性肝癌阳性119例,阴性11例,但仅有113例真实原发性肝癌患者,阳性检出率为91.54%。MRI扫描检查后的准确性、灵敏度、特异性等均高于CT增强扫描,但无对比差异,P>0.05。对检查后的满意度状况展开分析显示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满意值无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患者诊断运用CT增强扫描和MRI均有较高的准确率、灵敏度,但需结合患者的具体病症状况选择相应的诊断方式,从而提升患者对临床服务开展的满意度。
原发性肝癌在身体中发病的主要区域是肝细胞或者是肝内肝管细胞,作为临床现阶段较为常见并且易发生的消化道类恶性肿瘤,因为会在原发性肝癌的发病初期缺乏显著症状,临床开展诊断病情,多已经发展至中期或晚期,致使其临床难度较大,对患者预后状况产生一定影响。病理学检查作为原发性肝癌临床诊断较常用方式,具有较高检出率,但因为在应用中,所需检查时间比较长,可能会导致患者错过治疗最佳时间,随现阶段医学技术的良好发展,影像学诊断应用于临床范围较广[1]。CT增强扫描由于扫描时间相对较短,并且运用范围较广等诸多优点,可准确针对肝脏发生病变做以准确的判定,并且实施增强扫描的过程中,能对病灶以及周边组织关系进行明确,但有相关资料表明[2],CT增强扫描用于原发性肝癌类疾病的临床诊断,但是针对于机体血管状况有所降低的病灶类型,很难做以精准检出,因此会存在较高的误诊或者漏诊率。MRI增强扫描是借助于不同的信号特征对疾病状况实施诊断,有着无辐射、无创伤的运用优势,并且MRI增强扫描运用后,可将血液灌注图像清晰显示出来,有效提升患者肝实质的信号,针对局部的肝脏组织以及病变组织间的对比度有所增强,临床应用中漏诊及误诊概率相对较低[3]。鉴于此,此次筛选130例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均予以CT增强扫描、MRI增强扫描,分析其最终检出结果及价值,现报道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择2021年1月~2023年1月疑似原发性肝癌患者130例,男性75例,女性55例,年龄35~66岁,平均(50.51±3.16)岁,体质量指数为18.48~27.21kg/m2,平均(22.86±1.42)kg/m2,临床表现:47例上腹饱胀,42例肝部疼痛,41例持续低热。
纳入标准:①纳入者年龄均高于18岁;②纳入者均有程度不同的肝区乏力、不适、发热等相关症状;③纳入者其认知水平较为清晰且体征状况基本稳定。
排除标准:①凝血障碍以及免疫疾病者;②存在急性或者慢性的感染疾病者;③较严重心脑血管疾病者;④精神障碍者;⑤CT、MRI检查禁忌证者;⑥哺乳期或妊娠期女性。
1.2 方法
130 例疑似病例均开展CT增强扫描、MRI增强扫描、病理学检查,并且临床中以病理学检查为疾病实施诊断的“金标准”。予检查开展1d前,需要对受检患者进行叮嘱,告知其日常生活禁止饮用浓茶、咖啡,且检查实施前3h需要禁食。
CT增强扫描:选择螺旋CT扫描仪实施分析(仪器型号:GE Light speed VCT),指导患者呈仰卧位,先以脚进入,患者将其双臂放于头顶位置,告知患者需将腹部肌肉放松,指导患者进行5~6s的屏气后,随后实施增强扫描,将电压的参数值设定为120kV,电流的参数值设定为240mA,层厚的参数值设定为3mm,矩阵的参数值设定为512×512,随后从患者的膈顶到髂嵴实施平面扫描,并在平面扫描结束后对其展开增强扫描,结合患者状况以高压注射器选用碘佛醇,经肘静脉开展注射,药量为70mL,速度为3.0mL/s,再用50mL生理盐水以相同速度做以冲洗,动脉期的延迟扫描为25s,门静脉的延迟扫描为50s,平衡期展开延迟扫描设定为180s,等待扫描结束后,需对最原始的数据资料展开图像重建。
MRI增强扫描:以磁共振扫描仪展开检查(仪器型号:GE MR750 3.0T),指导患者体位调整为仰卧位,将其双臂均放置在头顶之上,体部实施为相控阵线图,扫描开展过程中需予以患者相应的屏气指导,扫描展开需要由膈顶直至到髂嵴,行轴面、冠状面MRI平扫、弥散加权成像,视野为42cm×40cm,层厚设定为5.0mm,T1加权成像为(T1W1,TR420ms,TE42ms),T2加权成像为(T2W1,TR3000ms,TE110ms),平扫结束后开展增强扫描,经患者的外周肘静脉予以其钆喷酸葡胺注射液的有效注射,将速度参数设定为2.0mL/s,动脉期实施扫描时间为20s,门脉期实施扫描时间为50~60s,平衡期实施延迟扫描时间为3~5min。
上述检查结束后,需由2名且以上有丰富检验的医师开展观察,并对成像状况展开诊断结果分析。
1.3 观察指标与判定标准
①原发性肝癌诊断结果:针对纳入观察样本,分析疑似病例经过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的结果;②诊断效能:计算CT增强扫描与MRI扫描的诊断效能,包括特异度、灵敏度及准确性,并展开分析;③满意度:以自拟满意度量表对纳入观察对象展开诊断分析,指标包括:诊断环境、诊断方式、诊断效果、服务流程等,各项评分值介于0~100分,分值越高其满意程度越高。
1.4 统计学分析
所涉数据均由软件SPSS 25.0进行分析,计数资料行χ2检验,用%表示;计量资料行t检验,用±s表示,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检出结果
经临床病理学检查显示,130例疑似发生原发性肝癌患者,确诊原发性肝癌阳性120例,阴性10例。对其实施CT增强扫描检查结束后,确诊其为原发性肝癌阳性118例,阴性12例,其中真实原发性肝癌患者110例,阳性检出率为90.77%(118/130)。经过MRI增强扫描后,检查确诊原发性肝癌阳性患者119例,阴性患者11例,其中真实原发性肝癌患者113例,阳性检出率为91.54%(119/130),见表1。
表1 分析检出结果(n)
2.2 诊断效能
CT增强扫描与MRI诊断准确率、特异性、敏感度等均无较大差异性(P>0.05),见表2。
表2 诊断效能分析
2.3 诊断满意度
不同方式诊断中满意度评估,诊断环境、诊断方式、诊断效果、服务流程等指标的满意度评分值均较高,且无较大差异性(P>0.05),见表3。
表3 诊断满意度(±s,分)
表3 诊断满意度(±s,分)
检查方式诊断环境诊断方式诊断效果服务流程CT增强扫描 85.63±3.12 85.49±3.24 85.74±3.33 85.83±3.17 MRI 85.98±3.23 85.75±3.41 85.78±3.27 85.96±3.36 t 0.406 0.630 1.3437 0.173 P 0.343 0.265 0.090 0.432
3.讨论
肝癌是指发生在肝脏的恶性肿瘤,其划分为原发性肝癌与转移性肝癌,一般来讲,临床发生病变多为原发性肝癌[4]。据相关统计分析[5],每年新发现肝癌患者大约为60万,居于恶性肿瘤的第5位。原发性肝癌可依据细胞分型划分:肝细胞型肝癌、胆管细胞型肝癌以及混合型肝癌,依据其肿瘤形状将其分为:巨块型、结节型、弥漫型。原发性肝癌作为我国高发疾病类型,以男性患者偏多,早期原发性肝癌患者的机体相关症状并不明显,随着病情不断发展,出现肝脾区域肿大、肝区疼痛、黄疸等相关症状,其疾病特点为;进展十分迅速、病情状况十分凶险等[6]。手术将病变组织切除作为原发性肝癌临床实施治疗的主要方式,但部分患者由于其病情诊断后已经发展到中晚期,其手术治疗的操作难度有所增加,甚至于有部分患者会将手术治疗的最恰当时间错过,因此借助开展早期的病症类型诊断,提高其临床的确诊率,对于患者的生命时长延续意义十分显著。
病理学检查作为现阶段临床疾病诊断主要方式,有着较高的准确率,但由于此检查方式作为入侵式操作,对患者机体产生较大伤害,并且需频繁操作,患者针对此接受能力及满意度均相对较低,随着影像学技术发展,CT与MRI的出现为临床病症诊断提供较多方式[7]。CT增强扫描可通过密度判定来发现具体病变部位的异常状况,将其与正常组织做以区分,具有扫描速度快、横断面成像较快等临床应用优势。肝细胞癌发生是由于肝动脉的供血状况,因此在开展CT增强扫描过程中,对比剂会由于血液的流动速度而进入患者的肝脏组织以及病灶组织,通过对比剂流动状况的有效观察,可掌握病灶周边具体的血供状况,促进诊断准确率的提升,结合对比剂存在的显影时段有所差异化,可将其划分为不同的时期,比如:动脉期、门静脉期以及平衡期[8]。动脉期阶段所应用对比剂会伴随患者血液机体的流动状况而进入动脉中,此过程肝脏病灶会显示出比较明显的强化状况,其主要表现为高密度病灶,以及少量病灶存在的密度或者是低密度状况。门静脉阶段的对比剂会伴随血液流动状况而进入肝脏的门静脉,此阶段中肝实质强化程度有所变化以达到顶峰,并且病灶强度状况有所下降,动静脉阶段的高密度病灶大多会呈现出降低的密度或者低密度,动脉期等密度的病灶降低会有低密度呈现,处于门静脉期的肝内外血管呈现状况相对良好,可以用于血管具体受侵状态的辅助判定,平衡期处于动静脉、门静脉后,此阶段对比剂会有一定的流出,强化有所减弱[9]。但利用CT的增强扫描,对于肝脏病变以及周边的组织关系均有相对低的辨别度,分解相对较为模糊,存在一定的漏诊或是误诊风险。除此之外,运用CT增强扫描具有的辐射性会对受检者的机体健康产生相对的危害,会导致患者的机体部分血细胞存在凋亡或者是发生脱氧核糖及核酸断裂等相关状况。MRI增强扫描在临床广泛应用,是基于病变组织以及周围组织间存在的信号差异进行疾病准确判断[10]。T1W1上肿瘤组织主要表现出低信号,T2W1上肿瘤组织主要表现出稍高信号亦或是高信号,肝脏区域的肿瘤边界状况相对较为清晰,可以明确显示出患者原发性肝癌处于阶段,如门静脉、肝静脉分支等,对于患者的软组织具有相对较高的分辨率,与此同时患者机体并无放射性伤害出现。据有关文献资料表明[11],相比CT增强扫描的临床应用,MRI增强扫描开展针对于微小或者癌灶诊断较困难等均具有相对偏高且显著的诊断价值。
总之,MRI增强扫描应用于检查中,对患者自身机体状况影响相对较小,患者对其接受程度相对较高,但在临床开展原发性肝癌诊断,需充分考虑患者自身状况,通过科学且合理的检查方式,确保临床检出率,早期发现疾病,积极展开相应的治疗干预,改善患者的预后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