直型双极电凝镊“微凝切”与传统电刀切割结扎止血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对比
2023-11-06林娇福建省福州市中医院微创甲乳外科福建福州350001
林娇 福建省福州市中医院微创甲乳外科 (福建 福州 350001)
内容提要:目的:分析直型双极电凝镊“微凝切”技术与传统电刀切割结扎止血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实施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双极电凝镊组(n=58)与电刀组(n=46),双极电凝镊组给予直型双极电凝镊“微凝切”技术治疗,电刀组给予传统电刀切割结扎止血技术治疗,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结果:双极电凝镊组与电刀组相比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引流量较少、住院时间较少、饮食恢复时间较短、术后拔管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双极电凝镊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0.51±0.24)个月,术后均未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以及永久性低钙血症。电刀组平均随访时间为(10.24±0.33)个月,术后出现了1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在术后随访半年~1年的时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手足麻木或者抽搐的情况,经过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酸钙处理后,其症状及体征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及改善。结论:直型双极电凝镊“微凝切”技术实施全程精细化解剖应用在甲状腺手术中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综合表现更好,安全性较高。
甲状腺肿瘤作为临床上一类较为常见的头颈肿瘤外科疾病,目前以手术作为治疗该病的首选方法,不过在实际临床工作中,由于甲状腺相关手术的操作技术要求并不高,绝大多数基层医院均可完成相应的治疗,但如何采取高质量的技术进行相应的操作以避免出血过多,或对喉返神经、甲状旁腺造成损伤也是当前临床工作中需要面临的问题[1]。同时,据调查研究报道指出,在不同级别的医院内,不同技术水平的医生在采用不同的手术器械应用到甲状腺手术工作中所造成的手术相关并发症之间存在着明显的差异性[2]。由此可以认为,良好的手术器械以及精细的手术操作能够尽可能的减少甲状腺手术操作并发症,达到更好的治疗效果。本次研究对直型双极电凝镊“微凝切”技术与传统电刀切割结扎止血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进行对比,旨在获得更好的预后,现报告如下。
1.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回顾性分析本院2020年2月~2021年2月收治的甲状腺肿瘤实施手术治疗的104例患者的临床资料,按照不同的手术治疗方法分为双极电凝镊组(n=58)与电刀组(n=46),两组一般资料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见表1。
表1 两组一般资料对比
纳入标准:①全部患者均在本院行病理学检查、超声诊断后确诊;②单侧发病,首次确诊;③肿块能够随着吞咽活动;④术前尚未经过药物或者手术治疗;⑤具有正常的甲状腺功能,术前检查可见血钙以及甲状旁腺激素水平恢复到正常范围;⑥全部患者知情同意本次试验。
排除标准:①合并心脑血管疾病者、肝肾功能障碍者;②合并患有双侧甲状腺肿瘤患者、既往存在甲状腺手术者;③合并先天性认知功能障碍或者精神类疾病者、无法配合手术者;④临床资料缺失者。
1.2 方法
两组患者的手术操作均由同一组医疗小组完成,结合患者的情况实施单侧甲状腺切除术、甲状腺全切除术、甲状腺切除术+同侧Ⅳ区淋巴清扫术,甲状腺全切术+颈改良性清扫术。全部患者在手术操作之间均完成了相应的辅助检查,对可疑的B超对可疑甲状腺癌结节进行穿刺活检,术前未能获得病理检查的患者进行术中快速冰冻病理学检查,按照国内权威甲状腺疾病诊疗指南实施相应的甲状腺手术操作[3]。所采取的手术主要器械为电刀以及直型双极电凝镊,电刀组给予传统电刀切割结扎止血技术治疗,双极电凝镊组给予直型双极电凝镊“微凝切”技术治疗,所采取的双极电凝镊的长度为12.5~14.5cm,镊尖面的直径0.2~0.5mm,使用功率为25~45w,对直径1.0mm以下的血管能够直接离断;对直径在1.0mm及其以上的血管完成骨骼化后分离,再进行凝闭及离断处理[4]。
1.3 观察指标
对比两组患者围手术期指标、术后并发症发生率。①围手术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切口长度、术后引流量、住院时间、饮食恢复时间、术后拔管时间;②常见术后并发症类型包括:伤口出血、伤口感染、喉返神经损伤、低钙血症等。
1.4 统计学分析
采用SPSS 22.0软件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计量资料以±s表示,采用t检验,计数资料以%表示,采用χ2检验,P<0.05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2.结果
2.1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双极电凝镊组与电刀组相比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引流量较少、住院时间较少、饮食恢复时间较短、术后拔管时间较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2。
表2 两组患者围术期指标对比
2.2 两组患者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
双极电凝镊组与电刀组相比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3。
表3 两组患者的术后短期并发症发生率对比[n(%)]
2.3 两组患者随访1年结果
双极电凝镊组患者共58例,52例获得了有效随访,随访的时间在6~12个月,平均(10.51±0.24)个月,术后均未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以及永久性低钙血症。电刀组患者共46例,41例接受了有效随访,随访时间在6~12个月,平均(10.24±0.33)个月,术后出现了1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在术后随访半年~1年的时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手足麻木或者抽搐的情况,经过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酸钙处理后,其症状及体征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及改善。
3.讨论
甲状腺肿瘤作为临床上一类发病率较高的肿瘤性疾病,通过采取有效的手术治疗可达到治愈目的,但由于甲状腺肿瘤本身早期无明显的症状且恶化程度相对较低,通过积极有效的手术治疗不仅可对患者机体功能进行恢复,还可获得可靠的预后[5]。有临床资料显示,不同的手术治疗可造成不同的影响,且存在明显的差异性,因此,在实际临床工作中,需要结合患者的病情变化采取有针对性的手术治疗,以获得更好的临床意义[6]。有报道指出,由于甲状腺组织内含有丰富的血管神经,且周围存在重要的神经及血管,一旦手术时对血管、神经造成不必要的损伤,则会诱发大出血,增加手术操作风险,这也对临床工作中如何采取可靠的止血方法提出了更多的要求[7]。
传统电刀切除术操作多采用电刀电凝联合缝扎的方式进行止血,术中耗费时间相对较长,操作风险也相对较大,术中出血量较多,非常容易对周围正常组织或者神经组织造成损伤以及严重影响,但术后伤口愈合速度较慢,引流量也相对较多,已经开始被其他方式所替代[8]。近年来,随着现代医学技术的不断更新与进步,直型双极电凝镊“微凝切”技术开始在临床工作中获得了更加广泛的应用[9]。其中直型双极电凝镉电热作用使组织血管胶原蛋白和纤维蛋白等溶解变性,可以切割组织,并产生永久性管腔闭合效应,集凝血和切割功能为一身,是目前满足精细化解剖技术的理想工具[10,11]。在本次研究中,本院就直型双极电凝镊“微凝切”技术与传统电刀切割结扎止血技术在甲状腺手术中的应用效果进行对比,结果显示,双极电凝镊组与电刀组相比手术时间较短、术中出血量较少、切口长度较短、术中引流量较少、住院时间较少、饮食恢复时间较短、术后拔管时间较短,且并不会增加不良反应发生率。分析结果可见,直型双极电凝镊“微凝切”技术的应用可通过紧贴气管壁更加干净完整的将甲状腺后极结缔组织进行有效的清除,从而实现“微切割”以及“无血化”的目的,另外,这种精细化的操作也避免了对重要神经以及甲状旁腺造成的损伤,极大程度的提高了手术操作质量[12,13]。此外,双极电凝镊组52例获得了有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51±0.24)个月,术后均未出现永久性喉返神经麻痹以及永久性低钙血症。电刀组患者共41例接受了有效的随访,平均随访时间为(10.24±0.33)个月,术后出现了1例永久性喉返神经损伤,2例在术后随访半年~1年的时间内出现了不同程度的手足麻木或者抽搐的情况,经过静脉滴注10%的葡萄糖酸钙处理之后,其症状及体征得到了有效的缓解及改善,由该结果也证实了直型双极电凝镊“微凝切”技术实施全程精细化解剖在甲状腺手术患者中的应用也获得更好的预后,充分实现了术后快速康复,与既往研究报道基本一致[14,15]。
综上所述,直型双极电凝镊“微凝切”技术实施全程精细化解剖应用在甲状腺手术中能够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量,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围术期综合表现更好,安全性较高。在接下来的研究中可进一步扩大样本量,增加观察指标,由此更好地探讨两种手术治疗方法的优势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