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交往思想及 对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交往实践的意义

2023-11-06郭冰清

西部学刊 2023年18期
关键词: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共产主义

郭冰清

(安徽大学 电气工程与自动化学院,合肥 230601)

历史唯物主义的确立及相关原理的阐述是马克思主义的一个重要内容。马克思从最初青年时期遭遇的“物质利益困惑”出发,将研究的目光集中在了经济领域,经过不断的探索和求证,最终确立了唯物史观的观点。在《德意志意识形态》(以下简称《形态》)这本书中,马克思首次详尽叙述了历史唯物主义的基本原理,论证了生产力和生产方式的发展规律和生产力发展的重要作用,提出了共产主义就是人类解放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的观点。在阐述生产力发展规律的过程中,离不开一个重要的概念:交往。马克思、恩格斯用大量的篇幅介绍了交往的内容以及它与生产、分工的关系,揭示了交往对生产力发展、世界历史形成等方面起到的重要作用,交往思想几乎贯穿整本书的始终。因此,以《形态》中交往思想的研究为基础,结合当前的时代背景和趋势,探讨交往思想在新时代对中国交往实践的指导意义和解释价值,是一个值得思考的课题。

一、《形态》中交往思想的阐述

实践的、历史的观点是《形态》中分析问题探寻规律的主旋律,虽然在本书中没有明确阐明交往的定义和范畴,而且在多个意义和层面上使用过交往一词,但是根据整体文本内容来看,其代表的人与自然和人与人之间的一种相互依赖、彼此需要的关系,是一种客观存在的活动和行为。马克思从实践的观点出发,把现实的个人确立为唯物史观的前提,在此基础之上论述了生产力和交往、分工和交往之间的关系,揭示了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是历史发展的动力,强调了生产力的发展和物质生活的生产是根本的因素。

(一)交往与生产的关系

生产和交往在历史上是同时发生的,有生产就会有交往,两者之间相互依存、互为前提。一方面,生产以交往为前提。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提到最初历史发展的四个因素,即物质生活的生产、物质生活的再生产、人类自身的生产和社会关系的生产,这些因素一旦想要进行就必须以交往为前提,不管是基本物质生活条件的生产,还是为了满足新的生活需要而进行的生产,都需要一定的交往关系才能实行,没有谁可以脱离社会一个人去生产自己需要的生产资料,生产本身就是社会性的活动,只要参与生产,就有了社会关系。另一方面,交往也以生产为前提。生产力水平决定了交往的本质和特点,决定着交往的形式。每一个社会的生产力发展水平都会有与之相匹配的交往形式,当交往形式适合生产力发展的时候,人能够较好地进行生产,生产力水平会得到提高,但是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总有一天现有的交往形式会成为生产力发展的桎梏,从而会阻碍生产力的发展,尔后被新的交往形式所代替。这也是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所论述的生产力与交往形式之间的一般规律,以此总结出了社会矛盾冲突的根源和历史发展的根本动力。

(二)交往和分工的关系

在人类社会中,分工有着特殊的含义。“分工起初只是性行为方面的分工,后来是由于天赋(例如体力)、需要、偶然性等才自发地或‘自然形成’分工。分工只是从物质劳动和精神劳动分离时才真正成为分工。”[1]在《形态》中,马克思也多次提及了分工一词,并把它作为解读人类社会发展规律的重要因素。其实早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中,马克思就对分工问题进行了关注和研究,在当时的书中,马克思是从“劳动异化”的角度来看待分工,而在《形态》中,则是从唯物史观的角度来理解分工。根据《形态》中的相关内容,交往和分工依然是相互制约、相互促进的,人类社会不管是最开始自然形成的分工如天赋、偶然性原因等,还是到后来因社会因素而发展成的真正意义上的分工,结果都是促使不同的人去承担不同的劳动和工作,不同的生产部门满足不同的需求,在这样的形势下,交往关系发展迅速,不同的分工会不断促进交往范围的扩大和交往程度的深入,也正是在此基础上形成了普遍交往,使整个世界成为不可分割的整体。

二、《形态》中交往思想的作用和功能

交往思想在《形态》一书中得到了系统详细的阐述,马克思、恩格斯不仅在书中总结了交往对生产力和分工的促进作用,更揭示出了交往对于推动世界历史的形成、世界文化的交融、生产力的进步等方面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更为重要的是,在《形态》中也提到了共产主义的实现和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也都是以世界性的普遍交往为前提的。

(一)交往促进了世界历史的形成

在《形态》中,马克思较多地使用了“世界历史性的”“普遍的”“世界市场”等概念,全面介绍了历史向世界历史的转变,各民族国家一开始都是在各自的生活环境中获得各自的生存方式的,后来因生产力的提高和交往的扩大,渐渐摆脱了各自孤立发展的状态,进入一种全面相互影响、相互制约、相互渗透、相互依赖的历史阶段。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一个漫长的过程,最初是不具有世界历史性质的,从史前时期开始,我们真实生存的世界就是一个彼此孤立的、地域闭塞的世界。随着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生产工具的更新与进步,尤其是资本主义大工业时期以来,科学技术迅速发展,生产出了先进的交通工具,为世界各地之间的相互联系和往来奠定了充分的物质基础,使普遍交往成为可能。在这样的背景下,各民族的历史逐步由单个的、分散的历史变成了相互融合和连贯的世界历史,世界逐步连成一个整体,而我们也成为了世界意义上的个人。马克思在《形态》中强调,共产主义必须要在世界历史的基础上才能实现,世界历史的形成使共产主义的实现成为可能,在生产力普遍发展基础上形成的普遍交往也是共产主义实现的必然条件。

(二)交往促进了社会生产力的提高

前面提到,生产和交往是同时产生、互为前提的,有生产就会有交往,反之亦然。人类社会从最开始的在家庭氏族中生产,到后来进入奴隶社会在群体中进行生产,再到在小工业农场主的雇佣下进行生产,以及进入资本主义大工业生产时代后作为工人生产生活资料,在这些不同的社会阶段中,一直伴随着交往关系的不断扩大,也正是由此才有了生产效率的不断提高。即便是最开始的自然分工形成时期,也有由于不同天赋和体力而出现的搭配性生产的现象,到大工业时期,这样的情况越来越多。制造一件好的产品,过程中需要很多生产环节,这就离不开人们的互相协作。一个人的力量是有限的,生产效率也是很低的,只有通过互相合作形成的互相交往的关系,才能极大地提高社会生产力,才能创造出更多更好的物质生产资料。同时,交往关系的扩大有助于不同国家、不同地区、不同民族生产力的传播、学习和借鉴,不仅有利于保存现有的生产力,还能让世界各地的生产力能够在互通有无的基础上得到更大的增长。

(三)交往为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提供了重要条件

《形态》中马克思、恩格斯论述唯物史观的基本原理等都是以“现实的个人”为前提的,这正是与过去的哲学家们提出的“思辨的个人”相对应。对于现实的个人来说,在现实中的一切生活都脱离不了交往。前面提到,马克思提出最初的历史是由四个因素构成的,其中第一个因素就是生产物质生活本身,也就是生产满足基本生活需要的资料,这也是人类历史最基本的活动。从这时起,人类就已经将交往作为生活的必要活动。因为一旦有了生产,就一定有交往,不管是与自然界的交往,还是在社会关系中的交往。正是在交往中,人不断提升自己应对问题、解决问题的能力,完善自身在社会关系中与其他人的相处,在交往中学习借鉴别人的长处,以及发掘自己的能力和优点,从而向真正实现人的自由全面发展不断靠近。

(四)交往为实现共产主义提供了重要路径

共产主义理论是《形态》中的重要内容,马克思、恩格斯以唯物史观的立场和方法对共产主义进行了理论阐述,揭示了共产主义是什么、以及在什么样的基础上才能实现。《形态》中提到,共产主义的实现是以普遍交往为前提的,共产主义必须在世界历史发展的意义上才能存在。众所周知,共产主义的发展和实现需要建立在一定的物质基础上,只有生产力普遍发展和提高,才能为共产主义打下好的基础。而生产力的发展是离不开交往扩大的。同理,共产主义也决不能只是作为一个地域性的存在,只有形成了普遍交往,才能有一个好的物质基础,才能让共产主义在世界历史的意义上得到实现,让共产主义真正成为世界历史性的事业。

三、《形态》中交往思想在当代社会的意义

马克思主义自诞生以来,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就,即便过了一个多世纪,也仍然以雷霆万钧之力磅礴于全世界。马克思主义是中国共产党的指导思想,历经几代党的领导人的探索和总结,将其与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相结合,成就了无数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智慧结晶。交往思想在《形态》中得到了系统的阐述,也是马克思、恩格斯的重要理论之一。马克思生活的时代,是经济全球化刚刚兴起的时代,在当时,马克思也已经以敏锐的洞察力发现了这一重大的历史趋势,提出了交往在全球化进程中的重要性,而在全球化日益发展、世界各国联系日益紧密的今天,交往思想仍然如一颗璀璨的明珠一般,对当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的实践有着强大的指导力和解释力。

(一)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推进中国特色外交

全球一体化发展趋势的不断增强,是当今世界最重要的时代特征之一。世界上的普遍交往范围越来越大,速度越来越快,与各国进行多方面的交易往来成为常态,我们在正确把握和认识全球化的基础上,更要处理好与世界各国之间的交往关系。自从改革开放以来,我国实行独立自主的和平外交政策,在外交工作上取得了重大成就。党的十九大报告提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了新时代,这是我国发展新的历史方位。在新的时代,国内外形势发生深刻变革,全球化问题也在不断加深。我国要想抓紧发展机遇期,保持稳中求进,就要坚定不移地实行党和国家的外交政策,坚定不移地全面扩大对外开放。深入展开全方位的外交布局。交往的实质之一,就是学习和借鉴其他民族和国家优秀的生产力。任何一个国家和民族,只要善于交往,学习借鉴其他国家和民族的长处,就能够走在世界历史的前列[2]。谦逊好学是中华民族的美好品质,已经传承了几千年。从新中国成立之初,我们也开始了向国外学习先进科学技术和借鉴成功发展经验的道路,党和国家领导人与大国积极建立联系谋求合作,使新中国发展的曙光来得更快更明亮。只有坚持全面对外开放,加强世界交往,才能抓住机遇,利用后发优势,实现跨越式发展[3]。才能更好地融入世界潮流之中,在东方乃至在世界屹立于不败之地。

(二)不断促进世界交往,推动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

马克思、恩格斯在《形态》中曾经提出过“共同体”思想,在书中,他们认为共同体的发展经历了三个过程,即自然共同体(依靠血缘关系组成的家庭共同体)、虚假共同体(在资本主义社会中人的共同体)和自由人共同体(即最高的阶段:真正的人的共同体)。在历史向世界历史转变的过程中,共同体是普遍交往的产物。2013年,习近平总书记在莫斯科国际关系学院发表《顺应时代前进潮流 促进世界和平发展》的重要演讲中提出了“人类命运共同体”的理念,与马克思、恩格斯的“共同体”理念一脉相承。马克思在对共产主义社会进行阐述的时候,明确指出,真正的自由人的共同体是共产主义社会特有的存在,而习近平总书记提出的人类命运共同体,正是通往自由人共同体的必经之路。随着世界交往的不断扩大,各民族各国家之间的利益更加紧密联系,彼此之间相互影响、相互依存的程度也越来越强,这样的形势虽然给各个国家之间带来了深度的融合,在紧密地联系中促进了科技的发展和经济的往来,但是也在一定程度上增加了发生冲突和矛盾的可能性,这就使得世界局势出现不稳定的现象。人类命运共同体理念的提出,正是将各个国家的利益视为一个整体的表现,在全球化的浪潮下,没有一个国家可以做到独善其身,想要抓住机遇迅速发展,就必须重视其他国家的重要性,要搭建好各个国家之间合作的平台,主动地融入经济全球化的进程,在广泛的交往中探索出互利共赢的新型交往模式,正如党的十九大报告强调:“我们呼吁,各国人民同心协力,构建人类命运共同体,建设持久和平、普遍安全、共同繁荣、开放包容、清洁美丽的世界。”[4]

(三)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规范良好交往行为

在新的时代背景下,国内国际的交往趋势都在不断扩展,交往成为人们生活中必不可少的活动,它渗透在平时生活中的每一个细节中。《形态》中强调,交往是人的一个独有的特征,是现实中的人彼此依赖彼此需要的证明,任何情况下不能脱离人来讨论交往。当今社会,人与人之间的交往越来越多,范围越来越大。虽然,如前所说,这给国家和社会带来了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好的发展经验,但是同时,这也是一把双刃剑,也需要我们对交往的形式和内容多一分约束和规范,使交往以良好的、健康的方式进行,充分发挥出世界交往的优越性,这就离不开法律的硬约束。全面依法治国是我国“四个全面”战略布局的重要内容之一,法治建设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世界交往迅速发展,我们对外开放也不断扩大,正处于全面深化对外开放的重要时期,为了营造一个良好的交往环境,防止不良交往现象的出现,需要我们坚定不移地坚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道路,不断完善相关的法律法规,更好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法治体系建设。

交往思想是《形态》中的重要内容,更是马克思、恩格斯的经典思想之一,历经一百多年仍然闪耀着真理的光芒,在当今社会仍然有着重要的时代意义。在世界交往迅速发展的今天,我们应深入挖掘《形态》中的交往思想,不仅是对马克思、恩格斯思想的进一步深入学习,将其与当代中国的现实相结合,探索出更多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智慧结晶,更是展示交往思想科学的方法论价值,对当今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实践有着强大的指导意义。

猜你喜欢

德意志意识形态分工共产主义
黄龙飞:坚定的共产主义信仰者
“分工明确”等十四则
“家庭的幸福需要彼此分工共同努力”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意识形态理论的当代价值与作用
历史唯物主义视域下的道德思考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原理及其启示
浅析《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关于人的全面发展理论
传销案件查处认定存在部门分工
《德意志意识形态》中共产主义思想麒当代启
“五形态论”与共产主义学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