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军国民教育与中国近现代歌咏运动的发生

2023-11-06禹权恒

社会科学动态 2023年9期
关键词:乐歌军歌唱歌

禹权恒

一、留学日本与借鉴军国民教育思想

据日本学者实藤惠秀《中国人留学日本史》一书考证:1896 年,清政府首次派遣唐宝锷、朱忠光、胡宗瀛等13 名学生前往东洋留学,此后留日学生人数逐年增加,至1906 年清国留日学生人数为8000 名左右。上述留学生群体主要分布在日本宏文学院、振武学校、成城学校、日华学堂、东京同文书院、东亚学校(东亚高等预备学校),他们所学专业相当广泛,如理科、工科、外语、师范、史地、法政、军事,等等。由此,赴日留学成为晚清有志之士挽救民族危亡的一种理想选择。“吾国今日如垂危之病,以学为药,而子弟之出洋求学者,乃如求药之人。”“惟游学外洋者,为今日救吾国惟一之方针。”①其时,广大留日学生亲眼目睹东方蕞尔小国迅速成为世界强国,这让他们猛然清醒意识到:“今天下优胜劣败、强存弱亡之天下也。然则何以强,尚武则强;何以弱,尚文则弱。处闭关之时代,非尚文无以静文气,处交通之时代,非尚武无以振国威……尚文之风一变而为尚武,如是张国权,雪仇耻,索偿地,皆于此基焉。”②军事教育随之成为许多清国留日学生竞相追逐的热门专业。1902 年,时任直隶总督、北洋大臣的袁世凯上奏清廷,建议大量选派留学生赴日本学习军事,“查欧、美、东洋各国,于行军练士之法,悉心考究,日新月异,而岁不同,故能迭为长雄,潜消外侮。今中国兵制,徒守湘、淮成规,间有改习洋操,大抵袭其皮毛,未能得其奥妙。欲求因时之宜,以收冲折之效,自非派员出洋肄习不为功。顾欧美远隔重洋,往来不易,日本同洲之国,其陆军学校,于训练之法,备极周详。臣部武卫右军学堂诸生,现已三届毕业之期,虽规模颇有可观,而谙练犹有未至,自应及时派往东洋肄习,庶学成返国,堪备干城御侮之资。似变法图强,无有要于此者”③。 1904 年,驻日公使杨枢在《奏陈兼管学务情形折》中说:“考日本陆军教育,系以忠君爱国顺服长官为宗旨,并无侈言等由,与政府反对之弊。惟是学陆军者,每岁所费较多于学文科者数倍,非自费生所能备办,似宜官费培植之,俾资造就。”④可见,在晚清改革派提倡变法图强的过程中,许多清廷大员意识到,唯有全面学习日本的军事教育思想,中国才有可能走出备受帝国主义列强欺凌的局面。与此同时,日本对远东的觊觎由来已久,日俄在朝鲜半岛与中国东北的利益争夺一直未断,从八国联军侵华到日俄战争以沙皇俄国的失败而告终,无不推动着日本的军事帝国野心更加膨胀。从长远目标考虑,日本政府不惜花费大量人力、物力、财力,相继在各地创办军事专门学校,同样希冀借助清国留学风潮向外展示自身改革成就,宣扬国威,因此也招收了大量晚清留日学生。仅举一例,如1903 年振武学校曾经招录中国留学生178 名、1905 年121 名、1906 年202 名,直到1911 年为止。

当时,梁启超、蔡锷、蒋方震等知名人士,在积极学习日本先进思想文化的同时,同样意识到“临强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1898 年维新变法失败之后,梁启超亡命日本,翌年和友人在东京和横滨创立中国留学生预备学校——大同学校,同时设立大同音乐会,开展丰富多样的音乐活动。梁启超在《饮冰室诗话》中说:“近顷横滨大同学校为生徒唱歌用,将南海旧作演孔歌九章谱出,其音温以和;将鄙人旧作爱国歌谱出,其音雄以强;能叶律如是,是始愿所不及也。推此以谱古诗,何忧国歌之乏绝耶?”⑤1902 年2 月,蔡锷在《新民丛报》发刊号上,发表《军国民篇》一文,其中提到:“军国民主义者,昔滥觞于希腊之斯巴达,汪洋于近世诸大强国。欧西人士,即妇孺之脑质中,亦莫不深受此义。盖其国家以此为全国国民之普通教育,国民以奉斯主义为终身莫大之义务。帝国主义,实由军国民主义胎化而出者也,盖内力既充,自不得不盈溢而外奔耳。”“军者,国民之负债也。军人之智识,军人之精神,军人之本领,不独限之从戎者,凡全国国民皆宜具有之。”⑥“日本自维新以来,一切音乐皆模法泰西,而唱歌则为学校功课之一。然即非军歌、军乐,亦莫不含有爱国尚武之意,听闻之余,自可奋发精神于不知不觉之中。而复有吟咏古诗而舞剑,以绘其慷慨激昂之情者,故汉学家多主持保全诗义焉。”⑦

1903 年,留日学生秦毓鎏、叶澜、董鸿祎等人在东京成立军国民教育会,该教育会以“养成尚武精神,实行民族主义”为根本宗旨,广泛招募团体会员,大肆鼓吹暗杀活动和民众起义,派遣骨干成员悄悄回国进行反清活动。1905 年,陈鸿年在《东游日记》中记载:“二十九日至横滨大同学校观学生演艺……开演,风琴、洋琴、军乐、唱歌……均有所观。最后演《班定远平西城新戏》,尤足激发吾国尚武精神。演至未出,欢迎凯旋,以军歌军乐和之,其声悲壮,令人慷慨激昂,泣数行下,华人莫不拍掌,呼中国万岁,不愧精神教育。内地剧场如能一律改良,有功世道匪浅。”⑧其后,《浙江潮》《江苏》《湖北学生界》《白话报》《民报》《醒狮》《云南》等近代报刊杂志,亦经常刊载大量论说文章,鼓吹军国民教育思想,这也成为辛亥革命迅速爆发的重要契机之一。而广大留日学生群体更是受到军国民教育思想的深刻影响,并成为他们后来进行具体革命实践的重要支撑。

客观地说,早期军国民教育思想传入中国之时,晚清政府起初对此是高度警惕的,认为其尽管充满着爱国主义精神,但也暗含排满倾向。1903年11 月,张百熙、荣庆、张之洞在《学务纲要》中指出:“中国素习,士不知兵,积弱之由,良非无故。揆诸三代学校兼习射御之义,实有不合。除京师应设海陆军大学堂,各省应设高等普通各武学堂外,惟陆海军大学堂暂难举办。兹于各学堂一律一体练习兵式体操以肆武事,并于文高等学堂中讲授军制、战史、战术等要义。大学堂政治学门添讲各国海陆军政学,俾文科学生稍娴戎略。”⑨但该纲要也明确规定:“凡民间私设学堂,非经禀准,不得教授兵式体操,其准习兵式体操者,亦止准用木枪,不得用真枪以示限制。”⑩1906 年《学部奏请宣示教育宗旨折》特别强调:“欲救其弊,必以教育为挽回风气之具,凡中小学堂各种教科书,必寓军国民主义,俾儿童熟悉而习闻之,国文、历史、地理等科,宜详述海陆战争之事迹,绘画炮台兵舰旗帜之图形,叙列戍穷边使绝域之勋业。”⑪1909 年,清廷迫于现实压力,最终统一学堂操法,要求全国各类新式学堂严格按照陆军部所制定现行操法,通行教练。

二、军国民教育与学堂乐歌创作的题材类型

当时,梁启超、沈心工、华航琛、冯梁、华振、夏颂莱、石更、权国垣等留日学生群体,深受日本军国民教育思想的影响,切实认识到唯有富国才能强兵,强兵才能抵御外国欺凌。1899 年,梁启超相继发表《祈战死》《中国魂安在乎》两篇重要檄文,强调“日本国俗与中国国俗有大相异者一端,曰尚武与右文是也”。因此,他疾声呼吁中国必须尽快改变“右文”传统,提倡“尚武”精神,重塑军魂和民魂,这样才可能逐渐扭转国颓民弱的局面,真正挽救中华民族的危亡。“所谓尚武者何也?东西各国,全国皆兵,自元首之子以至庶人,皆有当兵之义务,与我中国天子元子齿于太学之义亦相符合。各国谓兵为民之血税,而天子乃与庶人同之,真可谓上下同心矣。”⑫对此许多音乐教育者积极响应,创作了许多经典的军国民教育之歌。“中国人无尚武精神,其原因甚多,而音乐靡曼亦其一端,此近世识者所同道也。昔斯巴达人被围,乞援于雅典,雅典人以一眇目跛足之学校教师应之,斯巴达人惑焉。及临阵,此教师为做军歌,斯巴达人颂之,勇气百倍,遂以获胜。甚矣声音之道感人深矣。吾中国向无军歌,其有一二,若杜工部之前后(出塞),盖不多见,然于发扬蹈厉之气尤缺。此非徒祖国文学之缺点,抑亦国运升沉所关也。”⑬“中小学校教师,宜授生徒以军事教育,唤起其尚武精神,而养成国民皆兵之资格。若能采斯巴达遗义,以军事纪律,部勒学校团体,其法尤妙。”⑭与此同时,许多具有军国民教育思想的外国歌曲也源源不断传入中国。紧接着,许多具有军国民教育思想的乐歌在新式学堂和民间社会得到广泛传唱,如《革命军》《出征》《军事教育》《军国民》《雪中行军》《祈战死》《从军乐》《海战》《当兵》《练兵》等,都成为催人警醒的军国民教育之歌。其中,沈心工《革命军》根据日本军歌《勇敢的水兵》(奥好义作曲)重新填词而成,后来收入华航琛主编的《共和国民唱歌集》(1912 年6 月商务印书馆出版)。此乐歌号召有志青年积极参加革命斗争,共同推翻腐败落后的满清政权,早日建立资产阶级民主共和国——中华民国。作为一首富有思想鼓动性的经典乐歌,《革命军》激励许多革命者不怕牺牲、勇往直前,成为辛亥革命过程中的正义之歌。其歌词如下:

《革命军》 沈心工

吾等都是好百姓,情愿去当兵,因为腐败清政府,真正气不平。收吾租税作威福,牛马待人民,吾等倘若再退缩,不能活性命!

可恨官军无道理,同种也相欺,帮了满贼出力气,杀我好兄弟。火烧汉口七昼夜,一片焦地皮,恨也恨也恨官军,官军真奴隶。

看我民军品行好,到处弗吵闹,洋人教士也保护,何况我同胞。唯有土匪与盗贼,罪大不可饶,再有奸细与奸商,请他吃洋炮。

吾等理直气也壮,踊跃上前线,人皆有死不要怕,战死最光荣。但愿最后得胜利,替吾铸铜像,中华民国万万岁,军人名誉香!⑮

华航琛是民国初年著名的音乐活动家,主要编有《共和国民唱歌集》《新教育唱歌集》等,《出征》《当兵》《女革命军》《决死队》《决死赴战》《体操》《学生军》都是他创作的代表性乐歌。其中,《出征》原载《共和国民唱歌集》(商务印书馆于1912 年6 月出版)。此歌极大地鼓励了诸多有志之士勇于投身辛亥革命斗争,推翻落后腐朽的满清政权。其歌词如下:

《出征》 华航琛

往,吾愿往,革命责任不推让。奋我勇气,求我共和,情愿兵队当,为何兴汉,为何灭满,大家想想。人人退后,人人不前,幸福难享。请同胞看我先去战一场。

好,有希望,革命军队来四方。谢天谢地,谢我同胞,全把挞伐张,推倒清廷,便成共和,幸福同享。人人拼命,人人戮力,易如反掌。请同胞听我凯歌返故乡。⑯

《雪中行军》原载叶中泠编《小学唱歌教科书初集》(1906 年上海商务印书馆出版),后又被收录在《民国歌集》《军国民教育唱歌初集》《仁声歌集》等歌集中。此歌曲借用日本铃木米次郎的“去四七大调式”的音乐曲调,采用“三段式”乐歌结构。据钱仁康教授考证,“此歌在《东亚唱歌》中题作《白雪歌》,为亚雅音乐会所授歌曲,而亚雅音乐会的主讲教师就是铃木米次郎”⑰。该曲为我国当时流行时间最长的学堂乐歌之一。其歌词如下:

《雪中行军》 佚名

哥哥手巾好做旗,弟弟竹竿好做马,邻家兄弟拿枪来,来到山中演兵队。山中处处皆大雪,路上无人飞鸟绝。北风刮面如剪刀,黑衣尽变白衣色。我等不怕死,哪怕风与雪?哥哥做做司令官,快步慢步由你说。

山中喇叭呜呜吹,山下人家把门开。山下人家你莫惊,我等不是外国兵,也非山中有盗贼,乃是学生冒雪来行军。将来替你打胜仗,保我中国四万万人人都安宁,四万万人人都安宁。⑱

1905 年3 月,《国民唱歌》二集在日本东京出版,同样由上海小说林发行,共收录乐歌22 首,以《陆军》《海战》《祈战死》《从军乐》《杀敌快》《凯旋》为代表性乐歌,具有鲜明时代气息,意在启蒙国民成为救亡图存的中流砥柱。《陆军》歌词如下:

《陆军》 佚名

枪在肩头子在囊,糇粮背上放,炮兵掩护伏两旁,探骑斥堠忙。工程队,辎重装,守护挑精壮,还有马队包抄袭击,旗鼓不相当。

中军列帐看地势,背山当面水,冲锋选得敢死士,轻生不怕死,大旗行军,刀指敌队前山是,悲笳急鼓,声声合奏,齐唱摆仑诗。⑲

由此可见,军国民教育是清末民初学堂乐歌创作过程中的基本主题。事实上,它们不仅在各种新式学堂中得到广泛传唱,而且还受到近代军队特别青睐,可以看作近代军歌产生的重要资源。总体来看,“清末的歌词有两种截然不同的倾向。一种是富有爱国意志的知识分子编词的,以‘富国强兵,抵御外辱’为主旨,宣传民众力量之强大,唤起民众,鼓舞斗志,树立民族必胜的信念,进行爱国主义、英雄主义教育,激励人们的民族自尊心、自信心,号召反对列强,收回利权,挽救民族危亡,誓雪国耻,团结一致,努力奋斗,争取民族的独立,推翻腐败的清政府,走民主共和、国家强盛的道路……”⑳此时,许多军国民教育之歌已初步摆脱忠君保皇的陈腐观念,把爱国和反清两大主题作为核心要义,成为中国近现代革命发生的重要催化剂。正是满怀救亡图存的爱国热情,推动一大批音乐教育家积极发挥个人才能,把军国民教育思想巧妙融入乐歌创作过程中,以音乐精神来启蒙普通民众。可以说,军国民教育之歌在全国各地新式学堂中的普遍推广,使得整个神州大地开始升腾起浓厚的青春气息,有效加速了中国近现代新型音乐教育发展进程。

毋庸讳言,“二十年来中国军界之重要人物底姓名,几十之九可以从明治四十(1907)年《振武学校一览》之学生名册中查出,其影响于中国军政界可谓大矣。”㉑后来曾长期担任中国留日学生军事教习的松本龟次郎说:“今日中国军人中,位居上、中将者,其三分之二曾受教于我国。”㉒如吴玉章、唐继尧、李烈钧、孙传芳、阎锡山、何应钦等,都是日本振武学校的优秀毕业生,深受日本军国民教育思想影响,在中国近现代军事人才中赫赫有名。1912 年4 月,教育总长蔡元培在《对于教育方针之意见》一文中说:“夫军国民教育者,与社会主义橓驰,在他国已有道消之兆。然在我国则强邻交逼,亟图自卫,而历年丧失之国权,非凭借武力,势难恢复。且军人革命以后,难保无军人执政之一时期,非行举国皆兵之制,将使军人社会永为全国中特别之阶级,而无以平均其势力。则如所谓军国民教育者,诚今日所不能不采者也。”㉓至此,军国民教育正式编入各类学校课程,成为中华民国教育体系中重要一环,深刻影响着几代人的爱国主义思想教育。

三、军国民教育与中国近现代歌咏运动的发生

许多蕴含着军国民教育思想的学堂乐歌,后来逐渐蜕变成为中国近代军歌,并直接构成近现代革命歌咏运动发生的重要资源。如作为晚清“诗界革命”的主要代表人物之一,黄遵宪曾出使日本长达10 余年。1902 年,他创作《军歌》24 首,包括《出军歌》《军中歌》《旋军歌》各8 章。每章末字重叠为三字句。倘若把本歌24 章的章末一字连缀起来,便构成四言六句的豪言壮语:“鼓勇同行,敢战必胜,死战向前,纵横莫抗,旋师定约,张我国权。”黄遵宪把本歌寄给仍在日本短暂避难的梁启超,梁阅后大加赞赏:“读之狂喜,大有‘含笑看吴钩’之乐,尝以录入《小说报》第一号。顷复见其全文,乃知共二十四首,凡出军、军中、旋军各八章……其精神之雄壮活泼沉浑深远不必论,即文藻亦二千年所未有也,诗界革命之能事至斯而极矣。吾为一言以蔽之曰:读此诗而不起舞者,必非男子。”㉔据钱仁康考证,李叔同、叶中泠、华航琛、冯梁、赵铭传等人后来都曾选用黄遵宪的《军歌》歌词,而且创作多种不同音乐曲调,分别收入《国学唱歌集》《小学唱歌集》《共和国民唱歌集》《军国民教育唱歌集》《东亚唱歌集》之中。黄遵宪的《军歌》充溢着浓郁的军国民教育思想,意在于警醒国人,重塑国威和军魂,为保种保族抵御外辱,奋起反抗。《出军歌》部分歌词如下:

怒搅海翻喜山憾,万鬼同一胆。弱肉磨牙争欲澉,四邻虎眈眈。今日死生求出险,敢敢敢!

剖我心肝挖我眼,勒我供贡献。计口缗钱四万万,民实何仇怨!国势衰微人种贱,战战战!

国轨海王权尽失,无地画禹迹。病夫睡汉不成国,却要供奴役。雪耻报仇在今日,必必必!

一战再战曳兵遁,三战无余烬。八国旗飏笳鼓竞,张拳空冒刃。打破天荒决人胜,胜胜胜!㉕

此外,随着19 世纪末期西方列强全面侵略中国,外国军乐队也随之而来。1878 年上海“公共乐队”成立,此乃是菲律宾乐工组成的铜管仪仗乐队。1886 年北京成立“赫德乐队”。1904 年曾志忞说:“军伍中舍此无鼓舞之具,更舍此无娱乐之具。故海、陆军军乐队之编制,万不可缓,且设立军乐学校之预备,亦万不可缓。苟此等乐队告成,于外交典礼上大有裨益,于社会俗乐上,不无小补也。”㉖事实上,中国人自己筹建军乐队,主要是借助军队和学校两种方式来完成的。特别是曾国藩、张之洞、袁世凯、冯玉祥等人所建立近代中国军队中,许多军国民教育题材类型的军歌非常流行。如曾国藩的《爱民歌》要求下属爱民如子,极大改变了“兵匪一家”的传统形象。其部分歌词如下:

三军个个仔细听,行军先要爱百姓。

贼匪害了百姓们,全靠官兵来救人。

百姓被贼吃了苦,全靠官兵来做主。

第一扎营不要懒,莫走人家取门板,

莫拆民房搬砖石,莫端禾苗坏田产,

莫打民间鸭和鸡,莫借民间锅和碗。㉗

再如张之洞创作的《军歌》,采用普鲁士军歌《德皇威廉练兵曲》的音乐曲调,后来被收入《鄂督张宫保新制学堂唱歌》。辛亥革命前后,湖北新军进行军事训练就曾教唱本乐歌,受到新式军队高度青睐。歌词如下:

《军歌》 张之洞

大清深仁厚泽十余朝,列圣相承无异舜与尧。刑罚最轻钱粮又最少,汉唐元明谁比本朝高。

爱民悦士善政说不了说不了,我祖我父世世受恩膏。况我兵丁重饷蒙温饱,养之千日用之在一朝。

我等天性忠勇思报效,作歌奉劝军中我同胞。我朝龙兴长白非荒渺,医巫闾山古名经书标。

近距直隶不过三千里,不比广西云南万里遥。天下一家建设东三省,内外蒙古新疆一齐包。

大清深仁厚泽十余朝,列圣相承无异舜与尧。满蒙汉人皆是同黄种,同种固结外人难动摇。㉘

20 世纪20 年代,歌咏运动在中国现代革命斗争过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中国现代军歌产生的积极推动力量。如冯玉祥“西北军”在教唱军歌方面曾经影响较大。因冯玉祥平时笃信基督教,他特别重视借助习唱军歌来达到练兵目的,彰显“以乐治军”和“乐行而志清”的军事教育思想。冯玉祥依据西方基督教的圣咏曲调、日本军歌、学堂乐歌曲调、民间曲调,亲自填写过近百首军歌,作为平时进行军事训练和教育士兵的经典歌曲。如《恢复共和歌》《忠勇歌》《战斗精神歌》《爱百姓歌》《行军歌》《爱民歌》《军人争气歌》等代表性军歌。后来,谭胜功、黄砚如经过采访冯玉祥部的老军人整理编著出《冯玉祥军歌选》(河南大学出版社1986 年版)。作为中国早期新式军歌的代表作,其所收录军歌题材广泛,内容丰富,从动员参军、士兵入伍到军队的生活学习、思想教育、军事训练,以至行军作战,都有可供选择性军歌使用。冯玉祥认为,“改善官兵的思想,歌唱是一种最有力的工具……你上一百次讲堂,不如教会他一支歌子有效。中国的士兵,不识字的居多……你若能把正确的思想,用通俗的歌句写出来,教他们歌唱,唱会了,保管他一辈子也忘不了。”“主义的灌输,反帝反封建意识的培养,我都采用军歌的形式教育着他们。五原誓师以后,北伐得以顺利完成,没有主义的熏染是办不到的,而他们这种思想的具备,多半是由于歌唱中得来的。”㉙可见,新军歌具有灌输军事思想、鼓舞军人斗志、团结凝聚人心的作用,在中国近现代军队建设过程中扮演着特殊角色。其中《军人争气歌》歌词如下:

《军人争气歌》 冯玉祥

军人军人要争气,咱们中国被人欺,眼看我国的瓜分地,军人要守职多努力,发奋挽回来。

反转弱为强,快乐同共和,乐哉军人也,反转弱为强,快乐同共和,发愤挽回来。㉚

军国民教育后来在工农革命运动、抗日救亡运动、延安歌咏运动中依然发挥着重要作用,成为革命志士进行英勇斗争的思想武器。如罗家伦的《军歌》,贺绿汀的《游击队歌》,安娥的《抗敌歌》《打回老家去》,光为然、洗星海二人的《黄河大合唱》,公木的《八路军军歌》,张寒辉的《去当兵》《松花江上》等,这些革命歌曲都蕴含着鲜明的军国民教育思想,受到不同时期爱国志士的特别推崇。以陕北抗战为例,虽然当时生活环境非常粗粝贫瘠,但工农兵群体却共同把延安打造成一座歌咏之城,到处充满自由欢乐的气氛,“延安歌唱”成为中国现代音乐发史上的一道靓丽风景线。“敌后的歌咏活动,是一种泛群众性的、有组织的、大规模的运动。……参加歌咏活动的首先有广大的士兵,唱歌是他们生活中的必修课程,早晚点名时,没有一个部队不唱歌的。部队中的每个连队,如果歌唱得不整齐是会受到政治机关的谴责的。其次是一般的农民大众,他们唱歌不经常,但自卫队上操、救亡室开会、群众大会的时候,他们便集体练唱了。青救会员、妇女队、儿童团是更有组织和训练了,这是他们教育工作中的良好教育方式之一。各个抗日根据地中,没有不把歌咏作为社会的有力武器的。因此,歌咏活动在各个抗日根据地中都成为群众运动了。”㉛正是在这一意义上,我们认为,军国民教育有利于中国近现代革命歌咏运动的发生,值得研究者进一步关注探讨。

猜你喜欢

乐歌军歌唱歌
遇见他们在唱歌
寄秋声
唱歌和本人一样不靠谱
龙榆生与钱仁康:新体乐歌的创作实践研究初探
军歌嘹亮
唱歌猪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军歌嘹亮
学堂乐歌对中小学音乐教育之影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