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
2023-11-05何广寿王子龙
何广寿 王子龙
摘要: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奋斗历程充分体现了其历史主动精神。这种历史主动精神不仅体现在顺应历史规律、把握发展大势,总结历史经验、开辟历史道路,担当历史使命、推动历史进程等方面,而且是开辟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重要精神动力。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内生出的文明新形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鲜亮底色、对资本主义文明实现全面超越的文明形态。从逻辑关系来看,历史主动精神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远大目标和崇高信仰、内生动力和精神支撑。从实践路径来看,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同时,中国共产党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也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文明观,为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精神纽带和价值引领,为回应和解决人类社会文明道路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
关键词:历史主动精神;人类文明新形态;中国共产党
中图分类号:D61;B0文献标识码:A文章编号:1004-1494(2023)04-0031-08
社会形态由低级到高级的不断演变,不仅仅是生产力与生产关系不断得到发展的过程,更是时代精神与意识形态不断得到淬炼的过程。历史主动精神是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提出的崭新命题。习近平总书记在第十九届中共中央政治局第三十一次集体学习时提出“历史主动精神”,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通过的《中共中央关于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的决议》又两次提到“历史主动精神”。而“人类文明新形态”则是中国共产党带领中国人民,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打破西方资本主义文明形态开创出的全新概念和实践路径。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不仅是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强国的战略要求,也是推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往纵深发展的重要法宝。因此,深入研究历史主动精神、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内涵及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实践路径与世界意义,有助于进一步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作用,助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伟大实践。
一、历史主动精神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丰富内涵
精神的形成和发展是时代不断发展的伴生物,是人类主观能动性、传承性、观念性、受动性等多种精神特质的有机统一。历史主动精神内涵丰富,逻辑缜密。主要体现在顺应历史规律,把握历史大势;总结历史经验,开辟历史道路;担当历史使命,推动历史进程三个层面。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國式现代化新道路内生出的文明新形态,它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鲜亮底色,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全面超越。
(一)历史主动精神的科学内涵
1.历史主动精神是顺应历史规律、把握发展大势的精神。人类社会的历史是人的实践活动的产物,这一概念不仅意味着人与自然相互作用,也包含人与人之间的相互作用。而立足于人的实践活动之上的历史规律,则是一种必然性与偶然性相交融的产物。其必然性表现在人类一方面可以充分发挥主观能动性,积极主动推动人类文明形态从低级到高级演变。另一方面,也可以通过掌握历史发展规律,对即将发生的历史事件进行准确预测。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的那样:“历史发展有其规律,但人在其中并不是完全消极被动的。只要把握住历史发展规律和大势,抓住历史变革时机,顺势而为,奋发有为,我们就能够更好前进。”[1]13同时,历史的发展也是纷繁复杂的。一个政党只有顺应历史规律,把握发展大势,才能制定出正确的路线和方略,从而带领人民群众实现变革与发展。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始终遵循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不断地调整自身以适应社会变革与发展,依照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制定具体方针政策。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当党内发生严重思想认识错误时,毛泽东同志深入分析中国革命的规律和特点,指引中国革命取得胜利。改革开放前夕,以邓小平同志为主要代表的中国共产党人清醒地认识到和平与发展是时代主题,及时作出实行改革开放的伟大决策。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到“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再到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深刻体现了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实事求是思想路线的准确贯彻。因此,党的十九大报告指出:“一九二一年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人民谋求民族独立、人民解放和国家富强、人民幸福的斗争就有了主心骨,中国人民就从精神上由被动转为主动。”[2]总的来说,中国共产党在带领人民进行革命、建设和改革的各个过程中都高度注重对实际经验的总结和探索,将历史唯物主义基本观点与中国实际相结合,借此探索符合中国特点的发展道路。同时,不断推进改革,打破历史局限,最终开辟出一条独具特色的中国式现代化道路,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彰显了高度的历史主动性。
2.历史主动精神是总结历史经验、开辟历史道路的精神。历史的发展存在着普遍规律。但由于各个国家的风土人情、历史文化的不同,所选择的发展道路也不尽相同。正因如此,对历史道路的认识和选择,更加离不开对历史经验的理性总结。纵观百年党史,中国共产党的一个显著特点就是能够不断地进行自我反省,及时总结历史经验,从而开辟新的历史道路。从党的一大到党的二十大,中国共产党先后在1945年、1981年和2021年通过了三个历史决议。其中第一个历史决议诞生于抗日战争胜利的前夕。作为延安整风运动的思想结晶,第一个历史决议全面肃清了当时党内存在的马克思主义教条化和苏联经验神圣化的余毒,确立了实事求是的思想路线,对抗日战争的最后胜利发挥了重要作用。第二个历史决议诞生于改革开放初期,对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各个阶段的重大事件和重要人物作出了客观评价,统一了全党思想,为接下来的改革开放提供了思想引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以来,习近平总书记提出了一系列具有原创性的治国理政新理念新思想新战略,解决了一系列制约我国发展的重要危机,党和国家事业取得历史性成就、发生历史性变革。因此,第三个历史决议对党的百年奋斗重大成就和历史经验进行了系统概括。尽管三个历史决议的具体内容及主要作用不尽相同,但都是党对一段时间以来历史经验的全面总结,以卓越的实践生动诠释了历史主动精神的丰富内涵。对此,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回顾历史不是为了从成功中寻求慰藉,更不是为了躺在功劳簿上、为回避今天面临的困难和问题寻找借口,而是为了总结历史经验、把握历史规律,增强开拓前进的勇气和力量。”[1]4
3.历史主动精神是担当历史使命、推动历史进程的精神。习近平总书记指出:“中国共产党一经成立,就把实现共产主义作为党的最高理想和最终目标,义无反顾肩负起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历史使命,团结带领人民进行了艰苦卓绝的斗争,谱写了气壮山河的壮丽史诗。”[3]105历史主动精神的提出,充分肯定了人的主观能动性和创造性。而这一精神品质的发挥,离不开从理念到行动的转换。毛泽东同志曾指出:“思想等等是主观的东西,做或行动是主观见之于客观的东西,都是人类特殊的能动性。”[4]从实践层面来说,历史主动精神主要体现为中国共产党勇于担当历史使命,推动历史进程的责任意识和拼搏精神。一方面,具有崇高的责任意识。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高度的责任意识不断发挥统领作用。比如,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推倒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官僚资本主义,建立了人民当家作主的中华人民共和国,用鲜血和生命践行着对中华民族的责任和担当。从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到改革开放和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新时期,中国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推进改革开放,建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完成了从“站起来”到“富起来”的伟大飞跃。随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中国共产党领导广大人民群众以中国式现代化发展新道路推动社会发展,实现了广泛而深刻的社会变革,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另一方面,具有顽强的拼搏精神。在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以顽强拼搏的意志战胜了一个又一个艰难险阻,书写了光辉灿烂的历史。在实现民族独立和人民解放的伟大征程中,在开展反帝反封建反官僚资本的革命斗争中,在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的曲折过程中,中国共产党始终以顽强的意志和高昂的斗志,英勇地面对各种挑战,不断深化改革,为推动中华民族的伟大复兴而不懈努力,充分彰显了百年大党的历史担当,不断推动民族复兴伟业进入新的历史进程。
(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科学内涵
1.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鲜亮底色的文明形态。走什么样的道路,就会形成什么样的人类文明形态。也就是说,文明的发展形态是怎么样的,完全取决于所走的道路是怎么样的。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的性质、特征、内涵决定了它必然会产生一种新的人类文明形态。中国作为当代世界经济有活力、增长势头好、增长环境和能力优的地区,不仅是当代世界经济的重要组成部分,而且是推动世界发展格局走向公平正义的重要力量,对于引领世界未来发展发挥着极为重要的作用。中国发展需要世界,世界发展也需要中国,在中国和世界日益深刻的共生结构中确立更具建设性的正确方向,是当代中国与当代世界发展的共同需要。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是并列提出“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和“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两个概念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人民尊重客观规律的前提下,沿着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出的文明形态。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本质上就是中国独特地走向现代化的道路,在“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后面紧跟着一个“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概念,就是为了将中国独特地走向现代化的道路提高到开创新的人类文明形态的高度来认识,所以“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的提出,是以中国式现代化为鲜亮底色的。
2.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对资本主义文明实现全面超越的文明形态。西方资本主义社会孕育了资本现代性,资本现代性带来了“祸福相倚”的现代文明。显然,资本现代性发源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但它不仅仅是属于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地球上的所有国家和地区,都不可避免地卷入全球化的进程之中。西方资本主义社会的现代化道路取得了巨大的成就,但与此同时,这条道路也带来了诸多不幸甚至灾难。可以说,西方现代文明的创造是在付出巨大代价的基础上建立的。人类文明新形态实际上是一条中国独特的现代文明新道路。之所以说它是“独特的”,是因为它与西方的那条被认为是“别无选择的”“普适的”现代化道路不一样。中国是个发展中国家,如果中国完全按照西方的现代化路子走,那无疑在享受现代化成果的同时,也得承受其负面效应。面对这样一种局面,中国人民唯一的选择是走出一条既能充分享受现代化的积极成果,又可使代价降到最低限度,即“鱼和熊掌兼得”的現代化之路。人类文明新形态不同于资本主义的单一资本逻辑,其核心价值理念明确倡导“以人民为中心”,强调尊重人民主体地位。“以人民为中心”与“以资本为中心”,完全是人类历史在不同发展阶段的不同选择,中国共产党明确主张代表中国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永远把人民对美好生活的向往作为奋斗目标,坚持共建共治共享,坚持国家利益和个人利益有机结合,以促进人的全面发展和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实现了对资本主义文明的全面超越。
二、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在逻辑
习近平总书记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中强调:“我们坚持和发展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推动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生态文明协调发展,创造了中国式现代化新道路,创造了人类文明新形态。”[5]13同时强调:“中国共产党坚持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坚持实事求是,从中国实际出发,洞察时代大势,把握历史主动,进行艰辛探索,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时代化,指导中国人民不断推进伟大社会革命。”[5]12这充分说明了历史主动精神为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提供了强大推动力,厘清二者之间的相互关系及内在逻辑有利于我们更好理解历史主动精神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质。
(一)历史主动精神蕴含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理论品格,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科学的世界观和方法论
精神是建立在一定思想理论基础上的产物。唯物史观是马克思主义理论中最具创新性的思想体系。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形成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始终坚持和遵守马克思主义唯物史观的科学世界观和方法论。习近平总书记指出:“唯物史观是我们共产党人认识把握历史的根本方法。”[1]24历史主动精神是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的重要内容,也是党的百年奋斗取得的重要理论成果,它赋予了唯物史观更加深刻的内涵和意义。唯物史观认为,劳动是人类社会发展的关键驱动力,它不仅能够促进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变革,而且还能够促进人类精神文明的进步。习近平总书记强调:“只有把生产力和生产关系的矛盾运动同经济基础和上层建筑的矛盾运动结合起来观察,把社会基本矛盾作为一个整体来观察,才能全面把握整个社会的基本面貌和发展方向。”[6]生产力的发展方向不是自我运动的逻辑起点,而是对迄今为止已存在的社会形态的总结和归纳,因而历史主动精神坚持了历史领域的唯物论。在历史领域,唯物史观意味着彻底的唯物论。以往的一切历史观念都是物质生产的衍生品。马克思认为历史是由广大人民群众创造的,人民群众是历史的主人。共产党人是历史上最具活力的力量,他们始终致力于为实现无产阶级的利益而奋斗,在不同的历史时期,“共产党人始终代表整个运动的利益”[7]。基于此,中国共产党人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带领中国人民开创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敢于斗争,敢于胜利,是中国共产党不可战胜的强大精神力量”。[5]17唯物史观作为一种科学的历史发展观,它揭示了人类社会发展的客观规律,为我们提供了一种看待问题的正确角度,以及一种有效的方法论,来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蓬勃发展。这也是中国共产党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动力。
(二)历史主动精神激励中国共产党人坚守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的初心使命,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确立远大目标和崇高信仰
人民群众是历史的创造者,中国共产党始终代表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党的初心使命是中国共产党人不断前行的动力源泉,也是党的历史主动精神的根基。无论是个人还是政党,最难能可贵的就是坚持初心,勇往直前。中国共产党作为中国工人阶级的先锋队、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的先锋队,自成立至今,它始终坚定不移地将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当作自身的初心使命。而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开创和接续发展同样离不开正确的目标指向和崇高的信仰支撑。因此,历史主动精神能够为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明确的价值坐标。习近平总书记强调:“中国共产党从成立之日起,就坚持把为中国人民谋幸福、为中华民族谋复兴作为初心使命,团结带领中国人民为创造自己的美好生活进行了长期艰苦奋斗。”[8]党的百年历史正是践行这份初心、履行这份责任的发展史,是引导我们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发展史。在百年历史中,中国共产党始终坚持不懈地抓住时代脉搏,科学分析并有效解决人民群众追求幸福和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进程的主要矛盾,在落实时代使命的历史进程中,坚守初心,勇于担当,不断推动社会发展。人类文明新形态作为一种崭新的社会形态,承担着超越资本主义文明形态的重大使命。在这一伟大进程中,尤其需要明确自己的价值立场和人民性导向。
(三)历史主动精神立足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了内生动力
习近平总书记深刻指出:“中华民族在几千年历史中创造和延续的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中华民族的根和魂。”[9]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不可或缺的一部分。革故鼎新、与时俱进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中的可贵精神品质之一,恒久地影响着中华民族的发展轨迹与前途命运。《周易》中提出“穷则变,变则通”。在近代学者的研究和释义中,“穷则变,变则通”被用来表达和阐释变革与创造的精神。从战国时期商鞅变法到隋朝科举制度的开创,从北宋的王安石变法到明朝张居正改革,中华民族在五千多年的历史长河中,不断探索、创新,继往开来,持续前进。“变则通”的思想与中华民族的忧患意识相结合,激发出巨大的创新活力,使中华民族拥有了坚强的自信心和巨大的前进力量,从而形成了中华民族独特的历史主动精神。
文明形态包含着物质文明、政治文明、精神文明、社会文明和生态文明等多个面向,且在不同国家和民族各自发展历程中有着不同的内涵与特点。而中国则基于自身的优秀传统文化,开创出了不同于其他国家的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新的发展模式。这一文明形态是由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基因决定的。历史主动精神作为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的重要内涵,对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诞生和接续发展具有重要的推动作用,是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生动力。
(四)历史主动精神贯穿中国共产党伟大斗争的百年历程,为开创人类文明新形态提供精神支撑
中国共产党历史主动精神的形成和发展并非偶然,而是现实因素叠加的必然。纵观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历史,从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到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始终致力于推动社会形态的不断演变。不断追求更高级的文明形态是历史和人民的选择,也是中国共产党的使命任务。在中国近代史上,太平天国运动、洋务运动、戊戌变法、义和团运动接连而起,各種救国方案轮番出台,但最后都以失败告终。1921年,在马克思列宁主义的指导下,中国共产党应运而生,从此中国革命的面貌焕然一新。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深刻认识到近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是帝国主义和中华民族的矛盾、封建主义和人民大众的矛盾,带领广大人民以坚定的信心和无所畏惧的精神,推翻了帝国主义、封建主义和官僚资本主义在中国的统治,建立了人民民主专政的中华人民共和国,为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创造了根本社会条件。在社会主义革命和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以历史主动精神领导人民战胜了政治、经济、军事等各方面一系列严峻挑战,完成了社会主义革命,探索推进社会主义建设,为中国经济社会发展奠定了根本政治前提和制度基础。党的十一届三中全会召开后,邓小平同志领导全党解放思想、实事求是,勇于突破“两个凡是”的桎梏,以历史主动精神推进改革开放,实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以来党的历史上具有深远意义的伟大转折,成功开创了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摸着石头过河”“黑猫白猫论”“三个有利于”等知名论断彰显了中国共产党人敢于抓住历史发展机遇的勇气和决心。党的十八大以来,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秉承党的崇高信念和光荣传统,不断推进改革创新,承担起历史使命,以始终在路上的清醒和一以贯之不动摇的坚持,不断适应新时代发展的需要,构筑新发展模式,为实现党和国家各项事业的巨大成功贡献了巨大的精神力量。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人精神谱系的凝练和概括,充分体现了中国共产党人的先锋模范作用。回顾党的百年历史,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价值逻辑根植于中国共产党领导全国人民共建共享的拼搏奋斗之中,而历史主动精神则是贯穿其中的强大精神力量。
三、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路径及其世界意义
历史主动精神只有在实践中才能得以体现。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指出:“时代是思想之母,实践是理论之源”。[9]62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这一过程不是在世界历史发展中自发形成的,因而不是一个“自然历史过程”。这一创造新文明形态的世界历史任务是由中国共产党以高度的历史主动精神在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的实践中创造出来的,是在与世界各国交流互鉴基础上创造出来的。人类文明新形态是在世界百年未有之大变局的大背景中应运而生的。这一文明新形态将引领世界历史按照原初的既定目的完成历史赋予它的神圣使命。因此,探究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路径及其世界意义,关系十分重大。
(一)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路径
建党百年来,中国共产党已经用实际行动交出了一份无愧于历史和人民的优秀答卷。现在,中国共产党又带领全国各族人民踏上了以中国式现代化全面推进中华民族伟大复兴、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新征程。在国内外环境日趋复杂的情况下,新征程上难免还要面临许多困难和挑战。中国共产党使命之繁重、责任之重大,世所罕见。唯有敢于斗争、善于斗争,才能赢得未来。在新时代积极探索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实践路径,不仅是顺利实现第二个百年奋斗目标的迫切需要,更是践行中国共产党初心使命的迫切需要。
1.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要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领导权问题是一个国家发展的根本性问题。正如习近平总书记所强调:“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最本质的特征是中国共产党领导,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的最大优势是中国共产党领导。”[10]在1925年召开的党的四大上,中国共产党就提出了革命领导权问题。也正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在革命战争年代对领导权的力争,才最终确保了中国革命的胜利。党的十八大以来,习近平总书记反复强调要坚持党的领导。他指出:“历史已经并将继续证明,没有中国共产党的领导,民族复兴必然是空想。”[11]他同时强调:“新形势下,我们党面临着许多严峻挑战,党内存在着许多亟待解决的问题。尤其是一些党员干部中发生的贪污腐败、脱离群众、形式主义、官僚主义等问题,必须下大力气解决。”[12]4能否克服党内存在的突出問题,把政党的庞大体量切实转变为推动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强劲动力,进而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时刻在考验着中国共产党。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团结带领全国各族人民,以中国式现代化开拓出的文明形态。在突破西方文明形态的封锁的过程中,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进程中,仍有许多问题在等待着我们。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推进人类文明新形态建设过程中克服消极懈怠态度的重要手段和法宝,而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则是中国共产党发挥历史主动精神的重要前提。因此,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必须毫不动摇地坚持中国共产党的全面领导。
2.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要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最新成果武装头脑、指导实践。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我们党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历史,就是一部不断推进理论创新、进行理论创造的历史。”[1]12中国共产党在推动历史进程的过程中,始终坚持把马克思主义基本原理同中国具体实际相结合,同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相结合。在理论创新和实践创新的良性互动中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在新的历史条件下,中国共产党肩负的使命任务日趋繁重,加强自身建设的任务更加紧迫,必须始终坚持以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为指导,坚持学而信、学而思、学而行,切实把“两个确立”转化为“两个维护”的政治自觉、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切实用马克思主义中国化的最新成果统一思想、凝聚力量,进而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
3.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要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中国共产党的百年征程充分表明,中国共产党之所以能够不断发展壮大,能够成功克服各种艰难险阻,就是因为中国共产党始终相信群众、依靠群众、服务群众,把是否符合最广大人民的根本利益作为一切工作的出发点和落脚点。从实践层面来看,坚持人民至上的价值立场指明了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基本立场。文明形态的建设是民族生存和发展的重要力量,人类社会的每一次进步,社会形态的每一次更迭,都伴随着文明形态的历史性进步。文明形态的建设是为了什么人,需要依靠什么人,这是一个根本性的问题。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对这个问题作出了回答,他指出:“不论过去、现在和将来,我们都要坚持一切为了群众,一切依靠群众,从群众中来,到群众中去,把党的正确主张变为群众的自觉行动,把群众路线贯彻到治国理政全部活动之中。”[12]27为此,广大党员干部必须适应新时代新要求,认真贯彻落实新时代党的群众路线,不断改进群众路线的工作方法,广泛听取人民群众的各种意见和建议,充分发挥人民群众的主体能动性。只有这样,才能制定出人民群众衷心拥护的大政方针,进而更加积极主动地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往纵深发展。
(二)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世界意义
1.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极大地丰富和发展了马克思主义的人类文明观。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是中国共产党人对人类文明形态演进方法论问题作出的回答,是用马克思主义人类文明观从世界文明发展潮流的角度看待人类社会发展所得出的科学结论,科学回答了人类文明向何处去、如何去的时代之问。马克思和恩格斯在批判资本主义文明的基础上,多次提出了未来社会文明形式的设想,但由于受限于时代条件,始终未能付诸实现。马克思曾指出:“大工业只要还在现今的基础上进行经营,就只能通过每七年出现一次的普遍混乱来维持,每次混乱对全部文明都是一种威胁,它不但把无产者抛入贫困的深渊,而且也使许多资产者破产。”[13]列宁通过领导俄国革命取得胜利,将社会主义从理论变为现实,并在此基础上对社会主义文明形态进行了初步探索。苏联共产党领导人民进行大规模的社会主义建设,使苏联综合国力有了很大提高,成为仅次于美国的世界第二大经济体,但由于多方面原因,后来社会主义文明形态建设出现了严重失误,最终导致了苏联解体。以习近平同志为核心的党中央在继承前人思想的基础上,深刻总结国内外社会主义文明建设的历史经验和教训,总结我国文明发展取得的伟大成就,提出了人类文明新形态概念,并积极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从根本上解决了关于人类文明新形态的一系列重大问题。这是中国共产党人对马克思主义人类文明观的重大理论创新。
2.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为世界各国文明交流互鉴提供了精神纽带和价值引领。“尊重世界文明多样性,以文明交流超越文明隔阂、文明互鉴超越文明冲突、文明共存超越文明优越,共同应对各种全球性挑战”[14]。中国正在大力推进不同国家和地区之间的文化交流与互鉴,共同构建人类发展的新格局。中国式现代化道路为中国人民带来了新的发展,为解决全球性挑战提供了中国方案。当今世界正面临着许多挑战,其中包括和平、经济发展、合作、社会治理等重大问题,这些重大挑战对世界未来发展构成了巨大的考验。“当今世界怎么了”“当今世界向何处去”也在考验着全球各政党的抉择。怎样推动全球文明发展迈向更高水平,达到更加进步、更加合理的文明形态,是人类社会发展必然要作出的回答。中国共产党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全球文明发展提供了中国方案,必将引领全球文明的发展趋势。正如费孝通提出:“文化上的唯我独尊、固步自封,对其他文明视而不见,都不是文明的生存之道。只有交流、理解、共享、融合才是世界文明共存共荣的根本出路。”[15]
3.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为回应和解决人类社会文明发展道路难题提供了中国智慧和方案。迄今为止的其他人类文明形态,都是在国家和民族的矛盾及功利追求下演变的,超越传统的功利性文明形态而代之以精神文明主导的文明形态,是世界历史发展的主要趋势。在人类文明新形态之前,世界人民面临的文明发展道路无非是两种:一种是从西方国家获取经验,另一种是自主探索适合本国国情的发展模式。然而,西方国家发展模式实质上是一种以西方国家为中心,利用发展中国家的廉价资源来支撑其发展的不公平行为。这样的文明发展道路,广大发展中国家无法复制,也不能复制。中国共产党人以其历史主动精神,超越了“全盘西化论”“依附理论”“世界体系理论”等以资本主义文明为中枢的学说架构,开辟出一条全新的人类文明发展道路,既符合中国国情,又符合世界历史发展潮流,为人类文明发展提供了强有力的支撑。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内容不可以复制,但是它的原则和启示却是可以借鉴的。从世界历史发展长河来看,人类文明新形态的蓬勃发展和进步也是整个世界的进步。而只有历史主动精神,才能够真正实现这一目标。因为“一个真正想达到这个目的并且具有达到这个目的所必不可缺的顽强精神的政党,——这样的政党将是不可战胜的”[16]。以中国共产党为领导核心,社会主义中国正在逐步实现马克思、恩格斯提出的科学社会主义理想。沿着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这条道路,中国正在迈向一个不可逆转的历史,世界各国人民也将从中获得更多真实的启示。
四、结语
“近代中国所遭际的全局性危机,是一切非西方民族被西方列强摄纳到其主导的资本主义——殖民主义体系之世界历史的缩影,也是作为整体性的东方文明在领先西方长达千余年后被近代以来西方文明的新兴形态所超越和侵迫的共同命运之一部分。”[17]欲实现对这一乱局的彻底终结,便意味着实现文明形态在现代性境遇下的重建。人类文明随时代发展而不断演进,中国共产党作为世界上最大的馬克思主义执政党,中国作为世界第二大经济体,必然负有推动人类文明向前发展的历史责任。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出场及接续建设,是对中国共产党百年辉煌历史从文明形态角度和新时代的历史方位给予的新概括、提出的新话语,也是中华民族为世界文明作出的新贡献。而中国共产党的先进性本质属性及其思想建设在其党建过程中的基础性地位,使其拥有相较于其他政党所罕见的历史主动精神。中国共产党的历史主动精神是中国共产党在百年奋斗历程中始终保持昂扬奋进的精神密码,是一种在历史发展过程中充分发挥政党主观能动性和历史主动性的精神。新时代新征程,如何进一步增强历史主动,以历史主动精神推动建设人类文明新形态成为中国共产党必须回答的重要时代课题。伟大的中国共产党和中国人民用伟大奋斗创造了百年伟业,锤炼铸就了伟大的历史主动精神,也一定能够在历史主动精神的激励和感召下用新的伟大奋斗推动人类文明新形态的建设和发展。
参考文献:
[1]习近平.在党史学习教育动员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2]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在中国共产党第十九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7:13.
[3]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三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20:11.
[4]毛泽东.毛泽东选集: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91:477.
[5]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100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
[6]习近平.论党的宣传思想工作[M].北京:中央文献出版社,2020:34.
[7]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四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2.
[8]习近平.在全国脱贫攻坚总结表彰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1:3.
[9]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第二卷[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7:426.
[10]习近平.在庆祝中国共产党成立95周年大会上的讲话[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6:22.
[11]习近平.习近平著作选读:第二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3:13.
[12]习近平.习近平谈治国理政[M].北京:外文出版社,2014.
[13]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选集:第一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2012:301.
[14]习近平.高举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旗帜为全面建设社会主义现代化国家而团结奋斗:在中国共产党第二十次全国代表大会上的报告[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2:63.
[15]费孝通.中国文化的重建[M].上海:华东师范大学出版社,2014:128.
[16]马克思,恩格斯.马克思恩格斯全集:第三十九卷[M].北京:人民出版社,1974:139.
[17]齐仁.论中国模式:中国化马克思主义的历史道路[J].文化纵横,2010(5):22.
责任编辑陆莹韦荣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