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跨学科主题学习视角下的劳动教育校本化构建与实施

2023-11-05范丽霞

辽宁教育 2023年20期
关键词:多元智能劳动学科

范丽霞

(大连市高新区龙王塘中心小学)

2020 年3 月,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了《关于全面加强新时代大中小学劳动教育的意见》,指出全面构建体现时代特征的劳动教育体系。同年7 月,教育部印发了《大中小学劳动教育指导纲要(试行)》(以下通称《纲要》),指出劳动教育的主要内容包括日常生活劳动、生产劳动和服务性劳动。

大连市高新区龙王塘中心小学(以下通称“学校”)将劳动习惯、劳动品质的养成融入教育全过程,不断丰富、拓展劳动教育实施途径,在兼顾日常劳动教育和服务性劳动教育的同时,打破学科之间、学校内外的界限整体规划,建立以生产劳动为主的劳动教育基地,打造学校劳动教育特色。

一、积极开设实践场所,营造良好教育氛围

学校依据自身“和乐好学,止于至善”的办学理念与“和乐”课程体系,分解、细化劳动体验课程,搭建完整劳动教育体系。为了保证劳动教育的顺利开展与有效实施,学校充分利用现有资源,构建劳动实践基地,打造具有地域特点的劳动教育文化,让学生有机会开展多样化的劳动实践,享受优质的劳动教育资源。

在“五育融合”的教育大背景下,学校将劳动教育与其他学科积极融合。如心耕园将生产劳动与体育相结合,做到以劳促健;“龙门山探秘黑松林劳动+自然教育”与自然科学相结合,做到以劳促创;蔓藤廊、青花阁将陶画陶艺与历史结合,做到以劳传“艺”;本草园、乐善堂将传统文化与思政相结合,做到以劳养德等。

学校共打造本草园、龙门山、蔓藤廊、堆肥房、育苗圃、晾晒场、菌草屋、养蚕室、青花阁、锦鲤池、劳技室、生产劳动工具博物馆、班级生物角、食堂等21 个劳动实践场域,使学生足不出校就可以自主开展生产劳动及跨学科主题实践活动。

二、深入构建管理框架,多角度综合实践

(一)“小课堂”教学模式

学校研发了“小课堂”教学模式,高效实现场域育人价值。“小课堂”教学模式源于小组合作,又区别于小组合作。“小课堂”有小先生、小学生、外聘辅导员、教练员,有学习任务和活动规则,是细小且完整的课堂结构。目的是打破一师对多生的一言堂局面。一位小先生面对5~7 名小学生,做到让每名学生都有机会参与学习实践,真正实现全员参与、全面发展。学生在综合性场域中完成劳动实践活动,让学习在灵活、多元、个性化的环境下遍地开花,实现了集体化行动、个性化行走。

(二)“跑课”机制

为保证“小课堂”的学习质量,学校建立了“跑课”机制,由学生自主选择自己感兴趣的课堂并参与进去。教师通过“跑课”激励学有余力的学生在“小课堂”之外参与实践学习,学以致用。学生积极主动地投入各场域实践活动中,在知识积累和实践运用的课堂间穿梭。

(三)实践报告册

从“小课堂”到场域实践,学生主动发现问题、整理问题、制订方案、解决问题、反思体悟,最后用报告册展示学科融合和自我教育的阶段成果。为了综合性地完成一个大主题,学生用语言文字记录,用习作方法表达情感、抒发感受,用故事讲述劳动经历;用美术技巧画出问题解决的过程,用相机拍下实践学习的精彩瞬间;用道德与法治知识感受祖国大好河山的壮美,培养对自然的敬畏之心和热爱之情。

(四)“双向”评价机制

评教师:评课堂教学、评辅导员教学、评教练、评“小课堂”教学。

评学生:评“跑课”、评《报告册》的记录、评作业,涵盖学生实践活动的全区域、全过程。

综合实践活动对学生综合素质提升具有重要的促进作用。通过多元评价和激励,学生乐于参与到实践活动中。

三、依托多元智能理论,跨学科高效育人

多元智能理论指出,每个人具备八项智能。跨学科教学就是基于多元智能理论的一种教学新思路。它是以学生的多元智能的发展为目标,通过整合多个学科的知识开展多元智能教学的教学活动。在教学过程中,教师可以构建一个跨学科知识网络,将多学科教学内容整合起来,也可以找到一系列线索,用这些线索将若干学科领域的多个技能和相关概念串联起来。

以“植物制作花样多”劳动课为例,这节课以国庆节为主要时间背景,由教师带领学生学习应用植物根茎叶和果实进行手工劳动,旨在让学生通过自主探究、制作、加工、装饰等活动,增强合作意识,形成集体思想和团结协作观念(见表1)。

表1 “植物制作花样多”多元智能活动

一是借助语文、数学、计算机、美术等学科发展学生的逻辑智能、视觉智能。教师引导学生回忆、分享在育根园的劳动过程,重点引导学生按照劳动工具、劳动材料、劳动步骤、劳动时间、劳动体会等方面,进行材料整理、问卷设计、统计分析、诗词编写、汇报分享等活动,旨在提高其数字化学习与创新素养,增强其信息意识和社会责任感。同时学生通过讲述关于大花篮的故事、说出动手操作的过程、写解说词、采访并设计展示大花篮等实践活动,在潜移默化之中,发展了语言和视觉智能。

二是借助美术、数学和计算机等学科发展学生的逻辑智能、交往智能。本草园是学生劳动课材料的来源场地,教师带领学生在这里采集劳动课需要的制作材料,使学生萌发创作的灵感。

教师通过介绍学生收获的成果,来唤起学生的劳动记忆,想象都有哪些材料可以进行再利用、再创造。教师带领学生设计方案图样,培养学生的创意表达能力。在活动中,学生的观察能力、动手操作能力等都得到最大化体现。

教师还可以通过设计尺寸、设计数量等方面的实践,培养学生有条理地思考,形成清晰表达的意识和能力,能够变废为美,珍惜来之不易的劳动成果,养成良好的劳动习惯。

三是融入音乐、美术、综合实践、计算机等学科发展学生的音乐智能、动觉智能、自然观察智能。教师带领学生在劳动音乐中进行劳动制作,培养学生的音乐欣赏与审美能力。学生根据设计方案进行美术创意制作,能够培养其创意表达能力。

四是在总结汇报和体会分享时,融入语文、数学、英语、音乐、美术、道德与法治、综合实践、信息技术等多种学科,发展学生的语言智能、音乐智能和交往智能。学生以小组为单位,汇报操作过程中的劳动步骤、劳动时间、劳动过程、劳动体会。教师在劳动中分别设置了负责汇报、制作、卫生、涂色、插花、记录等任务。

通过任务的完成,学生理解劳动是人类发展和社会进步的根本力量,认识劳动创造人,劳动创造价值、创造财富、创造美好生活的道理,做到尊重劳动、尊重普通劳动者,牢固树立劳动最光荣、劳动最崇高、劳动最伟大、劳动最美丽的思想观念。

在以上教学活动设计中,教师以劳动学科为核心,融入了小学阶段涉及的多门学科相关内容,虽然部分学科知识范围不大,但是能够让学科知识在劳动课堂实践中获得重构,让知识从课内到课外的迁移中不断内化,使学生在学科融合课程中学会最基本的劳动技能,实现课内与课外相结合、课堂与生活相结合。

近年来,学校在省劳动教研员的引领下,由大连市劳动教研员和高新区进修学校校长亲自入校示范,同磨一节课,开展跨学科主题学习的实践与研究,做到了学校被开发、校长被启动、教师被激发、学生被唤醒。学校从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和先进的心理教育、多元教育中吸收精华部分,找到落地生根点,让优秀和经典赋能学生成长,培养有理想、有本领、有担当的新时代好少年。

猜你喜欢

多元智能劳动学科
【学科新书导览】
劳动创造美好生活
快乐劳动 幸福成长
土木工程学科简介
多元智能在初中英语教学中的实践与探索
热爱劳动
“超学科”来啦
拍下自己劳动的美(续)
论新形势下统一战线学学科在统战工作实践中的创新
基于多元智能理论下学生评价体系的构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