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大学校园雕塑景观的情感表达研究

2023-11-05翁晓燕

中国民族博览 2023年14期
关键词:大学校园雕塑校园

翁晓燕

(又石大学,全州 565—701)

环境影响制约着人的行为心理,作为最先进的文化空间,大学校园空间环境的良益,直接影响着学校的综合品质和学生的全面发展,校园雕塑景观是校园环境中最精炼提神的物质形态,具有最鲜明的视觉冲击力和艺术感染力。优秀的校园雕塑,表述了学校长期以来积淀下来的人文精神和文化内涵,具有无形的力量,以情感人,直达人心,它对大学生的审美认知、情感和意志协调发展的影响是隐形的,也是内在而深刻持久的。是学校隐性课程的固化,在默契中达成隐性心理教育的效果。

“雕塑是穿越时间和空间的一门古老的艺术形式,通过人的主观情感将自然界的物质作为媒介,应用不同的材质、形式、手法塑造出带有深刻情感的造型艺术与周围的环境、文化融合成有机整体的实体艺术形象。大学校园雕塑作为文化精英的造型符号,伫立在菁菁校园,形成一个有吸引力的空间,大学生的注意力通过表面的色彩、固有的材料与造型形式等一切外化的因素,经过人感官的交互形成感觉和思考,产生态度和体验。也许回忆、也许沉思、也许反省、也许鼓舞,景与情在此心灵交汇,情愫互通。本文将从雕塑景观的审美情感、历史情怀、文化情结、教育情境四个方面来分析和研究。

一、审美情感

艺术“是通过塑造具体生动的形象来反映社会生活的意识形式。它靠形象来表现人们对社会生活的理解、情感、意愿和意志,按照审美的规则来把握和再现生动的社会生活,并通过美的感染力来影响人的思想情感和社会生活。”马克思的这句总结也同样适用于雕塑艺术。

大学校园雕塑景观是有实体存在的艺术形象,艺术家凭借某种理念进行艺术的概括、夸张、变形等艺术处理,选择合适的天然或人造材料,通过其单体造型,体量、空间特征、色彩、光影等要素,运用节奏、秩序、结构、韵律等形式美法则塑造成三维实体并可满足视觉、触觉等感知的单体或组合形象,凝聚了对艺术家的审美修养、对场所精神的判断、对情感意蕴的表达,共同构成既和谐又灵动的整体气氛,这些艺术作品独具匠心,或具象、或抽象,既有形式美,也有意境美,或颂扬某人物的崇高形象;或体现一种奋发向上精神,或者只是会心一笑,都会对学生的审美情感产生促进作用,雕塑景观与审美主体之间的传达与接受,其实就是一种交流与对话,在这个过程中,知觉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大学校园是文化精英集聚的场所,欣赏者一般具有深厚的文化知识和一定的审美能力。审美主体经过人感官的交互形成感觉和思考,其不同的生活阅历和视觉经验也会对审美情感产生作用,“一千个观众眼里会有一千个哈姆雷特”,从而带来每个个体独特的审美体验,形成深层次的情感交流。

同时,雕塑可触可感,带给人们的审美体验是可参与的,多方位的。李维祀先生主持创作了《陈嘉庚与学生》群雕,作为厦门大学80 周年校庆之礼。这组群雕描绘了陈嘉庚先生与学生促膝交谈的场景,造型写实传神,将一种深厚的人文精神浓缩到一个简单的动作中,同时,其比例同真人等大,在整体布局上有意采用不完整的散点构图,形成一个开放式的可参与的空间,仿佛陈嘉庚“校主”一直和我们在一起,看似平淡,实则立意深远,在不经意间感人肺腑。

二、历史情怀

如同城市一样,每所大学都有自己悠长的历史,大学校园景观是承载校园历史文化的物质载体,校园雕塑则是其中最精炼,最持久,最直观的一种表现形式,艺术家用独特的艺术语言,或直接或间接地记录了历史事件,传扬了人文精神,表达了历史的情怀。

对于大学校园历史进程中各个时间阶段塑造的校园雕塑,其本身就是一种历史的见证,斑驳的表面,怀旧的形式,散发出一种沧桑的岁月气息,传递出一种厚重的历史的情怀。长期置身于此,校园的历史文化内涵在无形中进入了莘莘学子的血脉之中。

清华大学标志之一的日晷,是1920(庚申)级同学毕业时献给母校的纪念物,春夏秋冬,年年岁岁,如同一位睿智的老者与对面的大礼堂遥遥相望,伫立在百年风雨之中,见证着清华大学的历史与发展,沉底出浓厚的历史文化底蕴,成为学校独特的精神财富。

还有很多大学在发展过程中,将本校曾经用过的大门或者匾额等保留下来,合理巧妙的设计到新校园的建设当中,具有历史的纪念价值,传承了历史的文化内涵。如清华大学二校门为清华最早的主校门,始建于1909年,它不仅仅是清华园的鲜明标志,更是长期以来清华人勤奋求实、荣辱不惊之品格的象征。沈阳建筑大学新校搬迁之时,将始建于1954 年的老校门保留并搬迁到新校区,饱经风雨,几经变迁的老校门成为新校园众多雕塑景观中最有历史韵味的一道风景。中国美术学院将蔡元培先生1928 年亲笔提写的“国立艺术院”匾额复制拓刻后,放置在每个学院门口,彰显学院悠久的历史。

新建的校园雕塑在设计的过程中,一个具有内涵或者说灵魂的设计艺术家应该充分挖掘校园本身的历史、文化和所有相关的因素,要做到了对历史的尊重和传承,尤其是一些纪念性的雕塑,或者纪念一个重大事件,或者一个人物。1986 年,为纪念闻一多牺牲40 周年,清华大学建立闻一多纪念。一尊红色花岗岩石雕坐像,背后是一面黑色石壁,上面刻着他的名言“诗人主要的天赋是爱,爱他的祖国,爱他的人民。是学校精神的标志,也是历史进程的缩影”闻一多坐像设计简约,风格洗练,寥寥数笔将闻一多的风骨刻画的精准传神。如今三十年过去,一届又一届的清华学子热濡目染,历史的情怀拉近了时空的距离,诗人的气节乃至清华的品格得到了传承。

三、文化情结

校园文化是一种氛围,一种无形的力量,是大学精神的载体,大学校园雕塑是精神文化与物质文化的结合,作为大学校园的人文景观,雕塑应该充分体现出大学精神,营造一种大学文化情节。文化是一所大学的核心,是大学长期以来形成的稳定的、具有独特魅力的精神财富。艺术家运用或传统、或现代、或具象、或抽象的创作手法,结合历史与时代的精神,创造出能展现校园文化的雕塑景观,可以彰显校园特色、弘扬中华民族文化精神,人们通过日积月累的欣赏、品味、解读雕塑的形象获得一定量的文化信息。

清华大学百年华诞,以“人文·科学·艺术”为主题的国际校园雕塑大展中,张松正的《双翼》雕塑作品用铜和不锈钢两种材质塑造了一对正在开启的门,也形似两棵树,分别代表了东西方文化,其立意正是表达了清华“中西兼容、古今贯通、文理融合、理工结合”的办学特色,用具体的形式诠释了清华大学的文化内涵与校园文化定位,具有非同寻常的文化传达意义,是一件具有文化情结的校园雕雕塑形象的创造活动。

美国麻省理工学院地球科学馆,馆前开放空间陈设的柯德尔的“大帆”雕塑(图1),通过抽象的、充满现代气息的表达方式,结合现代感表现力强的黑色金属材料,作品以简洁、前卫、工业时代的美感展现了麻省理工学院拼搏、进取的精神风貌。校园人文景观雕塑通过其深刻的文化内涵、独特性的语言表达形式和视觉冲击力。

图1 大帆(来源:来自网络)

四、教育情境

大学的特殊性质决定了它以培养教育人才为目的,作为大学校园文化的物质中载体最凝聚的表现形式,校园雕塑的建设对大学生的教育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杨振宁说过:“校园雕塑对大学生有极大的影响,写实的和抽象的雕塑都会成为他们几年大学生活的一部分,在他们的记忆中,雕塑常常比建筑更有长远的影响,因为雕塑通常具有升华的深层抽象意义。”雕塑如同一位“沉默而有风范的教师”,最大限度的发挥无声的感人的力量在潜移默化的教育着大学学子们。

美国人德伯里认为,校园雕塑具有极高的审美价值和教育功能。优秀的校园雕塑从其造型到材料都具有隽永的美感,能够提高学生的审美能力,有利于学生从欣赏美到创造美的从而迸发出爱的情感。同时,这种潜移默化的教育功效可以帮助学生将外界之美转化为心灵之美和行为之美。

林缨为耶鲁大学设计的雕塑《Women’sTable》,黑色的花岗岩底座上伸展开一座墨绿色花岗岩椭圆桌,清水由它的边缘滴落。椭圆桌上雕刻着呈螺旋状展开的数字,记录着每年耶鲁大学招收的女生人数。这个数字从零开始,从泉眼的深处汩汩冒出,逐年增加。直到今天,每年会刻上一个新的数字。

优秀的大学校园雕塑能营造一个教育情境,从而起到良好的道德陶冶的教育功效。课堂的知识讲授是教育,校园的物质环境同样是教育,校园雕塑所形成的视觉焦点,与周围的建筑和环境空间形成一个整体,它实质上是校园精神生活的焦点,是校园性格的视觉显现,是一个区域的时代精神,构建良好的校园文化环境和精神氛围,在这样的情境中交往、沉思乃至休息都是在获取知识、陶冶情操、传承文化。良好的大学校园雕塑与校园文化彼此融合,亲密互动,在这个的的文化情景与精神氛围中,不仅更好的展现学校独特的校园文化,同时也将教育目的和情怀蕴含其中。深刻地影响学生的价值取向,意识形态,思维方式和行为模式。当理想、信念,道德、智慧、真理、民主等人文精神通过人文景观雕塑与师生的体验和感知最紧密地联系起来时,广大师生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情景交融的强大力量,并由此激发出内心的崇敬和能量,从而更产生出强烈的建构自身崇高人格的内驱力,这才是最成功的教育。

五、结语

优秀的大学校园雕塑这种看似冰冷的物象却可以充满了情感力量,同校园其他景观的共同营造出一个有吸引力的空间区域,创造出一个充满人文关怀的景观情境,以春风化雨的情感力量影响着一代又一代的天之骄子。

猜你喜欢

大学校园雕塑校园
巨型雕塑
我的破烂雕塑
浅析大学校园热微环境
大学校园改造更新规划研究
写实雕塑
为何用『象牙塔』比喻大学校园?
校园的早晨
春满校园
山西大同大学校园植物区系特征分析
自然雕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