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技术视域下海南黎族文化的国际传播研究
2023-11-05闫书云闫晓亮
文/闫书云 闫晓亮 胡 凯
黎族是中国的少数民族之一,黎族文化是海南自贸港文化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在当前国际传播背景下,借助数字化技术大力保护和宣扬黎族文化是不可忽视的。虚拟现实(VR)、增强现实(AR)、人工智能(AI)、混合增强现实(XR)、元宇宙等新型传播技术对于塑造国际视野当中的民族文化形象具有重要作用,应当将黎锦、文物、古迹、祭祀、舞蹈等文化内核与数字化技术相结合,使黎族文化在国际传播中得以充分的展现。2018 年4 月13 日,党中央在海南建省办经济特区30 周年大会上指出,要支持海南逐步探索、稳步推进中国特色自由贸易港建设,由此开启了海南自贸港建设的热潮。踏上新征程,随着海南自贸港建设的不断深入,海南的对外交流的需求也愈加频繁,[1]为了在世界发展的潮流中传播好中国优秀的民族文化,应当在新技术时代下继续探索海南黎族文化,不断的讲好中国故事和传播好中国声音。
一、新技术视域下海南黎族文化存在的问题
(一)文化传播和开发力度不足
黎族作为海南岛的世居民族,创造了许多极具民族特色的文化瑰宝,他们充分的体现了黎族人民勤劳、朴实的生活风貌。目前只有部分黎族文化实物实现了数字化的发展,如在黎锦中对黎锦图案进行了数字化处理,通过裁剪及边缘化处理对已有的传统图案再创作,实现数字化与文化艺术的结合。
由于经济发展和社会传承的因素,目前仍然有很多黎族文化仅限于传统的保护和传承,不仅面临失传的风险,而且在传播中也只是媒体单位的宣传报道,并不能形成一种系统性的文化保护与传播,海南省东方市的白查村就是如此。截止2021 年,白查村共计人口380 多人,村民多以种植反季节的水果蔬菜为主,是海南省船形屋至今保存最完整的自然村落之一。白查村一直秉承着黎族传统的生活习俗,他们所居住的茅草房因为像一艘艘倒扣的船只,而被人们称作“船形屋”,它也是黎族传统的文化中建筑技艺的最为典型的代表之一。在白查村里,村民通常穿着黎族传统的服饰,他们在树荫下扎染黎锦、编织竹席、制作瓷器等,其保存完整程度在我国所有少数民族当中很少见,被称为黎族最后一个古村落。[2]村庄旧址上的几十户茅草屋(船形屋),也已列入国家非物质文化遗产保护名录。但这几十户的船形屋也仅仅存在于村庄旧址上,并没有进行很好的传承乃至国际传播,让船形屋的“名声”止步于海南,时刻面临的风雨侵蚀,也让船形屋并不能完整的留存。除此之外,还有海南省昌江黎族自治县洪水村的“金字形屋”。
(二)民族文化缺乏话语权
“文化产业是一个以生产、交换和消费精神产品为主要特征的产业体系”,它是增强文化影响力和树立文化话语权的重要载体。随着新技术的不断发展,大众的艺术素养也得到了迅速提升。在新技术视域下表现出来的黎族文化由于缺少话语权而使其逐渐呈现出“文化他者化”的现象。因为媒介的都市化与市场化,使得民族文化在信息传递过程中无法获得有效的发言权,从而严重地阻碍了其传播的本源与完整,进而阻碍了其在整体社会中的创新与发展。[3]例如在三亚市南山非遗博物馆中,游客可以利用数字化技术沉浸式体验科技与文化的深度融合,这导致了游客的体验具有定式化的步骤和相同的感受,缺少了民族文化与大众心理的互动性。长此以往,大众对于民族文化的期待将只局限于娱乐化的属性上,而非文化的实质性内容和价值。
海南省东方市白查村黎族船形屋
黎族文化的话语权建构需要有与时俱进的创新意识,黎族文化的生命力在于不断的创新,只有发展创新才能实现文化的感染力和感召力,最终才能建立起民族文化的话语权。创新性是当前黎族文化发展中的一个重大挑战,同质化的文化成果在市场中屡见不鲜,但同时创新性又是一个重大的时代机遇,基于民族文化为背景,可以深挖民族形象、民族特色或利用他国的审美接受方式物化我国的民族文化,从而在国际视野中实现中国民族的话语权的建构。
(三)缺乏数字化技术人才
民族文化的数字化转型已经成为必然趋势,2023年3 月17 日发布的《产业数字人才研究与发展报告》显示当前数字化技术人才缺口已经达到2500 万,当前研究黎族文化领域的人才数量较多,但是缺乏了研究黎族文化的数字化技术人才,从而导致了黎族文化不能走到大众的视野之中,成为海南民族特色的文化标签尚且不能实现。
目前虚拟数字技术已经在民族文化中扎根,以黎族文化为原型的数字人阿黎和阿黑在传统文化中应运而生。无论是从外貌到衣着都具有黎族人民的风采和特点,通过讲述海南黎族经典的爱情故事《鹿回头》来宣传黎族文化,打破了大众初次欣赏黎族文化的陌生感,与此同时大众也可以沉浸于故事情节之中。但是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进步和发展,大众对于数字人阿黎和阿黑的文化表达也提出了更高的要求,如何在黎族的传统习俗和民俗文化等内容中进一步与社会融合,是研究、保护和传承黎族文化的新要求,但符合这些要求的数字化技术型人才屈指可数。
二、新技术视域下海南黎族文化的在国际传播中的重要性
(一)有利于树立民族自信心
弘扬黎族的传统文化,不仅可以将黎族人民的精神底气展现出来,还可以增强黎族人民的民族自信心。黎族文化作为中华优秀的民族文化,是在国际传播中提升民族文化自信心的关键性环节。运用数字创新、数字共享以及数字经济来弘扬优秀的黎族文化,可以让大众深入了解黎族文化的内在魅力,从而产生积极的、全面的社会影响力。大众通过对传统文化和民俗习惯的认识和了解,有效的增强大众对于民族文化的认知水平,从而唤起大众对于我国民族历史和传统文化的认知和认同,树立起民族自信心和文化自信心。
数字化技术在国际视野中已经具有了举足轻重的社会地位,就其本身而言也具有了一定的传播价值。黎族文化内容丰富、形式多样,有许多值得不断挖掘的文化思想和价值观念。在海南数字化博物馆中以新技术的形式向大众展现了大量的黎族文化内容,为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的保护和传承提供了新的思路和传播方法,同时为优质文化的创作提供了新的发展空间,成功的让黎族文化从历史中“走出来”,并在技术的加持下“活起来”。打造自信繁荣的数字化黎族文化,不仅可以增强文化的传播力和感染力,也可以丰富大众的精神世界,极大的提升大众对于中国民族文化的自信心。
(二)有利于增强中国的国际地位
在新技术视域下的海南黎族文化将传播重点放在讲好中国民族故事上,可以展现中国作为大国的民族精神和文化价值,是展现中华文明独特美丽的重要手段。黎族文化不仅是中华民族文化的重要组成部分,也是在国际文化交流之中的重要实践者。重视中华民族传统文化的传播,是展现中国民族文化的基本特征。正如习近平同志指出的,“中华文明以海纳百川、开放包容的广阔胸襟,不断吸收借鉴域外优秀文明成果,造就了独具特色的敦煌文化和丝路精神。”这种文化和精神对于人类文明的发展是重要的推动力,对于当代世界的和平发展也是具有推动作用的关键力量。[4]科学技术推动着社会的全面发展和进步,也是综合国力的外显,民族文化作为国家的文化软实力,同样也离不开科学技术的加持。
海南黎族文化的虚拟数字人阿黑和阿黎
中国形象是中国在国际视野中的标签,因此中国形象无法脱离中国民族的传统故事而单一存在,在国际传播之中应当将民族性与国际性相结合,故事性与艺术性相结合,不断的深度挖掘黎族文化中更深层次的文化内核,利用黎族故事打造中国文化的形象标签,让中国形象在国际视野中的地位屹立不倒。
三、新技术视域下海南黎族文化在国际传播中的发展策略
(一)以数字化技术为传播中介
数字化技术的出现为海南黎族文化在国际中的传播带来了更多的机会和可能性,在国际文化传播中将黎族的语言、服饰、动作借助数字化技术来诠释,可以打造具有深厚民族特色的数字化品牌。随着传播技术的不断变化,主动把握和迎合国际传播领域的新趋势,不断创新民族文化的表达方式,在不脱离大众的审美接受下借助数字化技术的手段,推动黎族文化创新性的发展和时代性的转化。
以黎族文化为原型的虚拟数字人阿黎和阿黑,借助数字化技术走进大众的视野中。虚拟数字人能够用海外语言、海外形象、海外思维直接参与到国际传播中,最大程度减少信息差。[5]对热爱海南黎族文化的外国人来说,可以以阿黎和阿黑为对象学习到更多有关于民族文化的内容。
数字化技术可以实现非物质文化遗产的跨时空传承,它体现在制作和保存这两个环节中。首先在制作过程中,可以使用VR 技术还原制陶技艺和黎锦纺织的场景。通过沉浸式的体验将大众的主体性情感带入到制作黎陶的工艺制作中,从而深刻的体会黎族人民古往至今的智慧结晶,VR 技术能够让大众切实的感受中华民族更深层次的文化价值。其次在保存过程中,以数字化技术对黎族文物进行修复和还原,可以不受时间的侵蚀,使文物更加具象化更加完整的呈现在国际视野中。
(二)增强传播意识
新技术视域下的海南黎族文化需要以数字化的传播意识对待民族文化,当前互联网已经进入了全媒体时代,工作人员应当随着时代的变化和大众期待视野及时改变民族文化的传播方式,应当秉承着科学的方法和严谨的态度树立正确的民族文化传播意识。对于黎族文化的传播要时刻保持着“走出去”的态度,要不断打破在国际传播视野中的局限,树立良好的民族自觉性。此外,政府应当加大对黎族文化的支持力度,让民俗文化真正走进大众视野中,才可以有效的树立起民族传播的意识。重视黎族文化的传播,就会增强大众对于黎族文化的保护意识,数字化技术使每个人都成为文化传播的载体,因此树立好民族文化的传播意识是黎族文化走向世界的重中之重。
数字化技术既是突破黎族文化发展进程的重要手段,又是黎族文化实现现代化进程的主要途径。首先黎族文化应当顺应数字化时代的发展趋势,不断以新技术、新思想推动黎族民俗文化的发展。在全球视野中,坚持守正创新,通过多边合作和文化交流拓展合作渠道,从而推动文明互鉴,全方位的提升中华文明传播力和影响力。
(三)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人才
新技术视域下的黎族文化不仅仅是一种技术的应用,更是一种站在国际视野下的一种思维方式和文化价值观。《中国数字经济发展报告(2022 年)》显示,2021 年中国数字经济规模达到45.5 万亿元,占GDP 的39.8%,数字经济地位和作用愈发凸显。人才是数字经济发展的核心驱动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的发展,需要一大批适应数字经济发展、具备数字化知识结构和数字化动手能力的人才。[6]
培养具有国际化视野的数字化人才首先应当为数字化人才提供广阔的实践平台,可以让他们积极的参与到数字化变革之中,通过不断的学习能够灵活的应对社会变化的需求。其次应当积极推进数字化培训模式,将传统文化与数字化技术、数字化项目与创新实践深度融合,不断拓展国际视野和思维方式,在培养过程中应先从易到难,以黎族文化为出发点逐步递进式培养,并在培养过程中时刻总结既往经验、调整培养的目标和进度,逐步实现全面数字化转型。此外各高校在开设新媒体艺术专业的同时,应当从实践的角度出发,并实际结合学生的实际情况进行课程设置,与此同时接受各界的建议,跟进互联网发展的时代趋势,不断的完善教育体系和规模,打造更具专业化、系统化的新媒体技术人才,真正的让学生学有所获,并可以把数字化技术运用到的国际市场之中。
四、结语
黎族文化的国际传播对于增强中华民族文化软实力具有重要作用,在新技术视域下为黎族非物质文化遗产提供数字化的支持和保护,使其可以更好的发挥自身的作用,从而满足我国民族文化的发展需求。数字化技术的应用不仅可以赋予黎族传统民族文化时代感和新鲜感,还可以让黎族文化以全新的方式融入现代大众传播语境之中,让数字文化成为国际传播中的重要载体。在数字化的浪潮之中,以数字化技术共享黎族文化的内核,以数字化经济培育黎族文化的生命力,不仅有利于增强黎族文化的国际传播,更有利于中华民族文化精神的继承与延续。
VR展示黎族制陶技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