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专业认证视域下文科专业培养目标达成评价研究

2023-11-04孙明月

黑龙江教育·理论与实践 2023年11期
关键词: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文科

孙明月

(青岛理工大学,山东青岛 266520)

一、引言

2018 年,教育部发布了《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类教学质量国家标准》(以下简称“国标”),同时,在“国标”的基础上,对普通高等学校本科专业实行三级认证,并公布了《普通高等学校第三级本科专业认证标准》(以下简称“认证标准”)。专业认证是目前国际主流的提升专业质量的重要手段,这也是教育部大力推广专业认证的重要原因。

二、推进文科专业认证的迫切性

(一)新文科建设的需要

为谋求我国高等教育的高质量发展,教育部提出要大力发展“新工科、新医科、新农科、新文科”。2020 年11月3 日,新文科建设工作会议在山东大学(威海)召开,并发布了《新文科建设宣言》。《新文科建设宣言》提出要构建世界水平、中国特色的文科人才培养体系,并提到要“坚持学生中心、坚持产出导向、坚持持续改进,构建中国特色文科教育质量保障体系,建设文科特色质量文化。实施文科专业认证,强化高校质量保障主体意识,促进文科人才培养能力持续提升”。

(二)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认证开展不足

我国于2006 年启动工程教育认证工作,2015 年开始在全国开展理学、农学、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认证。但目前国内专业认证仍主要集中在工程教育认证上,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认证尚未全面开展。人文社会科学专业包括哲学、经济学、法学、教育学、文学、历史学、管理学、艺术学8个学科门类;同时,根据教育部发布的《2019 年教育统计数据》,人文社会科学本科在校生人数占普通高校本科在校生总人数的50.2%[1]。目前,人文社会科学专业认证还处于探索阶段,仅在全国少数高校进行了试验性认证,因此,在人文社会科学领域推广专业认证是我国高等教育的当务之急。

(三)文科专业自身发展的需要

专业建设是高校本科教育建设中最基础的环节。依据“认证标准”,从培养目标、毕业要求、课程体系、师资队伍、支持条件、质量保障、学生发展等方面开展文科专业认证,可促进文科专业优化培养方案、完善课程体系、加强师资队伍建设、构筑教学质量保障体系;同时,以结果为导向促使学生达成毕业要求有利于实现学生的全面发展,进而通过这种内涵式发展提升文科专业的教育质量。

三、专业认证视域下文科专业培养目标达成评价的思路与探索

培养目标是指根据一定的教育目的和约束条件,对教育活动的预期结果,即对学生的预期发展状态所作的“规定”[2]。培养目标表明的是培养什么人,即学生在毕业后得到何种变化、掌握何种能力。以结果为导向是专业认证的核心,即希望学生能获得学习成果,达到专业设定的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文章以山东省某高校(以下简称“Q大学”)日语专业为例,探索文科专业认证过程中实现培养目标达成评价的思路与措施。

(一)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

专业在制定培养目标时要体现学校的办学定位和人才培养的总体思路、模式,要符合国家和社会的发展需要,同时,也要考虑行业及用人单位的需求,并突出专业的培养特色,不能照搬照抄“国标”或其他高校的专业培养目标,避免同质化现象[3]144-145。

根据“国标”和教育部本科专业认证指导精神,Q 大学日语专业从“理想信念与道德规范;职业情怀与人文基础;学科素养;行业职业能力;多元文化理解与沟通能力;思辨与合作能力”6 个方面设定了培养目标,并结合学校定位和所处地理位置,将专业培养目标定位为培养应用型人才。

(二)明确并公开毕业要求,厘清毕业要求与培养目标的对应关系

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对培养目标和毕业要求有明确规定,并写明毕业要求应支撑培养目标达成。目前,除少数研究者对新文科专业认证标准进行研究并开展个别试点以外,尚未有完全公认的统一标准[4]。针对这一情况,各高校可依据“认证标准”和专业培养目标,从“综合素养和价值观;知识和技能;批判性思维和创新能力;解决复杂问题的能力;信息技术应用能力;沟通表达能力;团队合作能力;国际视野和国际理解能力;终身学习意识和自我管理、自主学习能力”9 个方面出发,结合本专业特色制定毕业要求。毕业要求要体现学生应具备的各项知识、素养和能力,体现专业特色,同时要能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Q 大学日语专业人才培养方案,从核心素养、知识结构和能力结构3 方面制定毕业要求,共14 个指标点。其中,核心素养包括思想道德素养、文化素养、职业素养、自我发展与创新素养4 个指标点;知识结构包括人文社会科学与自然科学知识、工具性知识、学科基础知识、学科核心知识、学科应用性知识5 个指标点;能力结构包括日语思辨能力、日语运用能力、跨文化交际能力、自主学习能力、创新实践能力5 个指标点。该毕业要求基本涵盖了“认证标准”中毕业要求的9 个方面。

(三)重视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的支撑

课程体系是在培养目标指导下由若干个相关课程构成的一整套组合系统。课程体系既包括由各种内容、各种类型、各种形态的课程组成的课程结构,也包括课程有关要素的配合、排列和组织,彼此关联,最终形成一个统一整体以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3]166。依据“认证标准”,专业认证对课程体系提出了以下4 方面要求。

1.课程体系支撑毕业要求的达成

为达成毕业要求,高校应设计相应的教学课程,并要求不同课程对应不同的毕业要求指标点,从而实现课程体系对毕业要求达成的支撑。表1 为Q 大学日语专业主要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矩阵(部分截取)。

《日本工程教育认证自评报告书》中要求附加为达到“学习·教育到达目标”(相当于我国工程教育认证标准中的“毕业要求”)所必需的科目拓扑图,即根据各项学习·教育到达目标,相关教学科目按照学期排列,教学科目间有关联的内容用线条连接。高校可参考日本工程教育认证的做法,制作课程拓扑图,使师生既可了解为达到毕业要求所需学习的课程,也能够更直观地看到各门课程学习的先后顺序及关联度。

表1 主要课程与毕业要求对应矩阵

2.强化课程教学的有效性

第一,按照教学课程设计,制定教学大纲。首先,教学大纲应明确课程目标,并清晰表明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要确认课程目标是否能合理支撑其所对应的毕业要求,不能过分集中,也不能有空档。表2为Q 大学日语专业A 课程教学大纲中的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的对应关系(部分截取)。其次,教学大纲还应注明课程的教学内容和方法,以及本科目对达成毕业要求起到的作用(权重),同时,根据各科目的内容、目标和性质标明课程成绩的评价方法及评价标准。

表2 课程目标与毕业要求指标点对应矩阵

第二,按照各课程教学大纲制定评价方法,对每个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进行评价。不同科目成绩评价应采用不同的评价方式,如笔试、报告或论文、发表或展示、评价量规等。每种方式各有其优点和不足,可灵活应用。不同成绩评价方式的适用性参见表3。Q 大学为将专业认证理念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建立了基于产出的人才培养评价改进机制,大力开展课程目标达成度评价工作。表4 为Q大学日语专业A 课程的课程目标考核清单。依据课程目标的考核方式及比例,可算出各课程目标的达成度(表5),而各课程目标根据权重支撑各项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度,进而通过毕业要求指标点的达成支撑培养目标的达成。

3.加强实践教学

首先,可适当加大实践教学课程比例,如Q 大学日语专业实践性教学环节占总学分的20%,主要分为基础实践模块(包括基础技能训练和军事训练)、专业实践模块(包括语言文化实习、经贸交流实习、毕业实习、毕业论文)、劳动实践模块(包括劳动教育基础、公益类劳动实践、专业实践类劳动实践)和第二课堂实践。其次,需建立校外实践体系,可通过建立校级、院级实践基地,或通过与政府、企业联合等方式开展实践教学,并通过构建完善的产学研协同育人机制来保障实践教学质量。

表3 成绩评价方法的适用性

4.定期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

依据“认证标准”,定期评价课程体系的合理性,并根据评价结果进行修订,以适应不断发展的社会和时代的需求,确保课程目标和课程体系的科学性和有效性。各专业需建立一套定期评价课程体系的制度,包括评价周期、评价依据、评价对象和评价方式等。

例如,Q 大学日语专业在“国标”的基础上依据《普通高等学校本科日语专业教学指南(2020 年版)》制定了2021 版培养方案,调整了培养目标和课程体系。此外,对用人单位和毕业生定期开展调研,每年形成一份日语专业人才培养状况报告,为培养目标的修订和课程体系的调整提供依据。

表4 课程目标考核清单

表5 课程目标达成情况

四、结束语

为提高我国文科专业的教育教学质量,对文科专业进行专业认证是必要且迫切的。在制定合理的培养目标的基础上,要重视课程体系、毕业要求、培养目标三者间依次递进、互相支撑、环环相扣的关系。其中,课程体系是高校进行人才培养的实际载体,也是培养目标及毕业要求的具体体现,因此,专业认证对课程体系提出了具体要求。只有课程体系在各方面强化对毕业要求的支撑才能实现培养目标的达成。此外,优秀的师资队伍、有力的教学支持和完善的质量保障体系也可助力文科专业培养目标的达成。更重要的是,高校应将专业认证理念应用于教学全过程,在实践中践行和探索,从而切实提高我国文科专业的教育水平。

猜你喜欢

课程目标培养目标文科
国内外高中化学课程目标比较与启示
基于混合式教学模式下课程目标达成度分析
文科不懂理科的伤悲
论博物馆学教育的名实关系与培养目标
求学·文科版2019年6、7期合刊
豆文科作品
我国法学教育培养目标的偏失与矫正探析
孙文科
历史课程目标及其分类的探索
浅谈苏教版初中语文教材课程目标的达成程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