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丹青游》:创新融合“破圈出海”

2023-11-04彭榆博

传媒评论 2023年10期
关键词:丹青杭州传统

文_彭榆博

杭州亚运会开幕前夕,浙江广电集团与省文明办联合出品的亚运主题创意短视频《丹青游|奔赴千年之约》(以下简称《丹青游》)刷屏朋友圈,成为最火爆的亚运主题短视频之一。外交部发言人华春莹通过海外账号点赞转发《丹青游》,称其“让人沉浸在丹青的艺术中,体验杭州的过去与现在”。该视频在传统文化中融入现代科技,安排西湖边走红的“送花娘”陈喜悦、“挑货郎”一青“入画”,进入奇妙的“丹青宇宙”,与古人来一场跨越千年的邂逅与对话,开启亚运之旅。创意呈现亚运之美、文化之美、江南之美和中国之美。《丹青游》通过创意呈现激荡情感共鸣,引发网友热议和传播。短视频自发布以来,综合曝光近2.5 亿人次,被人民日报、新华社、环球时报等多家主流媒体转载推送,同时在第45届世界遗产大会期间获得播放推荐,推动文化“出海”。

小处切入,情感力量唤起精神共鸣

《丹青游》在杭州亚运会前夕发布,恰逢中秋佳节前夕,策划团队抓住这一时间节点,巧妙设计短视频开篇。爷爷给孙女打电话,一句关切的“饭吃了吗”,激起无数异乡游子的思乡之情。有网友评论道,“我爸妈每次打电话也是问‘吃饭没’”,还有网友动情地说“想家了,中秋节一定要回家看看”。“每逢佳节倍思亲”,平日里深埋内心的情感,在这一特殊节日临近之时被无限放大。《丹青游》正是从小切口的真情实感入手,挖掘出背后所蕴藏的大文化背景,将网友所有的情绪一瞬间牵引到视频中,唤醒情感共鸣。

同时,短视频运用“无厘头”式的电影叙事方式,去除宏大叙事,解构传统文化传播的话语体系。爷爷的拖长音问话配合快节奏转场,将原本温情的情节迅速推进到故事的正题;陈喜悦和一青在西湖边“荡荡儿”,与传世名画中的人物趣味互动,“显眼包”们诙谐幽默的暴走礼让斑马线……这一幕幕充满戏剧张力和夸张效果的形式,强烈吸引了网友的注意力,引导受众继续往下看。《丹青游》牢牢抓住互联网语态,用独特的接地气的方式开始讲述一件很正经的事情,迅速与网友打成一片,进而唤起后续更多精神层面上的共鸣。

古今交融,创意呈现描绘文化韵味

《丹青游》脱胎于浙江卫视战略发展中心创制的文化美育节目《丹青中国心》。该节目从“中国历代绘画大系”引入,让观众读懂笔墨丹青中的千年韵致,用中国传统丹青表现中国的文化观、中国人关于世界的价值观。“中国心”团队心心念念如何能把文化符号“丹青”与年轻人进行深层次的情感勾连,于是从宋·李嵩(传)《西湖图》等反映杭州的国画瑰宝中得到灵感,有了《丹青游》的创意,将亚运元素与千年古画相结合。同时,结合团队的年轻化表达和视觉优势,从而有了“丹青游”这一场破次元的City walk。

“古今交融”是主创团队最“斤斤计较”的,这种融合不仅体现在视频内容上,还体现在“出画入画,瞬息宇宙”的自由感中。陈喜悦和一青两个现代人先是漫游于西子湖畔,然后“入画”穿梭、奔跑,与画中人相遇,走过《四景山水图》中的落雪拱桥,泛舟于《西湖柳艇图》,然后来到繁华喧闹的市井,围观古人玩转亚运——在《蹴鞠图》中与古人一起蹴鞠,在《文会图》中看文人墨客发文言“弹幕”,在《月曼清游图》中欣赏仕女表演高低杠,在《货郎图》中比赛举重,在《清明上河图》中围观霹雳舞……主人公用运动结缘热爱,并带着画中的纸片人打破次元“出画”来到现实,在杭州街头开启暴走模式,沿途经过西湖边的湖滨步行街、德寿宫,来到钱塘江岸的杭州之门,最后乘着“瑞鹤”空降亚运开幕式现场,与本届亚运会的吉祥物“宸宸”“琮琮”“莲莲”一起为亚运健儿加油。团队还努力将不唐突且恰到好处的幽默感加入到古代人和亚运融合中,艺术化地彰显体育精神与传统文化的碰撞融汇,描绘出传承千年的文化新韵。

《丹青游》微缩古画拍摄现场

时空寻“密”,文化视觉赋能杭州文旅

用视觉传递观点在新媒体时代显得尤为重要,《丹青游》为如何让传统文化活起来、让古老城市火起来,找到了自己跨越时空的文化密码。

主创团队一直在想,代表杭州的文化视觉标签到底是什么?直到看到诸多反映杭州的中国画作品后,团队成员恍然大悟,原来这不可替代的千年传世名画(丹青)就是杭州的“视觉锤”。当前,城市文化宣传需要高度视觉化的“凝缩符号”,而水墨丹青颇能彰显杭州特色,因此《丹青游》选择了长卷画的形式,打开了一个输出杭州城市故事的窗口。“场景”这一要素是视觉化“凝缩符号”的承载,它会深刻地影响网友的认知态度。《丹青游》通过穿越时空、跨越古今的形式,让网友自然地沉浸在短视频所营造的场景里,让人既看到杭州这座城市厚重的历史,又看到其繁荣的当下,展现出杭州自古以来的城市温度。《丹青游》在破除传统文化疏离感的同时,让老百姓在千年瑰宝中感受到文化美的能量,杭州的“守正”与“创新”为大家所熟知。同时,杭州深厚的历史文化积淀,山水人文相映成趣,也给网友留出了充足的阐释空间。杭州这座古老的城市在“丹青宇宙”中闪耀发光,与网友引力相吸,实力“圈粉”。

文化焕新,多维融合重构传播生态

习近平总书记在文化传承发展座谈会上强调,中国文化源远流长,中华文明博大精深。只有全面深入了解中华文明的历史,才能更有效地推动中华优秀传统文化创造性转化、创新性发展,更有力地推进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文化建设,建设中华民族现代文明。浙江广电集团为深入贯彻习近平总书记的重要讲话精神,坚定文化自信,不断推出系列文化精品内容。《丹青游》正是在这一大背景下,通过从后端到前端的多维融合创新实现火爆“出圈”。《丹青游》既有大背景大文化与小人物小故事的融合,又有传统文化和年轻语态的融合,还有传播推广方式的融合,这些融合创新为传统文化的焕新生长提供了良好的传播生态。

《丹青游》在“小场景”“小人物”“小故事”上下足功夫。区别于城市宣传片的宏大叙事和庞大场景,《丹青游》从微观角度拉近与网友的距离,通过画作细节呈现,贴近互联网受众的审美心理。同时,短视频从平民化的视角出发,用小人物增强网友的代入感,塑造一种碎片化且富有趣味性的个人体验。而视频中人物的叙事线则围绕暴走、运动等小点展开。文化传承是一个大众化的过程,切忌曲高和寡。《丹青游》简单的场景、人物与故事,生动地折射出亚运背景、文化传承、城市脉络,让公众更好地来认知城市内涵、了解传统文化。

《丹青游》试图找到进一步打开文化沟通的年轻化语态,探索打造传统文化内容的“潮”能力。日常问候对话的引入、“无厘头”式幽默的表达、城市文化Citywalk的呈现、古今人物的互动交流等等,都体现了《丹青游》对年轻化语态和传统文化的嫁接,以创新视角打通传统文化的美学认知和视听共鸣。同时,《丹青游》通过“技术+”的形式革新视听语言和审美体系,视频用动画+实景的拍摄方式穿越千年古画,巧妙地运用抠像、微缩、三维绑定、二维渲染等技术,让古画人物走街串巷奔赴亚运。技术赋能让传统文化在互联网语境下传递新意,以强烈的沉浸感让观众获得文化认同。

《丹青游》的“破圈”传播是大众媒体与自媒体共同发力的结果。视频由浙江广电集团短视频矩阵和亚运会官方频道同步发布,人民日报、新华社等中央主要媒体平台跟进推送,大众媒体在一周内陆续转发并评论,引来网友们的“转赞评”,形成了持续性的推广热潮。同时,网友的“二创”视频进一步放大“国风美学”的传播效应,熟悉的音乐、精美的画面和醒目的文字展现了最吸引人眼球的“卖点”,从而在几秒钟内迅速吸引网友注意力,快速调动集体情感记忆,实现不同群体之间的“破圈”。微博、抖音平台#当传世名画中的主角来到杭州##跟着亚运进入丹青宇宙#等话题获得广泛点赞,登上微博视频飙升榜、旅游出行领域第1 名、抖音微博同城热搜。而短视频平台的算法推荐机制,让刷到《丹青游》的网友又关联到亚运相关内容和其他文化节目,在网上形成了持续的讨论热度,将杭州作为传统文化创新的典范,甚至很多网友不知不觉就被传统文化圈粉,成为中国传统文化的传承者和传播者。

《丹青游》拍摄现场

如何弘扬中华优秀传统文化是一个跨时代的命题。《丹青游》为传统文化进行专业性、趣味性解读,以多维形式的创新让年轻受众加强对文化的感知和认同,提供了可参考的经验。团队将在传承传统文化的道路上不断深耕,传递浙江声音、讲好中国故事,将传统文化蕴藉的文化自信力持续传递出去,推动传统文化不断激活更多现实意义和价值。

猜你喜欢

丹青杭州传统
杭州
饭后“老传统”该改了
同样的新年,不同的传统
丹青校园
水墨丹青
老传统当传承
口耳相传的直苴赛装传统
G20 映像杭州的“取胜之钥”
杭州
杭州旧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