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三种药剂防治灵川县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2023-11-04陆崇敬

南方农业 2023年15期
关键词:粒剂飞虱虫口

唐 华,陆崇敬

(灵川县农业农村局,广西灵川 541299)

褐飞虱(Nilaparvata lugens)属于同翅目(Homoptera)飞虱科(Delphacidae)害虫,具有迁飞性、易暴发、群集性等特点,是一种寄主特异性昆虫[1-4]。褐飞虱的主要宿主是水稻,其通过口器吸食水稻的汁液,造成水稻茎部筛管组织受损和营养流失,从而导致水稻叶片发黄和倒伏。温度是影响褐飞虱寿命的关键因素,褐飞虱的卵易干燥,当寄主植物开始枯萎时会随之失活[5]。在28~30 ℃时,褐飞虱的种群增长速度最快[6]。湿度是褐飞虱生活的一个重要限制因素,褐飞虱喜欢潮湿的环境,相对湿度90%以上时生长良好。水稻植株上褐飞虱成虫、若虫多栖息在距离水面10 cm 以内的部位,在高湿度的稻田中,若虫生长快[7]。

广西桂林市灵川县是粮食种植大县,2020 年共发生稻飞虱6 代,其中发生较为严重的是F2、F3、F5、F6;发生面积4.27 万hm2次,损失稻谷3 323 t。当前灵川县常用于防治水稻褐飞虱的农药为烯啶虫胺、吡虫啉、异丙威等农药。为了筛选出防治水稻褐飞虱的有效药剂,笔者于2022 年7 月25 日选择3 种常用药剂进行了田间小区药效对比试验,为广大生产者科学、经济用药提供依据。

1 材料与方法

1.1 试验地概况

试验地点设在广西桂林市灵川县定江镇莲花南村稻田中,试验田面积800 m2,土壤为潴育性潮沙泥田,pH 值5.86,土壤有机质含量3.64%,全氮2.4 g·kg-1,有效磷23.0 mg·kg-1,速效钾65.8 mg·kg-1,肥力中等,排灌条件良好。

1.2 试验材料

水稻品种为野香优2 号,2022 年5 月27 日播种,6 月13日移栽。

供试药剂为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陕西汤普森生物科技有限公司生产),对照药剂为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上海沪联生物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和45%吡虫·异丙威可湿性粉剂(湖南农大海特农化有限公司生产)。

施药器械为桂林洪氏喷雾器有限公司生产的桂林-16 型背负式电动喷雾器,容量16 L,电压12 V;单个锥形喷雾头,工作压力为0.20~0.45 MPa。

1.3 试验设计

本试验设共4 个处理,处理Ⅰ喷施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225 g·hm-2,处理Ⅱ喷施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135 g·hm-2,处理Ⅲ喷施45%吡虫·异丙威可湿性粉剂225 g·hm-2,对照组(CK)喷施等量清水;各处理均按用药量兑水675 kg·hm-2,采取二次稀释配药法,田间水层8 cm;施药时小区四周设置薄膜防止药水喷雾飘移影响试验效果,作物叶面无露水,对植株正、反面均匀喷雾。

每个处理设3 个重复,共12 个小区,每小区面积42 m2,小区间设置覆膜田基,四周设5 m 宽保护行,试验小区随机排列安排见图1。田间管理遵循“最适”和“一致”的原则,除施药措施外,其他各项管理措施均保持一致。

图1 水稻褐飞虱防治试验小区安排

1.4 试验期间气象条件

施药时间为2022年7月25日,此时水稻已过分蘖盛期,封行长势良好,虫龄选择在低龄若虫施药防治1次,试验前未用任何化学农药。

施药当天晴天,北风2~3 级,气温26~36 ℃,相对湿度55%。药后30 d(7 月25 日—8 月23 日)平均气温30.4 ℃,最高气温37 ℃,最低气温24 ℃,降雨5 d,降水量为14 mm,见表1。

表1 试验期间气象资料

1.5 田间调查及统计方法

田间虫量调查,采用平行跳跃法调查10个点,每点2 丛;将白瓷盘平放稻株基部,用手从稻株另一面扑打稻丛基部各3 次,计算落入盘中的飞虱数量。药前调查虫口基数,药后2 d、5 d、7 d 和10 d 分别调查、记录各小区残留活虫数。按照公式(1)和(2)计算褐飞虱虫口减退率和试验药剂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式中,R为虫口减退率;N前和N后分别为防治前和防治后活虫数;I为防效;N处理药前和N处理药后分别为处理区药前和药后活虫数;N对照药前和N对照药后分别为对照区药前和药后活虫数。

2 结果与分析

试验期间观察水稻叶片状态,发现各处理组的药剂均未对水稻叶片产生药害,对水稻叶片安全无影响。

如表2所示,3种药剂对水稻褐飞虱都有较好的防治效果;药后2 d,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处理Ⅰ)防效达82.9%,比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处理Ⅱ)防效和45%吡虫·异丙威可湿性粉剂(处理Ⅲ)防效分别高2.6和9.4个百分点;药后5 d,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效达94.6%,比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45%吡虫·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效高2.7 和5.5 个百分点;药后7 d,3 种药剂对水稻褐飞虱防治效果均达到最佳水平,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效达97.0%,防效比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低0.8 个百分点,比45%吡虫·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高2.7 个百分点;药后10 d,防治效果出现轻微的降低,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防效为93.1%,比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45%吡虫·异丙威可湿性粉剂防效分别高1.6 和4.2个百分点。

表2 不同药剂处理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

虫口减退率数据表明,药后7 d,各药剂处理的水稻褐飞虱的虫口减退率都在提高,药后10 d,各药剂处理的水稻褐飞虱的虫口减退率出现轻微衰减,但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的虫口减退率一直较高,说明其对水稻褐飞虱的防治效果在3种试验农药中最好。

3 结论与讨论

烯啶虫胺为新烟碱类杀虫剂,具有高效、低毒、内吸和无交互抗性等优点;吡虫啉为烟碱类超高效杀虫剂,产品速效性好,残留期长达25 d;吡虫·异丙威是由吡虫啉和异丙威复配而成,药液渗透进入害虫体内,组织神经传导,导致害虫麻痹而死,其中异丙威具有见效速度较快、残效期较短的特点。根据试验结果,使用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和45%吡虫·异丙威可湿性粉剂,药后7 d 的防效均在94%以上。从使用安全性来看,3 种药剂对水稻均安全,对环境生态无异常破坏作用。

高效生物农药的应用,是实现化学农药减量化施用,减轻化学农药面源污染的重要途径之一,对保护农业生态环境、保障居民身体健康、提高农产品品质、促进农业可持续发展均具有极其重要的意义。在田间水稻褐飞虱发生轻时,推荐使用20%烯啶虫胺水分散粒剂,于水稻褐飞虱卵孵化高峰期至低龄幼虫发生期,采用喷雾方法对水稻整株均匀喷雾1 次。在防治水稻褐飞虱时,建议各种作用机制不同的杀虫剂轮换使用或某种药剂暂停使用一段时间,以延缓水稻褐飞虱抗性的产生。掌控在褐飞虱低龄若虫高峰期防治,在前期尽量少用对天敌杀伤力或诱导褐飞虱繁殖的杀虫剂,避免刺激褐飞虱增长,可达到良好的效果。

猜你喜欢

粒剂飞虱虫口
直接多重TaqMan qPCR方法快速鉴定褐飞虱属3种飞虱
50%吡蚜酮WG对水稻褐飞虱田间药效试验
70%吡虫啉水分散粒剂剂的配方研制
虫口夺粮早行动 科学防控保丰收
褐飞虱体内共生菌多样性研究进展
统防统治“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省“虫口夺粮”保丰收暨重大病虫统防统治现场观摩会在洪洞召开
山西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
全力以赴“虫口夺粮”保丰收,天津植保在行动
三种稻田常见螯蜂对半翅目害虫的寄主偏好性及控害作用
20%三氟苯嘧啶水分散粒剂高效液相色谱分析方法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