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何做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
2023-11-04蔡旭升彭泽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江西九江332700
文/蔡旭升 彭泽县住房和城乡建设局 江西九江 332700
引言:
建设项目在经济发展和基础设施改善方面发挥着重要作用。然而,它们也伴随着固有的风险和挑战,例如质量缺陷、安全隐患和事故。为了解决这些问题,必须建立有效的质量和安全监督制度,因此,本文所进行探讨的确保建筑项目质量安全监督成功的策略是必要的,不仅能保障工程项目的实施,还能保障实施过程中的安全问题得以解决。
1.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意义
其一,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对于保障人民生命财产安全具有重要意义。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核心是确保工程的质量安全,以防止发生各类事故和灾害。在建筑工程中,质量安全问题如果不得到有效管理和监督,可能会导致工程质量低下、设备失效、结构失稳等严重后果。这些问题的发生不仅会造成巨大的经济损失,还会对人民的生命财产安全造成威胁。因此,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意义在于为人民创造一个安全可靠的生活和工作环境。其二,安全监督工作的优劣直接关系到国家形象和经济发展水平。优秀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可以确保工程质量达到标准和要求,提高国家的工程质量水平,提升国家在全球的竞争力。同时,有效的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也可以避免因工程质量问题导致的负面新闻,对国家形象产生负面影响。在经济发展方面,稳定和健康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体系,能够吸引更多的投资和人才,推动经济的持续发展。其三,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不仅仅是对工程质量进行检查和管理,更是对工程施工过程中技术要求的指导和培训。通过对施工单位和从业人员进行培训和指导,可以提高其技术水平和工程管理水平,推动整个行业的发展。同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实施也需要不断引入新的技术手段和方法,推动行业技术的进步和创新。通过不断学习和研究,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将不断提升其专业能力和监督水平,为行业发展提供有力支持。所以,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价值正在不断得到认可和强化,建设单位应该不断加强监督工作,不断提高自身能力,为建设一个安全、可靠、高质量的建筑工程环境做出积极贡献[1]。
2.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现状
由于本工程地址位于新疆昌吉州最西部,风沙极大,所以在工程质量管理方面,设立了如施工管理方便的制度,以确保施工方案、模板设计以及支撑体的顺利实施,在安全方面,为了防止火灾、坍塌、触电等事故的发生,专门进行了现场检查、交底书、模板工程检验审批等相关资料的实施,还为此项目成立了专用安全生产领导小组,如图1 所示。
图1 昌吉州玛纳斯县石玛兵地融合发展试验区(二期)标准厂房建设项目管理体系
建立安全生产责任制,把责任从上到下落实到分组,编制了安全技术交底,可见各级相关部门高度重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制定了一系列政策措施,加强了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各级质量安全监督机构积极履行职责,加强了对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管。同时,对于出现的质量安全问题,各级政府和相关部门也及时进行了处理和整改,有效地遏制了质量安全问题的蔓延。此外,由于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对工人机械操作人员及各级监督人员进行综合性的教育,包括安全教育、法律教育等,以至于质量安全意识普遍提高,为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提供了良好的基础。随着社会的发展,人们对于工程质量安全的要求也越来越高,建设单位和施工单位也逐渐认识到质量安全的重要性,开始采取措施加强质量安全管理[2]。
3.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出现的问题
3.1 监督管理人员专业人才短缺
当前,随着建设工程市场的快速发展,质量安全监督人员的需求日益增加,但专业人才的培养和引进却跟不上需求,导致监督管理人员存在数量和质量缺口。其二,专业人才短缺会对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产生不利影响。一方面,质量安全监督人员的数量不足会导致监督工作的压力增加,难以有效发现和解决质量安全问题。另一方面,质量安全监督人员的质量问题会影响监督工作的质量和效果,进而影响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其三,专业人才短缺的原因包括教育和培训体系不完善、就业环境不理想、待遇和职业地位不高等。一方面,当前我国质量安全监督人才培养体系尚不完善,与实际工作需求存在一定差距。另一方面,社会对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认识不足,就业环境不理想,导致人才流失严重。此外,质量安全监督人员的待遇和职业地位相对较低,难以吸引和留住优秀的人才。
3.2 监督管理工作不到位
尽管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在一定程度上取得了成绩,但仍然存在监督管理工作不够到位的现象。当前,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涉及多个部门和单位,在监督管理中存在监督责任不明确、协调配合不到位等问题,导致监督的层级不匹配,监管缺乏整体性和连贯性。其次是执行力度不够。监督管理部门在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对一些违规行为和问题没有及时发现和处理,监督执法的执行力度不够,导致一些违规行为得不到及时纠正。其次,各级监督管理部门在执行监管职责时缺乏统一责任意识,监管岗位责任不明确,执法力量不足主要是监督管理部门的执法人员数量不足、专业素质有待提高,导致工作效率低下[3]。
3.3 监督管理模式落后
首先,在信息时代的今天,信息化技术已经广泛应用于各个领域,然而,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中,信息化技术的应用仍然相对薄弱。监督管理模式未结合信息化技术的问题主要表现在信息采集、管理和交流方面。目前,很多地方的监督管理仍然依赖于传统的纸质报告、记录和交流方式,信息采集和处理效率低下,导致监督工作的反应时间慢,信息的准确性和全面性无法得到保证。此外,监督管理部门之间的信息交流和共享也存在困难,跨部门协同配合的问题依然突出。其次,其原因主要有技术条件滞后、意识观念落后、投入不足等。技术条件滞后主要体现在信息化基础设施建设和系统平台的落后,缺乏高效的信息采集和处理手段;意识观念落后主要表现在部分监督管理人员对信息化技术的认识和运用不足,存在保守和抵触心理;投入不足主要体现在信息化技术建设的资金和人力投入不足,导致信息化应用水平的提升受限。只有通过加大对信息化技术应用的推广和培训力度,加强信息共享和交流机制建设,增加信息化技术建设的投入,才能够推动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现代化进程,提高监督管理的效果和水平[4]。
3.4 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
当前的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虽然取得了一定成绩,但也存在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的问题。在制度建设方面,一些法规标准存在缺陷,监督管理制度缺乏完备性和针对性,导致监督工作存在盲区和漏洞。在执行力度方面,一些监督管理制度被执行不力,相关人员对制度的认识和理解不足,从而导致监督工作的效果不佳。在执法力度方面,一些违法行为能够逃避法律的制裁,监督执法力度不够,难以形成震慑力。其次,监督管理制度不完善问题的原因主要有政策性文件缺失、执法标准不一、监督执法力量不足等。政策性文件缺失导致监督管理制度有所欠缺,无法提供明确的指导和规范;执法标准不一导致监督执法不统一、不公正,从而影响了监督工作的公信力和效果;监督执法力量不足导致监督工作无法得到有效的贯彻和落实,制约了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的监督管理工作的全面展开[5]。
4.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策略
4.1 培训监督管理人员,提高专业能力
首先,应注重全面的法规和政策培训,通过组织专门的培训课程,为监督管理人员提供深入了解质量安全法规和政策的机会。培训内容应覆盖相关法律法规、政策文件、国家标准和行业规范等,使监督管理人员全面掌握质量安全监管的法律依据和要求。此外,培训应注重实际案例分析和现场观摩,使监督管理人员能够将理论知识与实践相结合,提高他们在实际工作中应用法律法规和政策的能力。其次,应以实际工作为导向,着重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专业技术水平。为了满足建设工程的发展需求,培训课程应注重新技术、新工艺和新规范的培训,帮助监督管理人员及时掌握最新的行业动态和技术要求。同时,应加强对工程质量检测、施工安全管理等方面的培训,提高监督管理人员在质量安全问题的预防和处理方面的能力。此外,应加强对安全管理和风险防范方面的培训,帮助监督管理人员了解如何在工程建设过程中有效地预防和应对安全风险。再次,应加强对监督管理人员的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培训。通过组织团队建设活动和定期开展沟通技巧培训,帮助监督管理人员提高团队协作能力和沟通能力。这将有助于提高他们在质量安全问题的预防和处理过程中的协同配合和信息共享,提高整体监管工作的效率和效果。最后,应定期对监督管理人员进行考核和评估,以检验培训效果。考核和评估应采取多样化的方式,如笔试、面试、实操考核等,全面考察监督管理人员在法规和政策知识、专业技术水平、团队协作和沟通技巧等方面的能力。对于未达到考核要求的人员,应进行进一步的培训,确保他们具备足够的专业能力和素质。同时,应及时总结考核和评估的经验教训,对培训内容和方法进行调整和完善,以提高培训效果[6]。
4.2 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提高工作效率
其一,应加大对现场的巡查力度。通过增派现场检查人员,扩大巡查范围,提高现场巡查的频率和覆盖率,确保监督管理工作能够及时发现并处理质量安全隐患。同时,现场巡查人员应具备扎实的专业知识和实践经验,能够准确识别质量安全问题,为决策提供准确的信息支持。
其二,应充分利用现代信息技术手段,提高监督工作的信息化水平。通过建立质量安全监管信息系统,实现质量安全信息的实时采集、传输、分析和共享。通过对大量数据的挖掘和分析,可以更准确地识别质量安全隐患,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同时,信息化手段还可以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协同性,实现各部门之间的信息互通和资源共享,提高整体监管工作的效率。再者,应建立健全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通过对工程建设全过程的风险因素进行系统性的识别、评估和预警,可以提前发现潜在的质量安全隐患,为监督管理工作提供预警信息。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应具有实时性和灵敏性,能够根据工程进展情况和外部环境的变化,及时调整风险评估标准和预警级别,确保监督管理工作能够迅速应对突发状况。
最后,应建立科学的考核评价体系。通过制定科学的考核评价标准和指标,对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考核评价体系应注重过程评价与结果评价相结合,既关注监督管理工作的质量和效果,也关注监督管理人员的工作态度、能力和潜力。此外,应建立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监督管理人员给予表彰和奖励,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
4.3 结合信息化时代,创新管理模式
其一,建设工程应全面升级现有信息化系统,以满足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需求。引入先进的信息化技术和管理工具,如物联网、大数据、云计算、人工智能等,建立智能化的质量安全监管平台。通过整合各类质量安全数据资源,实现数据的实时采集、分析、预警和共享,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信息化水平。
其二,应充分利用移动互联网技术,创新监督管理模式。开发手机应用程序,使监督管理人员能够随时随地掌握工程建设进度、质量安全情况和预警信息。此外,通过建立微信公众号、微博等社交媒体平台,可以方便地向监管对象和社会公众传播质量安全知识和监管信息,提高监管工作的透明度和社会参与度。
其三,应加强与其他政府部门和社会组织的信息共享与协同。通过建立跨部门的信息共享机制,实现质量安全数据、政策文件等信息资源的实时共享和协同工作,将有助于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协同性和整体效率,形成监管合力,降低质量安全风险。
最后,应不断更新质量安全监管知识和技能,以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挑战。通过定期开展质量安全信息化培训、交流活动等,提高监督管理人员的信息化素养和综合能力。同时,鼓励监督管理人员利用信息化工具进行工作创新,提高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创新能力和适应性。
4.4 健全监督管理机制,提高管理意识
首先,应建立完善的管理机制,确保监督管理工作的规范性和有效性,包括质量安全监管制度、工作流程、责任划分、风险评估和预警机制等(如图2 所示)。
图2 质量管理机制革新方案
同时,应加强对现有管理机制的审查和修订,确保其适应工程质量安全监管的新形势和新要求。其次,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培训和教育。通过定期开展质量安全知识和技能培训,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培训内容应涵盖质量安全法规、政策、标准、技术等方面,以确保管理人员具备足够的知识储备和实践经验。此外,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职业道德教育,提高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树立良好的行业形象。再次,应加强管理人员的激励与考核。建立科学的激励机制,对表现优秀的管理人员给予奖励和晋升机会,激发他们的工作积极性和创新精神。同时,建立完善的考核评价体系,对管理人员的工作绩效进行全面、客观的评价,以促进他们不断提高工作能力和水平。最后,应加强与管理人员的沟通与协作。定期召开质量安全工作会议,分享工作经验和成果,交流工作中的问题和困难。此外,应鼓励管理人员参与质量安全监管工作的决策和实施,提高他们的参与感和责任感。同时,应加强对管理人员的关怀和支持,帮助他们解决工作和生活中的实际困难,提高工作积极性和满意度[7]。
结语:
综上所述,要想做好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应从培训监督管理人员、结合信息化时代、创新管理模式、注重全面的法规和政策培训等方面入手,加大监督管理力度,提高专业技术水平,不仅可以提高管理人员的专业素养和综合能力,增强他们的责任意识和服务意识,从而提高建设工程质量安全监督工作的整体水平,还可以有效提高监督管理工作的针对性和有效性,降低质量安全隐患的发生概率,确保工程建设质量和安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