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双环醇片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损伤的效果
2023-11-04左仲学钱志峰
左仲学,钱志峰
作者单位:430400 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
原发性肝癌属于一种常发的消化道恶性肿瘤,我国属于肝癌的高发国家,根据不完全统计,我国每年原发性肝癌的新发病例数量至少为100万,且原发性肝癌病死率在所有恶性肿瘤中居第2位[1-2]。约90%的肝癌患者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因此,对此类患者,肝功能损伤、肝硬化及肝癌属于致死的主要原因[3]。近年来,根据有关研究发现,肝癌患者的血清炎性因子如白介素-2(IL-2)、干扰素-γ(IFN-γ)、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在恶性肿瘤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4]。通过肝动脉化疗栓塞术治疗,虽可得到良好的治疗效果,但易引发肝损伤。因此,抗肿瘤药物的潜在毒性受到临床广泛重视。相关研究表示,在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给予患者异甘草酸镁和双环醇治疗,可有效改善肝指标,保护肝功能。本研究观察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双环醇片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肝损伤的效果,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0年2月—2022年2月武汉市新洲区中医医院收治的原发性肝癌行肝动脉化疗栓塞术的患者100例,通过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每组50例。观察组男28例,女22例;年龄35~62(53.13±6.28)岁;其中低分化23例,中分化24例,高分化3例。对照组男27例,女23例;年龄37~67(53.26±6.34)岁;其中低分化21例,中分化25例,高分化4例。2组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具有可比性。本研究经医院伦理委员会审核批准,患者及家属知情同意并签署知情同意书。
1.2 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通过影像学技术及病理检查确诊为肝癌;TNM分期Ⅱ~Ⅳ期;符合放射介入化疗栓塞适应证。排除标准:合并其他系统肿瘤患者;合并血液系统疾病患者;存在凝血功能障碍患者;妊娠期或哺乳期女性。
1.3 治疗方法 观察组患者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正大天晴药业集团股份有限公司生产)150 mg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用药至少7 d;双环醇片(北京协和药厂生产)25 mg口服,每天3次,持续用药7 d。对照组患者给予注射用还原型谷胱甘肽(上海复旦复华药业有限公司生产)1.2 g静脉滴注,每天1次,持续用药7 d;双环醇片25 mg口服,每天3次,持续用药7 d。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血清炎性因子:于治疗前后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血清IL-2、IFN-γ、TNF-α;(2)血清氧化应激指标:通过放射免疫法测定血清超氧化物歧化酶(SOD)、丙二醛(MDA);(3)血清肿瘤活性相关指标:通过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治疗前后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高尔基体糖蛋白-73(GP-73)及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3(GPC-3);(4)肝功能指标:包括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碱性磷酸酶(ALP)、谷氨酰转移酶(GGT)及总胆红素(TBil);(5)不良反应:包括肝炎、一过性发热、感染等。
1.5 疗效评价标准 显效: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均恢复正常水平;有效: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均发生明显改善;无效:血清炎性因子、氧化应激指标均无明显变化,甚至更加严重。总有效率=(显效+有效)/总例数×100%。
2 结 果
2.1 治疗效果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治疗总有效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86.00% vs. 80.00%,χ2=0.638,P=0.424),见表1。
表1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效果比较 [例(%)]
2.2 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患者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2。
表2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炎性因子比较
2.3 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SOD、MDA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患者血清SOD水平较治疗前升高,MDA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3。
表3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氧化应激指标比较
2.4 血清肿瘤活性相关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血清VEGF、MMP-9、GP-73及GPC-3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患者血清VEGF、MMP-9、GP-73及GPC-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P均<0.01),见表4。
表4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血清肿瘤活性相关指标比较
2.5 肝功能指标比较 治疗前,2组患者ALT、AST、ALP、GGT及TBil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7 d后,2组患者ALT、AST及TBil水平较治疗前升高,2组GGT水平和观察组ALP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上述指标升高/降低幅度大于对照组(P<0.05或P<0.01),见表5。
表5 对照组与观察组治疗前后肝功能指标比较
2.6 不良反应比较 观察组与对照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0% vs. 8.00%,P=1.000),见表6。
表6 对照组与观察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流行性病学调查结果表明,我国肝癌患者数量约占全世界肝癌患者的50%,该病病死率及复发率均较高,对患者身体健康造成严重威胁[5]。目前,早期肝癌患者一般会采用肝切除术、肝脏移植术治疗,但因大多数患者在确诊后疾病已经发展到中期,甚至是晚期,患者的耐受性较差,根治性手术的适应性较差[6]。近年来,放射介入化疗栓塞术成为中晚期肝癌患者的常用治疗方法,该方法可阻断肝动脉血供,引发肿瘤血管栓塞,同时使肝癌患者的肝脏局部药物浓度更高,从而使肿瘤细胞缺血、缺氧及坏死,但单纯通过该方法治疗,复发率较高,易损伤患者的肝组织,对患者的生活质量及生存率造成影响。
还原型谷胱甘肽属于临床常用的保肝药物,其能对细胞膜起到有效保护作用,并有效促进肝细胞代谢、解毒及自由基清除效果。甘草酸类制剂属于首选的保肝抗炎药物,异甘草酸镁既能对增毒的肝药酶CYP同工酶活性产生有效抑制,又可降低毒性药物和致癌物质的代谢及活化,同时,可促进排出机体中的毒性药物及致癌物质,避免过度损伤肝细胞,有效保护患者的肝功能。双环醇可避免自由基损伤干细胞,对炎性细胞因子产生抑制作用,有效治疗慢性肝炎导致的氨基转移酶水平升高,同时还能避免肝发生损伤。李娟等[6]研究表明,通过药物联合介入栓塞术治疗中晚期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提升临床疗效,改善临床症状。双环醇片与异甘草酸镁能起到抗炎、抗氧化、抗病毒及调节免疫效果,改善患者的临床症状,延长其生存期。
根据相关研究表示,肝癌的发生、发展与炎性反应密切相关,大部分肝癌患者于病情早期存在乙型肝炎病毒感染史,此类患者的肝癌发生率高于正常人群[7]。感染乙型肝炎病毒后,会整合宿主肝细胞基因组,激活信号通路,多种机制调控细胞增殖、凋亡、分化,与肝癌的进展、复发、转移具有密切联系[8]。本研究结果表明,观察组治疗后血清IL-2、IFN-γ、TNF-α水平与MDA水平低于对照组,SOD水平高于对照组,说明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双环醇片治疗原发性肝癌患者,可改善炎性因子水平,原因与双环醇及异甘草酸镁的抗炎效果和抗氧化效果有关。
VEGF属于一种生理作用较多的细胞因子,可诱导形成新生血管;MMP-9能将细胞外基质中的胶原进行降解,从而提升肿瘤的侵袭及转移能力;GP-73的水平高低,可反映肝细胞损伤程度,与肝功能呈负相关性;GPC-3在正常的肝组织和转移性病灶中的表达量较低,在肿瘤细胞的增殖、分化等过程中,作用明显[9-10]。本研究结果显示,2组治疗后VEGF、MMP-9、GP-73及GPC-3水平较治疗前降低,且观察组低于对照组,说明通过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双环醇片治疗能对肿瘤细胞的增殖及侵袭产生明显抑制作用。
本研究结果显示,观察组治疗后ALT、AST、TBil水平高于对照组,ALP、GGT水平低于对照组,可见,原发性肝癌患者在介入栓塞术治疗后,应用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双环醇片治疗,可有效改善患者的肝功能。
综上所述,原发性肝癌患者肝动脉化疗栓塞术后给予异甘草酸镁注射液联合双环醇片治疗效果显著,可有效改善患者炎性因子水平、氧化应激指标、肿瘤活性指标及肝功能,避免肝损伤,且安全性高,值得推广应用。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