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教育的有效融合

2023-11-04郭亮

公关世界 2023年15期
关键词:工匠精神院校

文/郭亮

引言

我国已然从制造大国转变为制造强国,关键时期高职教育能否有效执行,是我国后续强化的直接因素。我国的高等职业教育占高等教育55%以上,高等职业教育最重要的便是学生就业能力。而就业能力要从工匠精神培养方向出发,帮助学生了解工匠精神的实质,加深学生的认知。培养学生的工匠精神,推动我国工业领域以及制造领域进一步提高。二者融合,不仅能够为学生的未来成长提供优势,还能够使我国的经济实力进一步上升,其意义不容小觑。

一、工匠精神的教育先机

工匠精神在如今的高职教育中,已经不是单纯的泛指吃苦、耐劳等单一性品德。而是要从手艺人以及能工巧匠的思维出发,全面考量工匠精神的艺术技法[1]。从多角度了解工匠身上的不浮躁、不骄傲、坚持不懈的精神,培养学生敢于挑战、敢于创新的品德[2]。工匠精神既是我国传统民族的美德,同时又是现如今社会发展需要的特性,需要传承优化[3]。高职教育对于学生的工匠精神培养,要结合教育架构。融合教学节奏,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以及理论基础,为社会各界输送重要人才,解决浮躁的教育问题。将工匠精神彻底落实到位,使学生的民族价值得以传承,为教育领域发挥永恒的激励作用。

二、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教育的融合意义

工匠精神的培养与高职教育,要基于学生的定位以及专业判断,融合精神范畴,这种精神范畴将脱离行业、工种的限制,直接与学生的人生观、价值观实现结合,发挥实质意义。工匠精神既能够体现出高职教育对于教育架构以及教育标准的要求,同时也能从学生的实际学习出发,要求自身尊师重道、敢于奉献。将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的教育实践结合,端正学生的学习态度。使学生能够以更加饱满的激情面对工作,教育意义不容忽视[4]。例如,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最重要的便是尊重学生的职业理念,高职学生绝大部分处于青少年阶段,有一定的叛逆性。自身的理论、价值等尚未形成,如果在教育中受不良思维的影响,极容易出现偏激思维,导致自己的学习模式存在问题。将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能够尊重学生的择业精神、态度,在学习中端正自身的认知。且部分教师融入工匠精神,还能够使学生与教师彻底配合,适应后续的工作环境,解决学生在学习中出现的困境以及心理压力,使学生受益匪浅[5]。工匠精神融入高职教育,还能够结合目前的教育现状,对学生进行全方面引导,解决高职教育以往“重技能”“轻德育”的问题。工匠精神基于教学环境,可以使学生真正发现自己的不足,这种不足不仅是学习实践中的缺失,更是自身品德的缺失。加深学生的素质以及文化修养,为学生传递正确的职业理念以及思想观念。让学生明确工作心态,在工作中敢于奉献自己的青春以及力量。与西方发达国家相比,我国的工匠精神是人才品德的培养,这就意味着学生后续将在工作岗位中无私奉献、爱岗敬业、改革创新。有毅力以及耐心,在工作中发奋图强、精益求精,为我国后续产业发展加油助力[6]。

三、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教育的教育原则

(一)尊重我国传统工匠精神

尊重我国传统工匠精神,并将其融入高职教育中,培养学生负责的工作态度,实现自身价值,为社会作出贡献。此外,还可以提高学生的学习技巧,将学生毕业后在工作中遇到的问题,与教育学习中的问题实现结合,培养更多具有灵活精神的人才。中华民族伟大的复兴梦,要以工匠精神为依托,激发学生的拼搏精神,将创新实践置于首要位置。我国教育模式的改进调整,使高职院校的教学架构实现更新,学生在就业、求学、职位选择中,也需要结合时代背景。工匠精神的存在,将保障学生的沉稳性,避免学生后续出现急躁的心理。学生在毕业进入工作后,继承工匠精神,从而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站稳脚跟[7]。要让学生意识到在未来的工作中,工匠精神给学生的不仅是一种独特的价值观,更是一种实际的收益,此收益包含“经济收益”,也包含“技术收益”。

(二)执行实践统一标准

执行与实践统一的标准,培养更多人才。我国要想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教师要以现代化的技术作为依托,凭借相关人员的探索、创新、实践,才能够使工匠精神发挥创造性优势。高职院校要对学生实现教育引导,将工匠精神与学生的求职热情结合,发挥实质性作用。高职院校是培养工匠精神的摇篮,高职院校学生的年龄段是自身技能学习的关键时期[8]。以往部分高职院校的学生存在着自我否定,如许多学生认为高职院校与普通学校相比,属于教育末流,只有学习不理想学生才进入高职院校学习,这种自我否定的思维严重干扰了学生的学习热情,使学生后续存在悲观、不进取等问题。而工匠精神的存在,将改变学生这种偏激思维,让学生意识到高职院校是学生为了提高自己技能,发挥自身价值的有效途径。高职院校学生毕业后,其工作待遇、职业发展与普通高校学生相比无任何差异,均可以实现人生价值、生活水平的双向提高。工匠精神让学生潜移默化的接受教育,提高学生的终身涵养。因此,要丰富实践标准,执行统一要求。学生拒绝浮躁的学习选择,要结合市场现状以及自身的兴趣爱好,为未来打下坚实基础。在激烈的市场竞争中,工匠精神可以鼓励学生不断鞭策自己,两者融合,让学生提高自己的品德,融合新人才标准,积极面对未来人生。

(三)强化学生主体地位

坚持“以人为本”的基础措施,工匠精神的动力便是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的形成。工匠精神与高职教育结合,要以“学生”为核心,坚持以学生为本,注重培养学生的思想道德品质。教师尊重学生、喜爱学生、认可学生,在教育中让学生发展成为有理想、有道德的专业性人才,爱岗敬业、精益求精、专注执着、勇于创新。

爱岗敬业。高职学生专业的选择在一定程度上代表了学生、家庭、社会的融合。如某专业为社会热门专业,学生选择便会较为积极;某专业若为偏僻行业,学生的学习热情便会下降。工匠精神的存在,就是要解决这种教育选择。从高职毕业生的工作调查中能看出,融合工匠精神后,众多单位均表明学生的职业忠诚度、敬业程度得到明显提高,自身的职业待遇与普通院校相比均持平。由此可见,职业院校在融入工匠精神后,能够帮助学生多方面、多角度的真正认可自身的职业,了解自身的职业,调动学生的工作积极性以及主动性。

精益求精。作为我国工匠精神的核心体现,精益求精是重要内容。我国处于市场转型时期,企业在国际市场中要想获得有力地位,树立中国制造的品牌口碑。就要加强产品的管控,从包装细节以及后续维护出发。我国国际市场的发展,与工匠精神密不可分。工匠精神就精益求精规划学生的职业态度,对已生产的产品实现改进优化,获得更多消费者。

专注执着。学生的碎片化学习存在一定矛盾。这与我国网络发展不无关联,网络的发展使学生在闲暇时间有更多选择。学生也抛弃传统的纸质阅读习惯,通过社交网站、微博、公众号等途径寻找学习信息。但这种方式需要教师引导,以避免学生在获取学习资料时受不良思维影响,存在着学习隐患。工匠精神可以让学生有责任心、事业心、忠诚度,为学生日后工作提供一个成长机会。

勇于创新。创新意识是学生得到成长、企业得到发展、我国实现强盛的必要手段。我国处于产业转型的关键时期,为了获得有力地位,企业必须力争上游,敢于创新。将传统的经营形式、生产技术实现融合,创新精神的培养并非一蹴而就,而是需要学生在学习生活中时刻保持勇攀高峰的态度。完成工作内容的深度挖掘,纵向研究加以引导,鼓励学生在实际工作、学习中提高创造力。

四、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教育的教育方法

当前,随着科学技术的不断发展,一方面促进了高职教育的进一步优化,另一方面也带来了一定的问题。所以,需要不断优化高职精神教育,特别是将工匠精神融入到高职教育教学中,为学生树立正确的人生观、世界观、价值观奠定基础。在此基础上,本文提出优化宣教模式、教授模式、攻关模式、实践模式等措施,为高职教育教学中工匠精神的深度融合做出保障,也为新时代背景下培养高素质的专业型人才,这也对深化我国“工业强国”的目标奠定良好的教育基础。

(一)宣教模式

工匠精神的培养与高职教育,要结合宣教模式,对所有的领域、专业发挥领军人物的“引导”作用。例如,宣传领军人物通过努力奋斗创造财富,将发展设计与职业教学结合,使学生在了解专业知识的同时,学习我国的工匠精神。更加直观、系统,让学生体会到从事不同的技术工作,能给学生带来何种成功以及前途。典型的宣教教育模式就会改进以往的单一性问题,发挥事半功倍的作用。

(二)教授模式

在教授模式中,可将专业工匠回聘学校,使专业工匠在现场为学生讲解知识。使工匠精神的职业风采感染学生,这种近距离、一对一式的教学方法,让学生可以直接的向工匠学习。工匠也可以让学生明白,要拥有精湛的技艺,就必须从基础做起。认真钻研、努力学习,才能够在岗位上奉献自身的光和热,获得收益。这种教学模式有极高的感染性。

(三)攻关模式

考虑问题攻关模式,将教学中遇到的难点问题作为工匠精神培养的成长标准。使学生在解决问题的同时,生成实践经验,了解具体的执行标准。这些独到的见解,是学生在以往教学架构中无法学习、体会到的经验。让学生感受到工匠精神的作用以及工匠精神的魅力,起到潜移默化的教育作用。

(四)实践模式

在实践模式中,让学生带着技术难点深入工厂,深度向企业学习,寻求最佳的解决方法。在与工匠接触中,工匠式的领军人物组织召开学习讨论交流会,强化现场操作的标准。搭建学习工匠精神平台,使学生在工匠精神学习中互相促进、互相学习、互相提升。

五、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教育的执行要求

(一)思想认知要求

工匠精神培养与高职教育在执行中,要深度融合学生的思想标准。通过一种全新的教学模式,完成现代职业教育。教师要适应将工匠精神与技术等实现结合,避免以往在教学中停留在口头、形式等问题。通过进一步的学习传承,教师的教学观念将发生改变。而学生的学习要求,也将随着教师教学观念的改变增强。

(二)学习活动要求

推动学习要求,强化工匠精神的实质。做“双师型”教师,用自己的行动教育学生、引导学生。教师的理论水准也将实现强化,实践能力将进一步得到提升。双师型教师在队伍建立中要深入实际、深入企业,虚心向生产一线的老工人请教。填补以往在教学中的短板,对于教师未来的职业规划等将会起到非常重要的促进效果。

(三)创新教学要求

强化已有的教学要求,实现理论、激励的双向成长。培养工匠精神的创新模式可以赋予新的职业精进方向,添加新途径。工匠精神的激励机制,广大教师、学生的参与,可以调节学生的学习活力,为课堂提供更多教育模式,使工匠精神持久发挥自身的引导作用。

结语

综上所述,工匠精神与高职院校教育的结合,要从教学质量出发,起到强化市场人才输出的效果。对于学生的职业生涯以及学习架构,有非常重要的规划效果。高职教育要做到与时俱进,迎合我国人才的成长需要,将工匠精神全面贯穿至整个教学流程。

猜你喜欢

工匠精神院校
90后大工匠
虎虎生威见精神
论学习贯彻党的十九届六中全会精神
工匠风采
初心,是来时精神的凝练
工匠神形
拿出精神
工匠赞
院校传真
院校传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