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初夏,老家那一片绿

2023-11-03沈文炳

青年文学家 2023年28期
关键词:栽树布谷鸟田埂

沈文炳

初夏的一天,我回到了老家张家沟。老家刚下过一场“及时雨”,第二天一早,我便匆匆起床,漫步于田间。雨后的早晨,田野里散发着青草与泥土混合的清新而又湿润的气息。我大口地呼吸着清新的空气,顿觉神清气爽。这是城里人难以享受到的待遇。

地里玉米的叶片上,挂着一颗颗晶莹剔透的露珠,在清晨初升的阳光映照下,宛若串串珍珠,闪动着五彩的光芒。田埂、路边,芳草如茵,一簇簇的野花被雨水冲洗得愈加艳丽娇嫩,像发育成熟的少女的脸蛋儿。麦田里笼罩着一层薄薄的雾气,弥漫着淡淡的、醉人的清香。碧绿的麦浪在微风里轻轻地荡漾着,呈现出朴实的自然之美。

我轉向不远处的一片树林里。每次回家,我都习惯去小树林里走走,那里有我的曾祖父母、祖父母,以及我的父母的坟冢。坟冢周边的田埂上生长着茂密的灌木丛,与七八年前栽种的上百棵常青树木连在一起,形成了一片三四亩地大小的林子。初夏,林子里草木葱茏,绿树成荫,我置身其中,似乎能感受到草木的呼吸。

这里是禽鸟的乐园。早起觅食的禽鸟在林子间飞来飞去,兴高采烈地鸣叫着、歌唱着,那声音犹如天籁,使山村充满了活力。

田埂上有一只野雉,那漂亮的羽毛在晨光里闪烁着五彩斑斓的光亮,两只翅膀使劲儿扑棱几下,伸长脖子扬起头,发出几声啼叫,似在呼朋引伴。果然,不远处的槐树林里立刻传出同伴热情的回应。野雉的叫声传得很远,划破了村子的寂静。

老榆树的枝头上两只布谷鸟“布谷—布谷—”地啼叫着。布谷鸟的啼叫声是春夏之交的山村里最和谐动听的声音。在老家时,每到芒种前后,便能听到布谷鸟的叫声,好似在提醒和催促农人播种。于是,在布谷鸟的叫声中,山村便忙碌起来了,运肥、耙地、播种……

当东边的太阳升起一竿高时,远处的山坡、沟洼、村庄,还有那一片片的树林,在早晨的阳光里更加郁郁葱葱,如镶嵌在山野里的一颗颗碧绿耀眼的宝石,把老家点缀得更加美丽动人、生机盎然!

在我的记忆里,老家人有栽种树木的习惯。农历二三月间,正是栽树的好时机。河边插柳,道旁栽杨,庄前屋后植榆椿。乡亲们因地制宜,见缝插针,壕沟、山洼、水边、路旁,都栽上了树木。

老家人栽树,多以杨、柳、椿、榆、杏树为主,这些树木耐寒耐旱,成活率高,生长快,在过去的年月里有一定的使用价值。建造房屋、打制家具,都少不了木料。而每年的六七月份,成熟了的杏子更是我小时候充饥的好食物。记得二十世纪六十年代初,食用油极度匮乏,奶奶便将磨细的杏仁放在烧热的铁锅里加热、搓揉、挤压,硬是分离出了能食用的杏仁油。这个制作过程,老家人叫“捏杏油”。捏杏油常累得奶奶大汗淋漓。从二十世纪八十年代开始,杏干和杏仁进入市场,成为农村人的一笔可观的收入。乡亲们便在自家的林山栽满了杏树,初夏时节,漫山遍野一片绿色。老家的大山,还真变成了乡亲们的“金山银山”!

小时候,我常跟着祖父去栽树,其间,学会了许多植树知识。“椿栽圪垯柳栽棒,杨树要靠毛根长”,是说椿树成活要有圪垯根,柳树只需要一根棒,而杨树的须根系越发达成活率越高。至于为何要河边插柳,道旁栽杨,祖父说,柳棒没有根须,只有栽到河边才可供给它生根发芽所需的水分,而杨树栽到大道旁,待到树冠成荫,在炎热的夏天,过路的行人或耕种的农人可以在树荫下歇脚乘凉。对于祖父的说法,我深以为然。

祖父一辈子栽树无数,老家到处生长着他栽种的树木。后来,祖父栽种的树木成材,或卖给附近的单位,或分配给社员,他一点儿也不觉得可惜。祖父说:“前人栽树,后人乘凉,是古之常理!”

祖父栽种树木的好习惯自然传给了我的父辈,也传给了我们。村子里的乡亲们也是这样代代传承着栽树的好习惯!

如今,老家漫山遍野都是乡亲们栽植的绿树。树木,早已超越了原有的价值,它正在悄然改变着老家的生态面貌—山绿了,水自然清了。绿水青山将会给乡亲们带来无尽的自然财富!

猜你喜欢

栽树布谷鸟田埂
布谷鸟读信
布谷鸟读信
田埂的底色
田埂上的稻草人
田埂上
胡丘陵《栽树》
布谷鸟叫醒的清晨
田埂
小猴栽树
栽树人——致杨善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