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与探索

2023-11-03黄美婷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7期
关键词:线性代数民办高校背景

摘要:为了提高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质量,解决目前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存在的共性与差异问题,本文研究了“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路径,分析“互联网+”时代下对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重要性,提出了优化创新路径: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综合性网络学习平台;明确以提高学生数学建模思想为核心的教学目标;理论结合实践,优化教学内容;突破思维惯性,改进教学模式;构建数字智能化的综合考核评估体系,以此来推动“互联网+”时代下民办高校教育的可持续发展。

关键词:“互联网+”背景;民办高校;线性代数;教学改革

一、引言

伴随着社会经济的飞速进步与发展,新兴技术广泛地应用于各行业中,我国提出了科技强国的理念,逐步进入了全方位的数字信息化时代[1]。在“互联网+”时代,新兴网络信息技术的大力开发与广泛应用,为我国高校教学模式的转变与发展,提供了新的契机,使高等院校教育产业进入到了一个崭新的蓬勃发展的新时期。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教学课程的改革与转型发展迫在眉睫。怎样提升民办高校学生整体的学习质量,与学生的综合学习能力,成了目前民办高校教学改革的重要目标[2]。

线性代数课程是高等院校许多理工科类专业学生必修的公共基础课程之一,该课程最大的特点是具有较高的抽象性。因此,想要提升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效果,就需要教师将抽象的理论知识具体化,不断提升学生的逻辑思维能力、数学思维能力以及自主学习能力,来达到最终的教学目的。如何合理应用互联网技术来提升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质量,成了现阶段许多学校需要研究的课题[3]。

基于上述背景,本文研究了一系列“互联网+”时代背景下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创新路径,希望可以有效提高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的教育效率与教学质量。

二、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存在的问题

为了改善民办院校线性代数的教学模式,积极寻找适合于民办院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的提高和完善途径。就民办高校和公办院校间存在的教学差距,以及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的共性方面展开了研究。

(一)差异问题

从民办高校与其他高等院校之间的基本特征上来看,不同学校学生在之前教育阶段的学习基础存在着不可忽视的差异,包括学生的学习习惯、基础学习能力以及学习兴趣等各方面[4]。同时,民办高校、公办高校的教育内容、教学模式以及教学硬件条件等方面也都存在主观、客观的差异。民办高校的学生普遍更加适应应试教育模式,缺乏自主学习的习惯与意识。尤其在“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普遍应用网络平台来进行线上教育,这种教学方式,主动学习能力较弱的学生,往往不能完全地集中精力于线上的授课内容中,长此以往,逐渐会丧失对学习内容的兴趣,跟不上逻辑性极强的线性代数教学进度,失去了对学习应有的自信心。

(二)共性问题

从高等院校线性代数课程特征上来看,课程的概念、方法、基础理论都有着严格的逻辑性和強烈的抽象性[5]。因此,不仅民办高校,大部分高校对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也更加注重对内容定义、表面概念以及基础定理的讲解,按照课程内容的原本顺序一一教学,且更加注重按部就班的公式推理过程,缺乏实际案例的配合引导或者相关知识节点串联分析。同时,线性代数课程中包含了理解并绘制平面或立体几何图形的内容,单一的教学方式会难以使学生充分理解并学会分析各类几何图形,不符合“互联网+”背景下对数学学科提出的需要进行文化渗透和创新实践的文化要求,显著地弱化了线性代数课程教育的人文属性[6]。在这种线性代数课程的普遍教育方式下,学生只是被动地接受知识,对线性代数课程本身的兴趣与积极性不高。

三、“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

(一)顺应“互联网+”时代对教育产业发展需求

在“互联网+”时代背景下,人们都处在知识信息数据爆发的社会中,能否与时俱进,顺应时代发展,不被竞争激烈的社会市场所淘汰,是新时代高校学生需要面临的问题与挑战[7]。在这样的环境中,作为高等院校的重要组成部分,民办高校承担着培养互联网时代发展急需的、具有数学思维能力的、高质量实用型人才的重要任务。最直接有效的方法就是顺应“互联网+”时代背景的发展需求,全面改革创新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方法[8]。民办高校需要坚定培养民办高校学生主动学习习惯与自动学习能力的教学目标,引导学生在复杂的信息中,选择最适合自身可持续发展的具有实际价值的知识信息,重视提升学生的数学思维能力,互联网创新技术能力与社会实践能力等核心素养,使之可以很好很快地适应“互联网+”时代高速变化的社会节奏,成为能够满足未来社会发展需求的高质量应用型人才。

(二)有利于提升民办高校学生整体的自主学习能力

民办高校学生与其他类型的高校学生,在过去的学习阶段中,在学习基础、学习成绩以及学习能力方面存在着一定的差距,造成这种差距的根本影响因素为,其是否能够积极主动地学习,是否拥有独立思考的能力,以及是否具备灵活运用数学思想来解决生活问题的意识。尤其对于逻辑性要求较高的线性代数专业课程,必须要学会在教师对基础理论知识讲解的基础上,学会独立思考与思辨应变,来满足完全学懂、学会线性代数知识的学习要求,而非教师讲什么就听什么,完全没有自己的数学思维能力与发散能力。当民办高校能够利用好“互联网+”时代带来的机遇,逐渐提升高校学生整体的自主学习能力,也会带动民办高校整体良性循环发展,保证民办高校办学质量的持续进步与提升[9]。因此,“互联网+”时代的到来,以及在信息数字化的发展环境的氛围下,对于提高民办专业学生整体的主动学习能力,激发学生对学习的积极能动性和学习兴趣,具有积极的意义价值。

在互联网时代的发展过程中,基于新兴技术的自主学习平台,是民办高校未来的建设趋势。如何利用时代潮流,提升学校的教学质量与学生的自主学习能力,是现阶段民办高校及其相关部门需要研究的重要课题。

四、“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路径

为了提高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效果,我们需要了解“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的必要性,并分析现阶段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的问题与难点。基于此,本文提出了以下改革创新路径。

(一)建立基于互联网技术的综合性网络学习平台

利用互联网、大数据等新兴数字智能技术,建立综合性的网络学习平台,为学生创造一个可靠的学习渠道,为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优化改革,奠定可靠的教学设施条件基础。在“互联网+”时代下,网络技术不断发展和应用,成为促进民办高校转型改革发展的重要方式,为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的教育教学模式带来了革命性的变化。网络信息平台的教学模式,已经成为新时代民办高校的重要工作[10]。互联网平台与各种大数据技术的推广与应用,给民办高校提供了丰富多样的教学资源,并提供了具有交互性、便捷性、简易性等特征的学习平台。这降低了民办高校与公办高等院校之间教育资源与教学内容的差异性,有助于优化和创新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模式。同时,线上网络平台也为线性代数课程中涉及几何图形的绘制、数据挖掘、人工智能算法、智能分类等核心计算教学内容创造了便捷的仿真条件与数学理论的支持。这对培养学生的逻辑推算能力和数学思维能力具有积极作用。

(二)明确以提高学生数学建模思想为核心的教学目标

线性代数课程在民办高校的建筑工程、经济学、航空航天、科学技术等专业学科中得到广泛应用。这些专业学科都具有明显的实践性与应用性特征。因此,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学不能仅仅是概念的死记硬背和公式的生搬硬套,而应注重培养学生在线性代数教育中的数学建模思想。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思维能力,使他们能够将数学方法应用在不同专业学科和生活实际问题当中,将理论和实际相结合,从而解决问题。因此,民办高校的高层管理者和线性代数课程的教师都必须明确将提高学生数学建模思维能力作为核心教学目标,使学生学会通过寻找事物的内在规律,用数学语言表达出来,建立模型,并从中解决问题。

(三)理论结合实践,优化教学内容

将线性代数学科中的概念、定义等理论性知识与逻辑推理、挖掘计算等实践性内容有机地融合,注重线性代数学科与新时代教育目标的关联性与一致性。同时,结合“互联网+”背景下大数据、人工智能等新兴基础,打破传统的概念式的书面知识,将理论概念与实际案例相结合,渗透到教材中,优化教学内容,为学生提供一套具有全面知识体系的综合性教材,便于后续的学习,事半功倍。此外,按照内容与形式将线性代数的实践性学习内容进行分类,,导入在民办高校的教学平台当中,并根据学生的优劣势,让他们可以选择自己感兴趣或者更加适合自己的线性代数课程资源。这不仅可以激发学生的学习积极性,还能满足不同学习者的个性化课程需求,符合新时代以学生为主体进行个性化教学的教育要求。

(四)突破思维惯性,改进教学模式

改善传统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内容枯燥、概念抽象的教学模式,突破思维惯性,基于综合性的网络学习平台,建立一种将线性代数理论实践教学内容与线上实例讲解的混合式、分层教学模式,以满足“互联网+”时代对教育领域的创新性、智能性等基本要求。在教学过程中,可以引入大量现实生活中的实例,配合讲解线性代数知识,通过凸显线性代数知识与现实生活之间的关联性,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与生活情怀。利用互联网思维与技术,引导学生在网络学习平台中自主建立数学模型,从而加深线性代数的知识点,并培养他们对知识的兴趣和主观能动性。同时,教师应给予学生充分的自我表达空间,满足不同学生之间的个性化需求,引导学生选择自己喜欢与擅长的方式學习,实现线性代数学科的理性思维与人文价值思想的有机融合,以此来提升学生在未来的生活、学习以及工作当中解决实际问题的综合素质,有效提升学生的社会价值。

(五)构建数字智能化的综合考核评估体系

伴随着“互联网+”背景下智能化教学平台的广泛应用,传统以学科考试成绩为主的考核评估指标已经不能满足新兴教学模式的考评需求。为了实时获取学生阶段性的学习成效,以便教师可以针对性地、及时地提供帮助与指导,需要结合大数据技术,智能化、全面化地分析学习平台中学生的线性代数课程学习轨迹、学习行为、学习习惯、训练成绩、考试成绩等信息数据,结合教师的主观性分析,得出学生的考核评估结果,实现综合性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具体的考核评估模式如表1所示。

这种综合性、智能性考核评估体系的建立,可以为教师与学生实时提供具体、实用的学习总结与考评结果,学生可以通过考评结果进行全方位地自我改进,老师可以结合自身经验为学生提供针对性的学习建议,发挥引导作用,为学生线性代数学习成绩、数学建模思维能力的提升提供基础的保障机制。

五、结束语

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的改革创新,与“互联网+”时代新兴技术专业人才的培养息息相关。基于此,为了满足时代的建设趋势,坚定“立德树人”的教学目标,不断探索并优化民办高校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模式,为线性代数相关专业课程的学生,创造优质的教学环境,提升学生的数学建模能力,以及自愿学习能力,使他们在未来能够更快更好地发展自我、实践自我。

作者单位:黄美婷 三亚学院 理工学院 三亚学院 数学研究中心

参  考  文  献

[1]秦栋栋,赖丽珍.“互联网+教育”背景下线性代数课程教学质量评价体系构思[J].大学,2022(14):34-37.

[2]胡军,杜君花,徐龙,等.“互联网+”背景下线性代数混合式教学方法探讨[J].高师理科学刊,2021,41(03):79-83.

[3]王巧玲,曾春华,梅芳.“互联网+”背景下高校数学类课程移动学习研究——以线性代数为例[J].数学学习与研究, 2021(02):10-11.

[4]李宁.“互联网+”时代线性代数课程教学改革探究[J].新闻研究导刊,2021,12(17):243-245.

[5]柳昱.“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课程思政教学改革——以“综合英语(二)”课程为例[J].大学,2020(25):135-136.

[6]曹国凤.“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民办高校高等数学课程的创新[J].科技资讯,2021,19(05):233-235.

[7]韦茜妮.“互联网+教育”背景下民办高校审计专业实践课程智能化教学平台的建设研究[J].文化创新比较研究, 2020,4(32):116-118.

[8]罗刘敏,崔兰超.“互联网+”背景下河南省民办高校MOOC教学实践评价及提升对策研究[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6(30):174-176.

[9]王娟,张娜,张春华.“互联网+”线上线下背景下民办高校计算机应用技术混合式教学模式探索[J].电脑知识与技术, 2020,16(21):145-146.

[10]孙越,王昊.我国互联网+背景下民办高校在线课程建设实况研究[J].知识经济,2020(21):73+96.

黄美婷(1987-),女,汉族,广西昭平,硕士,讲师,研究方向:应用统计。

猜你喜欢

线性代数民办高校背景
“新四化”背景下汽车NVH的发展趋势
《论持久战》的写作背景
晚清外语翻译人才培养的背景
翻转课堂在独立院校线性代数教学中的应用研究
在线性代数课程教学中引入MATLAB的简单介绍
利用线性方程组直观理解线性代数的基本概念
提高线性代数教学质量的探索与实践
关于民办高校人才培养适应市场需求的研究
浅谈民办高校中的人才培养模式
民办高校“脱困”要多从自身找原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