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信息化视域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2023-11-03王海霞

中国新通信 2023年17期
关键词:高技能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摘要:我国高度重视职业教育,对高职教育的要求是培养更多现代化的高技能人才。其中,机电一体化是比较热门的专业之一。本文首先分析现阶段机电一体化领域高技能人才的需求,研究机电一体化领域高技能人才培养的策略和方法,以期为职业教育提供新的教育思路,为社会发展培养更多专业化的高技能人才。

关键词:信息化;机电一体化技术;高技能人才;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作为高等职业教育的重点学科之一,在我国职业院校办学结构逐渐改革的背景下,不断提升职业教育教学效果。随着社会的发展,企业对技术人才的需求发生了根本性变化,用人单位对毕业生的选拔要求越来越高,毕业生的就业压力在不断增加。为了满足企业对技能人才的需求,职业院校需要着重培养实用型的高技能人才,提升学生的实践应用技能和就业能力[1]。同时,职业院校必须把握高等职业教育的发展方向,提高高技能人才的招生要求。根据“标准不下降、模式多样化、办学灵活”的原则,职业院校需要在人才培养方面不断创新改革,以培养适应国民经济发展和产业结构调整的高技能人才。

一、信息化视域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的必要性

在我国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逐渐发展的过程中,应不断提升高技能人才培养质量。尤其是在传统机床工程逐渐发展的背景下,需要对各种不同类型的机械知识进行改进,并总结改进前后的相关内容,为学生提供更好的学习基础,使他们能更深层次的学习,能成长为符合社会对人才的要求。从现代信息化建设的角度来看,如仍沿用传统的机电一体化教学方式已无法满足社会对人才的需求,甚至也无法满足学生综合发展的需求。特别是在机电一体化教学过程中,需要注重实际操作的内容,强调实用性和可控性领域的培养。

为适应国家发展战略和社会生产生活的需要,职业院校需要以学生专业能力培养为导向,调整机电一体化课程结构,合理安排相关学科的教学比例,为社会生产提供高素质技能型人才[2]。

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创新的意义

(一)国家战略发展需求

当前,我国正从世界制造大国逐渐转变为世界制造强国。这要求高职院校尽快培养一批创新型高素质技术人才,开展机电一体化教学工作,并不断自主创新。将科技成果转化为生产力,以提高竞争力。为真正实现这一目标,要求高职院校大胆进行制度改革创新,培养出更加适应社会持续发展需要的高技能人才。

(二)落实职业教育改革要求

为认真落实党的十九大重要精神,高职院校要学习全国就业教育指导大会中的重要承诺,坚持市场导向、服务需求导向、就业技能导向,深化职业技能教育模式改革,充分发挥企业重要载体作用,推动结构性就业供给创新与特殊行业用工需求的全面融合,培养人才、促进师资、教材、教学方法改革,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加快高技能技术人才的培养速度[3]。

(三)满足高技能人才的需求

人才培养是高职院校成败的重要关键问题,如何科学实现高职院校人才培养目标,是关乎当前发展和职业院校未来工作的一个研究课题。创新人才培养体制应将培养目标、培养制度体系、培养过程、评价方法等基本要素有机统一,创新人才培养评价体制,提高人才素质。实践检验理论,理论引导实践,将学习活动与技术发展、推广、应用和社会服务紧密联系起来。同时,应全面提升专业建设水平、教学装备水平、教学能力,营造产学研结合的良好氛围。

三、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现状

(一)教师观念需要转变

如果在对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进行教学时仍然沿用传统的教学方案,将会严重影响最终的教学效果。如果教师只是按照既定的教学内容完成教学任务,说明教师还未从传统教学模式转变,需更新其教学观念。传统教学模式课堂师生互动较少,教师只关注教学目标的达成,不注重与学生的沟通,对学生的学习实际情况了解不深,进而影响了教学效果。为了提高教学质量,应该创新教学模式,增加师生互动,提升教师的教学能力和教学态度,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和主动性。

(二)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不适应工业技术发展

现阶段,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课程都是从机械和电气方面进行的,但是现有的课程体系已不能适应我国新型产业发展的需要,再加上国家对职业培训提出了“培养技能,开展实训”的多项要求,导致现有教学模式并不适合工业技术的发展趋势,只有将当前存在的问题解决才可以提升教学效果。当前机电一体化课程体系教学期间存在的问题则是实验课所使用的设备有限,学生只能够使用以往既定的实验设备进行工业技术操作,而在行业不断进步的背景下,企业所使用的设备已经出现明显增长趋势,若使用传统实验设备将无法满足实训要求,也无法有效对接企业生产实践[4]。为改善这一情况,就需要在技术实训操作期间,增加设备的投入,并深入研究机械切削加工、机械设计制造与电气控制等相关内容。只有改革当前课程设置与设备购进,才可以提升教学效果,进而适应机电一体化市场发展对高技能人才的需要。

(三)教学模式和方法落后

当前许多职业院校还在使用传统的教学模式,并没有根据学生学习能力的差异开展不同的教学模式,而是以统一的教学模式开展教学,这种模式会严重影响教学效果,特别是学生在这种模式下呈现出的情况就像是流水线生产的产品一样,严重影响教学效果。同时,在这种传统教学模式下,所有学生接受统一的知识,对于知识的接受程度也相同,當毕业后进入社会工作时,存在的问题就是这些学生特长不明显,故需要采用全新且有效的教学模式,激发学生的个性化特点,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四、信息化视阈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

(一)明确教学目标

在开展机电一体化教学活动期间,确立清晰的教学目标是十分重要的。为了进一步明确实践教学目标,教师需要分析和审视现有教材内容,并进行调整,改变传统的教学模式。在实际教学中,可以将现有教学内容与未来工作内容有机结合起来,让学生更好地理解未来工作的相关内容,以便他们能够在工作中充分应用所学的专业知识,不断提升专业技能[5]。对于机电一体化教学工作来说,教师应该深入分析职业院校的特点,将该领域的相关课程作为教学的主要内容,构建一个系统化的知识框架。教师要注重培养学生的专业能力,整合各项内容,确保每门课程都能达到预期的目标。此外,教师还需要对相关课程知识进行全面地讲解,并建立适当的实践课程体系。教师还应该遵循课程开发原则,明确机电一体化专业的发展方向,以确保学生不仅能获得理论知识,还能具备良好的操作技能。

(二)加强实践教学模式

信息化视阈下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培养的主要目的是为各类企业输送高技能人才,促进行业的进步和发展。为了确保学生在实践中发挥自己的能力,教学活动期间需要注重理论联系实际,并改革传统的课堂填鸭式理论教学方式。这就要求教师以学生为主体,不断进行大量的生产实践与操作,让学生在实践中学习,从而获得专业知识。这样的教学方式不仅可以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相关知识,还可以培养学生的理论创新能力,实现理论联系实际的目标。此外,教师在教学活动期间还需要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通过建设应用型机械实训教学基地,将液压气动、传感、电机驱动与自动设备装配等内容进行融合,实现学校实践教学与实习工厂的无缝衔接。这种方式可以提高学生的实践能力和就业能力,使他们更好地适应实际工作。

综上所述,通过注重理论联系实际、改革传统教学方式以及加强实践教学模式的应用,可以有效地培养出适应信息化时代的机电一体化专业人才,为行业的发展作出贡献。

(三)利用信息技术激发学习兴趣

当前,机电一体化教育及教学实践的主要趋势是基于信息技术在现代教学活动中的广泛应用。要想提升学生的学习效果,教师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需要借助信息技术的使用来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在传统教育发展结构中存在的主要问题表现在学生在自主学习方面的能力普遍较低。学生学习期间只是机械地、被动性地重复获取大量知识,虽然可以掌握教学知识,但是学生却无法理解知识的内涵。而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主要的教育目标则是让学生准确掌握如何学习以更好地获取知识。然而,当前的传统教育模式在应用期间无法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导致学生主动学习的效率普遍不高。将信息技术用于教学活动中,可以进一步改变现有教学内容,将声音、图像、动画、视频等手段有机结合起来,制作相关的视频教材、录制课程示范讲解演示等。通过信息技术的帮助,学生可以更准确地掌握相关内容,促使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

(四)加强学术形势分析

在我国当前信息化技术逐渐改革的背景下,要想确保机电信息一体化教育技术有效提升,就需要加强对学术形势方面的相关研究,在开展教学活动期间为学生提供最适宜的教学模式。学生是课堂教学活动开展的主体内容,要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知识,就需要充分尊重学生的主体地位,并促使学生可以结合自身认知现状和知识学习特点进行自主化学习。由此可见,为确保教学改革各项工作与当前学生学习需要相适应,学校需要不断加强对学生特点的相关研究与分析[6]。在不断应用各项新兴技术的背景下,可以利用不同类型的现代教学信息化设备为教学活动奠定基础,创新现有教学模式。教师应根据学生特点,科学合理地使用各种教学软件和信息技术教学方法,有效提升教学效果,帮助学生更好地理解和掌握相关知识。例如,在实际课堂教学中,教师可以创新教学模式,通过使用现代多媒体信息技術的方式,满足学生对机电一体化教学的基础,并设置科学合理的教学方法,从而有效激发学生的学习兴趣。

(五)丰富信息化资源库内容

在机电一体化领域的实际教学中,《力学基础》是一个重点内容。为了让学生能够掌握大量现代通用的机械零件、构造、传动装置等机电理论知识,在实际教学中需要不断丰富相关的信息化资源库。在职业院校机电一体化教学中,机电一体化专业学习课程资源设置必须具备内容完整性的特点,以满足学生的个性化学习需求。在创建信息化学习资源库时,可以建立媒体资料库,包含各种形式的机械课程核心资料,如文本、图像、音频等。这种教学模式可以使教学内容更直观,帮助学生更好地掌握相关内容。另外,还可以建立教育精品课程库,包括基础课程的大纲、内容、教案、题库、文献资料、教材目录及相关问题的完整解答信息。还可以利用特殊的教育信息网站为学生提供学习的各种参考信息,并展示学生最新的学业成绩。此外,建立数字图书馆可以将电子书、电子期刊等电子形式的资料作为图书馆内容,为学生提供与学习相关的资源,并在建立资源库之后根据行业变化逐渐更新教学资源,以满足学生的学习需要[7]。

五、结束语

综上所述,信息时代,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需要创新现有教学模式,促使学生能够系统了解专业知识。同时,开发符合机电一体化的信息技术软件,为学生创造实践条件,帮助学生了解专业与时代发展融合的重要性。高技能人才培养是高等职业教育的一项重大改革和发展。这给职业教育带来了挑战和困难。在人才培养过程中,需要按照“标准不下降、模式多样、育人灵活”的原则,将职业素质培养纳入人才培养计划,确保人才培养质量,使学生实现继续深造,准确掌握相关技能,为走向工作岗位夯实基础技能。

作者单位:王海霞 长春职业技术学院机电学院

参  考  文  献

[1]鄢来应.信息化技术视域下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教学改革[J].科技风,2020,3(8):1-5.

[2]武文竞,谢芬.校企合作人才培养模式及效果分析——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绿色科技,2020,2(17):2-2.

[3]王瑞云,孟稳.1+X证书制度下人才培养模式改革研究——以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辽宁高职学报,2021,23(10):5-26.

[4]赵涓涓.“双高”背景下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三教”改革思路探索[J].机械管理开发,2021,36(11):26-38.

[5]李明杰.基于现代学徒制背景下高职机电一体化专业群人才培养模式的研究与实践[J].进展:科学视界,2021,25(12):21-25.

[6]项万明.培养高技能复合型人才的探索与实践——以杭州技师学院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为例[J].时代人物,2022,4(25):3-4.

[7]赵达玉,宋华彬,陈士海等.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石油化工机械中的应用及发展趋势[J].现代工业经济和信息化,2022,12(7):2-14.

[8]王力,杨亚飞.高职机电一体化技术专业实训课程改革研究[J].现代农机,2022,3(4):2-7.

猜你喜欢

高技能人才机电一体化技术人才培养模式
机电一体化技术在现代工程机械中的发展运用分析
在高技能人才培养中实施弹性学制学分制的研究与实践
电子信息类高技能人才培养模式分析
校企合作下的应用型物流人才培养模式研究
关于机电一体化技术应用和发展态势的探讨
独立学院商务英语专业人才培养模式探索
高校创新型人才培养制度的建设与思考
浅谈铁路运输企业高技能人才队伍建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