鲜为人知的“法兰克福审判”
2023-11-03郭晓蕾
郭晓蕾
今年是“法兰克福奥斯维辛审判”(亦称“法兰克福审判”)开审60周年。相较纽伦堡审判,中文读者对这场由德国司法机构独立开展的对前纳粹人员的审判,可能有些陌生。正是法兰克福审判令奥斯维辛成了集中营的代名词。而审判的直接策划者就是德国黑森州犹太裔检察总长弗里茨·鲍尔。
1903年7月16日,弗里茨·鲍尔出生在符腾堡州斯图加特一个富裕的犹太商人之家。鲍尔17岁就加入了德国社会民主党,他和颇具影响力的社民党人库尔特·舒马赫结成盟友,二人常一同到各地演讲,呼吁抑制蹿升的极端主义。1933年3月,鲍尔和舒马赫参与策划的反纳粹大罢工失败,两人先后被捕。在经历了几个集中营后,鲍尔于1936年流亡北欧。
1945年5月8日德国宣布战败,兴奋雀跃的鲍尔5月9日便在斯德哥尔摩工会大厦发表了一场具有“纲领色彩”的演讲,号召包括犹太人在内的德国人齐力建设一个真正民主的德国。
1949年,鲍尔终于在时任社民党主席、老友舒马赫的帮助下,在下萨克森州谋得了一个司法职位。1950年,鲍尔升任下萨克森州检察总长。而下萨克森正是战后“纳粹幽灵”的重要堡垒。1956年,鲍尔站到了德国检察机构的“峰顶”,获任黑森州检察总长(該州是联邦德国唯一一个只有一位“总座”的大邦)。
1957年,鲍尔得到情报,第三帝国保安总局犹太事务部主任、“最终解决方案”(旨在灭绝犹太人)的直接承办者阿道夫·艾希曼藏身阿根廷;鲍尔立刻行动,筹划逮捕艾希曼。
然而,各方设限令鲍尔举步维艰。最终,他决定将情报送给摩萨德,请以色列逮捕艾希曼,并将之引渡到德国。德国政府没有同意鲍尔的引渡申请,而当时需要德国军援的以色列也不会将艾希曼交给德国。
将纳粹的高阶人士绳之以法,阻力太大;鲍尔遂决定将纳粹的“虾兵蟹将”送上法庭。以22名纳粹中下层人员为对象的“法兰克福审判”就是鲍尔用尽最后的气力,为德国人提供的一个大型“启蒙”课堂。
法兰克福审判传递的信息是:没有“普通人”的主动支持或默许,希特勒政权不可能存在。现实中的恶行不是抽象的哲学概念,而是由一个个具体的人造成的,普通的德国人也许不须为帝国的战争和屠杀罪行承担“法律”责任,但却对之负有不可推卸的“道德”责任……
1968年7月1日,鲍尔死在家中的浴缸里,他常年服用安眠药。关于死因,官方结论是“没有证据证明是自杀”,“也没有证据证明是他杀”。2017年,记录法兰克福审判的103盘原始磁带被联合国教科文组织列入“世界记忆名录”;曾经“消失”的鲍尔也以各种形式被郑重纪念。
(摘自《读书》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