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任务群主线行 教学考一体化

2023-11-03秦凤云

黑龙江教育·小学 2023年7期
关键词:社戏文学类研习

秦凤云

摘要:文学类文本阅读是2023年高考语文试题中重点考查的现代文阅读文本类型,以全国4套试题为主要研究对象,分析高考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命题依据、考查内容及形式特点,探讨高考命题规律与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的关联性,能够厘清教、学、考的关系,从而为指导高中语文文学类文本阅读教学提供参考。

关键词:2023年高考;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学习任务群;文学类文本阅读

2023年全国高考已落下帷幕,教育部教育考试院共命制全国甲卷、全国乙卷、新课标I卷、新课标II卷4套高考语文试卷。综观今年4套全国卷语文试题,充分体现了党的二十大精神,落实了立德树人根本任务,鼓励学生在学习运用祖国语言文字的过程中厚植家国情怀、锤炼优良品德、砥砺坚毅心志,引导学生勇于创新、勇于思考、勇于实践。其中4套文学类文本阅读试题以立德树人为根本任务,围绕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选取沈从文、巴金、陈村、曹多勇四位现当代作家作品,传承中华优秀传统文化、社會主义先进文化,命题在继承中创新,凸显教考衔接,引导高中语文教学回归教材、深研教材,实现教、学、考一体化。

《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中学习任务群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此任务群研习中国现当代代表性作家作品,包括反映改革开放以来的社会主义先进文化的作品[1]。2023年,新课标Ⅱ卷选取了沈从文创作于1945年的小说《社戏》(节选),全国甲卷选取了巴金创作于1933年的散文《机械的诗———旅途随笔之一》,两位作家均为现当代代表作家。新课标甲卷选取了收录于《收获》1985年第4期的陈村小说《给儿子》;全国乙卷选取了曹多勇的小说《长出一地的好荞麦》(作者自述是大约10年前创作的作品,推测应为2013年左右),两位作者均为当代作家。四篇作品人文主题均与“劳动”相关,或委婉含蓄,或热烈直接,体现了劳动之美,表达了作者对社会的洞察,对人生的感悟。

结合选文特点,笔者认为应针对与文学类文本阅读相关的任务群开展教学,如学习任务群9———中国革命传统作品研习(2022年高考重点考查)、学习任务群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2023年高考重点考查)、学习任务群11———外国作家作品研习,以大单元为理念进行整体设计,每个单元对应一个任务群,每一个任务群更像一个独立的“研习”项目[2]。以学习任务群10———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为例,此任务群对应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围绕每个人文主题和学习任务群两条线索组织单元(0.5*学分),一般来说用9课时完成。这一单元选取的都是现当代文学中的优秀作品,涵盖了新文学的主要体裁,包括鲁迅的小说《阿Q正传(节选)》、沈从文的小说《边城(节选)》、冯至的散文《一个消逝了的村庄》、贾平凹的散文《秦腔》、艾青的诗歌《大堰河我的保姆》、徐志摩的诗歌《再别康桥》、老舍的戏剧《茶馆》,教师应设计以学习者为中心的深度学习———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任务群教学策略实践,组织学生进行项目化学习,设计“中国现当代作家作品研习汇报”学习项目,分为走进作者,认知文体;研习内容,探究意蕴;揣摩语言,掌握特色;创作短文,形成札记,学写评论四个任务活动,最后分享汇报,形成文集。还可拓展阅读鲁迅《彷徨》《在沈从文先生墓前》、巴金《家》、老舍《四世同堂》等相关文本,由课内到课外,全面了解现当代代表作家的作品概貌。

全国4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从选材到试题命制均凸显教考衔接,通过显性关联和隐性关联两种方式,紧密关联教材。

(一)显性关联

新课标II卷选取了沈从文的散文化小说《社戏(节选)》,与统编版选择性必修下册的沈从文小说《边城(节选)》相比较,它们同为散文化小说,风格特点相近,考生在考场阅读时并不感到陌生。试题设置如第7题C选项:最后一段景物描写,同鲁迅《社戏》对归家途中的景物描写一样,都以自然之美衬托了散戏后人们的失落与惆怅;D选项:沈从文这里写社戏,同他在《边城》中写端午节一样,都是通过对民俗的铺写描绘了存有世外桃源意味的乡土社会。两个选项直接关联初中篇目鲁迅《社戏》、高中篇目《边城》,且C选项为试题答案,如果考生对《社戏》文本不熟悉,比较就无从谈起。这种关联在2020年高考新课标Ⅰ卷中早已显现,文本选取海明威的《越野滑雪》,其中D选项:小说主旨与《老人与海》较为接近,都是通过描写人挑战大自然或者投身不甘平庸的冒险生活,来塑造海明威式的“硬汉”形象,同样也为选项答案。

(二)隐性关联

新课标I卷选取了陈村的小说《给儿子》,其中第9题:“读书小组要为此文写一则文学短评。经讨论,甲组提出一组关键词:未来·回忆·成长;乙组提出一个关键词:河流。请任选一个小组加入,围绕关键词写出你的短评思路。”本题要求考生写文学短评的出题思路,关联了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选择性必修下册第二单元单元研习任务“以《〈边城〉中的矛盾》为题写一个发言提纲”,同时关联了统编版高中语文教材高中必修上册第三单元中“学写文学短评”的单元学习任务。撰写文学短评首先要对作品有深入的了解和准确的把握;其次要善于聚焦,从小处切入;最后运用叙议结合的方式,在适度复述、介绍或引用作品内容的基础上,展开分析和评论。学生如果不清楚文学短评写作特点,没有相应的写作经验,很难自如应对此类试题。

结合以上分析,笔者认为高考试题在积极引导一线语文教师注重提升课堂质量,强调对考生能力素养的考查。因此,高中语文教学应认真落实统编教材学习内容,尤其是单元导语、课后学习提示及单元学习任务,回归教学本真,避免机械刷题,减轻课外作业负担,提高课堂教学效率。

全国4套高考语文试卷中文学类文本阅读分别考查了文本内容理解;画线句赏析、词语意味的理解;人物身心感受梳理概括、人物心理分析、人物与相关物象的联系;结尾段落作用;描写手法分析、如何营造描写的艺术效果;写文学短评思路。其中写文学短评思路为创新题型,其他为常规题型。常规题型可结合教材、文体特征、任务群等相关内容备考,创新题型则需结合题干要求,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一)常规命题思路

常规命题思路主要表现为对考生阅读文本文体知识及分析、理解能力的考查。主要涉及文本内容理解、概括情节作用、鉴赏语言、赏析形象、分析艺术技巧等,体现主干知识年年考的命题思想。

1.分析艺术技巧类

解读分析艺术技巧类文章,首先需要掌握有关艺术技巧的必备知识,如描写方法、描写顺序、描写角度等,其次结合题干要求及文本内容进行分析。

(1)本文是如何描写社戏的仪式感的?请结合全文简要说明。(2023年新课标Ⅱ卷第8题)

此题设问非常具体、清晰,“如何描写”主要考查考生对描写方法的了解程度,考生要清楚描写方法可分为正侧面结合、虚实结合等。①正面描写:依次写了社戏过程中的各种仪式,如选址择日、开锣时的祭拜、开锣后“打加官”戏目的安排等;②側面描写:通过描写各色人物举止、伏波宫前的聚会等场面,来衬托社戏的仪式感。此类试题属于常规题型,并非2023年首考,早在2016年北京高考已经涉及(答案略)。

(2)文中运用了侧面描写的手法来表现老腔的艺术魅力。请举两例并加以分析。(2016年北京卷《白鹿原上奏响一支老腔》第4题)

此题设问非常简洁、明了,直接告诉考生侧面描写的手法,考查学生用知识解决问题的能力,了解侧面描写主要为借助他人、他物、他事衬托或环境描写烘托(答案略)。

(3)小说中有多处景物描写,请分析其功能。(2019+年新课标Ⅲ卷《到梨花屯去》第8题)

此题设问打破常规问法,但考点没有改变,“请分析其功能”,“功能”可以理解为“作用”,实际考查景物描写的作用。抓住文中的景物描写,围绕景物描写对人物、环境、主题的作用考查,考生只要掌握常规题型、必备知识,应对就会比较自如(答案略)。

从以上对三道真题的分析中我们可以看出针对“描写”这一艺术技巧重点考查手法判断、作用分析,掌握了相关的必备知识,可以举一反三,节省大量重复刷题时间。

2.鉴赏语言类

鉴赏语言类考题主要包括词句含义、语言特点、语言风格等必备知识,需要结合题干要求完成相应题目。

(1)文中记述社戏的筹备及演出过程,多处使用“依照往年成例”“照习惯”“照例”等,含有哪些意味?请结合全文谈谈你的理解。(2023年新课标Ⅱ卷第9题)

此题考查词语意味,常规考题,结合文本分析可知答案:①社戏作为当地民俗活动,民间仪式,传承已久,各个步骤都有例可循;②社戏各步骤循例展开,代表着一种秩序井然,安稳平和的生活常态;③多次强调“照例”,也暗示“例外”或将出现。

(2)文中“如来佛的掌心”“紧箍儿”“八十一难”分别意味着什么?(2016年江苏卷《成人不自在》第2题)

此题也是考查词语意味,常规设问,结合文意可得出答案:“如来佛的掌心”象征着孙悟空无法逃脱的社会规范;此点可抓住关键词“掌心”,再看定语“如来佛”分析象征义。“紧箍儿”象征着孙悟空心甘情愿地接受社会规范;“八十一难”象征着孙悟空修心过程中所遇的障碍。这两点也需要从象征角度思考。

结合上面高考真题可以看出语言鉴赏类考点中词语意味考查频率较高,可从词语的表面义、深层义、比喻义、象征义、语境义等方面入手解题。

3.赏析形象中人物类

赏析形象中人物类考查,主要分为人物形象概括、人物形象作用、人物心理梳理概括、塑造人物形象的方法等考点,可结合必备知识进行解题。

(1)德贵与牛、犁对话,表现了德贵什么样的心理?请结合小说简要分析。(2023年新课标Ⅱ卷《长出一地的好荞麦》第9题)

此题设问明晰,抓住相关的对话内容分析人物心理即可得出:①牛和犁没有回答德贵的提问,显示出德贵内心的孤独;②德贵不怕失败,坚持耕种,显示出他的执着和坚定,对土地的坚守与热爱和坚韧不拔的精神。(此类题型在2020)年全国甲卷《越野滑雪(节选)》第8题已考查过。)

(2)买卖瓷盘的过程中,杨成岳的心理发生了哪些变化?请结合作品简要说明。(2021)年全国乙卷《秦琼卖马》第9题)

此题设问需注意限定语“买卖瓷盘的过程中”,还要考虑前后的变化方可得出答案:先是无意购买,他看出瓷盘是赝品,并不说破,以“小本生意”为由婉拒;然后有意相帮,表示再想想,留下王超杰,并细心安排吃住;最后因对戏剧的热爱,对世道人生的感悟,让他知假买假、慷慨解囊。

结合以上分析可以看出,高三复习习题应以历年高考真题为本,精讲精练,如上文所析关于描写手法的学习可以结合高考真题从描写对象(人物、景物等)、描写种类(正面、侧面等)、描写作用等方面入手,引导学生掌握必备知识,形成关键能力。再如关于人物心理的内容,可结合高考真题,总结考查类型、角度,教会学生举一反三,破除机械刷题的困局。

(二)创新性命题

创新命题主要考查学生对文本的综合分析、理解、鉴赏能力,学会用知识解决问题,考查学生学科素养。创新性命题是近几年高考命题改革的一大亮点,以设问陌生化的方式打破学生固有的惯性思维与经验主义。

1.关注文本特征

备考中需要关注文本的文体特征,厘清相关概念,做到真正读懂文本,理解文本。日常教学中需要引导学生认真阅读教材中所选文本,以此为范例,扩大阅读量,由此及彼学会解读类似文本,进而提升阅读素养。如2019年新课标Ⅰ卷“《理水》是鲁迅小说集《故事新编》中的一篇,请从‘故事’与‘新编’的角度简析本文的基本特征”;2023年新课标Ⅰ卷第9题写文学短评思路题,也是创新命题的典范。将写作单元任务与文学类文本阅读任务相结合,跨单元与任务群进行组合,综合考查学生语文学科素养。

2.探究创作思想

2021年新高考全国Ⅱ卷现代文阅读选取了废名的《放猖》与《莫须有先生教国语》两个文本,其中第9题:文本二指出,教小孩子作文要“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谈谈文本一是如何实践“能懂得小孩子的欢喜”这一主张的。作者以儿童的视角来写鬼神祭祀之事,用儿童一样纯真的眼睛来观察,从内心羡慕、快乐的闹剧、热闹后的寂寞、偶像的破灭四个角度,用儿童非理性的直觉来体验。本题考查了学生探究作品的创作思想和艺术手法的能力。

总之,在新高考、新课程、新教材背景下的语文教学让诸多一线教师如雾里看花,水中望月。2023年全国4套卷文学类文本阅读依标命题,凸显教考衔接,设题丰富多样,充分发挥高考“指挥棒”的功用,倒逼高中语文教学,有效引导一线教师教学方向,实现教、学、考一体化。教师们必须树立以学习为中心促进学生成长和发展的理念,沉潜内心,踏实前行。

参考文献:

[1]))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普通高中语文课程标准(2017年版2020年修订)[M].)北京:人民教育出版社,2020:22,38.

[2]))王本华.以“研习”为主,打通统编高中语文必修与选择性必修教材:统编高中语文选择性必修教材介绍[J].课程·教材·教法,2021,41(11).

课题项目:黑龙江省教育科学“十四五”规划基础教育教研专项重点课题“大单元理念下高中语文任务群教学策略与实践研究”(JYB1422050)

编辑/李莉

猜你喜欢

社戏文学类研习
文学类文本阅读考试范围与要求
师生共生研习 点燃课堂活力
导读课重在框架搭建——任玲老师《堂吉诃德》整本书导读课研习
现代文阅读:文学类文本(戏剧)
研习新媒体:从被动适应到主动拥抱
文学类
吴家麟先生是我研习宪法学遵从的楷模
定准语文课堂的出发点——丁卫军《社戏》教学实录评析
风景这边独好——丁卫军《社戏》教学课例深度研读
《社戏》:一篇布满矛盾的作品——《社戏》课堂实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