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重庆市武隆区天尺坪茶产业发展思考

2023-11-03谭晓强

南方农业·上旬 2023年8期
关键词:武隆茶园茶叶

谭晓强

摘 要 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天尺坪种植茶叶历史悠久,茶产业已成为当地的民生产业,同时,茶文化底蕴深厚,形成了独具特色的茶产业。近年来由于缺乏茶叶种植、管理技术,加工工艺低下,茶企业整体实力不足,产品标准混乱等问题,使得当地茶产业发展缓慢。简述天尺坪茶叶产业优势所在,从以下几个方面对未来的发展方向和发展重点进行了思考:总体思路和目标;强化良种引进和培育,推进研学成果的应用转化;巩固和加强茶产业品牌培育,建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推进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耕种收,做强茶产业;适度间种农作物,适量混种有益的花草树木,种养结合;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化程度和形象。

关键词 茶叶;产业发展;问题;思考;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天尺坪

中图分类号:S571.1 文献标志码:C DOI:10.19415/j.cnki.1673-890x.2023.15.059

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产茶历史悠久,文化底蕴深厚。据常璩撰《华阳国志·巴志》记载“涪陵郡,巴之南鄙,无文学,少蚕桑,惟产茶”。茶圣陆羽于公元753年赴峡州考察茶业,在其著作《茶经》中写道:“茶者,南方之嘉木也。一尺、二尺乃至数十尺,其巴山峡川,有两人合抱者,伐而掇之”[1]。巴山峡川,正处重庆东南部三峡水库中心地带武隆,而天尺坪是重庆茶区生态条件最好的地方,自唐以来,必向当朝皇上进贡的茶区之一,著名的品种有“天尺野茶”等[2]。而近十年,天尺坪创建“仙女红”茶叶,更是成为文人墨客争相吹捧的座上佳茗。在当地,茶产业不仅是茶文化的一种传承,也是作为该地重要的特色优势产业,在农业农村经济发展和乡村振兴中具有极其重要的地位。

1  发展优势

1.1  具有适宜茶产业发展的自然资源禀赋

武隆区白马镇天尺坪茶叶产区属亚热带季风湿润气候,气候温湿,四季分明,年平均气温9~12 ℃,年极端最低气温零下3.5 ℃,最高38 ℃。年降水量1 000~1 200 mm,每年约有5个月的多雨季节,雨雾蒙蒙,云雾弥漫,日照少,非常适宜高山有机茶树生长。而且天尺坪茶叶产区坐落于“T”字形小气候区域中,海拔1 260 m左右,山势陡,立于乌江边之上,近乎垂直,乌江温暖水汽直冲崖顶,热度不减,与崖顶的冷流交替拍打茶的叶片,频繁骤变的温差使得茶叶内质物更为丰富,呈现出独特的香气。该地土壤多属黄壤、黄棕壤,土壤为弱酸性石砾土壤,土壤风化比较完全,石砾较多,土壤通透性好,且有机质和茶树生长所需各种矿质营养元素一应俱全,且武隆区是重庆市十佳旅游区和中国优秀旅游城市,森林覆盖率达到59.68%,空气质量优[3]。茶叶产区没有工业“三废”的污染,无城市生活污水、废弃物、粉尘、酸雨的危害。天尺坪茶叶产区以农业生产和旅游业为主,水域上游无工业污染源区,河流及地下水检测表明,其水质均达到国家饮用水卫生标准,有毒有害物含量远远低于国家种植环境标准。

1.2  地理交通区位优势突出,为茶叶流通创造了优异的运输条件

武隆区白马镇天尺坪茶叶产区区位独特,交通便捷,地处重庆市东南部乌江下游,武陵山和大娄山的峡谷交错地带,重庆外环经济带,距重庆主城约1.5 h车程。区内319国道、渝湘高速公路、南涪高速公路、渝怀铁路横贯全境,乌江航道连接东西,还有即将建成渝湘高速复线、渝黔高铁贯穿全境,四通八达的交通网络已经形成。便于建立健全茶叶产业流通体系,为茶叶流通创造了优异的运输条件。

1.3  符合国家产业发展规划

在《国务院关于印发“十四五”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规划的通知》(国发〔2021〕25号)文件中,促进果菜茶多样化发展中指出:“统筹茶文化、茶产业、茶科技,提升茶业发展质量”。在《重庆市人民政府关于印发重庆市推进农业农村现代化“十四五”规划(2021—2025年)的通知》文件也指出:加强成渝地区农产品质量安全追溯体系建设对接交流,以茶叶等成渝地区优势特色农产品为重点,打造一批追溯示范企业,围绕成渝两地优势特色产业,提升茶等5个千亿级优势产业集群国际竞争力,建设全国农业高质量发展示范区,并将武隆高山生态红茶基地等作为渝东南武陵山区城镇群农业发展重点工程。在《农业部发布全国茶叶重点区域发展规划(2009—2015年)》指出,长江上中游为特色出口茶重点区域,重庆主要集中在武隆等地,重点发展出口绿茶、红茶,建立出口茶叶基地和培育出口龙头企业,扩大自营出口。积极发展名优茶叶,提高良种比例,提高特色茶叶品质和知名度。而武隆茶叶的主产区就是白马镇天尺坪茶叶,同时现在也是陈宗懋院士三大有机茶基地之一。

1.4  产业发展史悠久、基础好、势头强劲

据记载,公元前11世纪巴国已用茶叶作为贡品,三国时期张辑也记载了巴渝制茶饮茶之道,在20世纪70年代发现武隆有大片野生茶树林,百余株分散在原始林荫蔽之下,充分证明武隆产茶历史悠久。白马镇天尺坪在20世纪六七十年代响应毛主席“以后山坡上要多多开辟茶园”的伟大号召[4],群众积极性空前高涨,栽培方式主要为梯形茶园栽培,主要引入为四川群体品种和云南大叶种,茶园生产管理为县、镇、村多种方式所有。经过几十年的逐步规范管理,并厘清产权管理关系,建立健全茶叶生产体系和管理体系,现拥有全市面积最大的连片高山有机茶园(海拔1 260 m以上),产区内市级茶叶龙头企业1个,十余个家庭作坊加工,茶叶从业人员超过1 000人。近年来,茶叶生产机械化、产品标准化取得初步成效,茶叶营销网络体系逐渐形成,茶叶加工技术得到提高,已开发十多个中高端产品。其中“仙女红红茶”品牌荣获2018年第二届中国国际茶叶博览会品鉴用茶、2020年十三届“三峡杯”名优茶评比(红茶类)金奖、2020年“重庆好礼”外事礼品、2021年“巴味渝珍杯”重庆市第四届斗茶大赛红茶金奖,2022年“中茶杯”第十二屆国际鼎承茶王赛红茶类特别金奖等殊荣。

2  存在的问题

2.1  品种相对单一老化,标准化种植不够,面积较小

天尺坪茶叶主要是20世纪六七十年代引种的四川群体品种和云南大叶种,近十年在各方努力下,引进了部分优良品种福鼎大白、金牡丹等,但相对而言品种比较单一,品种老化,老茶园的标准化种植远远不够,而且相对应的茶园占地面积比较小,现只有

333 hm2,对比国内的优良茶叶基地,远远不及。品种的优良程度、种植标准化程度和种植的规模,在一定程度上限制了全产业链的更好发展,影响了先进生产加工模式、品牌策划和销售渠道等,无法完全形成集约化生产。

2.2  茶叶的采摘不够充分,先进加工设施极少,销售渠道受限,形成恶性循环

天尺坪茶叶产区由于气候的影响,到了夏秋两季,茶叶的口感、质量都有所下降。这种茶青制造出来的成品在市场上的评价不高,无法与其他茶叶形成有效的竞争。而且天尺坪茶叶产区主要是老茶园,标准化种植不够,很多先进机械化设施、设备无法使用,夏秋两季人力采摘成本高,产值效益低下。另外,由于国人的健康理念不断发展,大部分人对于纯自然产品的追求不斷加强。这种思想制约着整体茶叶的设备发展和更新换代。在此情况下,使得天尺坪茶叶基本只在春季采摘,而夏秋季基本无人愿意采摘。单季采摘,不但是对茶叶的浪费,对于茶树的生长,来年的新茶采摘都有非常大的影响。缺乏充分采摘的茶树,第二年的春茶,生长出来的茶叶比较粗糙,叶子较大,影响产品外观与品质,市场受欢迎程度大大降低。

天尺坪茶叶销售方式主要以专营店、展柜等方式进行,缺乏以文化塑造品牌形象,另外,茶叶的销售人员,对相关的知识掌握不够到位,对于天尺坪茶叶的特征理解不够,不能够了解当前民众消费驱动的根源,营销手段差,对茶叶销售形成了很大的制约。导致企业、茶农、经销商等各方难以走出“低收入—低投入—低产出”的不良循环圈。

3  推动天尺坪茶产业持续健康发展的思考

3.1  总体思路和目标

以现代农业、统筹城乡发展为总揽,紧抓重庆乡村振兴契机,与武隆区加速“绿色崛起”和 “第三次旅游崛起”建设任务相结合,充分利用产区的区域优势、旅游优势、资源优势和气候优势,创建市级茶叶产业技术成果集聚地,形成效益农业的典范。力争新建和改造茶园面积达667 hm2,带动辐射周边区域

2 667 hm2的茶叶种植基地,实现年产鲜茶1万t,产值1.2亿,实现万余人(包括季节性采茶工)就业。配套完善生态观光建设,实现茶叶种植、采收、加工、贸易一条龙的产业链。创建市级茶叶生产技术成果转化集聚地,形成集农业、休闲、观光、娱乐于一体的现代茶叶观光区。

3.2  强化良种引进和培育,推进研学成果的应用转化

围绕高山有机茶叶引进“金牧丹”“铁观音”等十余个高香、优质、高产、抗性强、适应性广的早生茶树品种。并进行主要经济性状的区域鉴定和生产示范,筛选出适宜发展品种,克服无性系茶树高山种植技术难题。

在技术推广方面:1)充分应用科研单位重庆市农业科学院茶研所和教学单位西南大学茶学系的研学成果,特别是夏、秋季茶叶进行茶饮料、茶食品、茶保健品开发利用成果,全面提升茶叶利用率和经济效益。2)发挥好区、镇两级现有农业技术推广机构的作用,将农业科技成果和实用技术普及应用于农业生产的全过程。3)抓住高素质农民培训的契机,并将培训搬进田间地头,解决农业技术推广“最后一公里”的问题。4)建设专家楼,将科学研究与科技推广、试验与示范有机结合起来。5)充分利用白马镇天尺坪茶叶产业产区是陈宗懋院士三大有机茶基地之一的契机,将院士的资源优势转化为生产优势。

3.3  巩固和加强茶产业品牌培育,建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

建立健全茶叶质量标准体系,加强对农民的标准化培训,逐渐普及茶叶种植采收技术标准和质量标准,加强病虫害防治,推广绿色防控技术运用,常态化农业生产环境监控,积极开展地理标志的认证,推进有机食品认证,从而巩固和加强茶产业品牌建设。

建立健全市场流通体系:1)充分利用武隆独特的旅游资源,扩展商品流通性。2)做好重庆这个大城市的商品流通的枢纽点作用,大城市具有巨大的媒介力,形成茶产品的中转地、集散地和扩散地。

3)新建或融入茶产品以专业批发为基础的流通体系。4)做优电子商务流通体系。

3.4  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推进规模化经营和机械化耕种收,做强茶产业

1)深化农村承包地“三权”分置改革。在稳定家庭联产承包制的基础上,激励土地流转机制和开发利用闲置山区坡地机制,完善土地流转制度,改扩建有机茶园面积,促进茶叶规模化经营,大力提升机械化组织程度,降低劳动强度,提升工作效率。2)进一步壮大龙头企业,提高天尺坪高山茶的市场竞争力,以现有的龙头企业为基础,进一步确定培育、发展茶企业,让龙头企业带动整个天尺坪产业的发展,打破区域限制,对小微企业进行整合,成立当地茶产品企业高质量发展园区,推动天尺坪茶企业实现产业化、规模化和标准化发展。

3.5  适度间种农作物,适量混种有益的花草树木,种养结合

在茶园行间种绿肥、牧草等,并混种一定数量有益花草树木。优点在于:1)可以大大提高茶园土壤的覆盖度;2)生长的绿肥埋入土壤后,可以增加土壤的有机质含量,提高土壤肥力,生长的牧草可以养殖鸡、羊、牛等家畜;3)能防止茶园虫害的扩增、迁移,并增加茶产品内质物,同时茶林间作对茶园具有一定的遮阴效果,从而提高茶叶品质。

3.6  完善利益联结机制,提升产业化程度和形象

充分整合苗圃基地、农资供应点、农机服务、农民专业合作社、市场营销网点及专业批发市场等资源,完善茶产业产前、产中、产后的产业链建设。按照“共享农业产业化成果”的原则,奉行“利益共享,风险均担,优势互补,共同发展”的经营理念,完善广大农户的利益联结机制,为广大农户提供更为稳定的增收渠道,整体提升茶叶产区的产业化组织程度,形成有效的经营动力与压力,激发各环节的内在自觉性,全面提高茶经营的综合效益,树立全新的武隆乃至重庆“技术高、质量优、价合理”茶产品形象。

4  结语

重庆市武隆区白马镇拥有悠久的种茶、产茶历史,常年湿润温和的气候和良好的产业基础为该地茶产业的持续发展提供了稳定的条件。相比于其他茶叶,天尺坪茶具有内含物质丰富、耐冲泡及品质高等特点。当前,白马镇的“仙女红”等系列品牌茶叶已经具有了较高的知名度,当地居民也获得了良好的经济效益。

现阶段,白马镇在发展茶产业时遇到了诸多问题:种植、管理技术落后,使得茶树病虫害较多,严重影响茶叶品质;加工工艺缺乏标准,茶叶的品质很大程度上取决于加工师傅的“手艺”,导致产品品质参差不齐等。为了更好地促进白马镇茶产业的发展,当地政府、企业需要积极引进推广优良品种,提升茶园管理技术,加大茶园的标准化、机械化作业建设;进一步提升、优化制茶工艺,规范行业标准,加快推进企业加工设备的改造升级和生产线的智能化改造;尽快打造当地龙头企业,加强引领带动,促进茶产业的规模化、集聚化发展。

参考文献:

[1]  陆羽.茶经[J].新读写,2020(9):42-44.

[2]  朱海军.唐宋时期三峡茶业兴衰初探[D].武汉:武汉大学,2005.

[3]  袁江.重庆市武隆县加强旅游资源和风景名胜区生态环境保护[J].重庆环境科学,2003(1):58.

[4]  袁先安.红心伟业六十载  继往开来兰花茶

——毛主席视察舒茶六十周年纪念[J].茶业通报,

2019,41(1):3-5.

(责任编辑:丁志祥)

猜你喜欢

武隆茶园茶叶
《茶叶通讯》简介
“大美武隆”诗词选登
抗美援朝运动中的武隆人
茶园飘香
茶园之晨
重庆武隆:贫困人口依托旅游业脱贫
藏族对茶叶情有独钟
湄潭茶园
茶园观色
香喷喷的茶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