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发展影响因素研究

2023-11-03詹国芳石锦秀

无锡职业技术学院学报 2023年5期
关键词:双师型效度双师

詹国芳 石锦秀

(浙江广厦建设职业技术大学 国际商学院,浙江 东阳 322100)

1 问题提出

当前,职业教育受到党和国家的高度重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作为培养高素质劳动者和技术技能人才的重要载体,迎来了前所未有的黄金发展时期。办好职教本科,规模适当、结构合理、素质优良的师资队伍是重要因素。教育部办公厅于2021年发布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业设置管理办法(试行)》指出,在本科层次职业教育专任教师中,“双师型”教师占比不低于50%。

然而,目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的部分院校仍处于满足评估的阶段,教师大多数为毕业于普通院校的硕博,缺乏企业实践经验,对职业教育规律和职教学生成长规律的把握不足,难以承担职业教育人才培养的职责。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应是学术性和职业性兼具的教育,但大部分试点院校存在“双师型”教师数量少、科研基础相对薄弱、缺乏科技领军人才和科技创新团队等问题[1]44。

在知网中搜索“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师型”等关键词,相关研究集中于“双师型”教师的认定标准、培养路径及评价机制中,针对在职教师的定量实证研究较少。实践能力在职业教育领域有特殊的意蕴,是职业院校教师的核心素质,是将专业理论知识转化为实践技能,传授给学生的基本能力[2]。本研究将基于计划行为理论,采用定性、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分析影响“双师型”教师双师能力的因素,尤其是实践能力可持续发展的影响因素,为完善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激励制度提供参考。

1.1 理论基础

Ajzen在理性行为理论(Theory of Reasoned Action,TRA)基础上提出了计划行为理论(Theory of Planned Behavior,TPB)。该理论认为人的行为是经过深思熟虑的计划的结果。该理论被广泛应用于社会心理学中,用于解释及预测人们的各种行为。

该理论共有五个要素:态度(Attitude)、主观规范(Subjective Norm)、知觉行为控制(Perceived Behavioral Control)、行为意向(Behavior Intention)、行为(Behavior)。行为受到行为意向的直接影响,而态度、主观规范和知觉行为控制是决定行为意向的3个主要变量,态度越积极、外在影响越正向,知觉行为控制越强,行为意向就越大,反之就越小[3]。

图1 计划行为理论模型

1.2 模型构建

本研究借助质性访谈的方式,挖掘“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影响维度。

访谈样本选择:本研究共访谈了10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的在职教师。其中,高级“双师型”教师2人、中级4人、初级4人。采用Nvivo11分析访谈稿,在分析过程中共进行了三个级别的编码,即开放式编码、轴心编码和选择编码。本研究将所掌握的资料、概念类属、类属的特性以及概念类属之间的关系一层层地描述出来,最后构建的理论作为对研究问题的回答[4],得出“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部分影响因素,见表1。

表1 教师双师能力提升影响因素编码结果

经过编码发现,影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的因素有:教师对双师能力、对教学科研等的重要性的认同,即职业需求。该维度展现了教师对双师能力提升的积极态度。评价、薪酬、职称评审等制度以及同事、名师的示范性作用共同作为影响双师能力发展的主观规范。另外,本科层次职业教育院校提供的实践机会、实践平台、实践资源等,以及教师对自身能力的自信、自我实现的成就感也影响着教师双师能力的持续发展。本研究结合计划行为理论与质性编码的结果,研究建立了本科层次职业教育“双师型”教师发展的影响因素模型。

1.3 研究假设

1.3.1主客观需求(行为态度)与教师双师能力提升意愿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态度(Attitude)是指个人对某项行为所持有的喜恶程度,态度越积极,越容易产生实践行为。行为意愿越强,行为发生的可能性也会越大。自国家推行职业教育改革以来,职业院校非常重视“双师型”队伍的建设,纷纷出台了一系列规章制度以推进教师双师能力的提升。例如,对教师企业实践的频率、年限提出了一些硬性要求。“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是职业教育自身发展和人才培养的内在要求[5]。对教师个人而言,拥有满足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学的双师能力,并能随着行业发展不断提升个人能力是基本要求。质性分析结果显示,教师对这一点十分认同。同时,马斯洛的“五个层次需要理论”认为,人在低层次的需求得到满足后有追求自我实现的需求。当参加实践获得一定成果时,教师会对自身的能力更加肯定,极大地增强自信心。因此,教师提升双师能力的意愿是比较强的。据此提出假设1。

H1:主客观需求(行为态度)对教师提升双师能力意愿有正向影响。

1.3.2激励评价制度、示范作用(主观规范)与教师双师能力提升意愿 主观规范指的是影响行为意向强弱的社会因素,主要包括两种规范,一是指令性规范,指的是对个体重要的人认为个体应该执行某种行为。在本研究中,指令性规范指的是学院对教师的教学行为、企业实践行为、考核晋升进行的监督和激励。无论是监督还是激励,对教师提升双师能力都起着正向或负向的作用。一些受访教师直言,目前对“双师型”教师的认定、考核、评价缺乏相应的标准,在薪酬上与非“双师型”教师无较大差异;而职称评审仍以课题论文为主,对“双师型”教师没有倾斜,这些成了教师积极提升双师能力的阻碍因素。二是示范性规范, 指的是对个体重要的人的行为。本科层次职业教育教师感受到更多的是来自同事及名师的示范作用的压力。综上所述,提出假设2。

H2-1:目前无差异的激励评价制度(主观规范)对教师双师能力提升意愿有负向影响。

H2-2:同事及名师们的示范作用(主观规范)对教师提升双师能力意愿有正向影响。

1.3.3资源机会(知觉行为控制)与教师双师能力提升意愿 知觉行为控制是行为主体对实际控制条件(如能力、机会及资源等)包括难易程度的感知。行为主体的感知行为控制能力越强,其执行特定行为的意愿就越强[6],即当行为主体觉得当前的外部影响因素,机会、资源等越能控制,他就越可能执行这种行为。

质性分析发现,教师较多提及所具备的条件、机会和资源。当学校能适当减少教学、学生管理等工作量,并且能提供较好的实践资源时,教师的参与意愿会更强。因此,本研究提出以下假设。

H3:资源机会(知觉行为控制)对教师双师能力提升意愿有正向影响。

1.3.4教师双师能力提升意愿、知觉行为控制与教师双师能力提升行为 根据计划行为理论,意愿是行为的先决条件,意愿和知觉行为控制共同作用于行为。教师提升双师能力的意愿越强烈,实际的提升行为可能性就越大。知觉行为控制除了对意愿有影响,还可以直接预测行为的发生。当教师具备了足够的机会、资源与精力时,教师的双师提升行为就越容易产生。因此,提出以下两个假设。

H4:行为意愿对教师的双师能力提升行为有正向影响。

H5:资源机会(知觉行为控制)对教师的双师能力提升行为有正向影响。

1.3.5行为意愿的中介作用 按照计划行为理论,行为意愿起着中介作用,也就是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通过对行为意愿的影响,进而影响实际行为。据此提出假设6。

H6:行为意愿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实际的双师能力提升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

2 研究设计

本研究通过问卷调查的方法获取一手数据。研究对象为三所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的在职专任教师,涉及电子商务、财务管理、软件管理、建筑工程技术等十几个专业。在浙江某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试点学校的部分学院内部进行测试,测试问卷50份,进行信度和效度检验。根据测试结果对问卷进行修正和完善。问卷的题项均采用了李克特5级量表形式,其中1~5分别对应非常不同意、不同意、不确定、同意、非常同意,具体题项见表2。

表2 量表题项

3 实证研究结果

3.1 样本信息

正式调查主要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共计发放问卷350份,最终得到有效问卷305份,有效率为87.1%,具体样本情况见表3。

表3 样本教师基本信息

由表3可以看出,调查对象全部为三所本科层次职业院校的在职教师,男女比例较为均衡,学历或者学位基本都为硕博,“双师型”教师占比为53.1%。本次调研样本从人口统计学特征来看,符合预期要求,具有较强的代表性。

3.2 信度与效度分析

本研究采用SPSS 23.0对模型中的变量进行信度与效度分析。

信度分析:采用Cronbach的α系数来衡量同一维度下各变量之间的一致性,这是最常用的内部一致性分析,Hajjar(2018)认为,α值在0.70以上,就可以认为他们的内部一致性比较好[9]。本问卷因子的α值都大于0.70,因此,可以认为该问卷量表满足信度检验要求。

效度分析:效度可以分为内容效度、效标关联效度和建构效度。建构效度既有理论的逻辑分析基础,又能根据实际所得资料来检验理论的正确性,是一种相当严谨的效度检验方法[10]。本研究采用因素分析来检验量表的建构效度。从结果上看,各题项的因素负荷量均大于0.5,说明各潜在变量收敛性较好,该问卷量表具有良好的建构效度。

3.3 结构方程分析

本研究采用Amos 26.0软件进行结构方程模型的检验。

1) 拟合优度检验。在模型的整体拟合度检验中:χ2/df=2.364,RMSEA=0.039,CFI=0.947,TLI=0.921,RMR=0.042,模型拟合度较好。

2) 路径分析拟合后的最优模型路径系数及假设检验结果如图2和表4所示。经路径分析和假设检验可知,假设H1、H2-1、H2-2、H3、H4、H5均成立。在行为态度这个维度上,主客观需求对教师的双师能力提升意愿有十分积极的影响,路径系数达到了0.765。在主观规范维度上,目前无差异的激励评价制度对教师双师能力提升意愿有负向影响,同事及名师的示范作用则有正向影响。在知觉行为控制维度上,学校提供的机会及教师对自身实践能力的自信对提升意愿及提升行为均有积极的影响。

表4 结构方程模型路径系数与显著性检验(标准化)

表5 中介效应Bootstrap检验结果

图2 “双师型”教师可持续发展影响因素模型假设验证结果

3.4 中介效应检验

Hayes和Preacher(2014)建议使用Bootstrap法进行相对中介效应的显著性判断[11]。为验证教师的双师能力提升意愿是否起中介作用,本研究采用了Bootstrap估计法。设置中介效应为95%,对样本重复随机抽取2 000次,研究结果为主客观需求(行为态度)、激励评价制度(主观规范)、示范作用(主观规范)、资源机会(知觉行为控制)通过提升意愿对教师实际提升行为的间接影响效应分别为:0.121(P<0.001)、-0.063(P<0.001)、0.089(P<0.001)、0.286(P<0.001)。这说明行为意愿在行为态度、主观规范、知觉行为控制与实际的双师能力提升行为之间发挥中介作用,假设H6通过。

4 结论与建议

4.1 模型结果分析

主客观需求(行为态度)显著正向影响教师双师能力提升意愿,并通过提升意愿正向预测提升行为的发生。作为职教本科的教师,提升双师能力是职业的必然要求。从主观上来看,这也是教师自我实现的需要。

激励评价制度(主观规范)显著负向影响教师双师能力提升意愿,也通过意愿对教师的提升行为产生副作用。提升双师能力需要教师倾注大量的时间与精力,但现有的“唯课题论文”的职称评定制度及薪酬激励上的缺乏使教师不愿耗费大量精力提升自身的双师能力。此外,很多院校在双师评定标准上“一次定终身”,一旦达到标准,便可认定为“双师型”教师,缺少全面、科学、动态的考核评价体系。以上因素都使得很多教师在达到双师标准后,后续缺乏可持续发展的动力。

主观规范维度的示范作用显著影响提升意愿,且通过提升意愿影响教师的双师能力提升行为。当教师身边的同事都通过实践等途径大大提升了双师能力时,教师就会感受到竞争压力加大,在此情况下,教师对提升行为将持积极态度。名师的引领、示范、辐射作用,也能激发教师提升双师能力的积极性。

资源机会(知觉行为控制)显著正向影响提升意愿,且通过提升意愿正向预测提升行为,甚至可以直接促使教师提升行为的产生。根据计划行为理论,当个人认为自己执行特定行为的能力、机会或资源越多时,个体对有可能遇到的感知阻碍就会越少,对行为的知觉行为控制就会越强。本研究中的资源机会指的是单位提供的政策便利、实践资源及教师对自身胜任实践任务的自信程度。在调查中,教师在该维度的均值得分较低,这说明学校并未给予教师足够的资源。

4.2 政策建议

4.2.1优化现有激励评价制度 有效的评价认同能够催生教师的归属感[12]。首先,在认定制度上,要明确不同层次“双师型”教师的典型岗位需求与职业能力范围,然后根据教师表现出来的职业能力水平及对工作的胜任程度来认定“双师型”教师资格。其次,要优化现有激励机制,在薪酬分配、经费投入、资源配置、职称评定等方面向“双师型”教师队伍倾斜。再次,在评价制度上,构建由师德师风、执教能力、社会服务能力、可持续发展能力四个一级指标和若干个二级指标构成的评价体系,引导和激励教师持续提升双师素质[13]。最后,要强化技能课程建设质量在教学评价中的地位,理实并重。本科层次职业教育要实现从服务产业发展向引领产业发展的转变,“双师型”教师是关键。学校应对为企业攻坚克难、实践成绩优异的教师提供富有弹性的薪酬奖励、职称晋升发展机会,鼓励其为企业提供科研成果转化指导等。

4.2.2整合资源,提供多元化提升渠道 目前,试点的本科层次职业院校大多原为民办高职院校,原有教师在转型本科教学时,教学要求大大提高,很多教师更是集教学、管理、科研于一身,任务繁重。在这种状况下,教师很难主动去提升自身的实践教学能力,很多时候只能应付了事。与此同时,此类学校还存在着设备资源、实践平台缺乏的情况。针对以上问题,一是可以优化教师工作量考量制度,将教师的实践纳入工作量,使教师在教学之余能有精力进行实践提升。二是通过校企共建“双师型”教师培训基地、成立双师专业团队、聘请企业兼职教师进行培训、访学访工等方式为教师提供多元化的提升渠道。

4.2.3发挥示范引领作用,提升内在意愿 主观规范维度的示范作用显著影响提升意愿,且通过提升意愿影响教师的双师能力提升行为。借助非正式制度的柔性力量,营造“双师型”教师制度建设与实施的有利文化环境[14]。在高水平专业能力和素质的“双师型”教学团队及名师工作室建设中,要积极发挥团队内外技能大师、教学名师的示范引领作用。自我效能在意图与行为改变之间起调节作用[15]。学校要充分挖掘实践成果显著的优秀“双师型”教师典型案例,做好发现、培养、树立与宣传工作,以此加深教师对企业实践的认识和理解,提高教师的实践信心,激发教师对自我主体价值的追求,提升内驱力,与各种外在驱动力形成合力,促进教师双师能力的提升。

猜你喜欢

双师型效度双师
建筑室内设计专业双师培养授课实践探讨
林秀娟 茶业“双师”
小学科学“双师课堂”中双师角色功能定位研究
慈善募捐规制中的国家与社会:兼论《慈善法》的效度和限度
“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的保障与实施
吉林省经济转型对高职院校双师型教师培养的影响
新时期民办应用技术类型本科院校校企共建实训基地“双师型”师资队伍建设研究
民办高校转型背景下“双师型”教师队伍建设探析
被看重感指数在中国大学生中的构念效度
外语形成性评估的效度验证框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