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覆盆子及其易混品桉叶悬钩子的鉴别

2023-11-03邓雯姬杨洁瑜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广州510160

中南药学 2023年10期
关键词:茸毛覆盆子显微镜

邓雯姬,杨洁瑜(广州市药品检验所,广州 510160)

覆盆子(RubuschingiiHu)始载于《神农本草经》,原药材为蔷薇科的华东覆盆子,以其果实入药,主要分布在江西、浙江、安徽等地,是益肾固精常用的中药材[1-2]。覆盆子主要成分为黄酮类、甾类和萜类,这类物质临床药理作用多为抗菌、抗炎、抗癌、抗氧化[3-5]。此外覆盆子还含有酚酸活性成分[6],中医理论记载性味酸能缩、能涩,固临床上治疗漏尿遗尿、阳痿遗精效果显著[7]。由于用药范围广,市场需求量大,其采收和临床应用常出现易混品混淆误用的情况。目前已有很多研究对覆盆子的易混品进行鉴别,如绵果悬钩子[8]、山莓[9]、树莓[10]、毛栓莓[11]等。但未有对其易混品桉叶悬钩子相关的研究。桉叶悬钩子RubuseucalyptusFocke,药材名为软覆盆子,来源于蔷薇科植物的干燥果实,主要分布陕西、甘肃、四川等地。现收载于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但该标准仅对软覆盆子的整体性状及粉末显微特征进行鉴别,且以文字形式记载。

本文运用体式显微镜比较覆盆子及软覆盆子的外观形态和内在结构的区别,并采用光学显微镜观察两者横切面和粉末的显微特征,从宏观到微观对两者开展比较研究,为两药的鉴别提供参考依据。

1 材料

1.1 仪器

富士S8100 数码相机(日本富士公司);奥林巴斯BX53型显微镜和奥林巴斯SZ61型体式显微镜(日本奥林巴斯株式会社)。

1.2 药材

收集了不同产地的样品,经鉴定分别为蔷薇科植物华东覆盆子RubuschingiiHu的干燥果实和蔷薇科植物桉叶悬钩子RubuseucalyptusFocke的干燥果实,具体信息见表1。

表1 样品信息Tab 1 Information of samples

2 方法

2.1 性状鉴别

2.1.1 药材表面性状 药材除去杂质后,选取不同规格大小置于附有标尺的拍摄台上,日光下观察其自然形态,并用数码相机记录外观特征。

2.1.2 聚合果表面特征 选取中等大小具有代表性的药材置于在载物台上,应用体式显微镜观察药材不同面(正面、底面、顶面、横切面)的性质特征,并用数码成像系统记录影像数据。

2.1.3 小核果表面特征 摘取中等大小具有代表性的小核果,应用体式显微镜观察药材不同面(正面、外侧面、内侧面、横切面)的性质特征,并用数码成像系统记录影像数据。

2.2 显微鉴别

2.2.1 横切面鉴别 药材泡水软化后,用吸水纸擦掉附在药材表面的水分,将药材固定于切割板上,用刀片进行切制。切制后的薄片放置载玻片上,用滴管滴加少量水合氯醛,稍放置,置于加热板上透化,该步骤重复1~2次,冷却至室温后用稀甘油封片,置于奥林巴斯BX53型显微镜下观察并用数码成像系统记录特征。

2.2.2 粉末鉴别 取粉碎后的药材过五号筛,蘸取细粉于载玻片上均匀展开,按“2.2.1”项下透化步骤操作,冷却后盖上盖玻片,置于奥林巴斯BX53型显微镜下观察并用数码成像系统记录特征。

3 结果

3.1 性状特征

3.1.1 聚合果特征 覆盆子整体为黄绿或淡棕色,表面密被灰白色茸毛,由众多半月形的小核果聚合而成,聚合果手摸有茸毛感,呈类圆锥形,高0.6~1.3 cm,直径0.6~1.1 cm。质轻较硬。气味偏酸、涩。体式显微镜下,正面观察覆盆子聚合果,呈类圆形或类三角形;底面观中心凹入,残存萼片,宿萼短于聚合果,下有果梗痕;顶面观呈类圆形。横切面类圆形,中部花托类圆形,其四周围绕众多小核果。详见图1A。

图1 样品性状特征图Fig 1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s

桉叶悬钩子与覆盆子相似,大小规格相等,为灰绿色或灰褐色类圆锥形的聚合果,表面密被灰白色茸毛,有棕褐色花丝附着表面,高0.5~1.3 cm,直径0.4~1.5 cm。质轻较硬,手摸茸毛感,气味酸涩。体式显微镜下正面观多呈类圆三角形;底面观中心深凹成孔,无萼片;顶面观呈类圆形。横切面类圆形,密被茸毛,花托中空,四周围绕众多小核果。详见图1B。

3.1.2 小核果特征 覆盆子小核果为黄棕色,高2.0~2.5 mm,直径0.7~1.3 mm,表面有明显的横纹。正面观为半月形,整体网格状纹凹陷明显,具丝绢光泽,顶端钝圆密被茸毛,底部略尖较光滑。外侧面中央隆起有一棱线向两端弯曲,棱线上附着茸毛。内侧面光滑,几乎无茸毛。横切类椭圆形两端略尖,种子一枚,位于中心。种子半透明类椭圆形,约占小核果的三分之二。详见图2A。

图2 小核果特征图Fig 2 Characteristics of Fructus

桉叶悬钩子为灰绿色,表面密被众多灰白色长茸毛,附着棕色花丝,高2.0~2.7 mm,直径0.9~1.5 mm,无横纹。正面观为半月形,网格状纹凹陷,全身密被茸毛。外侧面中央隆起有一棱线向两端弯曲,密被茸毛。内侧面茸毛众多。断面类椭圆形两端略尖,种子一枚,位于中心。种子较小,半透明扁椭圆形。详见图2B。

3.2 显微特征

3.2.1 横切面显微特征 覆盆子外果皮表皮细胞呈类方形,外被角质层,单列切向延长,外缘波状弯曲。表皮细胞向外突起形成非腺毛。中果皮细胞数列,外侧细胞略切向延长,常见草酸钙簇晶。维管束外韧型,位于内果皮脊状突起的外侧,四周有纤维及网纹细胞围绕[12]。内果皮壁厚木化,为20余列纤维脊状突起,内外纤维层交错排列。种皮表皮细胞黄棕色,单列呈类方形。子叶细胞中含糊粉粒、草酸钙簇晶及脂肪油滴。胚乳细胞含大量脂肪油滴及糊粉粒(见图3)。

图3 样品横切图Fig 3 Cross-cutting characteristics of samples

桉叶悬钩子外果皮表皮细胞呈类方形,单列切向延长,外被角质层。向外突起的非腺毛长而弯曲。中果皮细胞数列,常见草酸钙簇晶。维管束外韧型,位于内果皮脊状突起的外侧,四周有纤维,网纹细胞偶见。内果皮壁厚木化,为20余列纤维脊状突起,内外纤维层交错排列。种皮表皮细胞黄棕色,单列呈类方形。子叶细胞中含糊粉粒、草酸钙簇晶及脂肪油滴。胚乳细胞含大量脂肪油滴及糊粉粒(见图3)。

3.2.2 粉末显微特征 覆盆子粉末呈棕黄色。非腺毛长60~450 µm,多为单细胞,壁厚木化,长60~450 µm,表面具双螺纹,常见非腺毛脱落,基部表面观似石细胞呈类圆形,残留于表皮层,直径约25 µm。草酸钙簇晶棱角明显,单个散落或存在中果皮细胞中,直径18~50 µm。网纹细胞直径5~26 µm,表面观长梭形或椭圆形。果皮纤维无色或黄色,纵横交错或斜向排列成片存在。种皮表皮细胞无色或淡黄色,类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多成片存在,有的胞腔可见浅棕色颗粒状物。子叶细胞无色或黄色,富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并可见细小簇晶(见图4)。

桉叶悬钩子粉末灰绿色。非腺毛壁厚木化,胞腔线形或不明显,表面无螺纹。其大多碎断,长60~1000 µm,平直或弯曲,常脱落残留形如石细胞状的基部埋于表皮层。草酸钙簇晶棱角明显,单个散落或存在中果皮细胞中,直径15~50 µm。网纹细胞直径5~20 µm,表面观长梭形或椭圆形。果皮纤维无色或黄色,纵横交错或斜向排列成片存在。种皮表皮细胞无色或淡黄色,类多角形壁薄细波状弯曲,多成片存在,有的胞腔可见浅棕色颗粒状物。子叶细胞无色或黄色,富含脂肪油滴和糊粉粒,并可见众多细小簇晶散在。花粉粒黄棕色,类圆形,壁微厚内含颗粒状物(见图4)。

4 讨论

覆盆子为常用的补益中药,标准收载于《中国药典》,其易混品较多。相关文献主要在鉴别绵果悬钩子、山莓、树莓等,目前暂无文献研究其易混品桉叶悬钩子。桉叶悬钩子现收载于四川省中药材标准(2010年版),但该标准仅为文字描述,且无桉叶悬钩子显微横切面鉴别。本文补充了桉叶悬钩子显微横切面的研究,并提供了丰富的外观形状、内在结构、粉末特征等彩图。

通过研究比较发现,两者性状鉴别要点为:覆盆子聚合果基面观中心微凹入,残存萼片,宿萼短于聚合果,下有果梗痕,断面实心;小核果表面有横纹,顶端密被茸毛,底部较光滑无毛。而桉叶悬钩子基面观中心深凹成孔,无萼片,断面中空;小核果表面无横纹,全身密被茸毛。横切显微特征,覆盆子外韧型维管束四周围绕网纹细胞;而桉叶悬钩子外韧型维管束偶见网纹细胞。粉末显微特征,覆盆子非腺毛较短且平直,表面有螺纹;桉叶悬钩子非腺毛长而弯曲,无螺纹。桉叶悬钩子显微粉末特征虽含花粉粒,但《本草纲目》[13]记载“覆盆以四五月熟”,现代相关研究[14]也指出覆盆子的最佳采收期为4~5月,而4~5月正为桉叶悬钩子的花期,故花粉粒不能作为区别两者的要点。两者差异区别要点见表2。

表2 覆盆子和桉叶悬钩子鉴别要点Tab 2 Characteristics identification of Rubus chingii Hu and Rubus eucalyptus Focke

本文通过研究覆盆子及与其易混淆品桉叶悬钩子的生药学特征,比较两者外观性状、内在构造和显微特征的区别点,研究结果为桉叶悬钩子的鉴别提供了依据,有利于提高软覆盆子的质量标准,也为鉴别覆盆子及与其易混淆品桉叶悬钩子提供依据。此外,本文运用体式显微镜和光学显微镜,达到了图像化描述的效果。通过数字图像化能更好地了解药材外观形状及内在结构,对智能识别药材有重要意义。

猜你喜欢

茸毛覆盆子显微镜
覆盆子酮油析结晶过程研究
你会使用显微镜吗
超级大的蒲公英
显微镜
茶树茸毛的研究进展
MIPs-HPLC法同时测定覆盆子中4种黄酮
“超级果实”覆盆子
童年的覆盆子
吹茸毛
显微镜下看沙