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革命前辈改名记趣

2023-11-03山西

党史纵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刘飞许世友李先念

○孟 红(山西)

在中国人眼中,取名和改名一向被视作是庄重之事。在战火纷飞和环境艰险的战争年代,一些革命前辈为了革命事业和工作需要,不仅自己有时会改名,而且还为他人改名。这些寓意高远的名字,成为一个个响亮的符号、一座座精神的丰碑,并且留下了一串串为人称道的佳话。

许世友原名许仕友,是红四方面军的得力干将。他为人忠勇、侠肝义胆,充满着勇猛无畏的“大刀精神”,堪称“铁血悍将”。1933年,中央苏区第五次反“围剿”失败后,中央红军被迫实行战略转移,退出中央根据地,进行长征。红四方面军于1935 年也踏上了长征之路。

在长征路上,毛泽东第一次和时任红四方面军第四军军长的许世友相见。兴致很高的毛泽东笑着对许世友说:“早就听说过你的大名,也总有人说起你的传奇故事。这还是我们第一次见面呢,你的名字是哪几个字呀?”

许世友连忙回应道:“我的姓是言午许,小名叫作友德,家谱上的排行是‘仕’字辈,父母请老师给我取的名字是‘许仕友’。”顿了顿,他又有点不好意思地说:“等我参加红军,学习写字后,才知道‘仕’原来是做官的意思啊。我不想做官,所以我把‘仕’改成了士兵的‘士’,这样我当一名红军战士就名副其实了。”

毛泽东与许世友亲切交谈

许世友一口气说完后,憨厚地笑了笑,向毛泽东问道:“主席,您看我这名字改得怎么样?”

毛泽东听后,点点头应道:“改得是不错。”略微想了想,毛泽东微笑着建议说:“不过呀,你现在是军长,不是战士了,我们能不能商量一下,再改一个字?我们共产党人的口号是: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你应该放眼世界,把‘士’改成世界的‘世’,这样你就成了世界的朋友。咱们这次长征是为了北上抗日,目光可以放长远点,面向世界,好不好呀?”

“许世友,世界之友。”许世友口里念了几遍,越发觉得这个名字好。从此,许世友紧跟毛泽东为穷苦人民打天下、为人民谋幸福。

有趣的是,许世友也给别人改过名字,他就是著名的抗日英雄于晋生。

于晋生出生于山东省海阳县文山后村。少年时看到日本侵略者到处肆虐横行,他毅然决然加入抗日武装。在实战中,他深感靠民兵的武器无法与日军正面作战,便萌生了研制地雷的想法。

在当时没有任何研制地雷经验的情况下,于晋生从零开始,经历种种挫折,经过反复研制,最终掌握了制作土地雷的办法。

1941 年秋季的一天,一阵猛烈的爆炸声划破了文山后村的宁静。原来,于晋生在村口的石堆中埋了一颗新研制的大地雷,这颗地雷重达12.5 公斤。不到半个小时的时间,准备进村“扫荡”的300多名日伪军中10 多人触碰到了地雷,瞬间被炸飞。剩下的日伪军以为中了埋伏,吓得屁滚尿流,慌忙逃走了。

此后,于晋生成为当地日伪军的噩梦,他的威名越传越广,还参加了胶东军区的英模大会。会上,胶东军区司令员许世友见到于晋生,高兴地拍着他的肩膀说:“渤海出了一条龙(指抗日英雄林化龙),东海要出一只老虎了,你以后就叫于化虎吧!”

司令员许世友给自己改名,使于晋生深受鼓舞。此后,他以“于化虎”之名,痛击日本侵略者,战果越来越多。

中国工人运动领导人之一、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中央华北局书记处书记等职的李立三,原名李隆郅。

1924年,时任中共上海区委职工运动委员会书记的李隆郅有一次同刘少奇一起去给工人开会。在进入会场前,刘少奇说李隆郅这个名字不好写,建议他改个名字。

恰巧此时他们的对面站着3名工人,李隆郅当即来了灵感,说:“就叫李三立吧。”刘少奇说:“这个名字好,笔划很少,工人容易记也容易写。”然而,李隆郅斟酌一下后,又说:“不行,还是改为李立三吧。”从那以后,李隆郅就改名为李立三了。

新中国成立后曾任中共上海市委宣传部常务副部长等职的陈其五,原名刘毓珩。

1938年2月,刘毓珩接受派遣前往国民党卫立煌部做地下工作时,刘少奇认为刘毓珩这个名字太特别,建议他最好改一下名字。

当得知刘毓珩的母亲姓陈后,刘少奇灵机一动,说:“干脆就取一个封建一点的名字吧,这样不容易引起敌人的注意。”他略作思索,旋即脱口而出:“就叫‘陈其五’吧,‘五世其昌’嘛!”从此,刘毓珩就改名为陈其五了。

“龙潭后三杰”之一、新中国成立后长期从事外交工作并历任中国驻古巴大使和中国驻印度大使等职的申健,也改过名。

申健,原名申振民,1915年5月出生在河北省大城县一个农民家庭。1937 年夏,考入北平师范大学。不久,卢沟桥事变爆发,北平师范大学、北洋大学和北平大学联合迁往西安,成立西安临时大学。在西安,申健正式参加中华民族解放先锋队,后秘密加入中国共产党。

1937 年秋,晋南前线战事吃紧,西安临时大学成立战地服务团到潼关、华阴等地进行组织动员群众的工作,申健任副团长。1938年春,服务团回到西安,不久与湖南青年战地服务团合并,在凤翔县正式组成国民党第一军随军服务团。申健、熊向晖、陈忠经得以在服务团相识。三人长期潜伏在敌人的心脏,为党中央安全乃至中国革命的胜利作出了巨大贡献,被誉为“龙潭后三杰”。

1947 年,申健赴美国西保大学学习,1949年7月回国。因为长期的潜伏工作,并且又出国多年,原本的姓名不太适合了,组织上要求他改名,于是他由申振民改为“申建”,寓意献身建设新中国的伟大事业。

后来,刘少奇在一张委任状上给“建”字加了一个单人旁,意为建设社会主义伟大祖国,关键在人,从此申建正式改名为“申健”。

刘飞,1905 年出生于湖北黄安,1930 年参加红军,红军时期最高职务为红四军独立师政治部主任;抗战时期最高职务为江南人民抗日救国军第一纵队政治委员;新中国成立后,先后担任皖南军区司令员、安徽省军区司令员、南京军区公安军司令员、上海警备区副司令员等职,1955年被授予中将军衔。

新四军第一支队领导人与第六团领导干部在江苏溧阳水西村合影。左起:陈毅、刘炎、刘飞、叶飞、吴焜、乔信民

刘飞原名刘松卿,在参军时,负责登记造册的文书把他的名字写成了刘松清。由于他不识字,一直不知道自己的名字被改了。那么,刘松清又是怎么变成刘飞的呢?这就要说到陈毅为刘飞两次改名的故事了。

1939年5月,刘松清所在的新四军第一支队越过京沪铁路到江苏一带活动,时任一支队司令员的陈毅考虑到他名字中间的“松”字有慵懒之意,遂给他改名为刘清。

由于在与国民党顽军的战斗中,刘清总是冲锋在前,十分勇猛,加上他一脸络腮胡子,颇似猛将张飞,陈毅大笔一挥,又将刘清改为刘飞。

当时繁体字“飛”太难写了,从没踏进过学堂的刘飞感到写自己的名字比打仗难得多。

每当批阅电报,写上一个“飛”字很费劲时,他嘴里总是忍不住嘟囔道:“这个陈军长,太捉弄人了!”说着说着,自己也笑了起来。

不过,过了一段时间后,这个“飛”难不倒刘飞了。为什么?因为刘飞娶了女大学生朱一后,妻子开始教他写字了。

陈毅开玩笑地对刘飞说:“你娶了一个大知识分子,教你写字,现在写自己的名字不费劲了!”

万众一是湖北应城(今为县级市)人。1938年10月,日军侵占武汉之后,距离武汉百余公里的应城同遭劫难。日军在应城无恶不作,万众一目睹在眼,痛恨在心。1940年,万众一成为一名新四军小兵。

刚到新四军的时候,只有10岁的万众一被送到豫鄂挺进纵队办的洪山公学读书,之后在纵队司令部当了一名勤务兵。有一次,司令员李先念走到他身旁,拍了拍他肩膀,问:“叫什么名字?”他立正回答:“我叫小毛。”小毛,是万众一的乳名,按老家风俗习惯,男人结婚之前是没有正儿八经名字的。李先念听了半开玩笑地说:“小毛,改个名吧,我看就叫万众一,万众一心抗日,万众一心打鬼子。”于是,“万小毛”有了一个响亮的名字。这件事过去了70 多年,接受采访时老人仍感动地说:“李先念为我改名,是我一生的美好记忆。”

杨兰兰是湖北省礼山县(今大悟县)芳畈镇一个贫苦人家的女儿,1930年1月生。新四军五师在她家乡一带活动时,她被住在她家的五师政治部民运部部长余益庵认作干女儿。

1942年2月,根据师长李先念的指示,部队要送一批孩子到黄冈学习,杨兰兰之前在新四军流动学校上过学,这次也被选上了。临行时,李先念和蔼地摸着兰兰的头,说:“听说你学习不错,很好嘛。你今年多大了?”兰兰大声地回答:“报告首长,我12岁了。”李先念笑吟吟地接着问她:“你知道共产党是什么吗?”兰兰率真地回答:“新四军!”李先念继续说:“你是个聪明的孩子,要好好学习,参军后到处打仗,部队可是艰苦着呢!想不想家呀?”兰兰此时已不再羞怯,大方地说:“不想家,我走到哪儿,哪儿都是家!”

一听这话,李先念高兴得拍起了巴掌:“好,好!我给你取个名字,就叫解华吧,等中华解放了,我们就什么都有了,有电话、楼房、汽车……”从此,兰兰便有了一个响亮的新名字“杨解华”。

在黄冈读书的同时,12 岁的杨解华正式参军入伍,被编入新四军五师政治部。两年后,杨解华光荣地加入了中国共产党。

猜你喜欢

刘飞许世友李先念
预告天气的子弹头
许世友拒绝与第二任妻子复婚
谢谢你的好
许世友“生财有道”
举刀要分数,望子成龙父母差点把儿子逼成精神病
许世友五跪慈母
狗的命运
许世友参军记
图说李先念
忆抗日战争时期的李先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