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毛泽东:坚守信仰的光辉典范

2023-11-03湖南

党史纵览 2023年10期

○胡 蓉(湖南)

习近平总书记曾指出:“信仰、信念、信心,任何时候都至关重要。小到一个人、一个集体,大到一个政党、一个民族、一个国家,只要有信仰、信念、信心,就会愈挫愈奋、愈战愈勇。”毛泽东是近代以来中国人民和中华民族伟大斗争中产生的伟大领袖,在他不懈奋斗的光辉一生中,表现出“坚定不移的革命信念”,是坚守信仰的光辉典范。

在曲折实践中建立共产主义信仰

“本人信仰共产主义,主张无产阶级的社会革命。”毛泽东1925年在填写“少年中国学会”改组委员会征询意见调查表时,旗帜鲜明地表明了自己的信仰。而他在接受马克思主义、成为共产主义者之前,在寻找真理的道路上,也曾经历了一段复杂曲折的过程。

毛泽东出生于19 世纪末的中国农村,祖上是贫农,他的父亲毛顺生精明强干,凭着勤俭持家保障全家衣食无忧。毛顺生对孩子要求十分严格,想方设法让他们去体验温饱生活的来之不易。毛泽东从6 岁起就帮助家里做一些家务和农活,如拔草、放牛、砍柴等,识字后又帮父亲记账,特别是14 到15 岁这两年,他成天在田里跟长工一同干活。这样的家庭环境和成长经历,让他很早就体会到了农民的疾苦。

毛泽东的母亲文素勤(文七妹)淳朴善良,极富同情心。灾荒年月,她常常送米送饭给乞讨的人。母亲的言传身教,使毛泽东从小便同情贫弱,乐于助人。读私塾时,有个同学家里穷,中午没有饭吃,毛泽东就把自己带的饭菜分给他吃,自己饿着肚子,熬到放学回家后再吃。母亲了解情况后,便每次都让他带两份饭。有一年冬天,毛泽东在上学路上遇到一个人,穿着一件薄衣,在冰天雪地里冻得瑟瑟发抖,他毅然脱下自己的夹衣送给了这个陌生人。

少年毛泽东喜欢阅读《水浒传》《西游记》等课外书。有一天,他忽然想到,书里的主人公都是些文官、武将和书生等,没有一个是种地的农民。作为农民的儿子,他纳闷了很久。经过分析,他发现小说的主人公是不必种田的,因为土地归他们所有。毛泽东敏锐地觉察到其中的不公,他决定以后要为农民写书。

1910年4月,长沙发生了饥民暴动,饥民开始只是请愿,盼着官府能给点吃的,但即使是这种最基本的请求也被断然拒绝,并派兵镇压,引发暴动,最后的结果是大批暴动者被砍头示众。毛泽东听说这件事后,心情久久不能平静,说“我觉得造反的人也是些像我自己家里人那样的老百姓,对于他们受到的冤屈,我深感不平”。这件事甚至影响了他的一生。

第二年青黄不接的时节,韶山也闹起了粮荒。穷人没有饭吃,组织起来“吃大户”,毛顺生也有一船米被人抢走了。这些穷苦人的遭遇和反抗引发了毛泽东的思考:为什么会这样?尽管这时他还找不到答案,但是却促进了其思想的转化,影响了他对人生道路的选择。

毛泽东念私塾时,读了一本关于列强瓜分中国的小册子,开头一句便是:“呜呼,中国其将亡矣!”书中记录了日本占领台湾的经过,谈到了越南、缅甸等被外国侵占的情况。看完之后,他心情沮丧,开始思考国家的前途命运,意识到“国家兴亡,匹夫有责”。

16 岁时,毛泽东来到湘乡县立东山高等小学堂就读,接触到了《新民丛报》,开始崇拜康有为和梁启超,他赞成维新变革,希望中国建立日本、英国那样的君主立宪制度。从《世界英杰传》这本书里,他读到了拿破仑、彼得大帝、卢梭、林肯等杰出人物的事迹,开始注意中国以外的事情。半年后,他进入省城长沙求学,更是眼界大开。阅读同盟会办的《民立报》,使他了解到许多新颖的革命思想。为了表示与清政府彻底决裂,他倡议并带头剪掉了辫子。这时的毛泽东已经成为一个拥护资产阶级革命的激进民主主义者。

此时的中国内忧外患,正处在剧烈的动荡中。毛泽东关心时事,每天都阅读报刊,和同学们讨论时事时,他总是针砭时弊,充满激情。1915年5月,袁世凯政府承认了日本旨在独占中国的“二十一条”,消息传出,举国愤慨。在反对袁世凯卖国罪行的小册子《明耻篇》封面上,毛泽东写下“五月七日,民国奇耻;何以报仇?在我学子!”表达了他对民族危难的深沉忧虑和以雪耻救亡为己任的远大抱负。

1916 年7 月25 日,毛泽东 致信萧子升,指出日本“无论何人执政,其对我政策不易。思之思之,日本诚我国劲敌”!他断言:“中日之间,二十年内,非一战不足以图存。而国人犹沉酣未觉,注意东事少。……欲完自身以保子孙,止有磨励以待日本。”1937 年,全民族抗战爆发,毛泽东果然言中。“民数号四万万”的中国,却备受日本欺凌,成为刺激毛泽东立志为国献身的现实因素。

不久,毛泽东“嘤鸣以求友”,以“二十八画生”为笔名,发出一则《征友启事》,欲结交刻苦耐劳、意志坚定、随时准备为国捐躯的青年。结果,从最开始的几个人响应,到后来的几十人,在毛泽东的周围逐渐聚集了一批志同道合的青年。他们大多在农村长大,了解民间疾苦,没有少爷公子的浮华,充满着以天下为己任的社会责任感,朴实而朝气蓬勃。他们相约“三不谈”:不谈金钱、不谈男女之事、不谈家庭琐事。

为了把人生理想与世界联系起来,毛泽东主张人生应追求“吾人理想之世界主义”。1918 年4月,他发起成立新民学会,同样是基于一种“共同的感想”,即“个人及全人类的生活向上”。这是一个追求进步的青年团体,开始以“革新学术,砥砺品行,改良人心风俗”为宗旨,后来确定为“改造中国与世界”,在这一过程中,新民学会逐步发展成为一个革命团体。

毛泽东1918 年从湖南第一师范毕业时,思想仍然十分混杂,“于种种主义,种种学说,都还没有得到一个比较明了的概念,想从译本及时贤所作的报章杂志,将中外古今的学说刺取精华,使他们各构成一个明了的概念”。

1918年8月,为组织赴法勤工俭学一事,毛泽东第一次来到北京。在天安门前,他现场聆听了李大钊《庶民的胜利》的演讲;在《新青年》上,他读到了《布尔什维主义的胜利》;他积极参加了北大哲学会、新闻学研究会的活动;他还到长辛店实地调查,了解工厂生产和工人生活状况。这次北京之行,使他的思想开始转向马克思主义。

为了宣传各种新思想,毛泽东在长沙创办了《湘江评论》。该报在一个多月的发行期内,总共发表41 篇文章,尤其是长篇论文《民众的大联合》被全国各大报纸纷纷转载。“世界什么问题最大?吃饭问题最大。”毛泽东青少年时期对穷苦人的感知、同情,与成年之后对社会的思考、接受的思想有机结合,凝聚成一种矢志不移的志向,化作一项神圣的使命,那就是为大多数穷苦人谋幸福。这个幸福,首先是要让四万万人民吃饱饭。“什么力量最强?民众联合的力量最强。”可以看出,在十月革命和五四运动大潮的洗礼下,毛泽东意识到了人民大众的巨大力量。他还写道:“天下者我们的天下,国家者我们的国家,社会者我们的社会。我们不说,谁说?我们不干,谁干?”

气势磅礴、发人深省。

怀着对无政府主义的憧憬,毛泽东尝试在湖南建立一个半工半读、平等友爱的理想“新村”。但设想还没有来得及付诸实施,就被驱逐军阀张敬尧的斗争打断了。张敬尧是皖系军阀,他主政湖南时,作恶多端:纵兵抢劫、滥发纸币、强种鸦片、勒索军饷……种种恶行,弄得民不聊生。湖南人民都说“张毒不除,湖南无望”。为了解救受苦的湖南人民,毛泽东联合社会各界掀起了轰轰烈烈的“驱张运动”,这是他独当一面发动起来的第一次有广泛社会影响的政治运动。为扩大宣传,1919年12月,毛泽东率领“驱张”代表团来到北京,上书中央政府,历数其罪状。此时,毛泽东还寄希望于中央政府,试图用改良的方式来改变湖南人民的生活状况。“驱张运动”效果明显,张敬尧遭到各方声讨,但最终逼他离开湖南,靠的还是直系军队和湘军的武力威胁。

1920年,毛泽东(左四)同进步团体辅仁学社成员在北京陶然亭合影

在第二次北京之行中,毛泽东和李大钊频繁接触,广泛搜集共产主义书籍,阅读了《共产党宣言》《阶级争斗》《社会主义史》等,对无产阶级专政、社会主义、共产主义有了更加深入的了解。随后毛泽东又赴上海拜访陈独秀,陈独秀关于马克思主义信仰的谈话内容,给他留下了深刻印象。在他“一生中可能是关键性的这个时期”,和“南陈北李”两位马克思主义先驱相继晤谈,使毛泽东的思想发生了深刻变化。

回湖南后,毛泽东开办文化书社,成立湖南俄罗斯研究会,还以很大精力投入湖南自治,想通过人民制宪会议制定省宪法,建立湖南共和国。他起草了《请愿书》,组织了两万余人参加请愿活动。湖南督军谭延闿接下《请愿书》,但对所提各项要求却在事后断然拒绝,之后取谭而代之的湘军总司令赵恒惕更是撕下开明的伪装,毛泽东等人险遭迫害。这样一场以和平请愿方式进行的自治运动,最后不了了之。

毛泽东备受打击,在给向警予的信中说:“几个月来,已看透了政治界,暮气已深,腐败已甚,政治改良一途,可谓绝无希望。吾人惟有不理一切,另辟道路。”从残酷的现实中,他得出结论:“俄国式的革命,是无可如何的山穷水尽诸路皆走不通了的一个变计……绝对的自由主义,无政府的主义,以及德谟克拉西主义,依我现在的看法,都只认为于理论上说得好听,事实上是做不到的。”表明这一态度时,毛泽东27 岁。几十年后,他回忆说:“到了1920年夏,在理论上,而且某种程度地也在行动上,我成了一名马克思主义者了。”后来,毛泽东在填写党员登记表时把1920 年作为自己的入党时间。从他1920年入党到1976年逝世,这56年,尽管中国革命道路坎坎坷坷,毛泽东个人命运沉沉浮浮,但信仰一经确立,就没有发生过任何动摇。

面对挫折仍坚守信仰

从参加建党到上井冈山,从建立苏区到进行长征,从“进京赶考”夺取全国胜利,再到新中国百废待兴,为社会主义现代化建设奠基立业,毛泽东一生坎坷,历经磨难,但他始终坚守信仰,矢志不移。

大革命失败后,革命形势岌岌可危。秋收起义进攻受挫,是继续进攻还是退却?毛泽东从客观实际出发,果断决定改变攻打长沙的计划,带着队伍转入敌人统治力量薄弱的农村。在文家市里仁学校的操场上,毛泽东对疲惫不堪的部队发表讲话:“胜败乃兵家常事,我们当前力量还小,好比一块小石头,总有一天,我们这块小石头,一定要打烂蒋介石那口大水缸!”全军士气为之一振。

南下的路途充满艰险,道路难行,疾病蔓延,还有国民党军队不时围追堵截。毛泽东的脚受了伤,却不愿躺担架,他走在战士行列中,同大家倾心交谈,鼓励大家勇敢向前。到达江西永新三湾时,部队溃不成军。毛泽东站在枫树下,对战士们大声说:“贺龙同志两把菜刀起家,现在当军长,带了一军人。我们现在不只(有)两把菜刀,我们有两营人,700 多条枪,还怕干不起来吗?”他的这番讲话,使战士们的信心大增。在毛泽东的带领下,部队重整旗鼓、斗志昂扬地向井冈山进发。

在井冈山,一些人看不到革命的前途,对时局较为悲观,思想产生了动摇,提出了“红旗到底打得多久”的疑问。毛泽东写下了《星星之火,可以燎原》,他激情满怀地指出,中国革命高潮就要到来,并用“一只航船”“一轮朝日”“一个婴儿”简单的3个意象,写出了那种迫不及待的渴望之意,描绘了中国革命终将胜利的美好前景,反映了他在艰难困苦中仍然怀揣着对党无比坚定的信念和对革命必胜的信心。

毛泽东引兵井冈,开辟了一条农村包围城市、武装夺取政权的革命道路,却被中央批评是“逃跑主义”。湖南省军委特派员周鲁传达1927年11月临时政治局扩大会议精神时,还将“撤销临时政治局候补委员”的处分误传为“开除党籍”,一时间,毛泽东成了“党外人士”。面对这个沉重打击,毛泽东首先考虑的不是个人得失,而是着眼于革命事业的大局,宁可委屈个人,也要坚持遵守组织纪律。他将部队调往湘南,先是策应湘南暴动,而后迎接朱德、陈毅的部队上井冈山。

中共六届四中全会后,“左”倾教条主义统治了党中央。在1931 年11 月的赣南会议上,毛泽东接连遭到批评,被指责为“狭隘的经验论”“富农路线”“极严重的一贯右倾机会主义”,其苏区中央局代理书记一职也被免。1932 年10 月,宁都会议召开,毛泽东再次受到严厉指责,被撤销红一方面军总政委职务,从前方调回后方。这一时期,毛泽东处境艰难,受到孤立,许多人甚至不敢与他接近。30 多年后,毛泽东曾回忆道:“他们把我这个木菩萨浸到粪坑里,再拿出来,搞得臭得很,那时候,不但一个人也不上门,连一个鬼也不上门,我的任务是吃饭、睡觉和拉屎,还好,我的脑袋没有被砍掉。”

作为党和人民军队的创建者、主要领导人,遭到不公对待后,毛泽东是怎么做的呢?他坚决维护党的统一,以宽阔的胸襟对周恩来表示:“前方军事急需,何时电召便何时来。”到后方后,他埋头苦读大量马克思主义书籍,“差不多整天看,读了这本,又看那本,有时还交替着看,扎扎实实下功夫,硬是读了两年书”。同时,他在力所能及的范围内继续工作,进行了大量调查研究,写成《长冈乡调查》《才溪乡调查》等报告。

长征初期,毛泽东仍被“边缘化”,但他并没有意志沉沦,而是积极地思考着出路。当时,毛泽东、张闻天、王稼祥都因身体原因而坐着担架行军,每当休息时,三人的担架常常被摆在一起,这就给了他们更多深入交谈的机会。毛泽东表达了自己的看法:要想使党和红军转危为安,必须首先改变最高军事指挥“三人团”所执行的错误军事路线。他对于中国革命前途的思考以及对红军战略方针的分析,逐渐赢得了张、王两人的认同,这就为党纠正错误路线奠定了必要的思想基础,遵义会议最终重新确定了毛泽东在全党全军的领导权。

沧海横流,方显英雄本色。毛泽东后来回忆自己受过的打击“记得起来的就有20次”,除了撤职和降职外,还包括各种处分等。然而,在一次又一次的挫折面前,他的革命意志并没有消沉,反而愈挫愈奋,勇往直前。依靠着坚定的信仰和坚强的信念,毛泽东带领全党走上了正确的道路,于低谷处迎来了新生。

痛失亲人仍斗志不减

毛泽东不仅自己以身许国,而且启发和教育全家人投身革命,为人民谋幸福。1921年2月,毛泽东从长沙回到韶山。当时,他的父母已病逝,这时家里有大弟毛泽民、小弟毛泽覃、弟媳王淑兰与赵先桂、堂妹毛泽建和妻子杨开慧。这次回家,毛泽东心情格外复杂,全家人围炉烤火时,他语重心长地说:“在国难当头、民族危亡之秋,不能只想自己的小家,要想到中华民族和全国人民这个大家,也就是要‘舍小家为大家,舍自己为人民’,舍家为国呀!”

过了几天,毛泽东带着毛泽建、赵先桂前往长沙。不久,毛泽民处理了家事后,也带着王淑兰接踵而去。毛泽民先在毛泽东任主事的湖南第一师范附属小学当伙食管理员,下半年,到毛泽东创办的湖南自修大学任庶务,并在此加入中国共产党。1922 年冬,毛泽民赴安源煤矿任教员,1923 年担任安源路矿工人俱乐部消费合作社经理。王淑兰回到韶山,1925年参加了毛泽东领导的农民运动,1926年加入中国共产党。

1921 年10 月,毛泽东领导成立中共湖南支部,住在长沙清水塘,杨开慧加入中国共产党,从事支部机要秘书和交通联络工作。

毛泽覃于1918 年2 月到长沙读书,1921 年加入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 年初去到湖南常宁水口山铅锌矿从事工人运动,这年10月,加入中国共产党。

毛泽东(右一)、毛泽民(左二)、毛泽覃(左一)与母亲合影

毛泽建1921 年春到长沙崇实女子职业学校读书,1921 年冬参加社会主义青年团,1923 年春加入中国共产党。是年秋,毛泽东和中共湘区委员会派她到衡阳省立第三女子师范学校学习,并任党支部书记,改名毛达湘。

赵先桂1921 年春到长沙,先在承德女校学习,后去长郡公学读书,1923 年下半年在古稻田师范就读时,加入中国共产党。

在毛泽东的教育和影响之下,毛家人个个信仰坚定,至死不渝。1928 年夏,毛泽建领导的游击队在耒阳夏塘铺遭到敌人围攻,她身负重伤,被捕入狱。敌人妄图从她身上捞到共产党的重要机密,但她说:“要我变节,除非日从西边出,湘江水倒流。”1929 年8 月20 日,毛泽建从容走向刑场,成为毛家为革命牺牲的第一人。1930 年10月,因叛徒出卖,杨开慧被捕入狱。敌人引诱她,只要在报上发表声明,与毛泽东脱离夫妻关系,便可获得自由,却遭到严词拒绝:“我死不足惜,惟愿润之革命早日成功。”1930 年11 月14 日,29 岁的杨开慧慷慨就义。1935年4月,在江西瑞金红林,毛泽东的小弟、红军独立师师长毛泽覃在与敌人作战时英勇牺牲,年仅29岁。1942年9月,大弟毛泽民被新疆反动军阀逮捕。在狱中,敌人软硬兼施,逼他脱离共产党,他义正词严地回答:“决不脱离党,共产党员自有他的气节!”毛泽民牺牲时47岁。毛泽东的儿子毛岸英28岁牺牲在抗美援朝战场,侄儿毛楚雄19 岁被敌人活埋于陕西。此外,还有十几位亲人受过牢狱之灾。在残酷的斗争环境里,毛泽东因全身心投入革命工作,多次忍受妻离子散之痛,10个子女仅3个幸存。

人生最痛苦的莫过于亲人一个个离去。失去挚爱的妻子,失去弟弟妹妹,还有白发人送黑发人……这撕心裂肺的痛,这痛彻心扉的伤,毛泽东只能埋藏心底,燃烧斗志,负重前行。繁霜尽是心头血,洒向千峰秋叶丹。他曾深刻指出:“共产党员无论何时何地都不应以个人利益放在第一位,而应以个人利益服从于民族的和人民群众的利益。”

凯歌猛进时头脑清醒

胜利时不骄傲,始终心存忧患意识,保持谦虚谨慎,这是毛泽东一贯的态度。1944 年3 月,《新华日报》发表了郭沫若《甲申三百年祭》一文。毛泽东对该文十分重视,立即批示《解放日报》转载,并将其列为整风文件,印发全党学习。1944 年4 月12 日,毛泽东在作题为《学习与时局》的报告时,回顾了党自成立以来有过的4次“大的骄傲”,要求“全党同志对于这几次骄傲、几次错误,都要引为鉴戒”。针对黄炎培提出的“历史周期率之问”,毛泽东的答案是:“只有让人民来监督政府,政府才不敢松懈。”由此得到黄炎培颔首赞许:“用民主来打破这个周期率,怕是有效的。”

1949年3月5日至13日,在人民解放军取得三大战役胜利、继续高歌猛进之际,中共七届二中全会召开,研究夺取全国胜利和筹建新中国事宜。毛泽东郑重告诫全党:“夺取全国胜利,这只是万里长征走完了第一步……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谦虚、谨慎、不骄、不躁的作风,务必使同志们继续地保持艰苦奋斗的作风。”1949 年3 月23日,中共中央从西柏坡起程前往北平时,毛泽东把此行比喻为“进京赶考”,并说:“我们决不当李自成,我们都希望考个好成绩。”

面对即将到来的全面胜利,毛泽东丝毫没有飘飘然,而是及时地给全党打预防针。这种异乎寻常的冷静与清醒,体现了他作为共产党人强烈的忧患意识和初心使命。从之后的形势发展看,毛泽东是很有预见性的。此后不久,随着一座座大中城市被接管,一些干部面对灯红酒绿的城市生活,或被资产阶级以各种手段拉下水,或自发滑入腐败的深渊,毛泽东所担心的事情很快出现了。

1950年2月,毛泽东访苏归来经过哈尔滨,他看到迎接他的当地负责人一身毛呢穿戴,住的是俄式别墅小楼,当地又把自己安排在一栋豪华建筑里休息,还准备了钢丝床垫和舒适的被褥,他心情非常沉重!当省市负责人请他题词时,他写下了:不要沾染官僚主义作风。3月1日,毛泽东来到沈阳,在听完工作汇报后,时任东北局书记的高岗请他和周恩来、胡志明吃饭。宴席太丰盛了,各种东北特产应有尽有。毛泽东一进餐厅,脸色顿时沉了下来。他礼节性地请胡志明多吃多喝,自己则只是象征性地吃了点饭,便放下筷子。饭后,他来到会议室,批评晚上的饭菜太多、太浪费。他说:“同志们,我们是人民的公仆,是为人民服务的。如果我们一层一层仿效下去,这么吃起来,在人民群众中将会有什么影响?你们应当重温七届二中全会精神。”在第二天的会议上,他又重新讲到昨天的那顿饭,情绪有点激愤:“中央三令五申,要谦虚谨慎,戒骄戒躁,要艰苦奋斗,你们要做刘宗敏,我可不想当李自成啊!”

刚刚执政,以贪污、浪费、官僚主义为主要表现形式的腐败行为就开始蔓延,还冒出了一些大大小小的“李自成”式人物,这引起了毛泽东的高度警觉。3 个月后,毛泽东正式向中央提议,要求在全党范围内进行一次整风。第二年,他领导开展了大规模的“三反”“五反”运动,在这个运动中被揭露出来的两任天津地委书记刘青山、张子善贪污案被称为“新中国反腐败第一大案”。毛泽东坚定地说:“谁要是搞腐败那一套,我毛泽东就割谁的脑袋。我毛泽东若是腐败,人们就割我毛泽东的脑袋。”

2013 年7 月11 日,习近 平总书记在西柏坡调研时指出:“毛泽东同志当年在西柏坡提出‘两个务必’,包含着对我国几千年历史治乱规律的深刻借鉴,包含着对我们党艰苦卓绝奋斗历程的深刻总结,包含着对胜利了的政党永葆先进性和纯洁性、对即将诞生的人民政权实现长治久安的深刻忧思,包含着对我们党坚持全心全意为人民服务根本宗旨的深刻认识,思想意义和历史意义十分深远。”“党面临的‘赶考’远未结束。”

当前,世情、国情、党情继续发生深刻变化,面对执政、改革开放、市场经济、外部环境“四大考验”,精神懈怠、能力不足、脱离群众、消极腐败“四个危险”,习近平总书记在十九届六中全会上给出了跳出历史周期率的第二个答案:自我革命。党的二十大又提出了“三个务必”。我们要永远保持谦虚谨慎、艰苦奋斗的作风,就像毛泽东所强调的那样:“保持过去革命战争时期的那么一股劲,那么一股革命热情,那么一种拼命精神,把革命工作做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