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美国白蛾在山东省嘉祥县葡萄上的发生及防治

2023-11-03张振伟苗振伟

果农之友 2023年10期
关键词:白蛾小蜂化学防治

权 娟,张振伟,苗振伟,孙 磊

(1嘉祥正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 山东嘉祥 272400; 2中国农业科学院郑州果树研究所 郑州 450009)

美国白蛾原产北美地区,1979 年在我国辽宁省被发现,目前在河北、天津、山东、陕西、上海、大连等省市均有发生[1],2019 年被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列为二级危害性林业有害生物(国家林业和草原局公告2019 年第20 号)[2],自2008 年7 月,美国白蛾由泰安市传入济宁地区,之后开始在全市范围内扩散蔓延。美国白蛾杂食性极强,主要危害绿化树、葡萄树(图1)等,其喜食鲜嫩多汁的阔叶[3]。近年来,济宁地区连续出现暖冬气候条件,为美国白蛾安全越冬提供了有利条件,越冬后成活率大大提高,不断在绿化树上繁衍传播,苗木行业的兴盛也导致了其传播极为迅速,随着绿化树用药防治,迫使很多美国白蛾转向果树,导致局部暴发,严重影响我国生态安全,葡萄树也成为受其危害较重的果树树种之一。

近年来,随着国内多位专家学者对美国白蛾的深入研究,对美国白蛾的防治方法也更为多样,从物理防治、生物防治、化学防治等多方面入手,并在全国各个试点地区取得一定成果,对美国白蛾的生物习性及多样防治都有更为精确的认知,笔者将以嘉祥正洋农业科技有限公司葡萄园区为研究载体,结合实践经验及文献资料,重点阐述美国白蛾在葡萄上的发生规律以及防治方法。

1 美国白蛾介绍

美国白蛾属鳞翅目、灯蛾科,成虫白色,体长13~15 毫米,复眼黑褐色,口器短而纤细,胸部背面密布白色绒毛。卵圆球形,直径约0.5 毫米,初产黄绿色或绿色,孵化前变为灰褐色,有光泽。老熟幼虫体长28~35 毫米,头黑色有光泽,体黄绿色至灰褐色,背部毛瘤黑色、体侧毛瘤橙色,长有白色的长毛(图2)。蛹体长8~15 毫米,暗红褐色,腹部各节布满凹陷的刻点,臀刺8~17 根。

图2 美国白蛾幼虫

2 发生规律及特点

美国白蛾一年发生3 代,主要有卵、幼虫、成虫、蛹4 个虫态[4],以蛹在茧内越冬,多在树皮下、土壤中、干草堆、砖瓦内等温暖适宜保温的地方越冬,繁殖能力极强,虫口密度大,为群居危害。春季4 月下旬温度15 ℃以上,成虫开始羽化,产卵于叶背面,片状排列。5 月中下旬幼虫开始群集结网蚕食寄主的叶片(图3),第1 代幼虫多危害杨树,7 月上旬成虫、幼虫世代重叠,多为第2 代和第3 代幼虫,开始分散危害葡萄树。8 月下旬至11 月上旬,老熟幼虫结茧化蛹越冬[3]。

图3 美国白蛾聚集危害状

3 物理防治

闫丰军等[5]在山东日照地区美国白蛾发生规律、预测预报及防治历的研究中提出,用历期法预测网幕盛期可以精确定位3 龄幼虫期发生时间,该时期为集群结网蚕食状,形成网幕期,相比较2 龄幼虫期更易被发现,该时期通过人工剪除网幕并集中销毁,可大大减少虫害基数,减轻来年防虫压力。

美国白蛾一般喜欢在枯枝败叶、树干翘皮、墙缝砖瓦堆等地化蛹越冬,根据这一习性,慈蕊等[6]在美国白蛾入侵对园林的危害及防治对策讨论中提出对于常年危害较重的地区可用寄主树干包裹干草的方式进行引诱,集中销毁,可大大降低越冬虫蛹数量。

4 生物防治

生物防治可用释放天敌的方式进行防治,朱兴沛等[7]在利用白蛾周氏啮小蜂生物防治美国白蛾研究论文中提出,用白蛾周氏啮小蜂与白蛾黑基啮小蜂2 种天敌在2018 年6 月20 日左右混合释放,寄生于美国白蛾的效率高达54.12%,利用天敌防治,可有效减少化学防治用药,控制幼虫基数(图4),最终达到防治效果。

图4 悬挂白蛾周氏啮小蜂并释放

悬挂性诱剂,也可大大降低美国白蛾雌虫的繁殖量,闵水发等[8]在孝感美国白蛾的防治历与防控措施中提出,在美国白蛾轻度发生地区可在其第1代幼虫期,悬挂美国白蛾性信息素,对雄性成虫进行诱杀,有效减少雄性数量,致使雌雄比例失调,最终降低下一代虫口密度(图5)。

图5 悬挂性诱剂诱杀雄虫

5 化学防治

在美国白蛾疫情发生严重时,可适当使用低毒化学药剂进行防治,园林绿化树可在2~3 龄期进行化学防治,而瓜果蔬菜在采前10 天为了保证食品安全,禁止施用任何化学药剂。

美国白蛾幼虫1~4 龄,使用2.5%三苦素水剂1000 倍液、1.2%烟参碱乳油1000~1500 倍液、20%虫酰肼悬浮剂1000~2500 倍液、2.5%鱼藤酮乳油400~600 倍液,全园及园区周边防护林进行立体式细致喷洒,3~5 天1 次,连喷2~3 次,防效较好。美国白蛾幼虫4~6 龄,使用2.5%溴氰菊酯1000 倍液、4.5%高效氯氰菊酯乳油2300 倍液、25%灭幼脲2000 倍液,全园及园区周边防护林进行立体式细致喷洒,7~10 天1 次,连喷2~3 次[9]为宜。

6 讨 论

随着国际经济与贸易的发展,世界各地均出现相关外来物种入侵现象,外来物种的入侵不仅破坏当地的生态环境,严重可能造成某种单一物种消失与灭绝,造成巨大损失[10]。必须建立更全面法律法规,严格进行检疫工作;在技术交流、新品种、物种引进时做好风险评估,及时应对对生物环境及多样性的影响;对于群众,也要做好相关科普教育工作,建立大数据模型。

猜你喜欢

白蛾小蜂化学防治
孟氏胯姬小蜂种群动态及寄生特性
四平地区美国白蛾的发生与无公害防治
美国白蛾的识别和危害特点及控制措施
美国白蛾防治技术
植物镰刀菌枯萎病防治的研究进展
美国白蛾生活史及其性诱集监测预报
古桥桨角蚜小蜂与双斑恩蚜小蜂的发育及形态比较
桉树枝瘿姬小蜂风险分析及风险管理
笔管榕榕小蜂的群落结构与物种多样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