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头号玩家”王世襄

2023-11-03文/纸绘/李

艺术启蒙 2023年10期
关键词:燕京大学王世襄二十世纪

文/纸 月 绘/李 鹏

◎ 王世襄

在当代中国收藏界,有一位赫赫有名的人物,他的名字叫王世襄。实际上,收藏只是他众多爱好中的一种。了解他的人都知道,若要为他冠一个头衔的话,恐怕“玩家”二字是最合适不过的了。

玩还能玩成“家”?让我们一起来认识一下这位爱玩又会玩的爷爷吧!

一心只闻窗外事

王世襄,1914 年生于北京,父亲是当时的外交官,母亲是一位擅长书画的才女。纵然生于书香门第,王世襄从小却不愿意好好念书,只喜欢玩。

他都玩些什么呢?

百年前的北京,在民间流行着一些娱乐活动,比如玩鹰、养鸽子、斗蟋蟀……这些都深深吸引着王世襄。在他年纪很小的时候,他就能为了熬鹰几天不睡觉;他拿着长竹竿爬到屋顶,给鸽子绑上各式各样的鸽哨;为了求得一只好斗的蟋蟀,他钻到山林里,徒手去捉野性十足的蟋蟀……总之,对待玩这件事,王世襄可从不马虎。

除此之外,骑马、摔跤、火漆、葫芦以及各类古玩,他都觉得十分有趣。等到上了燕京大学,王世襄依然爱玩得很,他只身一人带着他的老鹰到郊区的山里打猎,还留下了一张颇有气势的照片。

◎ 儿时的王世襄

稀奇说

熬鹰是老北京话,旧时训练猎鹰先要熬鹰,就是不让鹰睡觉,使它困乏,渐渐消磨其野性。如今,熬鹰被认定为违法行为,已被明令禁止。

◎ 王世襄带着老鹰到山里打猎

别看王世襄的玩心大,他因深受具有文艺气质的母亲的熏陶,拥有出众的文学修养。在燕京大学的国文系,王世襄甚至还偷偷摸摸地干了件事——给同学们代笔写诗。

国文老师给大家布置了写诗的作业,同学们纷纷抓耳挠腮,王世襄却得心应手。在同学们的一再恳求下,王世襄给他们一人写了一首。而且,为了不被发现,他还在每首诗中采用了不同的韵律风格,上演了一出高超的“瞒天过海”的戏。

与文物打交道

从燕京大学硕士毕业后,王世襄任职于建筑学家梁思成创立的中国营造学社,而后被推荐到国民政府“清损会”就职。1945 年抗日战争结束,连年的战争使得许多历史文物被劫掠,流落在外不知所终,而王世襄所在的清损会的任务便是追回遗失的文物。

王世襄竭尽全力,四处奔走调查,同各方斡旋交涉,仅仅一年便追还、征购了数批文物。第二年,他又从日本追回了善本图书一百零六箱。这些文物均由故宫博物院接收保管。

赫赫“战绩”让王世襄顺理成章地成为故宫博物院陈列部主任,这期间,他凭借对文物的了解和经年积累的鉴定功力,拯救了不少古代器物。比如近年来故宫展出的唐朝古琴——大圣遗音琴,它在被发现时伤痕累累,是王世襄认定了它的价值并坚持保留修复,才让这架琴得以重新出现在世人面前,展现了千百年前中国古琴的风采。

◎ 唐朝古琴大圣遗音琴

看到这里,相信你已经明白为什么王世襄被称为“玩家”了吧?无论玩什么,他都追求深入、极致,每种爱好在他这里都能成为一门学问。书法家启功老先生曾说,王世襄从不玩物丧志,而是“研物立志”,实在很精辟。

而在他的各类爱好中,成就最高的是明式家具的收藏与研究。

从二十世纪四十年代,王世襄便开始收藏明清家具,有些来自友人转手,有些淘自旧货摊。经年累月,这些大大小小的木制家具堆满了王世襄不算大的几间房,房间里只留了仅供一人通行的过道。1976 年唐山大地震,别人向屋外跑,他却舍不得这些宝贝,宁可躲到一个紫檀木的柜子里,也不愿把它们丢弃。

二十世纪中后期,中国古代文化研究界出现了三座里程碑——一是郭沫若的青铜器

研物立志

二十世纪五十年代,王世襄赋闲在家,回想起童年以来的乐趣,于是开始著书。

他喜欢蟋蟀,便写了一本《蟋蟀谱集成》;他喜欢葫芦,于是写了一本《说葫芦》;他喜欢漆器,便编著了《中国古代漆器》《中国美术全集·漆器》;他喜欢鸽子,为此可动用了不少笔墨,不但总结了《明代鸽经清宫鸽谱》,还为鸽子作赋。

稀奇说

◎ 王世襄与鸽子

◎ 王世襄与他心爱的明式家具

2008年北京奥运会前,王世襄还建议在开幕式上放飞观赏鸽,让世人了解中国观赏鸽的外形、羽毛、颜色等。研究,二是沈从文的服饰史研究,另一个就是王世襄的明式家具研究。他先后著有《明式家具研究》《明式家具珍赏》《明式家具萃珍》等书,成为后来几代研究者和收藏家们的重要参考。到了二十世纪八十年代,甚至有不懂行的人试图照着书上的内容按图索骥,希望能在古玩市场淘到真东西、好玩意儿。

珍贵的小竹篮

提到藏品、文物,包括许多资深的收藏者在内,总是习惯讨论这些物件是不是真品,是否能升值。而王世襄却有着不同于一般藏家的大家风范。他常说,老物件的寿命很长,而人的寿命却很短,收藏不是占有,只是代为保管罢了,文物是用来欣赏的。

正因有这样的想法,晚年的王世襄把自己毕生的藏品全都捐献给国家了,总价值超过了六千三百万元。

在家中所有珍藏的老物件里,王世襄只要求留下一件。那是一只小竹篮子,看着平平无奇,但这件宝贝他无论如何也舍不得。其实,这个小竹篮子根本就不是古董文物,它是王世襄的太太生前常常带去菜市买菜的篮子。

王世襄与太太袁荃猷相识于燕京大学,相濡以沫五十八年。王世襄写的书几乎都是太太为他核校,即使因为痴心收藏而致生活拮据,太太也全心全意支持他。二人的伉俪情深,一直令世人称道。

2009年,九十五岁的王世襄离开了人世,和太太葬在一起。按照他的遗嘱,这只菜篮子被葬在墓中——那是他最珍贵的藏品,是他的无价之宝。

◎ 王世襄手绘榫卯结构

◎ 王世襄与太太袁荃猷

◎ 袁荃猷的刻纸作品,大树上的每一样物品都是王世襄的一项爱好

猜你喜欢

燕京大学王世襄二十世纪
近代燕京大学与金陵大学农业改良路线的对抗
二十世纪初期中国的密码破译
王世襄不摆谱
浅谈二十世纪新具象艺术与洛佩斯
京城第一“顽主”王世襄
一个字也不提
二十世纪之散曲创作与研究
中国化、世俗化与世界化:司徒雷登的大学教育观
燕京大学社会教育述评
治学与生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