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以数字化提升综合素质评价水平

2023-11-03孙传贵

中国教育网络 2023年6期
关键词:素质指标评价

长沙市积极运用新一代信息技术,深化综合素质评价改革,有效破除评价“指标细化难、数据采集难、多元评价难、结果应用难”等问题,智慧赋能治理“五唯”痼疾。该研究成果获评基础教育国家级教学成果奖二等奖。

1.细化评价指标体系,搭建大数据收集模块

一是设置共性指标+个性指标,形成可量化的育人模块。积极参加教育部开展的信息技术支撑学生综合素质评价改革试点,完善了由5 个一级指标、25 个二级指标、27项实证材料组成的评价指标体系;三级指标则由学校个性化设计,并同步构建与之适应的校本课程,确保每个指标有支撑、能考察、可量化。

二是设置定性指标+定量指标,形成多样化的采集模块。设立思想品德、艺术素养、劳动与社会实践、心理健康等一部分为定性指标,学业水平、体质健康等主要为定量指标,在“人人通空间”分别设计不同的采集模块,全方位、全过程记录学生成长,汇聚成长大数据。

三是设置等级评价+综合评语,形成可视化的数字画像。评价结果分为总体评价和综合评语,总体评价结果以A(优秀)、B(良好)、C(合格)、D(待合格)四个等级呈现,并明确各维度的评价标准,为学生成长大数据建模提供依据;综合评语则对学生某一阶段的综合素质予以整体描述,自动生成学期档案和毕业档案,形成可视化的数字画像。

2.以“人人通空间”为纽带,汇聚过程性成长大数据

一是智能汇聚已有数据,实现信息共享。开发综合素质评价管理平台和“人人通空间”,联通在线学习和体质健康监测等28 个系统,实现单点登录、互联互通、数据共享。学生基础信息等关键数据,自动汇聚到管理平台,减轻了师生负担。

二是智能采集过程性数据,确保真实可靠。以“人人通空间”为纽带,集成智慧管理、智慧教学、智慧评价等各项应用和资源平台,伴随式采集学生参与德育活动、体育运动、在线学习、社会实践等多场景的大数据。学生到认定的公益场馆参加社会实践活动的时长、次数、机构评价等数据可同步共享到“人人通空间”。

三是智能遴选实证材料,形成个性档案。“人人通空间”运用模板化开展写实记录,目前累计上传实证材料1.34亿份,统一存放全市“政务云”,保障数据安全和上传通畅。学期结束,通过自动遴选和综合素质评价,形成个性化成长档案。

3.构建评价分析模型,引领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一是建立过程性评价模型,规范评价程序。明确小学和高中按“写实记录—整理遴选—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综合评定—材料使用”、初中按“写实记录—整理遴选—自评互评—抽样评价—公示审核—形成档案—综合评定—材料使用”等程序,规范开展综合素质评价工作,实现全流程、智能化管理,确保了常态化实施。

二是建立多元评价模型,保障客观公正。依托综合素质评价管理系统开展多元评价:学生整理遴选实证材料形成档案,完成自评;学校组织学生开展同伴互评;教育行政部门组织专家对每个学校进行抽样测评,确定学校综合素质5 个维度评定等级的比例;学校组织班级评定小组按抽样测评确定的等级比例,对全校毕业生进行综合评定,确保了校际之间评价结果的客观公正。

三是建立智能分析模型,突出数据举证。为全面、精准掌握学生德智体美劳发展状况,先后构建了综合性评价、过程性评价、发展性评价等智能分析模型,运用雷达图、饼状图、柱形图等呈现方式,动态分析、直观展示学生成长历程,建立K12 成长档案,引导学生自我教育、自我成长。

四是建立结果运用模型,发挥育人功能。充分发挥综合素质评价的诊断、激励和引导作用,指导师生充分利用评价结果,将其作为指导学生成长、改进教育教学的重要依据,作为学生评优评先的重要参考,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建立“中考成绩+综合素质评价”的中招录取模型,打破了传统以“学业考试成绩”作为高中招生唯一录取依据的做法。

未来,长沙市将抢抓教育数字化转型的契机,积极探索区块链等新技术在综合素质评价领域的应用,使其更加人性化、科学化、智能化,促进学生全面而有个性发展。

猜你喜欢

素质指标评价
一类带临界指标的非自治Kirchhoff型方程非平凡解的存在性
中药治疗室性早搏系统评价再评价
高铁乘务员的素质要求及其养成
最新引用指标
莫让指标改变初衷
素质是一场博弈
什么是重要的素质
基于Moodle的学习评价
Double图的Kirchhoff指标
保加利亚转轨20年评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