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青铜峡市玉米制种产业现状及发展对策

2023-11-03蔡建平马国明郑斐扈溪苏永惠马生花刘晓刚徐梦凡

农家科技中旬版 2023年10期
关键词:制种种业基地

蔡建平 马国明 郑斐 扈溪 苏永惠 马生花 刘晓刚 徐梦凡

(宁夏回族自治区青铜峡市农业综合执法大队)

种业是农业的“芯片”,是引领农业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和促进农业长期稳定发展的关键所在,是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核心要素,更是国家战略性、基础性核心产业。宁夏青铜峡地区自然优势明显,生产设施较完善,具有利于制种产业发展的良好基础,面对激烈的市场竞争及制种产业发展过程中的实际问题,当地政府立足区域优势,依托制种大县政策,以保障良种供应安全、促进种业振兴为目标,致力基地建设,培植种企实力,创新机制体制,力争把青铜峡市打造成知名的玉米种子繁育加工基地,加速农业现代化,保障国家粮食安全。

一、青铜峡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优势及现状

1.地理优势。“天下黄河富宁夏,塞上明珠青铜峡。”青铜峡市地处西北内陆,宁夏中部平原引黄灌区的精华之地,土地肥沃,沟渠纵横,排灌通畅,交通网络四通八达;东望黄河,北连银川,南接牛首山,西靠贺兰山,境内地势由西南向东北呈现阶梯状分布,既少西北寒风的侵袭,又无腾格里沙漠流沙的东进,区位优势得天独厚。近年来,青铜峡市政府依托制种大县建设政策优势,加强制种田间工程建设,提升设施和装备水平,为制种产业可持续发展奠定了基础。

2.气候优势。青铜峡市处东部季风区与西北干旱区交汇带,属中温带大陆性干旱气候区,冬少严寒,夏无酷暑,四季分明。光热资源丰富,年日照时数约2900 小时,无霜期170 天左右,年降水量230 毫米,昼夜温差大,利于光合作用积累营养干物质。玉米散粉期高温天气少,降水6.5 天左右,空气相对湿度60%,少见大风天气,散粉天数较长,有利于授粉结实。玉米灌浆成熟期降水量少,空气干燥,光照强烈,籽粒灌浆速度快,病虫害少,且早霜来的较晚,籽粒霜冻率低,色泽鲜亮、籽粒大而饱满,商品性好,产量高。

3.生产现状。青铜峡市制种产业已有20 年发展历史,先后被农业农村部认定为全国26 个国家级杂交玉米种子生产基地之一和国家级玉米制种大县,截至2023 年落实玉米制种面积9 万亩,年产量3600万千克,综合产值达16 亿元。为不断提升制种产业综合生产能力,青铜峡市近年来完成建设制种基地制种保护区24 个、万亩玉米制种“五化”示范基地1 个、千亩“五化”示范基地8 个,建设现代化玉米种子加工中心5 座、青铜峡市种业大数据服务平台1 个,并引进登海、康农、正大、润丰等种子企业14 家,采用“龙头企业+村集体合作社+农户”的联村带农发展经营模式,打造产销一体的全链条现代化制种基地,在解决就业、吸纳劳动力、培植财源、增加财政收入、提高农民收入等方面充分发挥企业带动作用,实现优势互补、共同发展,有效巩固脱贫攻坚成果,助力乡村振兴。

青铜峡市玉米制种基地

二、青铜峡市玉米制种产业发展中存在的主要问题

1.农业机械化程度不高。青铜峡市制种产业通常以小地块为主,加之户均耕作面积普遍较小,农户在种植管理上投入的时间和物资较多,且能够保障精细化管理,这种小地块、多农户的耕作模式在一定程度上保证了青铜峡市玉米制种的质量。但随着近些年农村劳力的转移以及农村人口老龄化现象的加剧,玉米制种这种劳动密集型产业已经受到了制约。

近年来,随着青铜峡制种大县项目的持续推进,制种田基本生产条件逐步改善,实现“渠相通、路相连、旱能灌、涝能排、渍能降”,使得制种的耕作条件已经得到了相当程度的改善,综合生产能力得到提高,但农业机械综合作业程度仍旧不高。据了解,新疆的玉米制种面积正快速扩大,2022 年新疆玉米制种超过90 万亩,保守预计2023 年将突破100 万亩,发展空间巨大。而初步实现全程机械化是新疆玉米制种发展的基础,由此孕育出先进的玉米制种生产模式,也将在一定程度上引领玉米制种业发展。面临产业升级和优化调整,青铜峡市制种产业形势严峻。

2.种子生产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自从青铜峡市开始玉米制种以来,“高质量”一直是青铜峡制种的代名词,多年来各个种企形成了一整套成熟的制种质量管控体系。随着竞争的加剧,质量要求也越来越高,目前青铜峡市制种行业内的质量要求高于国家种子质量标准,在一定程度上与种子生产技术人员的辛苦付出是分不开的。但在种子质量高要求的同时,种子生产技术人员流动比较大,技术人员整体素质偏低的现象普遍存在,部分制种企业甚至有“抓壮丁”式招聘的现象。这也在一定程度上成为青铜峡市制种行业内的一块“短板”。

3.种子企业创新能力不足。近些年,随着种业发展新模式的全面升级,青铜峡种子企业在方向引领、基地建设、品种研发、金融机制、供需双方合作等诸多方面缺乏主动创新能力,仍旧以“代繁、代育”为主要形式进行种子生产,对种子市场的话语权和风险抵御能力也非常弱。青铜峡制种产业的发展也表现出颓势,所以,种子企业的创新能力是保证青铜峡市种子市场健康活力的重要保证。

4.制种结构单一。经过不断地发展,玉米制种产业已成为青铜峡绝大部分村社的支柱性产业,农户也从中获益良多,对制种的积极性也比较高。但是长久的单一的玉米制种无形中也让农户产生了依赖性。在制种面积减小的同时就会出现部分村社农户在无所适从之后选择种植其他农作物,造成农户收入和发展制种业的积极性下降。所以,适当的调整制种结构也成为推动和维持青铜峡现阶段下种子产业可持续发展的条件之一。

5.种企和基地“配置脱钩”的情况依然存在。青铜峡在调整基地配置机制以来,显著推动优质基地向优势企业集中,有效完善了制种基地和企业利益联结体制,加快了建设全国玉米制种基地、加工基地的步伐。但在发展过程中仍会出现种企和基地“配置脱钩”的情况,这在一定程度上造成了资源浪费,所以在基地进行全面统筹配置的前提下,如何积极推动企业和基地保持稳定的合作关系,如何快速形成企业和基地实施基地共建格局,成为青铜峡市制种产业发展亟需解决的问题。

三、青铜峡市玉米制种产业高质量发展对策

1.加大政策扶持,培植龙头企业,打造产业品牌。玉米制种产业是青铜峡市优势特色支柱产业,政府应围绕打好种业翻身仗总体要求,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融入新发展格局,以推进种业高质量发展为主题,以保障国家玉米供种安全和推动种业转型升级为目标,结合地方产业发展和龙头企业实际需求,推动种业龙头企业与优势基地结合,支持龙头企业重点投入研发、加工、仓储等环节,确保有连续性,促进种业产业链条各环节、各部门融通发展,提升种业产业链条现代化水平,打造玉米制种产业品牌。

2.加大科技投入,推进基地信息化、机械化、现代化建设。启动“藏种于地、藏种于技”工程,以基地建设、种业发展为契机,深化认识,寻求共识,集聚优势科技创新资源,在良种繁育、农机农艺融合、农技推广、人才培养等方面发力,强化杂交玉米种业的科技支撑作用。

①根据青铜峡市制种产业化总体需求,构建“数字化制种”理念,通过结合光谱建模技术、农业物联网架构、人工智能及嵌入式系统应用开发等技术创新,完成制种玉米一体化监测网络构建、群体材料多光谱生理指数反演、土壤营养元素快速检测流程建立、动态监测与智能服务平台建设等工作,通过制种玉米田间生理生境数字化监测系统的建设,将网络化、信息化、数字化、智能化注入玉米制种应用,增强制种产业信息化发展动能,加快玉米制种现代化转型及发展进程。

②围绕播种、去雄、收获等环节,探索新技术、新模式的发展和应用,政府方面应加大对新机械研发应用、示范推广、技术人员培训及质量检验检测体系建设等方面的投入。

③种子产业属于基础产业,加大科研投入力度是农业增产增效最直接的方式。政府在种企建立科研站、生物实验室等方面给予政策倾斜,积极开展种业前沿技术的研究和前瞻性布局,引领全国玉米种子产业的发展,使青铜峡市由“种子生产大市”向“种业强市”迈进。

青铜峡市玉米制种基地

3.培养高素质制种人才,规范生产管理,完善产业体系。重点扶持企业与省内外农业科研机构和高等院校进行产学研合作,实现资源共享,优势互补,并为企业输送科技型与实干型人才,提升制种产业体系人才综合素质水平。按照“集中连片,一村一品”的原则,实施核心制种基地改造,管护道路沟渠、灌排设施等基础设施,配套基地信息监测监管系统,完善玉米制种标准化生产技术规程,推进基地规模化、机械化、标准化、集约化、信息化,推进智慧农业发展,全面提升玉米种业生产能力及繁育质量。构建“一个中心、三个系统”,即制种综合数据中心、综合展示系统、应用管理系统、远程指挥调度系统,全面打通各部门信息资源的数据共享交换壁垒,实现信息的全程感知和溯源服务。

4.创新经营机制,实行依法制种,保障良种安全。实施联农带农激励项目,健全企业与基地、农户利益联结经营机制,建立利益及风险共同体,制种企业签约制种订单,在种子生产、加工、销售等种业产业链上让农民分享产业增值收益,调动农户制种积极性。建立健全种子生产相应法律法规,依法制种,强化种子相关法律法规的宣传和落实,执法部门加大执法力度,做好种子真实性核验、苗期转基因检测、花期检测等工作的落实,对违法制种企业依法处罚,净化种子生产市场,规范经营行为,促进制种产业健康发展,保障良种供应安全。

猜你喜欢

制种种业基地
流翔高钙为党建示范基地锦上添花
新疆兵团制种玉米获丰收
我的基地我的连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种业名企展示
关于玉米制种自交率的原因及对策
种业名企展示
伊犁地区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
北疆制种玉米瘤黑粉病的发生与防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