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关于建设出版强国的历史考察与思考

2023-11-02魏玉山

编辑之友 2023年8期
关键词:指标体系

【摘要】文章从历史和国际两个维度进行考察,对我国出版强国的概念提出和发展演进进行历时性梳理,在此基础上,指出出版强国应以产业维度、事业维度、国际维度、历史维度四方面为考量标准;从强产业、强事业、强对外传播三个维度实现出版强国的战略目标。文章认为,有关出版强国标准的认识应是动态的,是随着国际形势和出版业发展与时俱进的。当下我国要建设的出版强国是新型的出版强国,不仅要有强大的传统出版,还要有强大的数字出版,不仅要有强大的对内服务能力,更要有强大的对外传播能力。

【关键词】出版强国 衡量目标 指标体系 对外传播力

【中图分类号】G230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003-6687(2023)8-005-05

【DOI】 10.13786/j.cnki.cn14-1066/g2.2023.8.001

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了《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以下简称《意见》),2019年3月,中央办公厅、国务院办公厅正式印发,文件明确了新时期出版工作的指导思想、基本原则、发展方向与重点任务,成为新时期出版工作的指导性文件。《意见》明确提出促进出版业健康繁荣发展,建设出版强国。2021年12月发布的《出版业“十四五”时期发展规划》进一步明确,到“十四五”时期末,出版强国建设取得重大进展,展望2035年,我国将建成出版強国。目前“十四五”规划进入关键一年,出版强国建设也取得了扎实的进展,最终建成出版强国的宏伟目标指日可待。

一、建设出版强国提法的历史考察

出版强国目标的提出,是出版业改革发展到一定阶段的产物,也是出版界不断走向自信的结果。从目前掌握的文献看,首次提出“出版强国”这一口号的是时任中国青年出版社社长的胡守文,他在1996年年底召开的中国编辑学会青年编辑委员会第二届跨世纪出版战略研讨会上提出:研究跨世纪出版战略,其终极关怀的目标就是怎样从出版大国迈向出版强国,或者应该有一个出版的“强国梦”。[1]此后,业界关于出版强国的讨论时有出现,但并未形成研究热点,亦缺乏系统、深入的研究。

2005年12月27日至28日,全国新闻出版局局长会议在北京召开,会议通过了新闻出版总署党组的工作报告《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报告提出:“综合考虑未来五年我国新闻出版业发展的趋势和条件,‘十一五’时期,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向世界强国迈进要取得重要的阶段性进展,继续积极探索中国特色新闻出版业发展之路。”[2]这是出版强国首次进入国务院新闻出版行政管理部门的工作报告,也可以说出版强国建设的目标得到了政府部门的认同。当然,这次会议并没有对出版强国的目标进行描述。

从中国知网年度数据分布情况看,2010年是一个转折点,2010年之前,以出版强国为主题的文献基本为个位数,2010年当年激增至133篇,主要原因是2010年1月3日至4日在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议上,时任新闻出版总署署长的柳斌杰作了《改革创新科学发展——大力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的主题报告,提出了出版强国定量目标,[3]这可视为政府主管部门正式发出了建设出版强国的号召,由于当时的出版行政管理部门是新闻出版总署,因此强国的表述也从出版强国变成新闻出版强国。

出版强国目标一经提出,就得到了出版界及学术界的热烈响应,围绕什么是出版强国、如何建设出版强国等问题进行持续研究与讨论。在这些研究与讨论中,2011年11月4日,原新闻出版署署长宋木文发表《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一些思考》一文,在肯定提出建设出版强国目标必要性的同时,也谈到出版受制于人,出版应以内容为王,不仅传播手段要先进要强大,其所传播的思想、理论、科技、文化也要具有时代先进性和强大影响力。出版强国还要靠举国强大的思想、理论、科技、教育和文化来支撑。他特别提出:“加速建成出版强国,只靠一个部门、一个方面军,有自身难以克服的困难。如果由更高层级统一提出建设文化强国的目标,各个方面军同心协力去做,岂不更好!”[4]这实际上是建议把出版强国的目标从一个部门、一个行业的高度,提升到国家的高度、全党的高度。

党的十八大以来,多位负责宣传工作的中央领导,在不同场合谈到出版强国建设问题,可视为建设出版强国目标得到了党中央的认可。①2018年11月中央全面深化改革委员会第五次会议审议通过、2019年正式发布的《关于加强和改进出版工作的意见》,把建设出版强国作为目标,标志着这一目标从部门向中央的历史性转变。

二、出版强国发展目标的历史考察

出版强国口号提出后,出版界学术界对出版强国的标准或标志进行了研究,在不同的历史阶段提出了一些强国标准。出版强国口号的首倡者胡守文认为,出版强国除销售规模指标外,还有国际版权贸易数量、跨国出版集团数量、成熟的出版理念与规范等。这是对出版强国标准的初步描述,虽没有具体的指标,却提出考察出版强国的几个维度。

2010年召开的全国新闻出版局长会,不仅认可了出版强国的提法,也对出版强国的主要指标进行了全面、详细的描述,提出今后十年我国建设新闻出版强国的发展目标是:到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总产值占当年全国GDP的5%左右,成为国家经济发展的重要产业;基本实现全国年人均消费图书6册,期刊3.2册,报纸每千人日均130份以上;数字媒体等新兴产业的发展达到世界先进水平。且从八个方面对新闻出版科学发展提出要求。这次会议对出版强国发展目标的描绘,既有定量指标也有定性目标,表明对出版强国的认识更加全面。

这次会议后,出版界学术界对出版强国发展目标进行了更加广泛的研讨,涌现出一批研究成果,其中周蔚华的研究颇有代表性,他从十个方面构建出版强国的指标体系:要具有与硬实力相匹配的软实力、具有较强的综合实力、企业和品牌具有很强的国际影响力、出版物具有核心竞争力和较高的国际市场占有率、企业的经营模式具有较强的创新力、出版技术在国际上有引领力、新闻出版机制具有应变适应力、建立较为完善的公共服务体系、在国际出版组织与国际规则制定中有较强话语权、在国际出版舞台上有一批活跃的出版人才等。[5]

众多研究者一致的意见是,看一个国家是不是强国,既要有量的规定,也要有质的描述。量的规定包括经济规模和产品规模,质的描述则有较大的差别。

对照2010年提出的出版强国发展指标,到2020年有的指标基本实现,也有一些指标与预期目标还有较大差距。基本实现目标值的是图书册数,2020年全国图书总印数过103亿册,人均拥有图书超过7册,图书纯销售83.6亿册,人均近6册。其他几个指标则没有实现目标:2020年我国GDP总量为101.6万亿元,[6]如果达到国内生产总值的5%,新闻出版产业的总值则要达到5万亿元,但当年出版印刷发行业营业收入近1.68万亿元,②加上数字出版的1.18万亿元,出版产业收入近2.86万亿元,与5万亿元的目标相去甚远。③全国期刊总印数为20.35亿册,人均只有1.44册,报纸总印数为289亿份,千人日均近56份,与预期目标有较大差距。报刊指标差距拉大的主要原因是数字出版快速发展,媒体融合日渐深入,媒体形态发生重大改变。

三、出版强国的国际考察

已有文献中,被称为出版强国的国家有美国、日本、德国、英国、法国、韩国等,[7-8]荷兰被称为科技出版强国。[9]为什么被称为出版强国,并没有统一的标准,到目前为止,业界学界没有形成关于世界出版强国的指标体系,也没有明确的定量指标。

总体来看,被称为出版强国的国家,多数是世界经济强国,除韩国、荷兰外,其他国家的GDP排名都在世界前十,但经济大国不一定就是出版强国,如印度、巴西、意大利、加拿大等国家的GDP均排在世界前十,并没有被认为是出版强国。同时,多数出版强国图书出版销售规模都比较大,如美、日、德、英四国的图书销售收入总量都在世界前列。但图书销售多的国家也不一定是出版强国,如俄罗斯、意大利图书销售规模不小,也没有被称为出版强国。由此看来,出版强国虽与国家经济规模、图书出版销售规模有关,但并非完全对应的关系,出版强国有其特殊的内涵,尤其有独特的价值标准。

过去对世界出版强国的认知,主要的评价维度是图书出版品种、图书销售册数与收入、图书与版权输出数量等,既没有包括报纸、期刊、音像电子出版物及数字出版的出版,也没有包括印刷产业,甚至发行也不完整。因此,所谓的出版强国,主要指图书出版发行强而已,这从一个侧面体现了图书出版在整个出版业中的重要地位。

就图书出版的相关指标而言,我国与出版强国相比,既有优势也有劣势。我国的优势是图书品种、图书印数、图书销售规模巨大,已居于世界前列。如图书出版品种,2020年我国新出图书21.4万种,总印数103.7亿册,图书纯销售1 126亿元人民币(按目前汇率换算为155亿美元左右),图书纯销售83.6亿册,这些指标除图书销售金额低于美国(257亿美元)外,其他指标均高于美、英、法、德、日等国家。

我国的劣势是我国人口规模庞大,许多人均指标都低于发达国家,特别是我国图书的海外影响力还难以与我国的国际地位相匹配。如人均新书品种数量,2018年美国百万人均新书610种、日本570种,法国1 590种,我国只有176种;在人均购买图书册数方面,我国与美国、法国略有差距(2020年美国人均购书8.1册、法国人均6.3册),但高于英国、日本(日本年人均图书4.2册左右、英国人均3.8册、我国人均6册)。[10]

出版物的海外影响力和出版企业的国际竞争力,绝对是一个出版强国的重要标志。出版物的海外影响力可从图书出口、图书版权贸易等指标考量,在这两方面,我国与发达国家之间还存在一定的差距。如图书出口方面,2018年美国仅大众图书就出口1.57亿册、英国图书出口2.75亿册、我国图书出口1 067万册,与英美差距悬殊;再如版权输出方面,2018年,法国图书版权输出

13 785个、德国图书版权输出7 844个、我国10 873个。①我国图书的版权输出数量虽不少,但有相当一部分是通过政府资助方式实现的。在出版企业国际竞争力方面,法国出版杂志《图书周刊》近年持续发布全球出版50强排名,2020年的排名中,美国和德国均占9家、法国6家、英国6家、日本5家、我国有4家上榜。此外,俄罗斯、韩国、意大利、西班牙各有2家企业入榜,我国出版企业上榜数量明显少于发达国家。

过去对世界出版强国的认识并不全面,仅以传统的图书出版指标进行评价与判断,不仅没有指标体系,也没有考虑出版业的数字化发展。在研究我国出版强国建设的过程中,需要加强对世界出版强国的研究,以进一步明确发展方向与目标。

四、如何认识出版强国

强国是一个历史概念,出现在春秋战国诸强争霸的时代;强国是一个现实的选择,面对国际文化竞争、出版竞争,不强则被动;强国是一个对比的概念,可以有纵向视角,与昨日之自己相比,更应有横向视野,与处于同一个时间与空间的其他国家比较。

在出版强国研究过程中,学者们提出了诸多强国标准或强国指标,如图书销售额、版权贸易额、出版产业增加值、人均书报刊数量、出版法规、出版管理、出版科技创新等。这些指标从不同的方面代表着出版业的发展,代表着不同时期人们对出版强国的认识。

笔者以为,对强国的标准的认识应是动态的,是随着国际形势发展与出版业发展与时俱进的。制定出版强国标准既要考虑自身的发展,也要看到竞争对手的新变化。当下要建设的出版强国,是新型的出版强国,不仅要有强大的传统出版,也要有強大的数字出版,不仅要有强大的对内服务能力,更要有强大的对外传播能力。

1. 产业维度

产业维度指标包括行业的主营业务收入、世界级出版企业数量等。产业维度体现的是行业的经济规模和经济实力。讲经济是基础,基础强大,行业才能稳定,才能在对外竞争中处于主动地位。近年来,我国出版社大规模对外投资、版权输出、建立海外分支机构,其根本是我国经济强,出版产业强。产业强一方面是出版产业的经济规模居于世界前列,另一方面是有一批大型出版企业,有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国际竞争力的出版企业。在产业的维度方面,还须考虑数字出版收入在出版收入中的占比,考量数字出版企业的规模与数量。如果数字出版产业占比很低,则与出版强国地位不符。

2. 事业维度

出版是一项精神文化活动,首先满足的是人们对内容的需求,因此出版物品种、数量须具有一定的规模,才可满足人们日益增长的阅读需求。出版物短缺的国家必定不是出版强国。中国是一个拥有14亿人的超大型国家,对出版物的需求数量任何国家不能比拟,必须保持较强的出版物创作、生产、传播能力,品种多、数量大是重要特征;同时具有完备的阅读基础设施,包括图书馆、书屋等普及程度,具有一定阅读率和阅读量指标。出版强国一定是阅读大国、阅读强国,没有广泛的阅读支撑,出版强不起来;图书(出版物)内容质量高低,是强不强的重要标志,没有内容的高质量、高水平不能称为出版强国。

3. 国际维度

判断是不是出版强国,不能只和自己比、和过去比,而是要放眼世界,要和发达国家比,要和出版最强的国家比。如果没有一批有国际影响力的出版物、有国际影响力的学者、作家,就不可能是出版强国。国际维度主要看中国出版业、出版人为世界贡献了哪些出版物,包括版权输出数量与落地情况(输出了哪些国家、是否真正产生了影响)、书报刊及数据库出口(包括期刊数据库、专业图书数据库等)、网文动漫游戏海外用户等。如果出版物只为自己国家服务,不能影响世界,那规模再大,也不能称为出版强国。另外,我国在国际出版组织、国际标准化组织方面的话语权,也是国际维度的重要方面。

4. 历史维度

我们可为后人留下什么样的出版物?三五十年后再版图书有多少?评价图书质量的方法有很多,如评奖、基金资助等,或还有其他标准,如图书的生存率或存活率、图书生命周期,这是仿照医卫领域病人存活率设计的。一本新书出版后,在市场上能够卖几年,或能重印再版几年,如经史子集,已经“活”了几千年,还有旺盛的生命力,但也有许多图书的生命周期很短。一个出版强国所出版的新书,应有强大的生命力,要为几十年、几百年后的人留下时代的精品。要把新书的再版率、再版期限作为考核出版的指标,而不能简单地用再版率。

我们不能只消费前人、外国人,也须创造出让后人、外国人消费的时代作品。历史的维度反映的是当代人思想文化科技创新水平。我们既要继承前人的文化,更要创造我们的时代文化,不能创造具有独特时代特征的中国文化,不能成为文化强国、出版强国。

五、如何实现出版强国战略目标

按照中央确定的2035年建成文化强国的远景目标,出版强国的建成时间不能迟于2035年。在未来十几年的时间,出版强国建设的路线图可以分为两个阶段:“十四五”时期是第一个阶段,主要是打下坚实基础,补短板、强重点;第二个阶段从2025年到2035年,从全面建设到最终建成出版强国,最终实现出版“强国梦”。在出版强国的建设过程中,要在以下几个方面发力。

1. 强产业

强产业的前提是强企业,要打造一批有国际竞争力的企业或企业集团,培育世界一流出版传媒集团;培育一批具有国际影响力的数字出版龙头企业;深化国有出版企业改革,赋权企业、赋责企业、赋能企业,建成现代出版企业;扶持与引导非公有文化企业发展,形成完善的现代出版产业体系。

2. 强事业

强事业主要是提升原创内容生产能力与出版的公共服务能力。要培育多个具有强大内容生产能力的出版企业(集团),如学术出版集团、科技出版集团、医药卫生出版集团、教育出版集团、文学出版集团等,推动专业集团的建设与资源的集中;鼓励与引导网络文学、知识服务、短视频等新型内容生产企业发展,发挥其文化新业态的积极性;加大阅读基础设施的投入,深化全民阅读活动,建设学习型社会。

3. 强对外传播

发挥出版在营造优良的国际舆论生态环境方面的独特优势,提升出版“走出去”效能;要主动设置议题,引导、引领舆论热点,要分析不同国家政治、文化等的差异,做好出版物的精准出口;在关注一般受众的同时,把对外出版目标人群向“Z世代”转移,把争取下一代甚至下几代作为目标。

4. 强技术

技术强是出版强国的最新特征。人工智能、大数据、区块链等数字技术越来越深入地融入出版行业,深刻地改变着出版的生产方式、服务方式、传播方式、管理方式,改变着阅读方式。要建成出版强国,必须有强大的技术支撑与保障。

参考文献:

[1] 胡守文. 世纪之交出版的前瞻性思考[J]. 编辑之友,1997(1):4-7.

[2] 于永湛. 全面落实科学发展观 大力推动我国新闻出版业繁荣发展[J]. 中国出版,2006(1):9-15.

[3] 柳斌杰. 改革创新 科学发展 大力推动我国向新闻出版强国迈进[J]. 中国出版,2010(3):6-17.

[4] 宋木文. 八十后出版文存[M]. 北京:商务印书馆,2013:572-574.

[5] 周蔚华. 新闻出版强国论[J]. 中国出版,2011(1):11-16.

[6]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EB/OL].[2020-11-03].https://baike.so.com/doc/30057304-31672254.html.

[7] 王益. 不倦地追求——王益出版印刷發行文集·三编[M]. 北京:印刷工业出版社,中国书籍出版社,2001:586.

[8] 何国军. 出版产业供应链协同管理研究[M]. 武汉:武汉大学出版社,2010:50-54.

[9] 张静. “风格化”与“新感性”的构筑:马尔库塞美学思想在书籍设计艺术领域影响力研究[M]. 北京:九州出版社,2019:34.

[10] 魏玉山,等. 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21版)[M]. 北京:中国书籍出版社,2022:24-284.

① 参见《思想政治工作研究》2017年第8期,《党建》2016年第9期、2018年第9期相关刊文。

② 相关数据来源于《2020年新闻出版产业分析报告》及新闻出版统计资料手册。

③ 出版业只有营业收入统计,没有生产总值统计,虽不完全可比,依旧有参考价值。

① 以上国外数据来自范军主编的《国际出版业发展报告(2019版)》,国内数据来自《2019中国新闻出版业统计资料汇编》(中国书籍出版社,2020年版)。

Building China's Strength in Publishing: Historical Investigation and Reflections

WEI Yu-shan(Chinese Academy of Press and Publication, Beijing 100073, China)

Abstract: This paper examines the concept of China's publishing power and the evolution of development from the historical and international dimensions. On the basis of this, it points out that publishing power should consider the industry dimension, the cause dimension, the international dimension and the historical dimension. From the three dimensions of strong industry, strong cause and strong external communication to achieve the strategic goal of publishing power. The article holds that the understanding of the standards of publishing power should be dynamic and keep pace with the international situation and the development of publishing industry. At present, the publishing power to be built in China is a new type of publishing power, which not only has a strong traditional publishing, but also has a strong digital publishing, not only has a strong internal service ability, but also has a strong external communication ability.

Key words: publishing power; measure goals; index system; external communication power

作者信息:魏玉山(1963— ),男,河北任丘人,中國新闻出版研究院院长,编审,主要研究方向:出版政策、出版史、全民阅读等。

猜你喜欢

指标体系
2022城市商业魅力指标体系
网络空间攻防对联合作战体系支援度评估指标体系构建
国土资源绩效管理指标体系的动态性探讨
浅谈公路统计指标体系的构建
层次分析法在生态系统健康评价指标体系中的应用
供给侧改革指标体系初探
评标工作中有关量化指标体系建立的探讨
军事体育训练评价指标体系的设计与实施
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评价指标体系的构建
城镇排水系统量化指标体系研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