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舒曼- 李斯特作品Op.25 No.1“奉献”音响版本的可视化对比

2023-11-02孙叶青

轻音乐 2023年10期
关键词:奉献郎朗音符

孙叶青

舒曼- 李斯特作品Op.25 No.1“奉献”改编自舒曼的艺术歌曲“献词”,这首“献词”为舒曼送给新婚妻子克拉拉的新婚礼物歌曲集《桃金娘》中的第一首歌曲。“奉献”这首作品因其浪漫的诗情和真挚的情感深受众多钢琴家与音乐学习者的喜爱,然而,如何诠释这首作品中的“浪漫诗情”,除了高超的演奏技巧以外,还需在艺术表现中融入音乐情感,达到情感与技巧的融合。

本文综合考虑了钢琴家所处的时期、背景、风格等因素,选取了阿格里奇、郎朗两个演奏处理差异较大的、同时也极具代表性的演奏版本作为研究对象。由于不同年代、不同文化生活背景以及不同民族地区的差异, 大师们对该音乐作品产生了不同理解, 因此也使舒曼——李斯特作品Op.25No.1“奉献”呈现出不同的音响效果。

钢琴作品的细节处理和音色表达往往蕴含着钢琴演奏家对作品的理解和个人鲜明的演奏特征,单纯以听觉而得出的感性体验和文字描述往往难以体现、表达这些重要的细节。因此,笔者借助上海音乐学院杨健老师的计算机音乐分析平台“Vmus”,提取两位大师演奏音响版本的节奏、速度、力度、音色等参数以及生成的可视化图谱,通过这些切实存在的、准确细致的可视化数据分析两位演奏家在这首作品中表现出的具体特征和风格特色,寻找两位演奏家对这首作品“诗意”的特性和“真挚美好”情感的不同诠释。

一、宏观上的整体布局

力度和速度的整体差异可以造成整个作品演奏氛围的不同。图1 为两个版本演奏的全曲速度——力度曲线,观察图1 以及各部分平均速度表1 可知,这两个版本在整体的速度、力度处理上有较大区别。

表1:各部分平均速度表② “各部分平均速度表”单位为拍/每分钟,数据来源于Vmus.Net音乐表演可视化分析平台。

图1:“奉献”两个演奏版本经平滑处理过的速度——力度曲线(1-73 小节)① 速度——力度曲线图,图中纵坐标为每分钟拍数(BPM,Beat per Minute),横坐标为小节数,红色三角形的点为各拍子的“瞬间速度”,黑色线条为速度曲线,采用平滑处理,曲线上的灰色边缘代表相对力度的大小,数据由Vmus.Net 音乐表演可视化分析平台生成。

郎朗的演奏时间较长,共用时4 分43 秒,平均每分钟51.7 拍。较慢的速度使得他能在乐曲的处理上毫不吝啬地给予想象力,几乎每一乐句都有充分润色,使得乐曲的表现力比其他版本明显得多。加之男性的力量感更强,使得他可以从容地演奏出辉煌、宏大的音响,力度相较阿格里奇来说更强,具有丰富的戏剧性。

阿格里奇演奏的时间较短,用时仅3 分10 秒,平均每分钟弹奏73.1 拍。她的速度——力度曲线波峰与波谷错落有致,且上下波动十分顺滑,速度处理干脆利落,她多以几个小节、乐句或是更大的单位做出明显渐快、渐慢的处理,整体速度变化明显。从速度曲线外包裹着的灰色力度曲线来看,阿格里奇能够精准控制音响大小。在呈示段和展开段的一些部分,音量被控制得十分微妙和轻盈,而在后来的再现部分,音响完全被释放又是那么的恢弘大气,形成强烈的对比,真可谓是收放自如。

二、独具匠心的段落构思

李斯特对“奉献”这首作品进行改编时,一个十分明显的变化就是改变了原曲中再现部分的钢琴织体,用辉煌复杂的钢琴织体将情绪层层渲染直至高潮。对于再现段的演奏,两位演奏家为达到推动情感的目的,都很大程度地改变了演奏的力度、速度、音色以渲染情绪,如表1 所示,在郎朗和阿格里奇的演奏版本中,再现段都使用了比呈示段更快的速度。

这绝对不是巧合,而是大师们有意义的设计。而且这一设计从连接部分开始就已经初显端倪,如图2 可见,在连接部分(44-48 小节)的速度、力度处理上,两位演奏家就在有意识地为再现段的演奏速度而作准备。

图2:“奉献”两个版本的演奏蠕虫图(44-48 小节)③ 演奏蠕虫图,图中纵坐标为每分钟拍数(BPM,Beat per Minute),横坐标为力量大小(dB),每一瞬间的速度和力量,在音乐进行时,都会被记录在一个小圆环上,而这些圆环随着时间的推移,形成一条完整的、类似蠕虫的轨迹,它包含了音乐的所有速度和力量信息。数据由Vmus.Net 音乐表演可视化分析平台生成.

借助图2 演奏蠕虫图我们可以更清楚地观察到两位演奏者连接部分的力度、速度变化。从演奏蠕虫身体最细的部分开始观察,阿格里奇和郎朗的演奏蠕虫图整体呈现直线向右上方前进的态势,这说明他们在连接部分的演奏上进行了大幅度速度的提升。阿格里奇将速度由71BPM 提升到80BPM,她在开头收回一定音量蓄势待发,而后以一连串高速跑动的琶音直接连接到她那恢弘大气、华丽辉煌的再现段,整体流畅自然、干净利落。而郎朗的处理则是将力度、速度不断递进,在连接短短的四小节内直接将速度从45BPM 推至67BPM,渐快幅度非常大,整个过程一气呵成,不留一点儿喘息的缝隙,直接将情绪推入主题再现中去,热情高涨地赞美这份伟大的爱情。夸张的速度对比辅助着激动而热烈的情绪喷薄而出,张扬而外放,直接地、毫无保留地宣泄着自己内心的爱意。二者的对比如图3。

图3:两个演奏版本速度变化对比(44-48 小节)④ 数据由Vmus.Net 音乐表演可视化分析平台生成。

三、缓急重音与弹性节奏

在通常情况下,音符的实际演奏时值和音符表示的时值并不相同,而音符出现的缓急和轻重设计在大师们的演奏中更具有特别的意义——百分之一秒的微观节奏伸缩差在音符与音符之间就可能带来质的差别。因此,针对阿格里奇、郎朗两个演奏版本细节上的缓急重音⑤即“缓急重音”(agogic accent):通过时值的延展来强调某些重要音符的方式。与节奏弹性进行分析至关重要。

第4-8 小节为呈示段A 乐段的第一乐句,也是该作品的主题所在,这一片段的音乐温柔抒情,和缓中又暗含激情的涌动。两位演奏家运用各自的方式遵循着作曲家最核心的音乐表达意图进行细节上的二次创作。

为便于语言描述,我们在分析前将第4-8 小节高声部旋律线条中出现的音符依次排列为音符编号1、2、3、4、5……19、20,如图4。

图4:4-8 小节旋律音音符编号

大致对比图5 两个版本的IOI 曲线运动轨迹以及表2中的IOI 偏离度可以发现,阿格里奇的线条较为果断干净,同时IOI 数值较具有戏剧性,除去两个演奏版本都出现的3、7、11 号音符的几个明显波峰,她的起奏间隔偏离度几乎没有变化。比如13-16 号音符连续级进下行的节奏处理,郎朗运用了一定幅度的渐慢来拉长旋律,阿格里奇却几乎没有节奏上的变化,让音乐自然地流动,尽显随性潇洒之气质。而对于3、7、11 号这些IOI 高值音符,尽管两位演奏家都在这些音符上利用了慢出的弹性节奏使后面出现的4、8、12 号强拍长时值高音有掉入或纵跃之感(表现与IOI 曲线上就形成了几乎达到100 或100 偏离度以上的、相当夸张的波峰),但其实对比数据可知,阿格里奇版本设计的节奏拉伸更为明显和夸张(在这几个音符的IOI 偏离度最高)。

表2:旋律音音符IOI偏离数据表(4-8 小节)

图5:IOI 曲线图(4-8 小节)⑥ IOI(Inter Onset Interval 起奏间隔,简称:IOI)曲线图,横坐标对应不同音符,纵坐标表示IOI偏移程度,即实际演奏时长比乐谱规定时值长(正)或短(负)。数据由Vmus.Net音乐表演可视化分析平台生成。

值得一提的是,在之后真正弹到4、8、12 这些需要强调的音时,阿格里奇在力度上并未使用“强”来配合呈现。这意味着她在节奏拉伸后使用那种很弱、很轻的声音将因速度变化而显的情绪稍稍收回,这样的处理为她那干净利落的音乐增加了一丝“克制”所带来的深情,更能体现出呈示段那种深切、真情的音乐情绪,十分耐人寻味,使听众不由得暗自称奇。

综上所述,两位演奏家在这首作品中所表现出来的风格特征基本如下:郎朗激情外向,从整个作品的布局构思到细微之处的细节处理,都能明显看出其精心的布置,他将旋律的歌唱性发挥得淋漓尽致,尽显其演奏浪漫激越的风格。阿格里奇演奏的“奉献”,更多的是洒脱,整体紧凑利落。她下键直接、冷静,对力度和节奏的把控透彻而精准,音乐中平静、庄重、华丽的几种音响效果在她的手中自如地切换,让人置身于她打造出的虚实相交又引人入胜的氛围中。

结 语

不管是从整体的宏观布局或是微观的缓急重音,都能够感受到两位钢琴家对这首音乐作品的表演诠释有明显的差异。可见音乐的表达是多样的,戏剧性、华丽、热烈是一种张扬的美,而平缓、柔情、含蓄也别有一番婉约的韵味。正是有了大师们对这首音乐作品的音响呈现方式的不同表现,才创造出了不同情感、不同风格的“奉献”。

猜你喜欢

奉献郎朗音符
“郎朗山艺行”活动掠影
郎朗与吉娜 在婚姻里活成孩子
一串快乐的音符
郎朗背后的那个男人
春天的音符
我和郎朗
浅谈校长品质与教师工作积极性的提高
浅谈当代大学生的自我与奉献精神
用美德丈量人生 将温情遍洒人心
音符(两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