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高校毕业生“慢就业”现状与对策研究
——以X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为例
2023-11-02艾国金
艾国金,燕 琴,胡 丹
(1.华东交通大学 信息工程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2.南昌工学院,江西 南昌 330013;(3.国网江西省电力有限公司南昌市昌北供电分公司,江西 南昌 330013)
1 引言
地方高校毕业季既不打算马上就业也不打算继续深造的毕业生人数呈现增长趋势,即将步入社会的高校毕业生就业问题事关社会安全稳定。面对新形势、新挑战,高校如何稳就业、保就业,特别是帮助有“慢就业”心态的毕业生及时就业,高质量就业,是当前亟需解决的问题,具有重要的理论和现实意义。
2 大学生就业现状实证调查
2.1 调查的基本情况
文章以X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以下简称21届毕业生)为例,通过对21届毕业生就业、学业数据分析发现,截至2021年8月1日该学院292位21届毕业生中有272位顺利毕业且拿到双证,有20人延期毕业(其中1人可以拿毕业生,但拿不到学位证);截至2021年8月31日,272位拿双证的21届毕业生中有255位顺利找到工作,最终就业率为93.75%。在已就业的21届毕业生中选择去国有企业的学生占比28.24%,其中与交通行业相关的岗位占比83.33%;前往高等教育单位的占比24.31%,其中选择读研的占比98.39%;选择在经济发达省份发展的学生占比超过40%。
2.2 调查结果分析
2.2.1 就业选择多,但高质量就业人数偏低
从表1中可以看出,21届毕业生就业签约方式较为灵活,选择方向也趋向多元化,有57人考取研究生,出国、出境(升学)4人,1人录取第二学士学位,1人参加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2人响应应征入伍、直招士官政策,携笔从戎,报效祖国的国防事业。从毕业去向可见学院在就业政策整理与宣传上下了不少功夫,但总的来看,高质量就业量偏低。
表1 X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统计表
表2的数据显示,学生最终选择较为稳定的国字号企业或机关、事业单位的比重偏高,选择继续深造的21届毕业生人数占比不高,但与往年相比,2021年考研录取率已有较大提升;在单位性质为其他单位的101人中66.34%的学生选择了与专业相关的岗位,总的来说21届毕业生就业选择多,但高质量就业的比例并不高。考研热导致考研人数逐年增加,但2021年的最终录取率却不高,仅为20.95%;第二学士学位、应征入伍、直招士官和西部计划的参与人数也较少,从统计数据上看2021年该学院自主创业的数据为0,这也体现出了当前毕业生就业的一个现状。
表2 X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性质统计表
2.2.2 地域选择差异性较大
从表3数据可以看出,21届毕业生响应服务高校所在区域经济发展的号召较为积极,留赣人数为72人,在留赣的72人中有56人就职于江西省各个企事业单位,其中国企18人,事业单位4人,专业其他相关岗位19人。除去留赣学生之外,21届毕业生更多选择了北上广和经济发达的省份,排名前五的分别为广东省、浙江省、北京市、江苏省、上海市;其中前往广东省和浙江省就业的学生占比分别为15.44%和9.19%,而21届毕业生中却没有北京籍和上海籍学生,广东籍的仅有9人、江苏籍7人、浙江籍2人,可见在就业竞争如此严峻的形势下,北上广和经济发达的省份对毕业生的吸引力仍然非常大。
表3 X学院2021届本科毕业生就业单位所在地统计表
通过对21届毕业生去向数据进一步分析,发现选择去北上广和浙江、江苏五个地区发展的21届毕业生中有22人是因为升学,25人选择了当地的国有企业,1人考入机关,9人加入三资企业,54人进入专业相关私企。21届毕业生中江西籍学生有137人,但最终选择留赣州的仅有51人,从数据上也可以看出,经济欠发达省份在人才吸引力上确实较发达省份欠缺一些,较高的人才流失率确实值得关注。
2.2.3 “慢就业”现象日渐凸显、延期毕业人数上升明显
21届毕业生中有20人因学业问题而延期毕业,较2020年的9人数据上有了非常大的增幅;另外还有16人因个人、家庭等因素,未能够在毕业季落实工作,成了“慢就业”大部队中的一员;当前该学院的系统统计就业率也不容乐观,同比下降8个百分点,“慢就业”现象日渐凸显。通过对20位延期毕业生教务数据整理分析,发现仅有1人是因学分绩点不够能拿到毕业证却拿不到学位证,其他19人均因未能满足毕业要求的学分数又想继续努力达到毕业要求而办理了延期毕业手续;其中未过课程门数为1门的有9人,两门的有4人,4门以上的有6人。
通过学生辅导员了解到求职中的16位同学中有35.29%的学生选择继续参加公考,41.18%的学生选择考研二战,其他人则继续在为找到适合自己的工作继续做着各方面的努力。截至2022年1月14日,20位延期毕业学生能够顺利毕业的有6人,拿到双证的仅为4人,6位毕业生中目前签约的仅有1人,16位未就业的学生后续就业情况也不乐观,仅有5人目前找到了心仪工作,其他11位仍在努力中。
3 “慢就业”现象产生的主要原因
高校毕业生的就业问题事关家庭福祉和国家发展,一直以来是党和政府民生工作的聚焦点。“慢就业”现象有着深刻而复杂的社会背景,同时又包含学生个人、家庭、学校、就业市场等多方因素。
3.1 就业形势愈加严峻
2022届全国普通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网络视频会议指出,2022届高校毕业生规模预计1 076万人,同比增加167万人;2022届江西省高校毕业生就业创业工作视频会议指出,江西省高校毕业生预计40.15万人,同比增加7.76万人;2022届毕业生规模和增量均创历史新高。随着毕业生人数日益增长和国内外经济形势影响,当前就业的结构性矛盾仍然突出,不确定性因素依然存在,风险挑战依然不小。在经济新常态下,经济增长结构发生了较大变化,服务业取代工业成为经济增长的主要动力,而第三产业所对应的行业和企业多以民营为主,在工资福利保障方面与国有企业、公务员、事业单位存在较大差异,导致毕业生对第三产业的就业倾向度不高。在国内外经济形势、毕业生人数、就业岗位供需关系矛盾、毕业生就业地域选择等多重因素叠加影响下,当前毕业生的就业形势变得愈加严峻复杂。
3.2 社会包容性逐渐增强
随着我国经济快速发展,社会保障日益完善,物质资源日益富足,“00后”的就业观念也趋向更加多元化。正如张莎、马力等提到的:从不同的择业动机和行为能力可以将“慢就业”群体细分成“主动慢就业”或“积极慢就业”和“被动慢就业”或“消极慢就业”两类,“主动慢就业”或“积极慢就业”群体往往有比较明确和坚定的职业目标,而“被动慢就业”或“消极慢就业”群体则大多数职业认知存在偏差,自我定位不清。
社会的不断发展、进步使得人们在面对就业时会将关注点聚焦到个人价值体现和个人发展前景等问题上,对待毕业生在毕业季暂缓就业的现象也显得更加包容,从原来的“啃老族”到“待定族”再到现在的“慢就业”,可见社会对毕业季暂缓就业群体的态度变化;此外学生家长在看待这一现象表现出的态度会无形中影响到其子女在面对就业选择时的心态,如果家长支持子女有更长的时间去追求理想的职业目标,其子女成为“慢就业”一族的可能性大大增加,反之,则促进子女尽早落实毕业去向。
3.3 心理健康仍需高度重视
“00后”大学生以独生子女为主,在他们成长的过程中受到太多来自家庭、学校和社会的关注。进入大学后,他们远离父母和家庭,需要独自面对学习、生活和工作,培养自我管理、自我服务、自我教育、自我监督能力,不少学生感到不适应,不能很好地融入新的学习、生活和工作,出现各种症状,严重的还伴随抑郁、孤僻、躁狂等心理问题。有些学生总是与室友、班级其他同学格格不入,又不积极与辅导员沟通,当遇到问题后却找不到合适的求助对象;有些学生在考试挂科、重修后,内心难以接受由高中时的佼佼者转变为大学学习的失败者这个现实,又不能将失败化为前进的动力,转而选择了更加放空自我,严重的直接选择自暴自弃、自闭甚至直接破罐子破摔,最终导致他们难以融入新的班级和新的课程,从而影响毕业,更加影响就业。
4 地方高校“慢就业”现象应对策略
4.1 构建协同育人机制
构建学院分管就业工作领导、学业导师、辅导员、优秀校友、学生家人的协同育人机制,发挥协同育人作用,形成合力,帮助和引导“慢就业”学生树立正确的职业生涯规划观念和职业理想,树立良好的就业观和择业观。学院分管就业工作领导、学业导师可以充分梳理以往积累的资源,加大对招聘单位的引进力度,为未就业应届毕业生提供就业信息;通过联系优秀校友,获取更多就业信息,为学生争取更多就业机会,或组织学生与用人单位HR单独沟通交流,让学生通过交流更好地认识自我,及时调整自己的就业期望,以便更好地参与到求职竞争队伍中。并对未就业学生建立“一生一册”台账,“点对点”地解决学生就业困惑,特备是针对有心理问题的学生,要加强人文关怀,以增强未就业的学生的自信心、树立积极的就业心态、重新定位就业期望,以最快的速度适应新形态下的求职方式,降低其求职难度。
同时,辅导员积极与学生家长沟通,让家长了解学生就业情况,多鼓励子女摆正心态,积极投入到就业大军中,充分就业。并将大学生志愿服务西部计划、“三支一扶”、应征入伍、直招士官等政策通过家长更好地讲给学生听,让学生积极响应政策,投入到祖国最需要的地方去。通过协同育人,形成全员全过程全方位育人格局,帮助学生成功就业,顺利走上工作岗位,进一步降低步入“慢就业”一族的概率。
4.2 充分发挥朋辈互助作用
学生骨干、党员是学生当中的积极分子,是学习、工作的先行者,是学校日常教育管理工作的强有力助手,也是联结师生情感、传递师生信息的重要桥梁和纽带,可以充分调动他们的积极性,发挥他们的示范引领、朋辈互助作用,产生头雁效应,积极传播正能量、弘扬主旋律。
一方面学生骨干、党员普遍素质较高、能力较强,能够很快适应竞争激烈的就业环境,通过他们分享就业经验,让未就业的学生有更直观的认识,为后期就业工作做好各项准备;同时他们还能够丰富班级活动内容、创新班级活动形式,能够很好地激发学生各方面的潜能,让学生在活动中有所见识与收获,也可以让学生彼此之间敞开心扉、释放不好的情绪和压力、舒缓身心,以减少因情绪波动而导致危机事件的发生率;另一方面他们与班上学生朝夕相处,更容易深入了解身边同学的实际情况,以他们为“延长手臂”,深入各个宿舍,可协助学校就业工作人员更好地掌握学生的思想动态和就业动态,以便于后期有针对性地开展就业指导工作。
5 结语
诞生于千禧之年的“00后”,一出生就享受到了改革开放所取得的成果,见证了脱贫攻坚战取得全面胜利,站在党的两个百年奋斗目标的交汇点上,他们是国家发展强盛的后备军、社会未来发展的强大动力,而“00后”毕业生“慢就业”也是社会新形势下的产物,凸显了年轻一代高校毕业生的特点和就业诉求。对有“慢就业”心态的毕业生进行学业上的辅导,就业方面的指导,身心健康上多一些关注,发挥社会、家庭、学校协同育人作用,进而帮助和引导他们走出“慢就业”困境,不断引导他们走向正确道路,走向成熟,找到属于他们的职业发展之路,创造属于他们的精彩天地,不仅是素质教育的要求,也是思想政治教育与时俱进的内容,更是高校就业工作领域需要进一步研究探索的课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