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研究
2023-11-02史明杰
史明杰
(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 承德 067000)
1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质量评价分析——基于河北省8所转型发展示范学校
高质量就业对于毕业生而言,事关其个体发展的切身利益和自身获得感,是家庭幸福和谐的重要基石;高质量就业是高校人才培养质量的重要体现,也是应用型本科高校转型发展的重要动因;高质量就业是社会发展和国家发展的重要追求。从北华航天工业学院、石家庄学院、河北民族师范学院、河北科技师范学院、保定学院、河北传媒学院、河北外国语学院、燕京理工学院这八所转型发展示范学校的就业质量报告分析,整体来看多数毕业生选择在京津冀地区就业,服务所在区域经济发展,就业单位以中小企业为主。关于就业质量的评价北华航天工业学院重点考察去向落实率、就业去向、就业单位性质、行业、地域,毕业生的就业满意度。石家庄学院重点考察去向落实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专业对口率、工作稳定性、用人单位满意度。河北民族师范学院重点考察去向落实率、就业行业、地域、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就业稳定性、用人单位满意度。河北科技师范学院重点考察去向落实率、就业单位性质、区域分布、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及用人单位满意度。保定学院重点考察去向落实率、就业地区、行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专业对口度、工作稳定性、社会贡献度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河北传媒学院重点考察去向落实率、就业地区、行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专业相关度、职业期待吻合度、就业稳定性及用人单位满意度。河北外国语学院重点考察去向落实率、就业地区、行业、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及用人单位满意度。燕京理工学院重点考察去向落实率、毕业生就业满意度、工作与专业相关度、月收入、岗位适应性、区域贡献度及用人单位满意度。综上可以看出,各个学校对就业质量的评价各有特色,各有侧重。
2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存在的问题
2.1 类型特征不明确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以就业为导向服务地方经济发展,与普通本科高校相比,在办学定位、人才培养目标、就业导向等方面均存在较大差异。毕业生的就业特征不同,各个主体对毕业生的就业需求不同,因此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与评价标准在指标设计和权重赋值上应和普通本科高校存在明显区别,比如本科毕业生就业去向指标,从就业区域看普通本科院校倾向于考察就业区域分布在直辖市、地级市、县城、乡镇基层的情况,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倾向于考察就业区域分布在高校所在区域的情况;从就业单位性质看普通本科院校倾向于考察就业单位分布在科研院所、事业单位、行政单位或者国企的情况,而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单位大多为地方中小企业。目前来看并没有针对不同类型的高校建立不同的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这也就导致评价结果不能契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发展需要。
2.2 评价标准不全面
从统计结果看,部分高校采用自编的就业质量报告,部分高校采用与社会第三方合编的就业质量报告。两类报告评价标准相差较大,且不同的社会第三方给出的评价标准也相差甚远。比如部分高校只从毕业生的角度或只从学校角度评价就业质量,缺少一定的合理性。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办学定位是适应社会需求,为区域经济社会发展培养应用型人才,就业质量评价标准应涉及多个利益主体,如学生、高校、用人单位、国家政策需求等。因此当前的就业质量评价存在评价标准单一、指标不完善、不能全面科学客观地反映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的问题。
2.3 评价方法不合理
从评价方法的角度来看,一方面目前的就业质量评价基本都是针对单项指标进行分析,缺少多维度综合性的评价从而形成最终的整体就业质量。另一方面就业质量评价缺少可比性,无法进行同一院校、同一专业历年就业质量的纵向对比、不同专业当年就业质量的横向对比及同类院校间的横向对比。这也就导致评价体系的使用者无法通过比较、分析毕业生的整体就业质量与变化趋势。
3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体系与标准
3.1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指标设定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的人才培养以就业为目标,以市场需求为导向,因此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的标准应综合考量校内校外因素,确定毕业生满意度、用人单位满意度、学校因素和社会贡献度四个维度。在专家访谈、问卷调查、查阅文献的基础上确定1个总目标,4个一级指标,12个二级指标,29个三级指标。
毕业生满意度反映了毕业生对自身就业状况的感受,学生作为教育教学的核心,毕业生满意度是就业质量的重要体现。调研数据显示,毕业生在选择就业单位的时候更看重工作条件、发展前景、就业适配性及薪酬福利。
用人单位满意度体现企业的用人需求,用人单位关于毕业生专业实践能力、职业素养、可迁移技能的评价及工作稳定性将作为学校教育教学的重要反馈。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应坚持社会需求与学校办学特色相结合的原则,以经济社会发展和学生职业发展需求为导向,及时调整专业布局、优化专业结构,使得绝大多数毕业生都能学以致用。
学校因素方面,高校是学生培养的主体单位,毕业生就业质量服务学校招生和专业结构调整。一方面,就业率和升学率作为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之一,另一方面就业公平性,包括女生就业率,就业困难毕业生就业率也与就业质量密切相关。此外,学校为学生提供的课程设置及实践安排、校企合作、就业创业指导等支持服务体系也会影响毕业生就业质量。
社会贡献度方面服务地方经济,助推社会发展,是高校的职责之一,体现着高校的社会价值。经济发展贡献度的调研评价,能够让高校更加充分了解自身在区域经济社会发展的优势作用,并据此完善学校在人才培养、服务社会等方面的工作。此外,党和国家高度重视毕业生就业工作,鼓励毕业生自主创业、拓宽基层就业空间、号召毕业生应征入伍、服务西部,让毕业生有更多岗位选择。因此政策性需求贡献度也是衡量就业质量的重要指标。
3.2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毕业生就业质量评价模型构建
基于层次分析法建立层次结构模型,在各层元素中进行两两比较,构造判断矩阵,确定三级指标相对总目标的权重。设置总权重为1,各指标评价满分为100分,将各指标的权重转化为权数,得到各指标的最高分值。再将各指标的得分划分为若干个评价等级,最高评价等级的得分即为该指标的最高分,其他等级得分依次递减,最后将所有指标分值求和,便可得出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质量的最终得分。见表1。
表1 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
3.3 结果
根据地方应用型本科高校就业质量评价指标体系与标准可以看出,本地就业率、重点行业企业就业、服务西部等重点地区就业、征兵任务完成情况、基层项目就业、学校课程设置及实践安排、校企合作情况、专业对口、人职匹配度、职业素养、职业技能对就业质量的影响较大。因此,从学校角度来说,一是要从学生入学之初通过专业认知、职业生涯规划课程等形式唤醒学生的生涯规划意识,加强对学生职业素养、实践能力的培养,做好就业指导服务工作;二是要合理安排学生实习实践,在学生培养过程中引入用人单位参与学生实习实践、专业设置;三是从思想上引导学生积极参军入伍,到西部去、到基层去,到祖国需要的地方去,将个人理想融入到国家和民族的事业中。从学生角度来说,要有清晰客观的自我认知,了解动态变化的就业环境,明确求职目标,并将求职目标和生涯规划落实到实际行动,积极开展求职行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