打开了一把创作的大保护伞
2023-11-01丁晓原
丁晓原
报告文学虽是一种文学文体,但它又具有某种切实的“实用”功能,尤其那些题材有着特指性或专业性的作品,对于推动相关工作或引导社会对相关重大议题的关注等更具直接的意义。著名青年报告文学作家李燕燕有为于这一文体的创作,写作了不少有影响的优秀长篇作品,她的涉法题材的非虚构叙事在界内更是独树一帜。《无声之辩》“让法律细雨沁润无声世界”,《我的声音,唤你回头》,讲述的是“与《民法典》关联的女性权益故事”。这些作品的价值已不只是体现在文学方面,而更具有法律价值和诸多的社会意义。这次,李燕燕与张洪波合著的新作《创作之伞——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纪事》,是作者这一类题材写作的进一步开新。作品打开了一把很大的创作保护伞。所谓“打开”,就是它以非虚构的方法传播相对静态的、封闭的专门法律,既具有法律的专业性,又具有文学的故事性和可读性,由此使其走进大众的视野,发挥特殊的普法用法作用,保护促进中国原创文学艺术作品的高质量发展。这样的作品,自然很值得我们关注阅读。
报告文学其重要的特征是报告性,“报告性”可以解读为信息性。具有一定容量的有效的新信息的报告,是这一文体价值生成的基本“硬件”。《创作之伞——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纪事》给予读者的是关于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方面专门的系统的信息以及有关的案例故事。此前,一般的社会读者对于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等相关法律法规并不关注,而即使是文字工作者也是知之甚少,有的也只是碎片化的了解。我阅读这部作品,第一感觉好像是选修了一门新的课程。《创作之伞——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纪事》,给我们传授了关于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的专门知识。从其基本结构的设置看,作品可以说是一部简明的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史。从中我们知道,中国“著作权”的概念,“早在中国封建社会时代便已有萌芽”,“这一概念的诞生,源于古代印刷术的发明和普及”。作品以《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的立法酝酿、首次正式立法、颁布和三次修订作为叙事的重要纵线,记写立法或修改的背景、说明具体的法律要义,通过个案插叙说明著作权法的时代价值与社会意义。它既是中国著作权法发生及其“进化”重要事项的具体叙事,同时由此也映照出当代中国法治化的历史进程和社会文明程度提升的历史演进图景。
党的二十大全面擘画了实现中国式现代化的宏伟蓝图。中国式现代化的建设,需要我们进一步推进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现代化建设,而其根本点是依法治国,以宪法和法律规范国家、团体和公民的行为。社会主义文化建设是现代化国家建设的重要组成部分,社会主义文学是社会主义文化的重要基础。加强著作权法等法律普法宣传教育,对于提高文艺创作者、社会公众的版权意识和全社会对创作者著作权的重视,进一步繁荣社会主义文化的可持续发展,促进中外文明交流互鉴等,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和历史意义。《创作之伞——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纪事》是首部以长篇报告文学的形式反映著作权保护题材的作品。置于这样的背景来阅读这部作品,我们就可显见到它重要的题材价值和主题的时代价值。
法律具有其专门的话语体系,一般情况下不容易为社会公众所认知理解,所以李燕燕和张洪波特别注意以案说“法”,帮助读者通过具体的案例认识著作权法的规定,侵权违法的原因、惩处等的依据等。《创作之伞——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纪事》将2020年11月11日第十三届全国人大常委会第二十三次会议表决通过、2021年6月1日正式实施的新版《中华人民共和国著作权法》,作为“保护纪事”的主要背景和依据,用五、六两章对新著作权法价值和“亮点”作了详细的解读。新著作权法对作品给出了科学严谨的界定,基于新的文化生态、新的文化生产方式和传播方式,对“人们的日常娱乐、学习生活,无论是看新闻,还是看综艺节目、体育赛事转播,抑或是文学创作、影视改编、文创开发、版权质押、版权运用与市场价值转化”等与著作权相关的行为都作了调整和规范。为了说明新著作权法的“新”及其意义,作品选用许多具有典型性的案例,对“拼接”作品、“单纯事实消息”、合作作品权利、“公版书”的“版权底线”、“数字教育著作权”、网文平台版权等常見的涉及版权问题的“法”与“非法”的事项作了具体通俗的例说。这样的以案说“法”,以具体感性的材料解读专业法律条文,对于著作权法的普法可以收到事半功倍的效果。
《创作之伞——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纪事》其中有法律的相关内容,但却不是一部专业的法律著作;具有普法的价值,却也不是一种普法读本,而是一部非虚构文学作品,两位作者在以案说“法”之外,注重以文载“法”。《创作之伞——中国文字著作权保护纪事》列入中国作协2023年度重点扶持作品项目,作品的写作运用的是非虚构的文学思维方式。作者的组合恰好对接融合了此类作品优化创作的基本要素。张洪波担任中国文字著作权协会总干事,更熟稔著作权法,了解更多的著作权保护方面的种种案例,而李燕燕则富有报告文学的创作经验,对文学非虚构叙事训练有素。本部作品的文学性突出地体现为故事性。第一章的正文“从马尔克斯访华说起”,马尔克斯以《百年孤独》获得诺贝尔文学奖,获奖不久即应邀访华。作品导入了作者发现《百年孤独》在中国被盗版侵权而提前结束行程的故事,故事虽短却具有戏剧性和场景化,对于本部作品主题的书写颇具表现力。再如作品开篇,以浙江嘉兴警方破获的一起特大侵犯著作权案为引子“开门见山”地进入叙事,这样的方式超出一般读者的阅读想象,对于读者的阅读有一种强烈的牵引作用。由此可见,李燕燕、张洪波的“著作权保护纪事”是经心的,也是精心的。总之,这是一部读而有得、得而有益的作品。
责任编辑/谢昕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