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网络小说”随想

2023-11-01王光东

书城 2023年11期
关键词:新文学类型化网络小说

王光东

“网络小说”是“通俗文学”?

“网络小说”是“文学”吗?当有人这样质疑“网络小说”时,从文学审美的角度来说,我觉得是有道理的,网络平台上的大多数所谓“网络小说”,与文学刊物上发表的文学作品的确有太多的差异。网络小说我读了一些,但仅限于男频网文,阅读量有限。我读过的主要是“七猫网络小说平台”上的一些作品,其他网站的也读过一些,主要有《雪中悍刀行》《神龙令》《北境战尊》《第一兵王》《神医赘婿》《我的师姐绝色倾成》等。就读过的一些作品来看,大多太随意、太粗糙,作品叙述、结构、语言,都弥漫着一种随心所欲的草率或张狂,缺少一种“文学审美”的雅致,但如果说它不是“文学”,它又具有文学性的一些要素,其中一些好的作品,也有鲜活的人物、奇异的想象力。因此,把网络小说称作“亚文学”或许是合适的,是有别于五四以来新文学的一种文学形式。

在某种意义上可以说,网络小说类似于晚清民初的通俗文学,它的类型化、民间性、传奇性,都与通俗文学的基本要素相似。所谓通俗,就是雅俗共赏、大众喜欢,通俗文学有消遣、好玩、迎合大众阅读心理的特点,但也并非没有意义。晚清民初时期的鸳鸯蝴蝶派是当时最盛之小说流派,许多刊物的发刊词,颇能说明这一问题。一九一四年创刊的《消闲钟》发刊词中说:“作者志在劝惩,请自伊始,请君心存游戏,盍从吾游。”《眉语》杂志发刊词说:“虽曰游戏文章,荒唐演述,然谲谏微讽,潜移默化于消闲之余,亦未始无感化之功也。”《小说新报》发刊词说:“借古鉴今,漫等妄言妄听;玩华丧实,是在见智见仁。”一九二二年创刊的《星期》周刊有“小说杂谈”专栏,有几段话说得很清楚:“理想小说能启人智识,言情小说能怡人心情,侦探小说能引人警思,社会小说能导人迷惘,滑稽小说能发人志趣。”这些说法都在说明,晚清民初出现的通俗小说,虽然没有五四新文学那样强烈的改造社会的责任感和使命意识,但也是有“寓教于乐”的倾向的,在消遣、闲乐之中怡人性情,教化人心。当下的网络小说也有这样的倾向,不管是玄幻小说、穿越小说、逆袭小说,还是言情小说,都在不同的层面呈现出教化人心、娱人情感的功能,尽管这种功能在一些作品中有时是微弱的。对于网络小说而言,也有一些作品有着强烈的“欲望化”倾向,假言情以诲淫、假侦探以诲盗,言社会而失之荒诞,说人性而失之残暴,说善恶而失之于利益之纠缠……于此种种理应引起社会关注。

网络小说与晚清民初的通俗文学相比较而言,其传播媒介有重大的变化。晚清民初的通俗文学是以报纸、刊物等纸质媒介传播的,而网络小说则是通过电子媒介传播。传播媒介的不同,也往往会带来作品内容的某些变化,文学形式也会发生很大的变化。从印刷术的发明到近代报刊业的出现,再到网络电子传播媒介,每一次的变化都带来了文学形态的变化。网络电子传播媒介出现之后,我们看到网络上的小说动辄几百万字甚至上千万字,这样的容量在纸质出版物中是很难做到的。另外网络文学与纸质出版物相比较而言,进入传播领域的途径是较为自由的,作者写出来,鼠标一按传到网络上,就进入了传播领域。传播媒介形式的这种变化为网络文学的生成提供了较为自由的广阔空间,同时也带来了新的问题:作品质量参差不齐,内容泥沙俱下,形式随意散乱,审美趣味多样庞杂。在这样的文学写作空间中,文学作品的质量如何保证?健康有益的文学内容和形式怎样才能不被遮蔽?是值得思考的。

网络小说的价值趋向是多元的,甚至有点散乱的。就目前的网络文学运作机制来看,“资本”在其中有着不可忽视的力量,“资本”的本性是趋利的。当“资本”介入到网络文学的运作机制中时,强化了这些作品的“商品属性”,为了让阅读者心甘情愿去付费阅读,网络小说的写手们就要想尽办法去迎合阅读者的心理,好读、好看、好玩,有悬念、有趣味就成为“写手”们的追求。特别是网络平台提供的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机制,不仅让作者的写作进入了一个开放的空间,而且让作者更便于了解读者的需求(这种作者与读者的互动机制,在20世纪初期的以纸媒为传播媒介的通俗小说写作中也出现过,有些在报纸连载的小说,发表一部分后,作者有时会根据读者的建议继续写)。这种互动自然是有意义的,但如果作者一味地迎合读者,忽视了文学自身的审美价值,网络小说的文学性意义就值得怀疑了,文學终究是有文学的审美要求的。

“网络小说”应重视“人的发现”

网络小说与晚清民初的通俗文学有些类似,与五四以来的新文学却有很大的差异,以鲁迅为代表的五四以来的新文学,重视文学改造社会的责任和使命,重视文学为人生的功能,重视文学的个性化审美原则,重视文学真实呈现社会生活的“现实性”,等等,新文学的这些特点和要求,与网络小说的通俗性、消遣性、娱乐性、类型化等特点相差甚远。在当下的文学批评语境中,大多数评论者或当代文学研究者,基本上都是在新文学的背景下成长起来的,他们在大学课堂里接受的文学教育基本上是精英文学教育,确立的文学观念是新文学的文学观念。当以新文学的价值立场来看待“网络文学”时,网络文学自然存在着很多问题,对网络文学的否定性批评就自然多于肯定性的看法。但不可否认的是,网络文学在当下人们的文学生活中有着重要的地位,很多人空闲时拿着手机就可随意浏览网络小说,有些人甚至沉溺于网络小说中不能自拔。在这种情形下,文学批评能不能在网络文学阅读中起到一定的引导作用?现在的一些文学网站,也有一些监管机制,以避免一些诲淫诲盗或有问题的作品进入传播领域,但这种监管很难对作品的审美趣味、艺术形式、人物形象等方面作出优劣判断。因此,从网络小说的特点出发,提出好的网络小说应该有的特点也许是必要的。

网络小说是类型化的,有玄幻小说、穿越小说、言情小说、逆袭小说、都市小说、仙侠小说、现实小说等。这种种不同的类型有的按题材分类、有的按人物分类、有的按风格分类,虽然分类标准不同,分类方法各异,但同一类型的小说大都有相似的人物、相似的情节。小说的类型化对于写作者而言,有一定的模式化套路。这样的小说读一篇觉得有点意思,读多了就觉得无聊,大同小异的故事和人物似曾相识,难有新鲜的阅读体验。对于类型化的网络小说而言,应该有新鲜的立意和尽可能丰富的人物形象内涵,因此在承认网络小说类型化的前提下,也应重视人物内涵的发现。

网络小说中虽然也有现实性的生活场景,但许多小说的生活场景都是虚拟性的——虚拟的历史、虚拟的人物关系,譬如穿越小说中的人物往往是从当下穿越到历史过往的某一朝代,这个朝代在历史上可能是没有的,这个穿越过去的当代人依附于某一个人身上,以当代人的思维和手段介入过往的生活,演绎出种种故事。这种虚拟化的想象,随心所欲,打破时空界限,使真实与幻想纠缠在一起。这样的艺术想象形式自然有一定的魔力,能够调动阅读者的趣味,满足深陷生活琐碎中的“人”对自由的渴望。但是这种虚拟性的想象,一旦脱离了生活逻辑的制约就会成为“胡编乱造”的游戏化笔墨,难以产生出有“人性深度”的好作品了。

网络小说的类型化、虚拟性是与其艺术形式、想象方式相关联的,影响网络小说质量的核心要素是对人的理解和表达。不管是何种类型的小说,都与人性相关联,因此,好的网络小说还是要表现出丰富的人性内容,爱恨情仇、善恶真假、人伦情怀等,都应该在正向的意义上得以有丰富性的呈现。

网络小说的想象

网络小说有大量的作品,我阅读量有限,但就读过的一些作品来看,网络小说的想象与民间文化想象有着密切的关联。

民间文化想象在民间文学中有着充分的体现。在民间故事、传说中的想象大体来说有两种:一种是打破现实的空间限制,把天堂、地狱、人间联系在一起,在這一空间世界中,人、神、鬼、动植物之间的关系是可以相互转化的,人可以变为神,神可以变为人,人可以成为鬼,鬼也可以成为人,人可以变为动物、植物,动物、植物也可以成为人。日常的生活空间与日常现实之外的虚拟空间共存于一个文学的想象世界中。与这样一种人、神、鬼、万物众生的想象空间联系在一起的,是神、鬼、万物众生都有人性化的特点,他们不仅可以在人间生活,还可以与人联姻,他们所具有的人不具备的超常功能也成为与人相联系的一种手段,这种人性化的特点,使民间故事、传说中的鬼神变得不是那么冷酷无情,而是与人的生活息息相关。如“牛郎与织女”“白蛇传”“田螺姑娘”以及与民间故事、传说相关的《聊斋志异》等,都有这样的特点。另外一种想象是,虽然没有脱离现实的日常生活空间,但在这一想象世界中的人,却往往有着传奇性的遭遇,如“狗耕田”的故事。故事概括为:两兄弟分家,老实的弟弟受欺负,只分得一条狗,弟用狗耕田,外人不信,与弟弟打赌,弟弟取胜致富;哥哥借狗耕田,狗不听话被打死,后来狗坟上长出有灵性的植物,给弟弟带来好处,却给贪心的哥哥以惩罚。再如“两老友”的故事,这个故事说两个朋友结伴出门做生意,好心人被坏心人谋害,反而因祸得福,坏心人受到惩罚。还有的故事完全在现实生活的背景下,通过艺术虚构,让主人公在偶然的巧遇中时来运转,获得意外的成功,等等。虽然这些故事形态各异,但都有传奇性的特点。民间文学中呈现出的这种民间文化整像,在网络小说中有着较为充分的体现,如《三生三世十里桃花》中的人神相遇,“玄幻类”“仙侠类”小说大都具有这种想象方式的特点。“赘婿类”小说中的艺术世界与现实的日常生活世界相联系,但这一艺术世界的虚拟性、传奇性特点,也与我们所认知的现实世界有所区别。这类小说中的“赘婿”往往是由于各种不同的原因到一人家入赘为婿,受尽欺凌,实际上这个赘婿是隐藏了自己的本领或身份,看尽人间势利百相,尝尽生活辛酸沧桑。最后以惊人的本领或公开自己至尊的身份,实现自己的目的。这类小说中的“赘婿”有的是偶然获得“古医真传”或“超人的能力”,有的是征战沙场,获得至高无上的功名……具有浓郁的传奇性色彩,与民间文学中的传奇故事极为相似。

在民间文学的艺术世界中,善有善报、恶有恶报,反抗邪恶、追求正义,向往真情美好,批判寡情薄义等是其重要的表现主题,在网络小说中,许多作品也承续了这样的主题,但网络小说的主题更为多样化,终究在今天的文化语境中,网络写手们接触到的文化资源不仅仅是民间文化,西方的文化观念在某种意义上也进入了网络小说的写作过程中。但就我个人的感受而言,网络小说既然有通俗文学的特点,它就应该强化通俗文学已有的“有益无害”的功能,所谓有益无害就是对人的价值观念、伦理观念、情志心灵有好的影响。我不相信对人的灵魂没有正面影响的文学会成为好的文学,我也不相信欲望泛滥、没有人性之美的文学会长久地存在下去,源于民间文学中的那种美好情怀是值得网络小说写手们认真学习的。

猜你喜欢

新文学类型化网络小说
语言、文学与认同:论台湾新文学的“跨语实践”
鲁迅的“立人”与中国新文学“为人生”创作理路
网络小说标杆作品2019
我国警察盘查行为类型化分析
行政诉讼类型化之批判——以制度的可操作性为视角
从影视改编看网络小说的人物形象重塑——以《花千骨》为例
网络小说与明清小说之比较
民事一审撤诉的类型化研究
《胡适·鲁迅·莫言:自由思想与新文学传统》序
新文学版本第一藏书家唐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