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四维数智融合:企业学习数字化转型的变革模式

2023-11-01胡盈滢巩园园于文浩

终身教育研究 2023年5期
关键词:中国电信转型数字化

□ 胡盈滢,巩园园,王 猛,于文浩

数字化转型已成为时代发展的必然趋势,正发生在个体、组织甚至整个社会生态之中。[1]数智融合是推进数字化转型的高效路径之一。数智融合能充分发挥数据与智能技术的本体特色和耦合优势[2],通过多种智能技术,实现数据智能化,运用数据智能再现人类智能,实现智慧决策与服务[3],进而形成数据与智能融合的新生态。企业学习既是数字化转型需要重点关注的领域,也是终身教育时代下人才培养不可或缺的方式。以数智融合赋能企业学习的数字化转型,是接应教育强国、网络强国、数字中国的重要举措,也是支持企业高质量培训、满足企业人力资源可持续发展的战略需求。

中国电信人才发展中心,作为国有特大型通信骨干企业中组织发展和员工成长的重要价值伙伴,同时也是干部网络培训国家标准落地积极的实践领先者,在近20年发展中历经标准化学习(2002—2007年)、社会化学习(2008—2010年)、移动学习(2011—2013年)、数字学习(2014—2018年)等多次变革转型。在跟随时代不断转型的过程中,学员对个性且多元的优质学习培训的需求不断提升,中国电信也逐步面临平台一体化程度欠缺、内容供给结构失衡、运营模式老化、管理效率不高等诸多方面的挑战,企业急需数字化转型,运用智能技术变革企业学习方式。因此,本研究的主要问题是如何通过企业的数字化转型变革企业学习中标准化培训的模式,以满足学员多元的、个性化的终身学习培训需求,提升员工绩效。

面对新形势下的数字化转型(2019年至今),中国电信通过平台、运营、内容以及管理4个维度的集约融合与生态开放,形成了企业学习数字化转型的“四维数智融合”模式,数据作为其中新一代的生产要素,助力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生态建设,践行央企社会责任,为中国电信在数字政府和在线教育行业增加了新的资质和领先优势。

一、企业学习数字化转型的挑战和策略

数字化转型浪潮已席卷而来,企业需要充分发挥学习赋能的价值创造优势和技术创新的实践优势等,在裨益企业内部员工学习发展的同时,推动数字化学习智能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是一种从业务开始的深层变革,需要数字化人才的支撑[4],让员工拥有持续的学习能力,也是保证企业长期注入创新生命力的核心。企业作为从“学”到“用”、从“发现问题”到“有效干预”再到“解决问题”的高效试验场,尤其是国有企业作为重要支柱和依靠力量,正加快推进信息化时代的学习变革。

1.全新机遇与挑战

《教育部2022年工作要点》明确提出要实施教育数字化战略行动。[5]随着《关于推进教育新型基础设施建设构建高质量教育支撑体系的指导意见》《关于加快场景创新以人工智能高水平应用促进经济高质量发展的指导意见》等相关文件相继发布,多元化的供给主体和碎片化的学习单元在教育服务中越来越受欢迎。[6-7]在国家政策和新目标的引领下,企业学习逐步向云网端一体化发展,积极探索线上线下学习有机结合,支持虚拟课堂、新型教学资源建设、智慧校园等场景融合创新,支撑教育培训高质量发展。

企业学习围绕的主线是挖掘价值,通过赋能员工传递价值。数字化转型背景下,企业学习需要在“挖掘价值、传递价值”的过程中留下数字化的证据、形成数字化的依据。为了更好地服务于企业改革转型,企业需要发挥企业技术创新的实践优势。[8]技术是数字化转型的基石,是教育变革的动力,可以催生新的学习方式,推动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深度融合。

数字化时代下,中国电信拥有先进的现代通信技术,其利用先进技术积累、先进经验复制的优势,探索5G技术在各类教育场景中的创新性应用和深度融合,运用数据与智能技术变革企业学习方式,从培训流程的承载者向辅助绩效提升的支持者转变,从被动的企业知识库向主动提供知识的服务者转变,推进数据与智能融合发展,打造数字化学习生态,不断推动企业内部培训学习和管理工作的智慧化水平。在赋能企业内部员工数字化学习发展的同时,构建教育培训发展的良好生态[9],大幅提升员工的创新绩效,为培养创新型人才,形成更高质量、更个性化、更开放灵活的学习生态。但与此同时,企业数字化学习的变革也面临平台、内容、运营、管理等多方面的挑战。

一是随着企业学习时空灵活性的提高,平台环境面临新挑战。数字化时代学员在企业学习的时间和空间上有着更高的自由度,平台需做到随时随地可访问和可接入。除此之外,云技术在企业学习领域的应用以及云服务模式的拓展也影响着平台学习服务的转型与升级。[10]如企业内多个平台如何跨业务条线、跨层级关联,接口和服务如何低成本地满足互通标准和安全的需求等。

二是随着资源共享开放和知识生产方式的改变,教育资源建设和供给质量面临更高要求。[11]内容资源的创建者和使用者的联系愈发紧密,资源的迭代、推荐和共享周期越来越短,资源的针对性和精细化程度要求越来越高。如何改变学习需求与供给之间结构性失衡问题,如何以促进学习者理解为设计思路提升企业学习的质与量,如何推动资源的开放共享等均是转型变革的方向。

三是在疫情的催化作用下,线上线下融合趋势加快,教学模式和学习运营面临新转变。由于疫情防控期间无法开展常规面授培训,培训学习基本通过数字化手段完成,企业各级管理人员和专业人员也因此或主动或被动地体验了多样化的线上学习方式。技术、工具、媒体的深度融合与应用,在后疫情时代背景下发挥长尾效应,这也使得学员的需求变得更加多样,对学习内容和个性化运营服务支持的需要也在不断增长。如学习方式如何从在线的集中学习向融合线上线下的混合式学习转变,供给途径如何由标准化集约的渠道转向多渠道的个性化方式等。

四是随着人员关系连接网络化和行为数据化,数据要素驱动管理的价值作用亟待发挥。行为的数据化让大量数据成为教育培训过程中可供分析利用的资源,基于数据驱动的个性化教学开展、教学模式改进和行为预测分析都成为可能。但值得指出的是,数据获取的便利性、算法应用的可推广性与企业内部网信息安全管理要求的冲突也将是一个不小的挑战。

2.转型思路与方向

企业学习数字化转型往往需要经历“业务数字化”和“数字业务化”两个阶段。[12]第一个阶段,业务的数字化是将传统流程“复刻”到计算机和网络系统的关键时期,将业务用数字化的方式来记录和应用。第二个阶段,数字的业务化将重心从建设跃迁为应用,从技术思维倾向升级为包含战略、管理、制度、流程、文化、生产等全要素的经营理念,通过数字化的应用融合以及数据的连接,推动价值传递与创造。

结合近20年的数字化学习实践经验和学习发展规律来看,在这两个阶段的发展和演进过程中,随着认知的深化和需求的升级,数字化学习的关注维度,会从信息化平台建设与内容资源开发,向学习运营与培训管理进行扩散,同时在各个维度上,都会结合当前技术与文化的发展持续转型。

一是平台产品从单一的内容载体发展为多样化的“学习智能体”。基于云计算等数字信息技术,统筹规划和搭建数字化学习环境,联通、整合已有业务系统和学习服务平台,重新规划产品应用体系,探索人才培养、教学实施、监测评价、管理决策的新模式载体和流程。

二是内容资源从相对独立的学习资源设计项目发展为多点连接生态化的“大资源汇聚体”。将不同来源渠道的内容更加灵活地打散和重组,使系统标准的学习内容转向多元个性碎片化的内容,从而整体构建高质量的数字学习内容体系。其重组性和可扩展性可满足不同人群不同阶段的学习需要,平衡多元化与个性化的学习需求,实现互联互通共建共享。

三是运营服务从传统的教学支持发展为“多元化的学习项目运营”。通过学习场景与体验的设计,辅助学习有序进行、及时响应学员需求、围绕用户中心提供个性化支持,通过数据驱动形成良性循环。动态上升的运营服务模式可以更好地定位需求并提供对应的内容解决方案,实现有效供给的同时,提高供给服务质量。

四是培训管理和决策从孤立的单域数据分析总结发展为跨域互通共享的“数据资产价值体”。探索统一、安全、便捷的数据交换通道,开展基于大数据的培训治理分析,支持数据驱动的科学决策[13],推动教学决策方式变革,推进工作场域精准教学,实现培训持续精进,追踪学员能力提升和行为改变。

目前,中国电信的企业学习已经度过“业务数字化”阶段,开始在“数字业务化”阶段持续探索,推动价值传递与创造。

二、中国电信数字化学习变革的创新与实践

新时期加快推进企业学习的数字化转型,实现数字化学习,要从云网端一体化空间建设、线上线下融合的人才培养模式、消费驱动的教育资源供给侧、数据支撑的教育治理等方面着力。[14]中国电信在信息技术驱动教育培训变革方面具备深厚的数字能力优势,并在疫情防控时期发挥作用,助力“停课不停学”,探索信息技术与教育教学的深度融合,不断推进教学内容改革、教学模式与方法的创新。这里将从发展历程、变革路径和特色举措三方面展开论述。

1.发展历程

中国电信的企业学习发展经历了近20年的实践和探索,可以分为5个主要阶段,如图1所示。

2002年至2007年是标准化学习阶段。在此期间,中国电信网上大学于2004年成立,正式启用线上学习平台。在台式机作为主要学习载体的时期,中国电信就已经开始为全集团员工提供可以在任何时间学习的在线学习服务,比如根据岗位提供学习教程和配套的技能认证,提供知识管理和标准化的学习功能,不受老师、课堂时间制约。

2008年至2010年是社会化学习阶段。中国电信从管理者的角色向运营者的角色转变,走向品牌化运营,在Web2.0互联网化的阶段,鼓励用户生成内容(User Generated Content,简称UGC)。每个人都可以是知识的生产者、讲授者,鼓励员工在平台上协作学习,在论坛产品中发帖、讨论和共创。

2011年至2013年是移动学习阶段。在手机逐渐成为主要学习载体的这一时期,中国电信注重产品设计和研发,开发适应移动端的学习工具APP,如“翼博”“翼站”等产品,支持学员可以在任何时间、地点和任何其他人一起学习或自主生产,交换任何学习内容。

2014年至2018年是数字学习阶段。该时期的智能设备开始多终端互联。“培训班小助手”这一自研的培训学习管理全流程辅助工具,打开了多终端多场景混合式学习的新局面,实现了培训和人才管理“零填报”,将人力资源管理和培训工作者从繁杂的事务性劳动中解放出来。基于此,线上线下全流程的数据得以积累,所以这一时期也是大数据萌芽发展阶段,标志性的事件是2016年完成学习数据与人力资源系统的对接。学员各方面的数据信息对接使探索个性化的知识服务成为可能,学习数据开始互联互通,逐步形成人才发展大数据,走在数字学习发展的前列。

2019年进入更加开放的数字化转型阶段,其角色从运营者向服务者转变,目标是走更加生态化的道路,实现数智融合的智慧学习。目前线上年平均学习人次达到3 500万人次(约为转型前的45倍),年平均学习时长达到1 200万小时(较转型前翻了一番),汇聚形成各类人才数据标签1 700余类,开展个性化知识服务年均200次以上,每年覆盖约550万人次。①

2.变革路径

围绕“用数据刻画业务,用数据指导业务”的核心思路,中国电信网上大学通过平台集约与开放,使培训体系与企业发展融合更紧密。通过优化内容的共建共享建设,使员工的学习场景更加贴近工作场景,促进学以致用;通过创新模式与智慧运营,使培训运营灵活适应多元化需求场景;通过数据治理和应用,实现全过程数据监控与精准管理决策。平台、内容、运营以及管理,构成中国电信企业学习数字化转型的四个主要维度,促进数据与智能技术的深度耦合,全方位提升“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感知与学习效果。

(1)推动平台生态协同开放

推动平台和产品的生态连接、开放互通,维护网络和信息安全,是夯实企业学习数字化转型支撑体系的基础。数据中心、用户中心、内容中心是平台产品中的核心资产,保证对内部各级组织和员工、各类应用的承载和支撑。为应对日益个性化的学习需要,中国电信构建企业学习云服务体系,推动各级各类学习平台互联、互通、应用协同[15],支持知识型人才多层互动,在个性化学习的基础上促进企业的共创性学习。对外整合国家级干部学习平台、互联网一线成熟的学习应用,实现单点登录、学时互认、数据互通;对内打通人力系统、业务系统,提供跨平台的学习服务。数据中心、用户中心和内容中心“三中心”核心产品,帮助各级单位解决学员、数据等基础准入门槛,云服务体系支持各省市单位自主选用内外部生态产品,满足差异化需求。

(2)优化内容共建共享体系

在传统学习资源建设上,中国电信通过共建共享打造高质量内容生态,优化内容供给侧结构。一是联合内外部生态资源,推进高质量内容体系建设。围绕集团经营发展重点业务和多方面学习需要,积极拓展内外部优质内容合作,通过直播沉淀、合作开发和外部引入等方式,持续丰富资源池。在外部,与国家级权威培训机构、高等院校、企业顾问等保持良好合作,获取市场上经过实践检验的高质量培训资源;在内部,充分调动各领域业务专家,依托成熟的经验萃取和内容挖掘体系,快速迭代新业务新技术等相关课程内容,加快形成群体间的知识连接。二是创新内容表现形式和组织形式,通过短视频,对内容进行二次加工,以促进理解为导向,站在在线学习的教学设计角度触发学习效果,为多元化知识高地储备新媒体力量。三是强化资源管理能力,持续精进高效规范的资源管理模式,系统梳理在线学习资源,有效管理资源。从计划、建设、验收、上线、应用到备案下线的全量数据信息,做到规范化、结构化、标准化,实现全生命周期管理。运用数智融合优化当前资源选用调用、共建共享模式,通过场景化的操作指引提升资源推荐、资源加工、资源评价等服务,并基于数据指标快速建模,精准、快速地识别需求,助力精准推送的实施,提升内容资源的服务质量。

(3)创新网络培训运营模式

运营一直是中国电信网上大学的核心优势。为应对多元化的培训场景,中国电信不断探索线上线下融合的教学模式,在内外部平台产品生态的支持下,普及新技术条件下的混合式、合作式、体验式、探究式等教学方式,形成了自主选学、专题培训、直播互动、社群学习以及综合以上场景的学习运营服务品牌标杆,不断迭代形成《中国电信网上大学线上学习运营支持手册》以推广应用模式。

2019年开始,借力微信入口和流量优势,打造了中国电信智慧学习平台,运营一年时间内即做到覆盖全体员工,目前关注人数远超70万。结合人员标签和学习资源标签,实现人才标签体系化建设和规范标准的个性化知识推送流程,实现由“人找资源”的搜索学模式转向“资源找人”的精准学模式,并依托数据不断精进智慧学习服务模式,为促进规模化培训与个性化培养有机结合提供有效路径,优化运营服务供给体系。同时,运营还聚焦培训与业务的关联效应。例如打通前端的销售助手业务系统,基于业绩表现识别员工的能力短板或工作场景,通过后置学习与前置学习两种逻辑,帮助员工获得有针对性的学习服务,这在一定程度上实现了“千人千面”的个性化学习,减少了在海量资源下学员学习的盲从性。

(4)数据治理提升管理效能

在传统经验型培训管理基础上,中国电信充分发挥数据的驱动作用以辅助科学决策,实现了数据采集、加工与应用全流程数字化。由于以往数据经过了逐级申报和过滤加工,往往数据偏静态、局部、零散和滞后,各培训管理部门或培训决策制定者依据的数据因此受限。通过平台生态的开放、内容资源的共建共享,配合智慧运营模式,中国电信网上大学可以动态、全面、完整、真实地记录培训教学全过程。一方面采集并记录学习过程和学习行为的数据,为人才培养提供直接证据;另一方面客观规范记录的数据能够应用到运营和决策当中,为提升、改进人才培养提供依据。

在新数据不断产生和培训方式不断创新的过程中,保持数据的活性和规范化治理是在线学习可持续发展的关键。中国电信网上大学的各类数据均参照国家标准进行治理,不断完善数据结构,系统盘点了23类场景下全量的数据字段,形成了从“治理”“管理”到“应用”的一整套企业学习数据治理的实践方法论和配套的可视化的数据报表工具,并且将其作为成熟的解决方案,输出到其他央企兄弟单位,共同推进培训行业的数据治理。

3.特色举措

数十万电信员工通过中国电信智慧学习平台观看课程和案例,参与考试、社区交流等活动获得了提升,为企业带来了直接效益和辐射效益。同时,中国电信数字化转型过程中“业务数字化”的实现和“数字业务化”的探索,给予了继承性创新和颠覆式创新的空间,具体情况如下。

(1)继承性创新:经验→国家标准→再实践

2014年至2018年的数字学习阶段中,中国电信积累了大量人才发展数据和诸多数字化学习经验,这一优势为中国电信参与国家标准研制带来了契机。中国电信有幸作为干部网络培训国家标准唯一的参研企业单位,遵照中共中央组织部干部教育局要求,和各大高校、政府机构、一校四院等事业单位一同完成了十项干部网络培训国家标准。②在此过程中,中国电信发挥央企专业优势,成为各标准研制工作组的核心力量。干部网络培训系列标准的研制工作是统筹整合网络培训资源,建设兼容、开放、共享、规范的全国干部网络培训体系的重要举措之一。能够参与其中是中国电信历年网络培训继承性创新的表现,在此过程中,中国电信将经验价值进一步扩大化和显性化,同时作为标准落地的积极实践者,助益其自身的迭代和转型。

(2)颠覆式创新:共创→迭代→流程重塑

中国电信企业学习数字化转型颠覆式创新的具现化产品——“培训班小助手”,将培训管理化繁为简,是中国电信与其他企业在数字化学习领域的显著差异。以往从计划、报名,到实施、评估,再到统计、跟踪、归档等面授培训环节都是依靠人工填报。而今学员只需借助“培训班小助手”,手机扫码即可完成报名、签到等,课后的评价、讨论、提交作业等也可提交到多终端互联的系统中。对于班主任而言,可以实时关注整个培训班的数据,借助产品中的各个应用和工具即可完成培训实施工作,无需人工填报,结束后更能一键办结,数据直接转入人力系统归档,形成人才发展档案。培训管理员可以真实地看到管辖范围内所有培训班的开展进度数据,短平快进行收尾工作,提高管理效率。

“培训班小助手”产品的颠覆式创新,汇集了学员、班主任、管理员等各类角色的数字化需求,是几代企业数字化学习运营管理者共创的产物,经过多年实践检验和更迭,通过数智融合重塑了企业内部参训或培训组织实施的全流程。

三、企业学习数字化转型的“四维数智融合”模式

基于中国电信企业学习数字化转型经验形成的“四维数智融合”模式(如图2所示)将数据作为新型生产要素,通过平台的智能升级、运营的融合创新、内容的数智转型以及管理的提质增效等,实现企业数字化学习,支持教育培训的高质量发展。

图2 中国电信企业学习的“四维数智融合”模式

1.模式内涵与本质思路

该模型包括平台、内容、运营和管理四个维度。平台维度中的架构、网络和产品,内容维度中的课程和学习辅助资源,以及运营维度中的流程和运行模式,在管理维度的规范机制和顶层设计的促动下,各要素之间彼此形成“小融合、小循环”。数据要素贯穿四个维度的全过程,深度融合数据治理、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在各类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基于平台的智能升级,形成了“大融合、大循环”,持续推进数字化转型的进程。

从整体来看,模型总体遵循从“业务数字化”到“数字业务化”的两步走思路,但实际路径并不是一个线性过程,而是让数据产生连接,螺旋式迭代演进的实践过程。在数据治理中发现应用的空间,在管理流程中不断精细化,在应用中反思和精进治理措施。通过数据深度融合,让服务可复制,进而传递更大价值。

2.四维数智融合的变革维度

(1)平台维度:数据结构化,跨界协同云网端一体化发展

平台建设的主要特征是跨界协同、促使应用和数据跨域跨系统产生连接。平台作为企业学习主要的新型基础设施,是信息化与工业化、数字化与智能化、互联网与物联网跨界协同融合发展的产物。[16]平台通过信息网络和安全体系底座达到支撑、连接和保障作用,让内容资源通过平台得以存储和传输,通过数据中心的计算和加工助力提升运营的服务质量,以此形成对学员、班主任、授课讲师、培训管理员、管理决策者等不同群体的应用反馈,最终以结构化的数据反馈到各终端应用系统。

(2)内容维度:数据驱动优质资源汇聚,促动个性化知识建构

数字化学习内容建设质量直接影响数字化学习的成效,但由于误把课程录制的过程当成内容建设数字化的全部,以及误把多元工具使用的新鲜感当成内容成效的评价,致使内容建设相较于平台、运营和管理,最容易被忽视。内容维度的数字化转型,其实质是数据驱动,且以学员为中心的教学创新和变革的系统过程。

图3显示了从“需要哪些内容”到“如何更直观地知道哪些人需要什么内容”、从“如何生产内容”到“如何封装适宜数字化传播的内容”、从“如何组织应用内容”到“如何多元化且最大化地传递内容价值”、从“如何评价”到“如何通过数据驱动形成内容管理闭环”的全过程。这一线性思维模式向数据驱动的管理模式转型所发生的“四个转变”,有助于内容维度资源管理的流程化、自动化、视觉化和显性化,有助于形成良性循环。

图3 内容建设数字化转型的4个转变

(3)运营维度:数据服务化,多向赋能优化供给模式创新

平台多终端系统的云端化互联打通了数据的边界,支持运营侧灵活调用,为运营提供了依据,使精准服务成为可能。运营维度形成了包含“精准人员画像(C:customer)”“优化内容供给(P:product)”“构建推送渠道(C:channel)”“促进绩效提升(P:promotion)”“精细数据反馈(D:data)”的CPCPD运营模式(图4所示),学习资源和目标学员是该模式下的两大主体,企业在一定的管理手段下,通过各种运营方式将合适的资源以合适的时机推送给适合的学员,学员通过平台的不同产品完成学习,数据也因此得以记录和反馈,让企业能不断地优化内容调整运营策略,优化产品,从而给目标学员提供更好的学习服务,并试图帮助他们提高绩效。该模式将系统中的学习资源与学习者紧密联系,并通过精细数据改善供给与需求之间的结构,从设计供需两侧的知识连接出发构建知识的精准连接。

图4 CPCPD运营模式

CPCPD通过数据驱动精准运营的模式有效多向赋能培训运营实施过程中的各类角色。一是运营赋能班主任,将其从繁重的日常建班实施工作中解放出来,同时方便班主任充分认识学员、了解学员,更精准地设置教学环节;二是运营赋能学员,学员的学习方式发生转变,使得个性化、定制化的学习成为可能;三是运营赋能培训主办方和承办方,从报名到实施、从签到到论坛交流、从作业到评价、从办班安全到住宿管理等实现全方面、智能化的管理。

(4)管理维度:数智相生,推动智慧决策更精准

管理维度参考借鉴了国际数据管理协会(Data Management International,简称DAMA)的数据管理框架和各模块的语境关系图,将业务驱动因素和技术驱动因素连接考虑,明确供给者、参与者和消费者,并结合计划(P)、控制(C)、开发(D)、运营(O)等环节,形成输入输出明晰的系统治理体系。过去离散、非结构化的各类学习数据经过持续长期的积累形成了企业数据资产,彻底改变了原先分散、多层级的管理模式,大力促进了培训工作的集约化、扁平化、规范化和实时性,以较低培训实施成本实现更系统、更智慧、更生态的培训管理体系。数智相生的管理治理体系能够变革教学决策方式,推进工作场域精准教学,持续精进培训过程并提升追踪学员学习轨迹的能力,从而为教学规划、资源分配、课程调整等提供决策依据。

四、结语

数字化时代,企业学习的主要矛盾已经转变为标准化培训供给与多元化、个性化、优质、灵活的终身培训需求之间的差距。同时随着云计算、大数据、物联网等技术的发展,数据对监控和精准管理培训过程的重要作用已经凸显。中国电信坚持完成数据化记录和数字化应用,通过平台、内容、运营和管理四维度的数智融合,进一步提升“以学员为中心”的学习感知与学习效果,持续推动企业学习的数字化转型,助力中国电信云改数转战略的全面推进。在实践基础上,中国电信总结了“四维数智融合”模式,以期推进共建共享、互联互通的生态建设,从封闭集约走向生态开放,以数据驱动企业学习和培训行业的高质量发展。

“四维数智融合”学习的变革经验展现了中国电信坚持“服务企业战略、推动企业变革”的宗旨,此次变革结合企业自身的核心优势,“以学员为中心”大胆创新、积极探索,同时也展现了信息技术时代协同开放的关键意义。平台和产品生态连接、开放互通,数据才能流动共享,进而学习系统依靠收集到的丰富数据将学习资源进行精准推送。在“四维数智融合”学习变革中,数据与智能技术要素贯穿四个维度的全过程,深度融合数据治理、数据管理以及数据在各类业务场景中的应用,因此该模式具有一定的推广性,对于具有良好的数据服务系统的企业和机构有较强的借鉴意义,可以根据学员规模和行业特色进行创新性应用。

注 释:

① 目前年平均学习人次、年平均学习时长数据时间范围为2020—2022年的3年平均数据,转型前数据取自2016—2018年平均数据。

② 10项国家标准分别是:GB/T 38856—2020、GB/T 38857—2020、GB/T 38858—2020、GB/T 38859—2020、GB/T 38860—2020、GB/T 38861—2020、GB/T 38862—2020、GB/T 38863—2020、GB/T 38864—2020、GB/T 38865—2020。

猜你喜欢

中国电信转型数字化
转型发展开新局 乘风破浪向未来
家纺业亟待数字化赋能
航天器在轨管理模式转型与实践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高中数学“一对一”数字化学习实践探索
转型
中国电信:IPv6在线用户已超千万 年底将完成端到端服务能力
数字化制胜
沣芝转型记
中国电信载波聚合终端技术发展探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