APP下载

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

2023-11-01林秀清杨琼花郑芬

临床合理用药杂志 2023年24期
关键词:祖细胞高尿酸血尿酸

林秀清,杨琼花,郑芬

作者单位: 350108 福州市,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西药房

原发性高血压病是一种慢性终身性疾病,指人体在静止状态下收缩压≥140 mmHg和(或)舒张压≥90 mmHg,即血压存在明显增高征象。血尿酸是原发性高血压病的独立影响因素,其水平上升可增加原发性高血压病发生风险[1-2]。高尿酸血症与原发性高血压病相互影响,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多合并高尿酸血症,尤其是老年患者,可能与老年人机体代谢功能减退、合并动脉粥样硬化等有关[3-4]。对于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在实施治疗时,除重视降压外,还需开展降低血尿酸治疗。血管紧张素Ⅱ受体阻断剂为临床治疗原发性高血压病的常用药物,与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比较,可降低干咳等不良反应发生风险。氯沙坦钾为常用药物,可有效逆转左心室肥厚,降低血压,减少蛋白尿[5-6]。基于此,现观察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在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疗效,报道如下。

1 资料与方法

1.1 临床资料 选取2022年1月—2023年1月福建中医药大学附属第三人民医院收治的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10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为氨氯地平组与联合治疗组,各50例。2组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见表1。本研究获得医学伦理委员会审批。

表1 氨氯地平组与联合治疗组临床资料比较

1.2 病例选择标准 纳入标准:(1)符合原发性高血压病、高尿酸血症的相关诊断标准;(2)依从性良好;(3)对本研究知情同意,并签署相关文件。排除标准:(1)继发性高血压者;(2)合并代谢性病变者;(3)合并恶性肿瘤者;(4)合并肝、肾功能不全者;(5)对本研究药物存在过敏反应者。

1.3 治疗方法 氨氯地平组给予苯磺酸氨氯地平片(辉瑞制药有限公司生产)5 mg/次,口服,1次/d,2周后结合患者血压控制状况调整用药剂量、频次为10 mg/次,口服,1次/d。若患者体质较弱,将初始剂量调至2.5 mg/次,1次/d。联合治疗组在氨氯地平组基础上加用氯沙坦钾片(浙江华海药业股份有限公司生产)50 mg/次,口服,1次/d,3 d后结合患者血压控制情况调整用药剂量、频次为50 mg/次,2次/d。2组均治疗2个月。

1.4 观察指标与方法 (1)血压、颈动脉损伤面积及内皮祖细胞数目:测量并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损伤面积及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2)血尿酸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2组治疗前与治疗2个月后血尿酸及血清炎性因子[超敏C反应蛋白(hs-CRP)、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白介素-6(IL-6)]。(3)不良反应:包括消化功能紊乱、头晕、心悸等。

1.5 疗效判定标准 显效:治疗2个月后,患者舒张压降低>20 mmHg,或血压水平降至参考范围,且血尿酸水平降至参考范围;有效:治疗2个月后,患者舒张压降低10~20 mmHg但未及参考范围,血尿酸水平有所降低;无效:未达到上述标准。总有效率=显效率+有效率。

2 结 果

2.1 临床疗效比较 联合治疗组临床总有效率高于氨氯地平组(98.00% vs. 84.00%,χ2=4.396,P=0.036),见表2。

表2 氨氯地平组与联合治疗组临床疗效比较 [例(%)]

2.2 血压与颈动脉损伤面积、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比较 治疗前,2组收缩压、舒张压、颈动脉损伤面积、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治疗前,颈动脉损伤面积小于治疗前,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多于治疗前,且联合治疗组变化幅度大于氨氯地平组(P<0.01),见表3。

表3 氨氯地平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压与颈动脉损伤面积、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比较

2.3 血尿酸及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治疗前,2组血尿酸及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2个月后,2组血尿酸及血清hs-CRP、TNF-α、IL-6水平均降低,且联合治疗组低于氨氯地平组(P<0.01),见表4。

表4 氨氯地平组与联合治疗组治疗前后血尿酸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比较

2.4 不良反应比较 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与氨氯地平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0% vs. 6.00%,χ2=0.260,P=0.610),见表5。

表5 氨氯地平组与联合治疗组不良反应比较 [例(%)]

3 讨 论

在心血管系统慢性疾病中,原发性高血压病较为常见,且好发于老年群体,该病发病缓慢,且病情迁延,若机体长期处于高血压状态,易产生全身乏力、头晕、心悸、耳鸣等症状,且易加重左心室负荷,最终造成心肌肥厚,严重者可引发心力衰竭[7-8]。多数高血压患者存在夜尿增多症状,尿中管型与蛋白红细胞较多,因机体尿酸排泄障碍,造成血尿酸水平较高,进而增加高尿酸血症发生风险[9-10]。同时,原发性高血压病也极易造成肾功能与结构受损,当肾小管分泌尿酸减少及重吸收障碍时,可影响尿酸排泄。高尿酸血症早期缺乏特异性表现,随着病情进展,表现为血尿酸水平持续增高,尿酸结晶大量沉积,极易诱发痛风。原发性高血压病与血尿酸水平呈正相关性,多数原发性高血压病患者伴有血尿酸水平升高的现象。此外,血尿酸水平升高也可导致代谢功能障碍,引发高脂血症和糖尿病代谢综合征,同时尿酸水平升高也是冠心病的独立危险因素之一。

近年来,随着人口老龄化进程加剧,加之人们生活方式及饮食习惯改变,原发性高血压病合并高尿酸血症发病率明显升高,不良心血管事件发生率也随之增高,使患者身心承受较大痛苦的同时加重其经济负担,故重视对血压的严格控制、降低血尿酸水平对防治心脑血管疾病十分重要。氨氯地平是临床应用广泛的一种钙离子拮抗剂,可促进血管平滑肌松弛,改善血管外周阻力,进而起到降压效果,且不会对心肌细胞、心率产生明显影响,降压效果较为平稳,同时可保护肾脏,为降低血尿酸水平创造条件,但单独用药效果有限[11]。氯沙坦钾为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可有效促进血管收缩,并促进醛固酮释放,进而提高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改善血管活性,增加血流量[12-13]。

同时,此药物还可抑制尿酸盐转运蛋白转运尿酸盐,抑制肾小球重吸收尿酸,进而影响尿酸排泄,还可抑制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近曲小管对机体分布的碳酸氢根存在的重吸收作用,使尿液pH值明显上升,进而降低血尿酸水平,且其降低血尿酸的作用先于降压作用[14]。本研究结果显示,联合治疗组治疗总有效率高于氨氯地平组,治疗2个月后,联合治疗组收缩压、舒张压低于氨氯地平组,颈动脉损伤面积小于氨氯地平组,外周血内皮祖细胞数目多于氨氯地平组,且血尿酸及血清炎性因子水平低于氨氯地平组,且2组不良反应总发生率比较无差异,与沈小敏等[15]研究结果一致,表明采用氯沙坦钾联合氨氯地平治疗老年原发性高血压病并高尿酸血症患者可提高治疗总有效率,可有效降低血压及血尿酸水平,减轻炎性反应,且具有一定的安全性。

利益冲突:所有作者声明无利益冲突。

猜你喜欢

祖细胞高尿酸血尿酸
高尿酸患者用药多讲究
血尿酸高了怎么办?
高尿酸血症的治疗
SGLT2抑制剂对血尿酸影响的研究进展
尿酸正常后可以停药吗?
老年2型糖尿病病人血尿酸与骨密度的相关性分析
Wnt3a基因沉默对内皮祖细胞增殖的影响
内皮祖细胞在缺血性脑卒中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中西医结合治疗高尿酸症血症与痛风40例
中医分型治疗高尿酸血症100例